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西遊記》的小夥伴都知道,其開篇描述盤古開天地後,世界分成了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孫悟空(石猴)便誕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一座名喚「花果山」的小島上。
我們都知道,四大部洲之說,源於佛教。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每一個「小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的四周有鹹海環繞;鹹海中分布有四大洲,又稱四天下,分別是:
位於須彌山東方鹹海中的毗提訶,又稱東勝身洲;南方鹹海中的閻浮提,又稱南贍部洲;西方鹹海中的俱耶尼,又稱西牛貨洲;北方鹹海中的鬱單越,又稱北俱盧洲。
此前,「中華神秘文化」的一些文章在介紹四大洲時,一些網友認為「寫錯了」,「東勝身洲」應為「東勝神洲」,「西牛貨洲」應為「西牛賀洲」,這可能是受了《西遊記》的影響。
其實,從佛經源頭看,佛教認為,「東勝身洲」其狀如半月,此洲人身形殊勝,故名「勝身洲」;又因其位於須彌山東方的鹹海中,所以叫做「東勝身洲」。
「身」與「神」音近,而且中國自古被稱為「赤縣神州」,簡稱「赤縣」或「神州」,並有「神州大地」等說法。或許由於這些緣故,「身洲」在《西遊記》中變成了「神洲」。
但顯而易見,一字之差,卻使佛典賦予該洲的本義喪失殆盡。
西牛貨洲的情況也是這樣,佛經中說它「多牛、多羊、多珠玉」,以牛為貨幣,故名「牛貨洲」;又因其位於須彌山西方的鹹海中,所以叫做「西牛貨洲」。
而在《西遊記》中,該洲被寫成「西牛賀州」。「賀」與「貨」為形似字,讀音也有些相近,但意義差別甚大,也不能通假,因此,「西牛賀州」應是「西牛貨洲」的誤寫或誤抄。
同樣,將「貨」寫成「賀」,也使該洲在佛典中的原意蕩然無存。
《西遊記》是由民間話本演化而來,其以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求法取經的歷史事實為原始素材,融儒、釋、道三教於一爐,又充滿了各種奇思異想,天馬行空,過去常被稱為「神魔小說」。
若以學術的眼光來看,其中不免有一些「硬傷」,比如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玉帝請如來來降伏大鬧天空的孫悟空,孫悟空問如來的身份,如來自陳:「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
而事實上,在佛教中,「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並非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教化的淨土。
當然,《西遊記》是小說,我們大可不必較真;所謂「硬傷」,也絲毫不掩《西遊記》的經典和偉大。只不過,當我們回到歷史文化中時,也不能再以小說之言來談學術。
在《西遊記》中,是「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回到佛教、佛學中,則應是「東勝身洲」、「西牛貨洲」!
-完-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