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經典:植物人意識狀態的床邊檢測

2021-01-16 思影科技

請點擊上面「思影科技」四個字,選擇關注作者,思影科技專注於腦影像數據處理,涵蓋(fMRI,結構像,DTI,ASL,EEG/ERP,FNIRS,眼動)等,希望專業的內容可以給關注者帶來幫助,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參加思影科技的其他課程。(文末點擊瀏覽)


     被診斷為植物狀態的病人在生理上有周期性的覺醒,但他們似乎意識不到自己或周邊的環境。儘管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研究表明,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是有意識的,但昂貴的費用和病人數據採集的困難共同導致了大多數患者難以使用該方法進行意識狀態評估,針對這些問題,來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基於廉價且方便採集的腦電圖(EEG),設計了運動想像實驗任務,對植物人的意識狀態評估進行了研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Lancet期刊上。當由經驗豐富的團隊評估時,多達43%的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被重新分類為(至少擁有)最低意識。但是,即使在專門中心進行了廣泛的臨床研究後,也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意識清醒的患者亞群。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質疑了植物人診斷的幾個核心原則。特別是,臨床醫生僅憑患者對外部刺激沒有明顯的行為反應可以真正認為患者對自己和周圍環境不了解的程度。例如,通過功能性MRI(fMRI),Owen及其同事發現,一個看起來完全是植物人的患者意識到並能夠調節她的血氧水平依賴性(BOLD)反應來執行各種心理想像任務。使用相同的技術,Monti及其同事顯示,處於植物人狀態的24位患者中有4位(17%)有意識地意識到並能夠在fMRI掃描儀中可靠地完成這些任務。此外,儘管無法在床旁進行任何功能性交流,四名患者中的一位仍可以通過調節其功能磁共振成像反應來回答是和否問題。這些發現證實,有一群病人符合植物人的所有行為標準,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潛在意識,而這種潛在意識是無法通過行為評估來發現的。在這個病人群體中使用fMRI面臨巨大的困難。除了成本等問題外,當病人被轉移到功能磁共振成像設備時,他們所承受的身體壓力也是巨大的。由於病人不能保持靜止,掃描結果中難以避免會出現大量的運動偽跡。如果病人的大腦中具有金屬類的植入物,則完全排除了使用fMRI的可能性。腦電圖(EEG)通過頭皮電極測量皮層神經元群的電活動,在設備成本和維護方面都比fMRI設備便宜得多。腦電圖記錄不受金屬植入物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床邊使用。腦電圖記錄中,當病人進行運動想像任務時,會出現ERD\ERS(事件相關同步\事件相關去同步),即,左手運動想像時,位於大腦右半球的 C4 電極處的μ節律和β節律的能量下降;右手運動想像時,位於大腦左半球的 C3 電極處的μ節律和β節律的能量下降。通過分類技術,一個有意識的病人所做的運動想像任務可以僅根據這些腦電圖反應就能被準確地識別出來。因此,研究者嘗試研究利用該方法是否能夠穩定可靠地檢測病人的意識狀態。所有病人均住院治療4-5天,且每天用CRS-R量表進行評估。這個量表是用來區分植物狀態和最小意識狀態,它包括6個分量表,分別涉及聽覺、視覺、運動、眼球運動、交流和覺醒功能。研究者將腦電圖任務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右手想像任務和腳趾想像任務。根據評估時的情況,所有患者每一種運動至少完成四組(範圍從四到八組)實驗,所有對照組被試完成六組實驗。實驗順序是偽隨機的,因此相同類型的想像任務不可能同時出現超過兩次。每次實驗都會出現聽覺引導信息,對於右手和腳趾想像任務:「每次聽到一聲嘟嘟聲,試著想像你正在把右手捏成拳頭,然後放鬆它/擺動雙腳上的所有腳趾,然後放鬆它們。做完這個任務後,注意你肌肉的感覺。」 實驗說明結束5秒後,雙耳同時連續呈現15個純音(600 Hz 60 ms),間隔為4.5-9.5秒(通過MATLAB編程,刺激計算機在每次實驗中隨機選擇間隔)。每一組實驗結束後下一個下一組實驗開始前有1-2分鐘的短暫休息。所有對照組都完成了一項與病人完全一致的實驗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刺激計算機被編程為每個健康被試隨機選擇任務完成的順序。實驗使用了129通道和257通道的兩種電極帽,為了使患者之間的通道數量相等,從257個通道的電極帽中選擇129個通道對應於129個通道的電極帽。這一步驟確保使用相同數量的腦電特徵對運動想像任務進行分類。研究者對數據進行1-40hz的帶通濾波,將數據分成5.5s的epoches(包括純音前的1.5 s),取純音前500ms的數據進行基線校正。研究者檢查所有通道並替換壞通道 (壞通道定義:方差> 250;替換方法:插值)。患者的用於實驗分析的trials數量在60-202之間,中位數為114,研究者從原始的129通道電極中選擇了運動區域上方的25個電極(覆蓋了從C3到C4的中央區域[圖1])來進行單次試驗分類,因為與運動想像相關的活動發生在頭皮的這個區域。

