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黃大年的感人事跡迅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生命除了長度,還應有怎樣的深度和高度?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更有意義?黃大年用他走過的足跡給了我們答案……
就像一滴水,不管有多曲折,匯入了大海,融入了潮流,終將改變歷史的潮汐,而那之中,留下了他的印跡。其實,不必為此感到難過。因為水滴不僅沒有失掉自己最初的晶瑩,卻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跡。的確,品讀黃大年的先進事跡,追憶黃大年無悔一生,他用短暫的人生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事業追求與人民需要、人生價值與社會進步融為一體,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攀登創新高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傾盡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貢獻。使得個體的奮鬥得以升華,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一顆跳動的中國心始終澎湃。「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追溯他的成長曆程,會發現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至真至誠的情結。「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他在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愛國報國的心志。身在海外,心繫祖國。海外18年的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參與到國家尖端行業的研究中去。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的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回國後的7年裡,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的工作,成為了同事、學生眼中的「拼命黃郎」。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心繫祖國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一身報國的凌雲志賡續血脈。「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回國後,黃大年成為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帶著先進技術,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在所從事的領域「開疆拓土」。黃大年仿佛鑄劍者,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工程樣機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的技術空白;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工程樣機研製突破關鍵技術,為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堅實基礎;成功研製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為實施我國超深井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持。「男兒自以身許國」,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感受到了以身許國的義不容辭和義無反顧,充分展現了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一片丹心的桃李情芬芳常在。「如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讓文化與智慧長久地傳承下去,值得每個人思考。」這句話不僅反映出黃大年誨人不倦的「師道精神」,更體現了他致力於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作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黃大年常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師。他始終把培養人才和建強團隊,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他教學的目標既不是「授人以魚」,也不是「授人以漁」,而是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戶」,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鑽一行的敬業精神,從自己做起,從眼前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努力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和本地本部門的業務標兵。
斯人已逝,黃大年短暫的一生,就如那一滴水,只為與大海相聚,只為彼此融合,只為成就「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只為從此,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大年精神」必將幻化為一盞明燈,點亮信仰之光,照亮報國之路,激勵我們千萬仁人志士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雲南省箇舊市黨建雲平臺供稿——李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