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光譜儀發展方向:標準化、小型化、功能化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光譜儀作為重要的分析儀器,在諸多領域已取得應用。那麼光譜儀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潮流是什麼?有哪些難點需要克服?

  光譜儀技術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時刻,未來光譜儀將朝著以下三個方向發展:

  第一,微型光譜儀標準化。在標準化方面,目前國家並沒有針對光譜儀出臺任何計量標準,在傳感器標準方面也沒有涉及。雖然海洋光學在這個方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還沒有上升到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未來我們將致力於微型光譜儀市場的標準化,只有形成標準化市場之後,才會得到更多工業用戶的認可,甚至走向民用市場。

  第二,由微型光譜儀到迷你光譜儀。這涉及到光路設計、檢測器篩選、生產工藝改善以及相關技術上的突破。隨著光譜儀產品尺寸越來越小,檢測靈敏度越來越高,對於製造工藝也提出了新要求,未來將會引入更多自動化技術,帶來製造工藝的革新。

  第三,光譜儀的功能化及系統化。現階段光譜儀只能給出光譜數據,但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無法把握光譜數據所傳達的確切信息。因此,我們要把微型光譜儀功能化,做成子系統,能夠輸出客戶真正關心的數據信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微型光譜儀結構和特點
    用戶對於微型光譜儀使用知識都是需要掌握的,今天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微型光譜儀結構和特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微型光譜儀結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5226.htm傳統的光譜儀光學系統結構複雜,需通過旋轉光柵對整個光譜進行掃描,測量速度慢,並且對某些樣品還需經過特定的預處理,並要放在儀器的固定樣品室內進行測量。
  • 微型可攜式光譜儀--SCiO分子傳感器
    Consumer Physics公司,前身為Verifood,通過眾籌延續了菲力爾(FLIR)公司的發展路徑,已經發布了該公司首款微型可攜式光譜儀——SCiO分子傳感器。受惠於大數據和雲技術,這款適配分子傳感器聲稱能捕捉到任何物質的光譜「指紋」並識別任何化合物的含量。
  • 展示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製作微型光譜儀的新方法
    >),報導了一種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製作微型光譜儀的新方法。(最上面是目前最廣泛採用的光柵光譜儀的原理;最下面是量子點光譜儀的原理;中間為現有多數其他光譜儀技術原理。)光譜儀是一種能夠分辨不同顏色(波長)光波強度的分析儀器,已被非常廣泛地應用在諸如天文、生物、化學、醫學、環境學等多領域。這類設備通常體積過大以致於難以移動。科學家長期致力於讓光譜儀小型化、成本低廉且易於使用,以便增加它們的使用範圍。
  • 電子系鮑捷《自然》發文展示微型量子點光譜儀-清華大學新聞網
    >),報導了一種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製作微型光譜儀的新方法。(最上面是目前最廣泛採用的光柵光譜儀的原理;最下面是量子點光譜儀的原理;中間為現有多數其他光譜儀技術原理。)光譜儀是一種能夠分辨不同顏色(波長)光波強度的分析儀器,已被非常廣泛地應用在諸如天文、生物、化學、醫學、環境學等多領域。這類設備通常體積過大以致於難以移動。科學家長期致力於讓光譜儀小型化、成本低廉且易於使用,以便增加它們的使用範圍。
  • 相對於傳統光譜儀,微型光譜儀具有哪些優勢?
    微型光譜儀具體模塊化和高速採集的特點,在系統集成和現場檢測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結合光源、光纖、測量附件,可以搭配成各種光學測量系統。由於傳統的光譜儀存在著結構複雜、使用環境受限、不便攜帶及價格昂貴等不足,不能滿足現場檢測和實時監控的需求。因此,微型光纖光譜儀成為光譜儀器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 微型光譜儀的結構解析
    只是在波長大於900nm的近紅外波段,矽材料實在無法勝任,才採用InGaAs線列探測器,但是,至少在現階段InGaAs線列探測器還是太貴,於是才有人嘗試採用傅立葉光譜技術,轉動光柵技術,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on)技術,其核心是用MEMS技術製造一個微鏡陳列,可以用集成電路晶片組驅動每一個微鏡的方向,這樣就可以用單元InGaAs探測器,使近紅外波段的微型光譜儀成本下降
  • 乾貨:模塊化微型光譜儀應用系統全解析
    微型光譜儀為什麼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僅是因為光譜儀的小型化,而且是由於模塊化概念和光纖的使用。 微型光纖光譜儀  所有的光譜應用系統都可以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光譜儀、光源和採樣部件。
  • 展望X射線光譜儀的原理和發展
