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中國大事記_網易新聞

2021-01-08 網易新聞

二月

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發表經汪東興決定、報華國鋒批准的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公開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方針。

三月

3月3日至16日,全國計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了1977年的國民經濟計劃,通過了國家計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於1977年國民經濟計劃幾個問題的匯報提綱》。會議回顧了「文化大革命」中黨同「四人幫」在經濟領域進行的重大鬥爭,針對當時經濟領域存在的思想混亂,提出了要不要堅持黨的領導、要不要搞好生產、要不要規章制度、要不要社會主義積累、要不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要不要引進新技術、要不要堅持計劃經濟等十個要不要的問題,這對於批判「四人幫」的反動謬論,起了積極作用。

3月10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粉碎「四人幫」以來的工作,並部署了當年的工作任務。華國鋒在講話中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繼續沿用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錯誤提法,仍然認定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認為「繼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正確的,阻撓鄧小平出來工作等。這就為全黨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撥亂反正,設置了重重障礙。會上,陳雲、王震等老同志抵制華國鋒的錯誤,鄭重提議要鄧小平出來工作,要為天安門事件平反,華國鋒加以壓制,不讓陳雲、王震的發言刊登會議簡報。

3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葉劍英在會上強調全軍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深揭狠批「四人幫」破壞軍隊的罪行,徹底肅清其影響和流毒,把被「四人幫」顛倒了的路線是非糾正過來,加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

四月

4月10日,鄧小平給中共中央寫信,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5月3日,中共中央轉發此信,肯定了鄧小平的正確意見。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評,開了全黨解放思想的先導。

4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共中央關於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決定》。15日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在全國發行。第五卷收入了毛澤東在建國以後頭8年的一些著作,其中大部分正確地論述了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

4月20日至5月13日,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先後在大慶和北京舉行。華國鋒在講話中提出,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辦成大慶式企業。他在沒有掌握可靠的地質資源的情況下,貿然地提出:「石油光有一個大慶不行,要有十來個大慶。」

五月

5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華國鋒的《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文章。文章把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左」傾錯誤理論,說成是指導我們鬥爭的武器。

七月

7月16日至21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通過關於追認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決議;關於恢復鄧小平領導職務的決議;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關於提前召開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全會在揭批「四人幫」和恢復鄧小平領導職務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華國鋒在會上繼續宣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堅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理論和政策。針對這一情況,鄧小平在會上講了話。他強調要對毛澤東思想的體系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他說我們不能夠只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認識。他建議,除了作好毛澤東選集的整理出版工作之外,作理論工作的同志,要花相當的功夫,從各個領域闡明毛澤東思想的體系;要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教育我們的黨,來引導我們前進。他指出,毛主席倡導的作風,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特別重要。

7月30日,中共中央轉發國務院《關於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全國工業總產值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長36.9%;上半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完成全年計劃的50.9%。8月10日,國務院發出《關於調整部分職工工資的通知》,決定在國民經濟初步恢復和國家財政情況開始好轉的基礎上,為部分低工資的職工調整工資,使3000多萬職工生活開始有所改善。

八月

8月4日至8日,中共中央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鄧小平在會上指出,建國後的17年,教育戰線同科研戰線一樣,主導方面是紅線。我國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自覺自愿地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是勞動者。9月19日,鄧小平同教育部主要負責人談話,指出「關於教育工作的「兩個估計」(「四人幫」在1971年炮製並強制推行的「兩個估計」,即所謂「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戰線是資產階級專了無產階級的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是不符合實際的,怎麼能把幾百萬、上千萬知識分子一棍子打死呢?我們現在的人才,大部分還不是17年培養出來的?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創造條件,調動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並提出改革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等問題。

8月12日至18日,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名,代表著3500多萬黨員。華國鋒代表黨中央作政治報告,總結了同「四人幫」的鬥爭,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但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華國鋒「左」的錯誤的影響,這次大會沒有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反而加以肯定,因而黨的十一大未能完成從理論和黨的指導方針上撥亂反正的任務。葉劍英在會上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他強調指出,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們黨樹立的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等優良傳統和作風,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全黨、全軍、全國努力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他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要高舉和捍衛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人類作出較大的貢獻,努力奮鬥。19日,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華國鋒為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選出中央政治局委員23人,政治局候補委員3人,政治局常委5人。

