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拋棄國外別致安逸的花園洋房、高端精良的研發平臺,還有妻子那苦心經營的私人診所,只為響應祖國深情的召喚,在公派留學英國18年後,義無反顧地應聘回國,加入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的科學家團隊。
他以身許國,叩開地球之門,用一個科學家科研生涯中最寶貴的7年時光,沒日夜地工作,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將中國深探技術與西方先進國家30年的差距縮短了一大截。而他卻長眠在這塊土地上,享年僅58歲,這可是科學家的黃金年齡。
他一聽到《我愛你,中國》的歌聲就熱淚盈眶,他掛在嘴上的口頭禪是「我沒有對手,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他還說「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這就是已故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家國情懷,這就是他的責任擔當,他的生命價值凝聚著拳拳愛國之心,折射著熠熠報國之光。
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為黃大年的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這也是總書記對黃大年的家國情、責任擔當的高度濃縮。
中國知識分子精英從來都是愛國主義者,都是壯志報國的實踐者。從古到今,仁人志士,必有家國情懷必有責任擔當。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的屈原,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到「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的杜甫;從「黃鵠一遠別,千裡顧徘徊」的蘇武,到「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的文天祥;從「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的康有為,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魯迅、胡適、朱自清等,雖說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別,表達家國情懷的方式各異,履行責任擔當的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交匯於國家使命上,都是聚焦於民族大義上。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心懷國家,著眼當下,就是最美好的家國情懷;把湧動的家國情懷付諸實際行動,依託自身的特長優勢回報國家,就是最有力的責任擔當。
在一段黃大年生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裡,他告訴記者:「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就是惦記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需要像很多很多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建設。」樸實的語言掏出心窩裡最隱秘最神聖的情懷和擔當。
當前,我國正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進軍,科技精英人才是打頭陣、開新宇的主力軍。向深海深空深地進軍,這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在黃大年的主持研發下,航空重力梯度儀橫空出世,它像一雙透視眼,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看清地底下埋藏的礦藏和潛伏的目標,對資源開發和國土安全意義重大。黃大年功不可沒。
歷史的核心因素是精英人才,在社會變遷的時代中,精英人才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才薈萃的的國家才是有希望的國家,一個盛產精英人才的民族也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中國正由大向強邁進,中華民族正昂首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急需黃大年這樣的精英人才報效國家,為國壯威。
真正的精英從來都不是利己主義者,他們絕不恃才傲物,睥睨一切,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安危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他們也不過於計較創業環境、生活待遇。平心而論,吉林大學的科研條件在國內算不上最好的,但事業吸引了黃大年,他通過自身不懈地努力,在相對簡陋的科研環境下,奮力攻關,以命相搏,最終研發出在世界深探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這就是家國情懷的力量,這就是責任擔當的碩果。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段時間有辭職教授聲稱12年「既無所作為、更無甚建樹」,把碌碌無為歸咎於體制的制約,怨天尤人。我們不粉飾大學現有體制的弊端,但畢竟中國大學幾十年來為中國高等教育輸送了數以千萬計的人才。相對於黃大年的大氣、執著,辭職教授未免顯得格局太小。
回眸黃大年,飛行的途中,他因腹部痙攣而昏迷,甦醒後,下了飛機又連忙趕往會場。躺在手術臺上,他還說治療不能影響工作。黃大年是時代精英的縮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映照出一個時代的光榮,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中解讀黃大年,我們為他英年早逝扼腕痛楚的同時,更覺得黃大年扣人心弦、感動中國的衝擊力,也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光榮,催人奮進。
瀏覽黃大年的人生很容易,真正讀懂他的人生卻不容易。
日前,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黨組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廣泛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
我們一定要學習黃大年同志對黨忠誠、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品格,學習他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默默奉獻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敢為人先、勇追國際前沿科技的創新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為實現強國夢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操,將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獻給祖國,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逐夢者和築夢者。
斯人已去,長歌當哭。黃大年的生命為祖國而澎湃,如今他放下奔忙,沉睡在鮮花和松柏的掩映中。他書寫了什麼是高尚的情懷,回答了什麼是責任擔當。他是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散發著耀眼的光亮。黃大年未竟的事業仍在繼續,千千萬萬個「黃大年」在跟進,中國有希望,中華民族有希望!(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蔡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