    X射線光譜儀是進行組分和結構分析的有力工具,簡述了X射線光譜儀的基本原理並對其進行了分類,重點介紹了其在光源、探測器等硬體發麵的發展,簡要介紹了其應用,最後對其發展趨勢作了簡要展望。 X射線光譜儀法以其分析速度快、非破壞性、分析元素範圍廣、分析含量範圍廣、分析精度高、制樣方法簡單樣品形態不受約束等優異特性,在組分和結構分析中佔據了愈發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上述傳統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材料、生物、醫學、天文、環境、考古、工業生產等領域。
  • 普識納米:拉曼光譜儀及解決方案是目前主打產品
    TERS技術的納米級空間解析度以及同時獲得基底形貌和化學指紋信息的獨特特點已在表面科學分析中展現獨特優勢,其與超快光學結合可實現極高的時空解析度,在溶液、電化學等複雜環境的科研發展值得期待。此外,集成微型化和連接大資料庫的光譜自動化分析的進一步提高和改進,高光光譜儀和波長可調諧的共振雷射光譜儀等技術的發展及與其他技術的聯用,SERS增強理論和定量能力的進一步完善,都是基礎科研的重要發展方向。
  • 海洋光學發布STS-UV超微型光譜儀
    該超微型光譜儀可提供UV段全波長分析功能 上海2013年12月10日電 /美通社/ -- 海洋光學新近發布的STS-UV超微型光譜儀經特殊設計,可與光譜設備、醫療儀器及其他設備進行無縫連接,實現微型光譜測量。
  • 浙大參與研發最微型光譜儀只有火柴盒千分之一那麼大
    浙江在線9月12日訊 買了青菜,擔心有農藥,拿出手機,打開攝像頭,讓微型光譜儀先幫你檢測一下,是否有農藥殘留。此外,光譜儀還能檢測出食物的新鮮程度、蛋白質含量、糖分含量等。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實際上,這些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上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微型光譜儀實驗室產品研發成功。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在這個方向上,本綜述旨在說明微型/納米機器人研究的最新趨勢,重點介紹它們在精密醫學中向臨床過渡的應用。這種推進機制一直是旋轉合成微型機器人的靈感來源。如圖2所示,人造螺旋微結構,柔性細絲或轉針沿著細菌鞭毛的軸線旋轉。每個獨立的微型機器人在能量上是獨立於其他微型機器人的,而不是被磁場牽引到指定的方向。
  • 清華「量子點微型光譜儀」研發取得進展
    5月19日下午,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一行來到清華大學,調研電子系「青年千人」鮑捷老師的量子點光譜集成實驗室,了解其「量子點微型光譜儀」的研發和產業化情況。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副市長王寧陪同調研。
  • 立式火花直讀光譜儀發展應用
    儀器組件及整機的小型化、低功率化是發展移動式、可攜式火花直讀光譜儀器的內在要求,可攜式儀器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單一功能的儀器無論在分析效率還是成本控制方面都不能滿足當前分析工作的需要,發展多功能化的儀器是必要的選擇。
  • 海洋環境監測的類型及其發展趨勢
    其主要任務包括:研究生態環境質量,如環境背景值;研究汙染物在海洋中的遷移轉化,在生物體內的蓄積、傳遞和濃縮過程;研究海洋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為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提供方向,為預測預報環境質量提供服務;研發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方法、監測數據處理方法和監測手段,實現監測方法的標準化和規範化,研究驗證環境監測管理方法以及建立立體化的環境監測網。
  • 2018年中盤點:十大新型光譜儀「競相爭豔」
    經濟的發展取決於創新,在於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鑄就「國之重器」。這在光譜行業同樣適用。光譜作為通用分析儀器大家族中的重量級成員,在生物、化學、環境檢測、醫學、化工等領域運用十分常見。2018年已悄然過半,國內外儀器商紛紛採取多策略,力求佔據市場一席之地。
  • 微型光譜儀之螢光檢測
    圖5 螢光色素標記的癌變細胞  3、典型產品和配置  螢光檢測配置:  3.1 光譜儀:鑑於螢光較為微弱的特性,通常需要高靈敏度光譜儀進行檢測,這類光譜往往採用背照減薄型CCD,部分還帶有CCD製冷,以保證信噪比。
  • 微型光纖光譜儀—交叉C-T型和M型光譜儀對比分析
    常見的微型光譜儀一般是基於光柵分光,光譜儀的光學光路系統主要分為反射式和透射式系統,透射式系統光學系統體積較小並且光強較強,但在遠紅外到遠紫外的光譜範圍內缺少製造透鏡所需要的材料,會導致測得的光譜曲線不準,因此現代微型光譜儀很少採用這種結構;反射式系統適用的光譜範圍較廣,雖然相比透射式系統光強較弱,但反射鏡不產生色差,利於獲得平直的譜面,成像鏡選用反射鏡能夠保證探測器系統接收光譜的質量
  • 帶您走進國產直讀光譜儀的發展歷程
    國產光譜分析技術近年發展快速,國產直讀光譜儀慢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大部分市場,光譜技術在多年來漸漸發展成熟,很多廠家開始考慮使用國產直讀光譜儀,學校科研也開始陸續採購國產直讀光譜儀。談起直讀光譜儀,不得不講光譜儀的原理中最重要的光譜是怎麼被發現的,在牛頓前其實已經有所發現到1859年克希霍夫和本生為了研究金屬的光譜,自已設計和製造了一種完善的分光裝置,這個裝置就是世界上第一臺實用的光譜儀器,研究火焰、電火花中各種金屬的譜線,從而建立了光譜分析的初步基礎。
  • 前沿透視:Science - 系統性總結光譜儀微型化的技術方案和發展歷程
    近日,由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楊宗銀研究員第一次系統性地總結了光譜儀微型化的技術方案和發展歷程,具有非常高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