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高校招生改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不考試的做法,採取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這一決定,成為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1977年,全國約有570萬青年參加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各大專院校從中擇優錄取了27.3萬名學生 ,新生的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

8月30日至9月8日,南斯拉夫總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狄托訪問我國,中南兩黨恢復正常關係。

九月

9月9日,在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上,華國鋒把黨的十一大路線概括成為: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抓綱治國,繼續革命,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9月11日,華國鋒召集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委負責人研究加快經濟建設速度問題時,批評國家計委提出的工業增長速度「太保守」,強調「今後工業部門要開足馬力,挽起袖子大幹」,「明年的積累要加快」。

十月

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9日,中共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華國鋒、葉劍英、胡耀邦在會上講了話。

10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根據胡耀邦意見、由中共中央黨校幾個同志寫的《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的文章。文章強調要敢於衝破阻力,推翻「四人幫」一夥對幹部審查中的不實之詞和所作的錯誤結論,帶頭為平反幹部的冤假錯案作了輿論準備。在文章發表後的短時期內,廣大幹部群眾給中央有關部門寫了約1萬封信,熱情擁護文章的觀點。

十一月

11月6日,中共中央轉發教育部黨組《關於工宣隊問題的請示報告》,批准工宣隊撤出學校。

11月21日,《人民日報》編輯部邀請文藝界部分同志座談,揭批江青與林彪破壞文藝事業的罪行,並批判他們否定文藝工作成績的「文藝黑線專政」論,指出「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文藝工作的成績是主要的,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事實。

十二月

12月1日至1978年1月15日,第十七次全國公安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揭發批判了「四人幫」砸爛公檢法的罪行,肯定「文化大革命」以前17年公安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公安幹警絕大多數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提出了新時期公安戰線的方針任務。

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組織部部長。胡耀邦遵照黨的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率領組織部全體同志,經過大量切實的調查研究,打開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政策的新局面。

12月12日至31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全體會議,肯定1975年軍委擴大會議是正確的,提出了軍隊建設的十項任務,通過了《關於加強部隊教育訓練的決定》等9個決定和條例。

