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巨大的人口紅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LED製造基地。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不斷消失,我國要繼續保持這種規模製造優勢,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從人工製造發展到智能製造,生產流程實現高度自動化。
縱觀LED產業鏈,不難發現上中遊晶片與封裝的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而下遊LED燈具組裝的自動化則比較薄弱。由於LED照明價格日益平民化,規模效益日益凸顯,其人力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一時間,全自動生產線成為各大廠商關注的焦點。理論上,全自動化能顯著減少人工成本,而成為規模化的救命稻草。但實際上,因設備成本投入大、LED照明工藝變化太快,導致照明自動化市場始終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設備企業積極布局,但照明廠家引入顧慮重重。
自動化或為規模化減壓
作為LED照明產品製造大國,中國以成本優勢與完整供應鏈,佔據全球21%的市場份額。其中,規模化生產是國內LED照明企業的制勝法寶。
規模化即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隨著LED照明價格與日俱減,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給企業淨利潤帶來相當大的負擔,且整個市場行情蕭條,致使企業利潤直線下滑,生存壓力急劇上升。
在此基礎上,木林森、奧其斯光電、元暉光電等LED照明實力企業紛紛投入LED自動化生產線,從根本上提高生產效率,幾秒鐘就能生產出優質的LED產品,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效益。
業內認為,全自動生產線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用人成本、保證產品品質、規範行業質量、成倍提升產能,更能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同時提升行業整體的製造水平。
深圳市連碩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張智表示,以一條LED筒燈自動化生產線為例,只需要3個操作人員。而在傳統的LED燈具組裝流程中,總共有裝配各種套件、電源零部件的焊接、成品包裝等20多道工序,共需要27個作業人員,勞動力成本節約了近90%,且良率高達98%以上。
「如今,在LED照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繼續沿用傳統人工生產模式已不合時宜,而引進LED燈具自動化生產線,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中為光電副總經理焦根祥表示,公司推出的LED燈具自動化1.5K生產線(ZWL-A1500)提供了集中供料、自動組裝、自動老化、自動檢測、自動打碼、自動包裝,以及信息集成化等生產能力,實現每小時1500顆的產能(以LED球泡燈為例),同時能實現100%在線質量檢測及數據追溯功能。
此外,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不僅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產品的一次性通過率、保證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而且還能夠加快處理速度、提高精確度和可靠性、達到庫房面積和空間的有效利用、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
設備企業積極布局
自去年以來,一股智能裝備替換勞動力投入的「機器換人」熱潮,正在席捲廣東等製造業發達地區,加快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步伐,也推動了LED照明行業的自動化進程。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LED照明自動化生產佔比不足5%,2017年自動化生產佔比有望超過30%,設備市場規模也將由2014年的不足1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6億元左右。
鑑於巨大的市場前景,中為光電、炫碩光電、大族雷射、連碩科技等國內自動化設備的企業紛紛布局LED照明自動化生產領域。
杭州中為成立之初,以實驗室的標準檢測設備起家,之後的幾年公司從封裝領域的分光、編帶機作為切入點,開始進入產線自動化設備領域,並成為業內首個從檢測設備切入到產線自動化設備領域的廠家。目前,中為光電的自動化設備最主要的業務增長點集中在LED產業鏈的自動化產線上。
炫碩光電也圍繞著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思路推出一系列自動化的設備產品。炫碩光電董事長趙玉濤表示,目前公司已成功啟動「一體兩翼」戰略。未來,公司將以LED產業為主體,重點放在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兩大領域。
此外,連碩科技從2012年年底開始調整經營思路,從封裝編帶設備轉入自動化領域,現在主要服務LED照明、光電顯示及3C等三大領域。張智表示:「到2016年,連碩科技將籤約百家龍頭企業,現在已經完成四十多家。未來,我們將攜手戰略合作夥伴推動機器人千億級市場集成應用。」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全自動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現階段進入該領域的企業仍處於前期投入階段。由於這個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全自動化生產線基本還在試用階段,市場還沒有起來,沒有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根本不敢貿然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