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高考制度或許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沒人能否認它是目前我們能想到的最有效的人才選拔方式,也是相對最公平的選拔方式。所以,當特殊的十年結束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迫切希望恢復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招生制度。
小平同志對恢復高考的努力
小平對這個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關注,並且付出了許多努力。在他復職的第三天,也就是1977年7月23日,就表示:「大學要從工農兵中招生,重點學校可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
此前,教育部剛在太原開過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但由於受「兩個凡是」的影響,會議仍決定繼續維持以前不合理的「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覆審」的招生辦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8月4日至8日,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邀請33位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座談。
小平同志在會上問道:今年是不是來不及改了?大家說:今年改還來得及,最多招考時間推遲一點。鄧小平當即表示: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恢復高等教育入學考試。
接著,在 8月13日,根據小平的指示,教育部再次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由於這時正在召開的十一大對「特殊十年」作了肯定的評價,招生方案也遲遲定不下來。小平對這次會議十分關注,9月6日,他就高校招生問題專門致信中央相關領導,提出「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須在社會上招考,才能保證質量" 。
在鄧小平的推動下,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到9月25日終於有了結果。會議通過了《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決定從當年起,改變「特殊十年」期間高等學校招生不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根據小平的精神,明確指出: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空前的高考盛況——洛陽紙貴
1977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國570萬年齡參差不齊的青年走進了高考考場。這次考試規模之大,不僅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最高紀錄,亦堪稱世界之最。
由於沒有足夠的紙張印刷考卷,中央決定,暫時擱置印刷《毛選》第五卷的計劃,調用紙張先行印刷高考試卷。這次高考,有27.3 萬人被錄取(包括1978年第一季度增招的新生6.2萬多人),他們中,後來成長起大批科技人才、領導幹部和各行各業的骨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恢復高考的重大歷史意義
高考制度的恢復,為被耽誤的大批知識青年敞開了大學之門,提供了通過考試、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競爭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社會上和青年中重新出現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潮,國家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大批人才開始得到有計劃地培養,中國的教育制度終於恢復到人類文明的正常道路上。恢復高考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和序幕。
小平同志,這位民族的偉人,再次為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的偉大的貢獻!對此,您有何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