相關焦點

  • 共和國大事記:1977年
    中共十一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到會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著全國3500多萬黨員。這次大會,是在揭批江青集團進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復和整頓,廣大群眾渴望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清理、撥亂反正的情況下召開的。
  • 10年中越戰爭大事記:1977年越南排華—1993年解除防禦作戰明細表
    10年中越戰爭大事記:1977年越南排華—1993年解除防禦作戰明細表1979年2月中旬,南疆邊陲的夜空被一道道火舌撕裂天空,越方陣地星夜亮如白晝,對越自衛還擊戰鬥正式打響。一個月後中方取得預期的作戰目的開始回撤,越軍心有不甘繼續襲擾,此後便陷入長達十年左右的纏鬥,直至1993年宣布正式解除防禦作戰任務才算結束,下面整理了10年中越戰爭大事記,從1977年越南驅趕華僑開始進行盤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77年)
    1977年:   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它的實質是要把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延續下來。  3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
  • 美刊總結2012年科學大事記|2012|科學|大事記_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美國《大眾科學》近日刊出2012年重大科學事件,颶風「桑迪」重創美國,「好奇」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等。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2013年1月號(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2012大事記1.颶風「桑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大事記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1月24日大事記 2019-11-24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1年中國品牌大事記盤點
    編者按:「中國品牌大事記」是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發展研究中心的常規研究項目。從2008年1月起,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發展研究中心開始對當月發生的中國品牌大事進行觀察、梳理和總結,每月初公布上月的「中國品牌大事記」,並授權合作媒體對外發布。
  • 《大連理工大學七十年大事記(1949-2019)》出版
    《大連理工大學七十年大事記(1949-2019)》出版 2021-01-12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77年發生了什麼,讓三位部長來了一次集體回眸
    「80後的這些記者們可能那個時候還沒有出世,它在裡面安排了一個77年高考的模擬考場,我看了以後真是很激動」。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一談到他參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感受,就馬上引來了同場另外兩位部長的共鳴。
  • 1977年大事記
    12月27日至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副總理,以及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擴大會議。會議由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韋國清、宋任窮主持。
  • 【今日歷史】10月29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1902年10月29日 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招生116年前,1902年10月,吳馨將家塾遷至上海小南門內,擴大規模,改名務本女塾。由吳綜理、陸仲炳、陳菊生等任專任教員,沈頌平、沈叔逵、沈碩庵、王季貞、陳景韓等任義務教員。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以下,安全牛圍繞2020年網絡安全十大熱點,簡要回顧和盤點2020年網絡安全重大事件和數據統計,並在文章末尾附上相關大事記列表(2019年1月開始,安全牛網絡安全大事記實現在線動態更新,讀者可在安全牛網站上隨時查閱最新數據)。
  • 一場穿梭40年時光的發展變革——1978年至2018年教育大事記
    自1978年至2018年發生的教育大事記,一場穿梭40年時光的教育發展變革,展現著無數人的命運轉折……  1977年8月4日至8日,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決定恢復高考。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
  • 田華:網易新聞的優勢在於對品質內容的堅持
    田華認為,視頻極大地改變了傳統資訊產業,網易傳媒的優勢就在於對品質內容的堅持,這也是2019年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網易新聞的戰略方向之一。截至2018年10月,網易號活躍自媒體帳號超過70萬,日均內容發布量超過50萬條,獲得超過8億的圖文閱讀量和超過5億的視頻閱讀量;網易號頭部自媒體覆蓋率超過95%,籤約MCN機構超過300家。田華透露,網易傳媒計劃1年內,在MCN投入上增加50%,此外,每個季度和月度排名前50位的MCN機構還會得到專屬獎金。
  •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大事記
    【黨史、新中國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大事記 2019-12-17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易《數讀》欄目數據新聞的真實性研究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梳理對數據新聞的真實性做了簡單界定,然後通過對網易《數讀》欄目創辦至今的所有數據新聞進行內容分析,試圖探究該欄目數據新聞的真實性問題。這一發端於業界的新實踐,最早源自歐美新聞業界的個別媒體,之後在全球範圍盛行。 國內數據新聞的實踐及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直到2012年「大數據」概念開始引入中國,「數據新聞」這種挖掘數據背後關聯與模式的報導新形態才逐漸被人們所關注。2012年1月13日網易創立了《數讀》欄目,成為國內媒體探索數據新聞本土化的「領頭羊」。而後各大網站、媒體紛紛成立相關欄目進行數據新聞的報導嘗試。
  • ...網易新聞邀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18所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
    網易新聞:這次失利對它後續的研究有影響是嗎?網易新聞:他們說這次嫦娥二號發射將採用人工點火的方式,那和平時的計算機點火有什麼區別?劉燕敏:計算點火也是按照程序控制好了,到了一定的時間也是要起到這個點火,按這個按鈕的意思。昨天在電視上我們看到,確實是我們的一個工作者,一個操作人員他用手去按的點火,這個應該說沒有什麼太大的本質上的區別。網易新聞:像中國目前研製的火箭大概有哪些?
  • 中山公園——「鬱金香」的王國,1977年首次來到中國!
    說到中山公園,我想北京人都很熟悉,曾經發生在中山公園的一件事引起全國人民的激烈爭論,那就是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向中國贈送荷蘭國花鬱金香。1977年5月,當時的荷蘭公主、後來的貝婭特麗絲和克勞斯親王對中國進行了友好訪問,期間贈送了39個鬱金香品種和4000多種植物作為國家禮物,以示中荷友誼,這成為街上人們聊天的好故事。後來外交部禮賓司把這些鬱金香花交給中山公園種植栽培,一開始中山公園的這些鬱金香都是種在溫室裡的,沒有給人看,但是有時候天氣好的時候會把一小部分拿出房間。
  • 網易新聞對話唐駿學歷造假事件打假者方舟子
    不管在美國還是在中國,他都是不被認可的一個大學,這種學院民間的說法叫做「野雞」大學,(區別)只不過他在美國的分校不授課,而是交錢給文憑,而在中國,我看到報導說學員還是要上兩三年的課,但是(在中國上了課以後獲得的文憑)也是不被中國教育部認可的。
  • 【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
    【天宮二號大事記】創造中國航天多個「首次」央視新聞  作者:  2019-07-20 天宮二號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到昨天(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