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網】根據黃大年的真實事跡創作拍攝的電影《黃大年》,用電影藝術的多種表現手段,講述了時代楷模黃大年不忘初心,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科技事業的感人事跡,展現了以黃大年同志為代表的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形象。影片一上映,便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好評。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導——
電影《黃大年》——
謳歌與時代同頻的家國情懷
■丁仕峰
用殷殷愛國情鑄就探地利器,用拳拳赤子心書寫新時代奮鬥者的答卷。在7年時間裡,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生命譜寫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人生傳奇。從2009年12月回國,投身於祖國的科學事業,到2017年1月病逝,壯志未酬英年早逝,黃大年用有限的時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根據黃大年的真實事跡創作拍攝的電影《黃大年》,用電影藝術的多種表現手段,講述了時代楷模黃大年不忘初心,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科技事業的感人事跡,展現了以黃大年同志為代表的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形象。影片一上映,便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好評。「看了很感動,為中國有這樣的科學家感到自豪。」「這部電影看完後會不自覺流淚,科學家的責任擔當令人感到震撼。」
影片的開篇,黃大年的妻子張豔在漫天飛雪中走在林間道路上,此時距離黃大年病逝已經有一年時間。通過她的娓娓講述,把觀眾帶入到了黃大年的人生軌跡當中。在西太平洋浩瀚的大海上,黃大年作為深水油氣探測的頂尖專家,幫助尋找失事的「亞瑟號」。在外軍的艦艇上,他戳穿了對方的謊言,「亞瑟號」並不是民用潛海探測器,而是一艘新式微型隱身無人攻擊潛艇。「記住,不管目標是潛藏在天上、地下還是海底,都逃不過我的眼睛,包括謊言。」黃大年的話擲地有聲,精湛的技術令對方十分欽佩。影片通過這個場景,鮮明立起了黃大年這位世界一流戰略科學家非同尋常的人物形象。
雖然身在海外,但黃大年時刻心繫著祖國。他的老同學周啟紅送來了一幅油畫,畫中是祖國金色的秋天,葉落歸根的寓意是希望黃大年能夠回國應聘。既然已經是世界頂尖的物探專家,黃大年認為自己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三十多年了,回報的機會到了,該回去了」。他放棄了國外舒適的工作和生活,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所以他提出的回國要求就是「我唯一的條件就是回國」。面對提職、加薪等誘惑,他寧願支付巨額違約金,哪怕「連一張紙片都不能帶走」,也要回國建功立業;面對同窗肖慶的勸阻,他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回家還需要理由嗎?」他讓妻子賣掉了中醫診所,「一個人只有一個家,我不想給自己留餘地」,這是他無悔的選擇。當黃大年用大提琴演奏歌曲《我愛你,中國》時,優美抒情的旋律如涓涓細流滌蕩心田,那一刻我們能夠體會到黃大年對祖國深沉而質樸的愛。
影片真實再現了黃大年歸國後惜時不惜命的工作狀態。剛剛踏上祖國的熱土,黃大年就謝絕了為他接風的宴席,而是直接去辦公室整理資料。當吳群校長問他「今後有什麼要求」時,黃大年誠懇地說:「我只有一個要求,我只需要時間。」靜水深流,大愛不言,黃大年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工作,投入到屬於奮鬥者的新時代。他帶領團隊承擔了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項目,把時間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力爭在科研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回國不久,黃大年就帶領他的團隊成功參與了「地殼一號」的研發,在最短時間內填補了中國在航空移動平臺精確探測這一高端技術裝備的空白。這只是一個開始,黃大年立志要為國家裝上巡天的千裡眼,探地、潛海的地殼深部CT儀。他對待國家的科研事業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在國外取得多大的成功,如果你的國家在這一方面還很落後,甚至是剛剛起步,那都不是意味著你真正的成功,國家的需求,我們就要玩命幹。為了理想,我願意做先行者、犧牲者」「走多遠是多遠,倒下了就地掩埋」。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黃大年赤誠的愛國情懷和忘我的奮鬥精神。