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鄭琳 通訊員 徐夢圓 吳晨陽
「劉美女的第一排永遠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如果我有罪應該讓法律懲罰我,而不是讓我早起還佔不到座位。」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法學專業同學在一張「卑微佔座」朋友圈下紛紛評論附和。
明明是近10點的課,偌大的教室卻在大清早就被民法課本塞的半滿。稍有賴床,聽課的「至尊學霸區」甚至是「普通百姓區」已被光速佔領。原來,很多同學怕第二天的課搶不到位置,在前一天晚自習結束後就搶佔了「有利地形」。
這讓很多學生大呼「甜蜜的誘惑太磨人」。
「女神」是一種肯定,課堂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那我們這次還是依照慣例,最後一排那個男孩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前排的同學忍俊不禁看向後排這個再一次被帶點名「幸運兒」。「劉老師的座位太難搶了,其實我不是有意坐在後面的,只是來的稍晚,就又是這個『黃金位置』。」同學不禁訴苦。這位引發座位哄搶的女神正是來自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的美女教師劉曉琴。
原來劉老師總是喜歡從最後一排開始點同學回答問題。「最後一排的同學聽課效率一定是比不上前面的,我這樣提問也是想要督促一下他們,還是希望可以帶動每一位同學。」劉曉琴解釋道,在愈加自由的大學時代她的體貼格外醒目。所以相較外表,她真正的殺手鐧在課堂。
「超過除斥期間未主張法定優先權而需要承擔承包公司1000萬損失,這個律師肯定是要賠償的,所以做律師也是有風險的,我們同學還是要練好法律基本功,作為法律工作者肯定是逃不過『活到老,學到老』的!」劉曉琴總能通過知識點對身邊案例進行援引把知識學活,她深知學習法律的過程是又累又枯燥的,所以她堅持讓學生聽懂的同時激發他們的熱情。「讓學生聽懂並且喜歡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至於有沒有完美實現,我只能說我盡力而為!」劉曉琴說道。
「作為老師我覺得輸出的知識總歸有限,她更像是在為我們的人生做引導,讓我們的眼界不僅僅局限在校園。」法學1902陶泳瑩同學這樣評價。
劉曉琴的零距離交流不僅體現在課上,辦公室和微信同樣是她的第二課堂。「上學期我經常問劉老師很多很多問題,她會一直認真回答,甚至耽誤自己的吃飯時間。」但劉曉琴表示,大學教學方式的特殊性對同學們的主動性有更高的要求,而大學老師都是非常負責的,也喜歡和學生一起探討交流,有學生需要她,她會感到非常開心。
「佛系女律師」?其實很硬核
任誰也想不到,這個溫柔知性的女老師還是一名民事訴訟律師。不過,這個律師有點「佛」。
在外半年的訪學經歷對劉曉琴影響頗深,「在那裡,那些老師收入也不高,但他們每天都很快樂,學生同樣如此,上課讀書於他們而言都是快樂的,這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同時她坦言,教師就是她諸多選擇中的認為適合自己並且感到快樂的職業。而怎麼讓學生愛上學習,怎麼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她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沒錯,對於熱愛教學的劉曉琴來說,成為律師並非職業理想,而是為了更好地教學。為了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而非「閉門造車」,所以選擇將自身實踐經驗投送到課堂中。「作為一名律師,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一個是理論功底。還有一個是實踐經驗,理論是要在我們學校完成的,而實戰經驗只能自己去大量接觸。」所以她也一直在鼓勵學生多實踐,多嘗試,就像穿鞋子,合適與否只有試過才印象深刻。
談及自己的律師生涯,她同樣有自己的準則與底線,不做觸及底線的事情。「關於我底線的權衡可能就是我自身的是非觀,我會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做錯的事情,這是我的『是非觀』。」她談道,並非法律行業,其實各行各業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無論做什麼,除了法律底線的制約,自己內心的底線也一定要清晰。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劉曉琴堅持的人生信條,人生總有取捨和權衡,但足夠優秀的人,「佛系」姿態同樣書寫著熠熠人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