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的故事:掐著點趕飛機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劉國秋曾是計程車司機,他向來認為接送人坐飛機出差是個極苦的差事,「晚上10點的航班,送到機場後回到家都後半夜了。接早班飛機,就得凌晨起床」。黃大年曾是劉師傅接送機業務的常客,聽到他抱怨時就說,「我是為國家做事的,你為我服務也是為國家服務」。那時候還不熟悉黃大年的劉國秋心想,「你是誰啊,跟我說這大話」。

  為了不用像以前那樣起早貪黑,劉國秋後來成了吉林大學地質勘探卡車駕駛員。可他一上卡車就傻眼了:車裡擺放的都是電腦和高精尖儀器,這個隊伍的頭兒正是以前總叫他的車趕飛機的那個人——大家都叫他黃老師。

  「我沒有什麼文化,但從此知道黃老師可不是說大話,正幹著關乎國家利益的大事呢,所以我就還經常送他到機場。」這之後,劉國秋的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

  黃大年總是掐著點下樓,每次上車都是那幾句話,「劉師傅辛苦了,讓你久等了,對不起」「能不能趕上飛機?不行咱們就坐下一趟航班」……劉國秋心裡知道,其實這就是最後一趟航班,所以每次都是儘可能快地開往機場。「黃老師上飛機後,總不忘給我來個電話,讓我放心。」劉國秋說。

  劉國秋打開車後門,一項項演示每次接送黃大年的場景。黃大年出差時經常來不及吃飯,就帶幾根玉米。「劉師傅,給你留一根。你開車,我先吃,饞你。」劉國秋回憶著黃大年的話語時說,「黃老師總是把我當家人一樣對待,沒有一點科學家的架子」。

  有一次劉國秋接黃大年趕飛機,時間很緊了,「黃老師拎著包出來時,身子直直地撲向我,暈倒在地上,真讓人心疼」。等黃大年醒來,劉國秋就勸他別去機場,先去醫院診斷一下。黃大年著急了,說道,「不行,我只是這兩天累了,睡一覺就好了。明天有兩個會,我必須去」。就這樣,劉國秋還是把黃大年送到了機場。

