長徵五號技術參數解讀:可同時將16輛小轎車送入太空

2021-01-11 騰訊網

「長五、長六和長七,後面來了個長十一。要說哪個最威武?還要看我們長五。」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徵五號火箭研製團隊的一句口頭禪。自1970年長徵一號首飛以來,長徵系列火箭已經出色地完成了200餘次發射任務。在2016年11月即將迎來首飛任務的長徵五號,為什麼能成為功勳卓著的長徵家族中最「威武」的一員呢?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個「高大上」的帥小夥吧!

長徵五號轉運至發射區

長徵五號之「高」

長徵五號之「高」,首先體現在其腰圍之「高」。我國現役火箭之前都是通過鐵路運輸,受鐵路隧道大小的限制,腰圍(芯級直徑)最大為3.35米。而長徵五號的研製、產業化基地選在了靠海比較近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發射基地則選在了海南文昌,可以通過海路進行運輸,所以長徵五號直徑可以達到了5米。

長徵五號之「高」,也體現在其身材之「高」。長徵五號的個頭在長徵家族中也是最高的,有20層樓那麼高,絕對算得上家族裡的「大高個」。

長徵五號之「高」,還體現在其噸位之「高」。它不僅是個「大高個」,還是個「大胖墩」,有近869噸重,比家族中第二重的長徵七號還要重200多噸。

長徵七號於2016年6月25日成功發射升空

長徵五號不僅「高」,而且「冷」。不同於目前使用化學燃料的常規火箭,長徵五號採用液氫液氧作為推進劑,其燃燒產物是水,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在長徵五號800度噸重的身體裡,90%是零下252℃的液氫和零下183℃的液氧,這已經接近低溫的極限,長徵五號「冰箭」一名也正是來源於此。

長徵五號的「高」,更體現在其技術含量「高」之上。

我們知道,火箭每減少3公斤的自重,就能增加1公斤的運載能力。為了給這個「大胖墩」減肥,長徵五號的燃料箱採用2219鋁合金材料,這是美國土星五號火箭到太空梭,蘇聯能源火箭和歐盟日本新一代運載火箭廣泛使用的材料。長徵五號燃料箱的內壁最薄的地方只有3毫米。如果等比例縮放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雞蛋的話,這個雞蛋殼的內壁厚度只有正常雞蛋殼的十萬分之四。同時,「消漩防塌裝置」的運用,使得長徵五號推進劑剩餘量減少了50%。

箭體加工上使用了先進的攪拌摩擦焊技術。這項技術發明於1991年,1998年才在美國的運載火箭上首次使用。日本則是在2009年發射的H-IIB火箭才首次使用該技術。攪拌摩擦焊和輕質鋁合金的同時使用大大減輕了結構質量,提高了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

長徵五號還可以實現一箭多星的發射。這個「大胖墩」一次可以發射更多更重的、功能更全的衛星,將在完成相同發射任務的情況下,使每次的發射費用降低20%-30%。

此外長徵五號火箭還是用了電氣一體化設計與冗餘,光纖通道火箭控制系統總線等先進技術,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奠定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高水平的基礎。

長徵五號之「大」

長徵五號之「大」主要體現在其推力大!

長徵五號具有25噸的運載能力,可以同時將16輛小轎車送入太空,其運載能力是家族其他成員運載能力的兩倍以上。我國未來航天工程計劃中20噸左右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等發射任務,對長徵五號來說都不在話下。

長徵五號結構圖(YF-77和YF-100發動機位於火箭最下方)

長徵五號巨大的推進力來源於其底部動力強大的兩款發動機——YF-77和YF-100。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特點可以用「一個重點、兩種動力系統、三個模塊」來概括,即以發展5m箭體直徑的大型運載火箭基本型為重點,採用50噸級推力氫氧發動機和120噸級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兩種新型動力運輸系統,以5m、3.35m和2.25m三種直徑火箭為三個基本模塊,通過模塊化的不同組合,形成不同數量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滿足各種發射任務的需求。其中,50噸級推力氫氧發動機和120噸級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兩種新型動力運輸系統都在長徵五號上得到了體現。