圖1用於分類的25個電極的頭皮位置

對每個被試,用預處理後的數據訓練一個線性支持向量機分類器,用來對右手想像或腳趾想像進行分類。每次試驗中,在運動皮層選取25個電極,將其腦電數據降採樣至100hz。在每個計算,研究者計算μ(7 - 13Hz),low-β(13 - 19Hz ),middle-β(19-25 Hz),和high-β(25 - 30 Hz)共4個頻段的能量值並取對數。然後將純音後0.5s到3.5s之間的所有頻帶功率值對數通過通道連接起來,用於構建特徵向量,研究者使用交叉驗證來識別所有數據集的分類器泛化錯誤。如果您對腦電數據處理感興趣,歡迎參閱思影科技腦電課程及數據處理服務,可添加微信:siyingyxf詳細了解

第六屆腦電數據處理入門班(南京)


第十八屆腦電數據處理中級班(南京)


第六屆腦電信號數據處理提高班(南京)


3Results

     研究者評估了16例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患者(表1),非創傷性損傷患者的年齡顯著大於創傷性腦損傷患者(p=0.02),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的中位年齡為29歲(範圍為14-45歲),而非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4歲(30-63歲)。對照組的中位年齡為25歲(範圍21-31歲),無神經障礙。昏迷時間(p=0.13)和CRS-R評分(p=0.20)兩組間差異無顯著差異。在4-5天的住院時間裡,沒有任何病人表現出與植物人診斷不一致的行為結果。16名患者中有3名(19%)在使用EEG評估後能夠遵循指令達到可檢測的程度,這3例患者的分類正確率為61% ~ 78%(平均70%)。在基線期(每次提示音前500毫秒;平均56%;所有p> 0.05),三位患者的EEG無顯著差異。三例數據每段提示音後的分類準確度均顯著高於基線期(p <0.01)。

5例創傷性腦損傷患者和11例非外傷性腦損傷患者中分別有2例(40%)和1例(9%)能夠對實驗任務作出積極響應。在創傷性腦損傷和非創傷性腦損傷組之間的分類準確率沒有顯著差異(平均分別為48%和52%;p=0.96)。12名健康對照者中有9名(75%)的腦電圖數據能夠進行任務識別,這9名被試的正確率在60%到91%(平均68%)之間,而剩下的3名被試的腦電圖只能被分類在44%到53%之間。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也被用於患者意識的狀態的分析,分析了患者的受傷時的年齡(月),受傷時間(月)、CRS-R評分、原因(外傷性或非外傷性腦損傷)等指標,但沒有取得顯著結果;基於這些指標的二元邏輯回歸分析方法同樣也沒有取得顯著結果。這些結果表明,根據病人的臨床指標來預測患者是否能夠執行想像任務是不可行的。三名被專家評估為完全處於植物狀態的患者被發現能夠持續地根據指令執行相關運動想像任務。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基於腦電圖方法可以識別植物人患者的潛在意識,其準確度與其他檢測方法相當(如fMRI),且該方法具有廉價便攜的優點。研究個體的臨床病史對他們能否跟隨指令進行運動想像任務的能力沒有影響。基於行為觀察的標準臨床評估是主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結果表明,在行為評估後被診斷為植物人的患者中,高達17%(4/23)的患者能夠被檢測到意識的存在。

