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發生了什麼,讓三位部長來了一次集體回眸

2021-01-08 第一財經

「80後的這些記者們可能那個時候還沒有出世,它在裡面安排了一個77年高考的模擬考場,我看了以後真是很激動」。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一談到他參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感受,就馬上引來了同場另外兩位部長的共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當年我就是北京農村的考場,1977年考的大學。」

「我是77年在安徽廣德考的,我們三個都是77年考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著說。

幾位部長說完後,現場媒體記者鼓起掌來。

1977年,對當時很多青年來說是具有人生轉折點意義的一年。

根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與新華社合作編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決定從當年起,高等學校招生採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恢復「文化大革命」中被廢棄的高考制度。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國約570萬青年參加高考,27.3萬人被錄取。

一場高考,改變了這些青年的命運。很多人後來成為了各行業的翹楚和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其中也包括一批共和國的部長們。

公開資料顯示,1973年6月到1978年2月,劉昆是福建省雲霄縣第二輕工業局綜合廠工人。經過高考的選拔,他在1978年2月進入到了廈門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讀書。

1974年3月至1978年2月,寧吉喆是安徽省廣德縣誓節公社西山大隊知青,先後任生產隊指導員,縣委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工作隊隊員,大隊革委會副主任、民兵營副營長、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同樣也是高考後,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寧吉喆進入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電機專業學習。

1977年高考後,易綱於1978年進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學習,其後在1980年至1986年,分別在美國哈姆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他們,還有很多部長也是1978年進入的大學校門。

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外交部部長王毅

1977-1978年 返城待分配,郵電部情報所工人

1978-1982年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語系日語專業學習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何立峰

1976—1978年 福建省永定縣獅象潭水電站工人

1978—1982年 廈門大學經濟系財政金融專業學習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

1975—1978年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郵電局機線員

1978—1982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1976年1月—1978年10月 安徽省滁州市常山公社知青

1978年10月—1982年7月 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一系資訊理論專業學習

 

交通運輸部部長、黨組副書記李小鵬

1978年10月-1982年8月 華北電力學院電力工程系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習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肖亞慶

1978年10月—1982年8月 中南礦冶學院金屬材料系有色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學習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

1978年3月-1983年7月-清華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學習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口素質十分低下,全國80%的人口都是文盲,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不足20%。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國家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我國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質的飛躍。

1982年全國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總人口的7.2%,1990年佔9.4%,2000年佔14.7%,2010年達到22.9%,2018年提高到29.3%,呈現穩步提升態勢。

尤其是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上的變化更是顯著。

1982年,全國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僅有0.6%。到了1990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4%,2000年上升到了3.6%。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高校招生規模快速增長,高學歷層次人才不斷增多。到了2018年,全國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佔比達到了13.0%,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51個百分點。

此外,我國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982年的5.2年提高到2018年的9.26年,增幅將近80%。