長徵五號「三模塊」構造

YF系列火箭發動機是中國為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研發的火箭液態發動機系列,YF取自液態和發動機第一字的首字母。YF-77火箭發動機是中國航天推進技術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為新一代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芯一級研製的燃氣發生器循環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採用雙渦輪分別驅動液氫泵和液氧泵工作方式,具有混合比和推力調節功能,以提高火箭運載能力。發動機於2001年立項研製,歷經十年艱苦攻關,發動機關鍵技術全部突破。YF-77作為氫氧發動機,和其他常規發動機相比有以下特點:

1.高能,單位質量的液氧液氫反應放出的能量高於一般火箭推進劑;

2.零汙染,氫氧燃燒產生的唯一物質是水,和推進劑一樣都不是有毒有害物質;

3.推進劑超低溫,液氫的沸點為-252℃,這樣的低溫給發動機工作帶來挑戰;

4.大推力,是中國推力最大的氫氧火箭發動機。

YF-77火箭發動機

YF-100火箭發動機,也是由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研製,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第一代120噸級高壓補燃(又稱分級燃燒循環)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YF-100火箭發動機可以產生高達500個大氣壓的壓強,相當於把上海黃浦江的水抽到5000多米高的青藏高原。

YF-100火箭發動機採用自身啟動,混合比和推力可調節,單渦輪泵布置,其性能達到了國際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先進水平,是中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發的85噸推力發動機的挖潛型,其前身是90年代中國從前蘇聯獲得的RD-120發動機。2000年YF-100通過中國國家立項,於2012年5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驗收。

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具備諸多優點:

1.沒有汙染,液氧和煤油都是環保燃料,而且易於存貯和運輸;

2.經濟,推進劑比常規發動機的便宜60%;

3.可靠性高;

4.推力大,研製成功即成為中國推力最大的液體推進劑發動機;

5.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壓補燃循環系統;

6.性能高,在最高壓力、渦輪功率、推進劑流量等設計參數上,比中國現役主力發動機高出數倍;

7.可重複使用,在臺架試驗階段可以進行多次試車,而且試車後仍可用於發射,不必每次測試都報廢一臺昂貴的發動機。

YF-100火箭發動機

長徵五號之「上」

長徵五號之「上」體現在其綜合性能的優異之上。長徵五號的綜合性能已經可以比肩歐美同類型火箭。

在火箭綜合指標上說,長徵五號的近地軌道(Low Earth Orbit,LEO)軌道運載能力不僅超過了歐洲空間局阿里安5和日本H-IIA/B,也超過美國的阿特拉斯V火箭和俄羅斯的安加拉火箭,尤其是由於文昌發射場緯度較低外加高性能氫氧發動機的優勢,在地球同步軌道(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GTO)軌道運載能力上以14噸對7.5噸的優勢遠遠超過安加拉火箭。反觀印度研製全新的GSLV MKIII火箭,其LEO運載能力只有10噸,GTO運載能力不到4.5噸。可見,長徵五號優異的綜合性能使得長徵家族在世界火箭家族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不僅代表一個國家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也體現著其最終利用空間和發展空間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是一個國家航天能力的基礎。長徵五號的發射,將大幅提升我國探索深度空間的能力,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進入嶄新的階段。

