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和杏子,這兩種果子我一想起來就牙齒倒、肚子疼、後腦勺緊。
我知道也有不酸的李子杏子。比如那種果皮薄薄一張、毛乎乎的深杏黃的杏子,只要在手裡揉兩下,皮一抹就撕下來了,撕得小心些,一道手就把皮全旋下來了,整個乾乾淨淨不髒手。把果肉從外吃到裡,一點兒也不酸,連最裡頭都是淡淡的甜,回味;更不要說那種白水杏,個頭大,做出來的罐頭好吃,做成杏幹肉厚無渣,鮮果吃起來也極其香甜。又比如那種紫紅或者橙黃的李子,軟乎乎的、皮彈彈的,捏到手上就想盤它,盤它,盤上幾圈下來,剛好揪著皮一拉,滿汁兒的果肉就漏出來了,果香四溢,咬上一口那是真甜,滿手滿口汁水淋漓……想想也是挺過癮的。
但是,要不是別人逼著我吃,要不是推了多少次之後,架不住別人一片好心硬著頭皮意思意思的吃一口之外,我是真的不想吃,真的不敢吃。
這是多麼深刻的條件反射啊。就連嘗過之後,確認了它是甜出蜜的果子,我也只是硬著頭皮在吃而已,不能說是享受,因為在咬下去之前,乃至咬下去之後,我都時刻準備著會被它一頭酸到哇哇叫。
杏子把牙齒酸酥了、酸軟了、酸倒了的那種感覺,真的讓人不堪回憶!它的酸是直截了當不給你一點機會的酸,一點拖拉也沒有。別的果子酸,是在吃了好幾個之後,才會感覺到牙齒軟了,慢慢的吃不動了。而杏子的酸,是還沒吃完一個,才剛咬下去就開始在作用了,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牙齒其實就已經軟了,但因為一時還感覺不到,你就還在興興頭頭的吃著咬著,忽然,來了,一下子,你咬到杏核上去了,一大個激靈就上來了,整個人抖三抖,無法形容,無處哭訴,整個人都投降了,但沒用,你得自己等著那陣勁兒過去。
在稍後吃飯以及隔天吃飯的時候,你還會無數次回憶起當時的感覺,就此,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麼弄過一次兩次之後,相信你也就和我一樣了,一想起來杏子就牙齒倒、肚子疼、後腦勺緊。整個人都在排斥。
為什麼還捎帶著肚子疼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下痢,反正每回吃杏子和李子都要鬧一回。也成條件反射了吧。
跟杏子有關的,現在唯一還敢吃的也就是杏仁了,但也不敢吃多,怕中毒。至於杏仁露和杏仁粉,不知道別人覺得怎麼樣,我反正覺得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不是食物該有的味道。杏仁露還稍微好些,杏仁粉可稱得上可怕了,味道非常重,就像某種工業原料的味道,而不像是可以吃的。
愛吃杏子的小夥伴,你們有什麼……,算了,推薦了我也不敢吃,把杏子留給喜歡吃它的朋友們吧。
(圖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