  「你們沒有和他近距離接觸,體會不到他的魅力。」劉國秋說。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58歲。得知噩耗,劉國秋撥通黃大年工作秘書王鬱涵的電話問道,「黃老師的骨灰回南寧嗎?我想再送黃老師一次」。(經濟日報記者 李己平)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生前對話
    黃大年:這不是第一次,這是第三次,已經有兩劫了。有一次在實驗室,因為準備項目幾天沒睡,起身時動作很快,一陣眩暈,「乓」就倒地上,把同事都嚇哭了。  記者:能描述一下您都拼命到什麼程度?  黃大年:每天晚上都是兩三點睡,沒有周末,沒有周日。
  • ——追記海歸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
    談到這些,林君在空中比畫出一個點,然後一圈一圈畫出一個靶子,「國家需要什麼,黃大年就研究什麼,從這個原點出發去確定課題,然後再去組織團隊,分派任務……」  有趣的是,現實生活中,黃大年卻不愛用「大詞」。「下午喜歡小酌一杯」,「愛侍花弄草」,「KTV裡的麥霸」,學生口中拼湊出的黃大年可愛、直率,甚至有點兒「孩子氣」。這跟人們想像中榮譽等身的學術大家相去甚遠。
  • 黃大年:用生命書寫探地故事
    原標題:黃大年:用生命書寫探地故事 傳承民族精神 奮鬥新時代距離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去世,已經過去了22個月,很多人都很想念他。「黃老師傾盡畢生心血的地球探測項目還在繼續,我們時刻都在懷念他,他的為人處世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 師者黃大年
    這是黃大年1988年在入黨志願書裡寫下的詩意的「誓言」。他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自己的誓言。記者走近黃大年的領導、同事、學生,從不同視角、不同故事、不同細節中,逐漸勾勒出一位嚴謹真實的科學家、一位敬業真摯的教育者、一位樸素真心的師友形象。
  • 14張照片,還原「身邊人」眼中的黃大年
    近日,記者再次走訪黃大年生前的同事、學生,聽他們講述昔日與黃老師在一起的難忘瞬間。當年黃大年回國後就開闢出來一間「茶思屋」,供師生平時休息、交流所用。據王大爺說,他一開始並沒怎麼多關注黃老師,後來注意到他是因為別人基本都會在夜裡23點前離開地質宮,只有黃老師經常工作到凌晨1、2點才離開。黃老師還會拿一些乾果給王大爺,道一聲辛苦。
  • 時代楷模黃大年故事感人上演 桂劇《赤子丹心》引江城師生共鳴
    11月21日晚,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大年先進事跡為題材,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創排的現代桂劇《赤子丹心》在湖北劇院感人上演。雖然桂劇對於湖北觀眾來說十分陌生,黃大年的故事依然吸引了很多江城觀眾前來觀看。舞臺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精神引起江城觀眾的強烈共鳴。
  • 海歸科學家黃大年的最後30天
    就在一周前,黃大年的身體發出極強的預警--他因為腹部疼痛,在飛機上暈過去兩次。那是11月28日深夜,北京飛往成都的航班上,黃大年去參加第七屆教育部地學與資源學部年度工作會。 12月4日,回到長春,他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學教授於平「逼」著他到醫院做了增強核磁檢查。
  • 黃大年:把一切獻給你 我的祖國
    「嚴師」「慈父」,是學生對黃大年的定義。「作為老師,不能虧待了孩子,不能耽誤了人才。」黃大年用父親般的慈愛呵護著學生,事無巨細。  在學生和團隊成員的眼裡,黃大年的工作有兩個狀態:加班和出差。學生們背後送給他一個雅號——「拼命黃郎」。  是的,他真的是在拼命!  地探學院所在的地質宮大樓每晚10點關大門,可這條「禁令」卻對黃大年不起作用。他經常在辦公室裡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才離開。有時候出差回來,還要直接趕回辦公室,準備第二天的工作。
  • 黃大年電視劇多少集 全集劇情介紹故事內容梗概
    電視劇《黃大年》多少集受到不少網友的好奇,那麼,電視劇《黃大年》全集劇情介紹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呢?據了解,《黃大年》一共六集。   《黃大年》以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為原型創作,講述了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敢為人先,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用短暫一生書寫新時代知識分子愛國情懷,把個人奮鬥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感人故事。
  • 紀念黃大年:用廣西故事傳頌光輝事跡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精神及中央和自治區的有關部署要求,深入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弘揚他的高尚品格和無私奉獻精神, 自治區高校工委、教育廳開發「黃大年紀念館」並於9月6號正式啟用!(9月15日廣西教育廳)   黃大年醉心學術,專業素養爐火純青。
  • 電影《黃大年》: 時代楷模的三重倒影
    【經濟日報】於近日上映的電影《黃大年》,無疑是本年度最令人感動和深思的現實主義傳記影片之一。相較眾多商業大片的視聽之娛,《黃大年》源自真實事跡的細節還原和娓娓道來的溫情故事,具備著直擊人心的震撼力。影片主創團隊採訪近140位當事人,從黃大年生前的諸多生活細節和性格點滴入手生發創作,使得全片具備了一種一以貫之的精神氣力。
  • 大地之子黃大年(十)
    過了一會兒,黃大年醒來,對王鬱涵說的第一句話是:「不許跟別人說。」王鬱涵頂著黑眼圈,飛快地看一眼黃大年辦公桌上小山一樣高的一摞材料,默默地應了。    深探專項答辯進入最後倒計時,他們已經熬了將近3個通宵。黃大年更是逐頁檢查、反覆推敲。「這個項目,可是凝結了我們團隊6年的心血,一點兒不許鬆懈。」黃大年像是在跟王鬱涵說,又像是在喃喃自語。
  • 黃大年「大弟子」馬國慶:要做好黃大年精神的接力員
    馬國慶是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歸國後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堪稱「大弟子」,現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恩師去世的一年間,作為黃大年核心團隊一員的他,比以前更忙了。  1月8日,是黃大年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吉林大學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和緬懷他。  「我們學習黃大年精神,首要的就是接力黃老師生前的科研事業,研製出國之利器,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 黃大年的「萬有引力」
    重力梯度儀搭載在飛機上,需要在高速移動中對地穿透,精確感知毫釐之差。    2004年,作為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發部主任,黃大年就曾與美國專家聯手攻關。他手下是一支包括英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300人精英團隊。    3年後他回國,馬國慶是他帶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師徒二人共同研發中國自己的重力梯度儀。
  • 《黃大年》開播 馬躍讚揚黃大年精神一度哽咽
    網易娛樂10月11日報導 由中央電視臺、吉林電視臺、吉林省影視劇製作集團、省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引導基金聯合出品,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影視劇製作集團、上海嘉彤影視、吉林大學等單位聯合攝製,導演杜軍執導,演員馬躍、丁勇岱、張凱麗主演的6集電視連續劇《黃大年》今日在北京舉辦了開播發布會,主演們在接受採訪時紛紛表示被黃大年的故事所感動
  •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五):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黃大年
    「醫」起學四史|紅色故事誦讀(五):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黃大年 2020-06-27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大年:生命,為祖國澎湃
    如此痛快的回答讓對方愣住了……大家並不知道,黃大年看中的是這個項目瞄準的尖端技術——就像在飛機、艦船、衛星等移動平臺上安裝「千裡眼」,看穿地下每一個角落。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英等國已使用這項技術進行軍事防禦和資源勘探。大家更不知道,幾年前,黃大年的父母相繼離世時,他在國外忍痛未歸,攻關的正是這個技術。一天都沒有等。
  • 趕飛機驚魂 - 價值兩千多的一次安檢排隊
    想著時間充足,磨磨蹭蹭8點才從酒店出發,本應該8:25分到機場的卻碰上一路塞車,到達德裡機場已經9點了。各國的交通部門應該都有個一致的規劃,就是哪條路都允許塞,唯獨去機場的額路不可以。很明顯新德裡是不理解這個規劃的。9點拿到boarding card,沒做任何停留衝去過安檢。安檢處烏泱泱全是人,隊伍走得很慢,很慢,很慢。
  • 電影《黃大年》:謳歌與時代同頻的家國情懷
    當黃大年用大提琴演奏歌曲《我愛你,中國》時,優美抒情的旋律如涓涓細流滌蕩心田,那一刻我們能夠體會到黃大年對祖國深沉而質樸的愛。影片真實再現了黃大年歸國後惜時不惜命的工作狀態。剛剛踏上祖國的熱土,黃大年就謝絕了為他接風的宴席,而是直接去辦公室整理資料。當吳群校長問他「今後有什麼要求」時,黃大年誠懇地說:「我只有一個要求,我只需要時間。」
  • 他叫黃大年,一個讓美航母艦隊後退100海裡的人
    他就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2009年12月24日,黃大年和妻子走下飛機,站在了祖國的大地上。6天後,黃大年與吉林大學正式籤訂全職教授合同。    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家,黃大年的夢想是把地球變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地球深部探測計劃就是找到開啟「地球之門」的鑰匙。曾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黃大年深知相關裝備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國外是如何嚴控這些裝備對華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