為了壓縮休息時間,每次開會他都選擇午夜航班;他廢寢忘食地投入科研事業,除夕夜還在忙著工作,直到妻子送來了餃子才選擇休息;在深探裝備研發項目中,儘管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堅持把重力梯度儀提高量級指標,以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即使摔傷了,他在病床上依然堅持工作;他在深夜下飛機後直奔研究室,實在餓了就吃兩個烤玉米充飢;為了避免國家和油田企業遭受損失,他把地球深部CT儀項目的研發進度縮短了三分之一;他在飛機上還忙著工作,在重病昏迷前,還對乘務人員強調,「筆記本電腦裡的資料非常重要,一定要交給國家」……一幕幕場景讓觀眾看到了以黃大年為代表的新時代科研工作者,在各自領域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而埋頭苦幹的滿腔熱忱。也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類似黃大年一樣的中華兒女,才有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
在創作電影《黃大年》的過程中,年輕的80後編劇成孝湜始終堅持這樣一個原則:以英雄為榜樣、以創作主旋律精品為追求,要突破以往描寫典型人物的文藝創作局限;追求真實,特別是人格真實、人性真實,真正展現出新時代科學家的風採。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黃大年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在新年到來時,黃大年為李四光實驗班的24名學生每人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並勉勵他們,要把個人的夢想和國家、民族融在一起,「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當老同學肖慶想要得到「地球物理多參數探測軟體」招標書時,黃大年不徇私情,拒絕了肖慶的請求;當學生林江的母親生重病時,林江想退學,黃大年為了挽留住這位年輕的科技人才,讓學醫的妻子留在小山村照顧他的母親;面對評選職稱時,黃大年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參評院士,反而幫助別人寫了推薦材料;走上科考船進行儀器測試,在無人機庫進行研發,到海上鑽井平臺查看設備運行情況,黃大年始終走在科研一線……劇組在拍攝過程中,通過各種細節立體式地呈現了黃大年的人物形象,讓觀眾了解到一位更加真實可感的黃大年。
影片的敘事線索中有一個重要的前史段落,黃大年的髮小劉勝文為了救他,在一次意外的航測飛機失事中犧牲了。「我必須要一個人幹好兩個人的工作,才算對得起他」,觀眾從中讀懂了黃大年的初心與堅守。哪怕遇到紛雜的人際關係和效率低下的工作境遇,他還是走出了情緒的低谷,絕不輕言放棄。從始至終,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感恩之情貫穿整部電影。
完成了國家的九個重大項目和四十九個攻關課題,為國家獻上了能夠巡天、探地、潛海的大國重器,回顧黃大年這一路走來的輝煌歷程,如何將很多碎片化的場景串聯起、去呈現黃大年在科研道路上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風採?電影《黃大年》以黃大年妻子張豔的口述作為影片故事的銜接點,親切而真實的懷念讓觀眾看到黃大年為祖國科技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追求。導演成科在談到影片創作時說,「英雄的作為感動了大家,使我們有勇氣和能力表達我們對英雄的敬意,呼喚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追尋英雄的足跡,把自我價值的實現同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偉業緊緊結合在一起,做出無愧於生命、無愧於信仰的奉獻!」電影《黃大年》成功講述了黃大年科技報國、無怨無悔的精彩人生,他帶領團隊取得的科研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他的滿腔愛國情懷像熾熱的巖漿噴薄爆發,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講述黃大年事跡的作品有很多,報告文學《大地之子黃大年》深情講述了黃大年的動人故事,紀錄片《黃大年》收穫了第25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劇《黃大年》成為網上熱劇……這次,電影《黃大年》生動詮釋出「大地之子」的家國情懷,用光影和鏡頭的變化展現黃大年不平凡的人生足跡,表達對英雄的敬意,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夢想因執著的信仰而變得崇高,人生的價值只有融入家國與時代,才能迸發出蓬勃的偉力。電影《黃大年》點亮了一盞英雄的明燈,指引我們用愛國之志去抒寫壯闊的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