據新華社報導,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並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永不回航,致敬:64億公裡處的最後一次回眸
    1977年9月5號,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發射升空,帶著地球的信息飛向了宇宙深處,那裡,是無盡的黑暗,是漫無邊際的空間,這一啟航就是43年,230億公裡,永不回航。1990年2月14日,情人節,『旅行者一號』正式與地球道別,轉身拍下了太陽系的全家福,13年64億公裡,是怎麼樣的孤獨與寂寞,那最後一次回眸,留下了對『家鄉地球』所有的留戀與不舍,從此,今生今世,永不相見。
  • 我的1977年高考
    1975年我成為整勞力,每天可以掙10分工。那時生產隊幹部每年選舉一次,我被選為生產隊隊長。負責全隊的生產經營管理,人民公社體制是三級(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所有,隊為基礎。生產隊是基本核算單位,農業生產活動主要以生產隊為單位來進行,隊長是最難幹的差事。1976年我任東河公社黃城大隊革委會副主任兼民兵營長,成為在編集體幹部。
  • 1990年,旅行者1號經典的回眸,答案已經有了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攜帶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這唱片裡有我們的故事、思想、音樂……帶著人類的好奇與期待,它如勇士一般奔向了遙遠的太空。1990年,在距離地球60公裡之外,這名勇士轉了轉身子,遙望著自己的家鄉,為地球拍下了一張無比珍貴的照片,之後他又堅定的飛向了更遙遠的地方。這一次回眸已然讓人類感慨萬千,甚至有人曾覺得自己永遠都看不到這一幕了。
  • 《車諾比》:三位潛水的三勇士發生了什麼?他們後來怎樣了?
    有些人對於劇中的問題仍疑惑不解,也有人被那三位勇士的行為震撼了。但是劇中並沒有介紹這三位勇士後來經歷了什麼,他們在進入核電站底部之後又遇到了什麼事情呢?三位勇士分別是誰?其實這三位勇士並不是普通的工人,他們是核電站的高級工作人員。他們分別是阿納年科、巴拉諾夫和別斯帕羅夫。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77年)
    1977年:   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它的實質是要把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延續下來。  3月24日,中共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
  • 1977年發生了什麼大事,造成洛陽紙貴,《毛選》都被擱置印刷了?
    恢復高考(圖來自來網絡)小平同志對恢復高考的努力小平對這個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關注,並且付出了許多努力。在他復職的第三天,也就是1977年7月23日,就表示:「大學要從工農兵中招生,重點學校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此前,教育部剛在太原開過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但由於受「兩個凡是」的影響,會議仍決定繼續維持以前不合理的「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覆審」的招生辦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8月4日至8日,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邀請33位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座談。
  • 三次「夢遊」半個中國:1977黃延秋事件是真的嗎?
    發文時間是1977年7月28日。這份電報從上海加急送來辛寨村,僅僅是黃延秋失蹤10小時後的事,按照1977的交通水平,從東北高村出發到上海,乘快車也需要22個小時,中途還要到45公裡外的邯鄲市轉車。第二天,村裡的人趕到了上海派出所接回黃延秋,回到村裡後,黃延秋這才說出了當晚發生的事情經過。1977年7月27號晚上10點,黃延秋在新房躺下準備睡覺,沒過多久,他突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奇怪的喧鬧聲。他下床走向屋外,眼前的景象讓他驚呆了!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風雲氣象衛星就像高懸天際的「天眼」,觀測風雲變幻,精準預報天氣,讓國人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依靠經驗判斷天氣的歷史。在我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回眸「風雲」發展歷程。
  • 60億公裡外的回眸!再看一眼地球,揮揮手別離,不說再見!
    公元1977年,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又運行到太陽同一側,大家知道,每當九星連珠出現,就是有大事將要發生的時刻,這種機會每175年才會發生一次。命運就這樣機緣巧合的把我推到了前臺,我是旅行者一號,「水手計劃」的收官者。原本我叫水手11號,前面的十位兄弟姐妹已經探訪了水星、金星、火星,成果斐然。
  • 570萬人只錄取不到30萬,1977年恢復高考究竟發生了什麼?
    1977年這樣一則國務院制式文件在中國大地的無數個村莊無數個家庭中激起千層浪,久久不能平息。1977年高考是唯一一屆冬天進行的高考,為無數在田間求索迷茫的知青,工人指以明燈,公平競爭的大門向所有人打開。張藝謀:三年插隊,七年搬運工,最終錄取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劉震云:服兵役五年,復員後參加高考錄取北京大學中文系。李樂生:惠州報考到華南理工大學。
  • 「歷史首次」高考延期一個月,1977年到現在,只出現過三次提前
    而回顧高考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後,時間並非一成不變,也會隨著當年的實際情況而進行調整,總共出現三次變更,不僅沒有出現一次延期,反而全都是提前,這也讓此次因疫情「延期」的高考,成為歷史首次。第一次提前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將高考時間定為當年的12月份。
  • 《魔道祖師》從羨雲歌詞看忘羨,藍湛的視角很虐,一生一次的回眸
    除了這兩首經典歌曲之外,魔道動漫還有幾首很好聽的插曲,比如訴說忘羨經歷的《羨雲》(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羨雲是魔道動畫2019年8月解鎖的一首插曲,由HITA演唱,孫玉鏡作詞作曲伴唱,翁騰編曲。孫玉鏡老師是魔道祖師動畫的音樂總監,醉夢前塵,問琴的作詞作曲,他也有參與,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音樂大師。我們今天就帶大家,從羨雲的歌詞,去看看藍湛的深情。
  • 1977年日本捕獲的海怪到底是什麼生物
    1977年4月25日,日本大洋漁業公司的一艘「瑞洋丸」號遠洋拖網船,在紐西蘭克拉斯特徹奇市以東50多公裡的海面上捕魚。當船員們把沉到海下300米處的網拉上來時,意想不到的是拉上來一隻龐大的怪獸屍體。為了看清楚它的全貌,船員們用起重機把它吊了起來。屍體散發出一股強烈的腐臭氣味,一小部分肌肉和屍體上的脂肪,拉著長長的粘絲掉在甲板上。
  • 1977年高考試卷「曝光」,網友:這麼簡單?給我都能上北大
    1949年,新中國成立,此後於1952年開始統一高考。這樣全中國一視同仁的高考制度,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由於某些歷史原因,高考制度曾一度中斷,而後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竟多達570萬人參加高考。高考,這個對於我們來說相對公平的考試制度,其蘊含的內涵和意義也很多。因為對很多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考試,而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是一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 20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究竟什麼來頭
    就在剛剛手機上彈出一條消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公布,作為一名物理學專業學生這是小編最關注的一件事。今天就了解了解這三位科學家究竟是什麼來路。亞瑟·阿什金,出生於1922年的美國物理學家,掰指頭數數年齡已經96歲高齡。25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就讀期間也獲得了博士學位 。
  • 日本1977年海怪屍體事件
    日本1977年海怪屍體事件!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 五百年前的回眸,換來今世的擦肩而過:聯立方程組是否有解的代數和幾何解釋
    因為b≠0,所以不管x是多少,y=s/b都成立,而且是一條平行於x軸的直線,即水平直線。如下圖所示:現在,重點來了,我們把①式和②式的五種情況同時放在一個表格裡來看:這個等式代表什麼呢?回顧我們的聯立方程組:
  • 65億公裡之外的一次回眸,照片傳回地球,給天文學家帶來挫敗感
    按照目前我們了解到的,地球上生命發展進化了38億年,才形成今天的大好局面,有數百萬個物種佔據著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享受著每一份資源。但是這數百萬個物種裡,只有我們人類踉蹌的跳出了食物鏈的限制,發展出了智慧文明。在幾百萬年前,人類的老祖宗們還是非洲大草原上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只能靠著撿食野果勉強填飽肚子。
  • 維基解密:蘇聯1977年摧毀美國秘密月球基地
    瓦拉討論了這些年來洩露的大量與月球有關的信息,這包括國會關於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聲明;中央情報局(CIA)對蘇聯計劃建造月球基地的擔憂;蘇聯對美國計劃將月球作為軍事行動基地的擔憂;以及告密者討論月球基地的照片證據。
  • 哈佛8位醫學博士後集體回國!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安徽當「島民」?
    除了通勤時間,島上幾乎見不到什麼人。 科學島環境 這樣一個看似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卻有著創造世界紀錄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在這背後,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八位博士後集體歸國的震撼故事。 他第一個回國:「之前感覺自己一直在漂」 王俊峰是八位博士後中第一個回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