作者:宋傑,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環球科學》雜誌特邀科學撰稿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繼兩次發射失利之後,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
    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終於首飛成功!再次打開我國航天科技的新局面!這是繼我國兩次火箭發射失利之後的正名,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做到了!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同時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 揭秘長徵五號火箭:採用液氫液氧燃料 被稱冰箭
    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不僅代表一個國家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也體現著其最終利用空間和發展空間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是一個國家航天能力的基礎。  3月23日,我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北京成功進行了芯一級動力系統第二次試車。這就意味著長徵五號最難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其年內轉入發射場合練、2016年實現首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您知道嗎?
  • 長徵五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長徵五號火箭90%重量是燃料,放空燃料扔進水裡能漂起來嗎?
    在海南,在文昌,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坐上了「胖五」——長徵五號火箭,一起飛上天空,向月亮飛去。之所以諢號「胖五」,大家都知道長徵五號真的是太大了,就像下圖一樣,5米直徑抱都抱不住,接近60米高度比15層樓還高。不過據說這麼大的火箭,90%的重量都是燃料。
  • 長徵五號B首飛任務打了個翻身仗,中國航天回應今年兩次發射失利
    根據計劃安排,2020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執行3次發射任務。在長徵五號B首飛後,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長徵五號火箭還將迎來第五次發射,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實現對月球表面的採樣返回。長五B首飛任務將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開展試驗驗證。完成技術方案驗證後,長徵五號B遙二至遙四任務將先後完成空間站3個艙段的發射任務。
  • 寫在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之際
    1970年4月24日暮色四合時分,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送入太空。從此,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一枚枚長徵火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想,一次次騰空而起,踏上問鼎蒼穹的「長徵」。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製造過程中使用RFID等技術提升效率、保證質量
    5月5日18時,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出一聲長嘯,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騰空而起,隨後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準確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取得圓滿成功。從箭載計算機到慣性導航設備,再到遙測產品和傳感器、變換器,以及機電組件等,航天九院研製的航天電子產品以其強大、穩定、可靠的性能,助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問天新徵程。
  •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月球|長徵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 解碼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 本事可不小
    近日,長徵八號在在海南文昌發射,以「一箭5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進入太空並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面向商業市場,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雖然收發未實現可回收,卻為未來發射進行了先期技術驗證。新來的長徵八號,塊頭不算大,本事可不小。
  • 中國空間站最新進展,22噸核心艙今年發射,長徵五號B將迎來挑戰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前段時間長徵五號成功發射,並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的消息刷爆了網絡,當時,西方各國媒體紛紛報導了這個消息,對長徵五號的技術水平進行了高度評價,甚至還有國外媒體稱,中國已經繼美俄之後,進入了「超級火箭」俱樂部。
  • 從「新」出發,解碼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那些新特點新功能
    長徵五號B沒有單獨的調姿和末速修正系統,而是利用一級半構型火箭直接將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也就是說,從點火到入軌要「一鼓作氣」。這就好比打籃球,原來的多級構型火箭,從發球到投籃,可以經過幾名隊友傳遞配合,一步步完成。但長徵五號B一上場便要投3分球。如何保證長徵五號B「一投就進」呢?這就需要解決「上得去」和「投得準」的問題。
  • 「胖五」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躍而起,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距地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被人們稱為「胖五」。能一次性將重達25噸的太空飛行器(相當於10多輛轎車的重量)送上太空;能一次性發射重達8噸的月球探測器,是嫦娥四號總量的兩倍多;對於更遙遠的太陽系,也能一次性發射重達4噸的深空探測器。2016年11月13日首飛成功後,長徵五號已成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是目前我國火箭家族成員中當之無愧的「大哥」和「王者」。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點火發射升空!
    運送衛星「巨無霸」:能力創新高度此次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送上太空的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顆衛星——實踐十八號新技術驗證衛星,它同時也是我國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技術驗證衛星實踐十八號衛星所使用的東方紅五號平臺,總重量最高可達9噸左右,和我國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差不多,遠遠大於一般只有4-5噸的普通衛星,因此被稱作衛星「巨無霸」。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眾人矚目,而將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同樣令人好奇:運載火箭型號那麼多,為何偏偏它成為了「天選之箭」?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起飛 這意味著將歷時23天的嫦娥五號任務已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跑出舉世矚目的精彩第一棒。
  • 長徵五號成功發射 外媒:中國下個目標瞄準火星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擔負著重要使命。長徵五號未來將負責搭載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計劃帶回月球巖石樣本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以及載人空間站核心艙。報導稱,中國近些年毫不掩飾其空間雄心。2019年1月,中國成功將一個探測器送到月球背面,這是全世界首次。
  • 你知道長徵五號火箭為啥叫「胖五」麼?-虎嗅網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升空瞬間兩年前,長徵五號第二次發射時,一級火箭出現了故障,未能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因此,本次長徵五號的「復飛」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正在轉場的長徵五號火箭我們再來看一下長徵五號的其他參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
  • 揭秘「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眾人矚目,而將火星探測器送入軌道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同樣令人好奇:運載火箭型號那麼多,為何偏偏它成為了「天選之箭」?航天「夢想號」如果說擁有運載火箭是加入「太空俱樂部」的入場券,那麼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則決定了在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
  • 長徵五號運抵海南 將發射實踐18號衛星
    2016年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發,順便將實踐17號衛星送入太空。長徵五號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關鍵一步,標誌著中國航天迎來了大火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