圖2三名患者和一名健康對照被試對與運動想像相關的EEG信號特定頻段調製結果

為了使上述結果更具說服力,研究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說明:1)病人與運動想像相關的頻段需要被調製,且其空間分布要與正常人進行運動想像時一致,如圖2所示;2)對於被正確識別的運動想像任務,它們的必須具有一致的時域和頻域特徵,但這些特徵又存在差異可以用於運動想像任務分類;3)腦電數據的分類正確率在二項分布檢驗中要具有顯著性。那麼這些大腦活動模式是不是患者的意識的表現?還是其他因素誘發的?研究者認為是患者意識的表現,任務指令在每一組15個提示(短音調)的開始時發送一次,這些提示表示運動想像任務的開始,這些提示不包含任何關於將要執行的任務的信息。四分之三的對照組被試在完成這項運動成像任務時腦電圖有顯著的結果,然而,當這些人被指示不要服從命令時,沒有人得到顯著結果。顯然,被試在聽指令時產生的任何大腦自動反應都不足以讓他們在執行任務時有顯著表現。對於患者組中的3名病人,在任務提示前並不能實現分類識別,這也進一步說明所有任務相關的大腦活動發生在提示之後,因此研究者任務病人是根據提示信息進行了相關的想像任務執行。此外,研究者又討論了這些被試被誤診的原因,認為並非是由於醫生的失誤造成的,而是由於現有的標準並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意識狀況。那麼對於這種沒有明顯的行為特徵又具有意識的患者該怎麼診斷呢?研究者認為,並不能僅僅根據能否產生預期的腦電反映來確定意識狀態,該文中的實驗任務的指令依賴許多認知功能,包括續注意力、反應選擇、語言理解和工作記憶等,所有這些功能都是自上而下認知控制的各個方面,通常與意識相關,並可能成為其特徵。未來的研究應該進一步確定這部分患者的剩餘認知能力,以及他們對命令遵從的能力。然而,本研究結果表明,功能性神經成像——尤其是腦電圖——比現有的臨床評估方法更適合提供這種特徵。對於患者和對照組的顯著分類精度差異,研究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患者未經過運動想像訓練,訓練能夠顯著提升運動想像能力。其次,注意力或工作記憶能力的差異可能在患者組分類準確性的差異中起作用。    對於3名正常被試沒有取得顯著的分類效果,研究者認為一方面可能是由於沒有進行反饋訓練,另一方面,即使進行反饋訓練,一些健康的個體也可能無法進行可靠的分類(即所謂的腦機接口盲(brain–computer interface illiterates))。因此,研究者認為,即使不能取得顯著分類效果我們也不能認為該患者沒有意識。該研究結果表明,對指令的一致反應不必表現為行為,也可以根據EEG信號進行準確識別。該技術的成功也為該類型患者組的腦機接口或簡單,可靠的通信設備的開發鋪平了道路。這樣的設備將基於不同精神狀態的映射(例如,患者想像右手運動代表是,而腳趾運動代表否)提供一種形式的外部控制和交流。EEG提供的自由度可以使這項技術超越二進位響應,從而基於多種形式的心理狀態進行分類,使通信方法在功能上更具表現力。對這些形式的心理狀態進行實時分類的影像技術的發展將實現與一些患者進行常規的雙向通信,使他們能夠分享有關其內在世界,經歷和需求的信息。如需原文及補充材料請加微信:siyingyxf 或者18983979082,如對思影課程感興趣也可加此微信號諮詢。


微信掃碼或者長按選擇識別關注思影

感謝轉發支持與推薦


歡迎瀏覽思影的數據處理課程以及數據處理業務介紹。(請直接點擊下文文字即可瀏覽,歡迎報名與諮詢):


第十八屆腦電數據處理中級班(南京)

第六屆腦電信號數據處理提高班(南京)


第六屆眼動數據處理班(南京)


第十九屆腦電數據處理中級班(南京)



第七屆近紅外腦功能數據處理班(上海)


第九屆腦影像機器學習班(重慶)



第十二屆磁共振腦網絡數據處理班(南京)


第九屆磁共振腦影像結構班(南京)


第十三屆磁共振腦網絡數據處理班


第二十七屆磁共振腦影像基礎班(南京)






思影數據處理服務五:近紅外腦功能數據處理


思影數據處理服務六:腦磁圖(MEG)數據處理



相關焦點

  • 植物人有意識嗎?如何與植物人對話?
    利用fMRI檢測血氧水平依賴(簡稱BOLD)信號的方法,是日裔科學家小川誠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期間發明的。因為脫氧的血紅蛋白(簡稱dHb)與氧化的血紅蛋白(簡稱Hb)磁性不同,能夠被fMRI所檢測。當神經細胞活動增加時,腦的局部血流增加,帶來更多Hb,改變dHb和Hb的比例,fMRI可以檢測到BOLD信號,間接反映局部腦區神經細胞的活躍程度。
  • 植物人群體:意識出走後,何處安身?
    據統計,約七成植物人是由外傷造成,其中,車禍又是最常見的外傷原因。「植物人」的醫學術語叫做「慢性意識障礙」。不同於腦死亡,腦電圖上,腦死亡患者顯示為一條直線,而「慢性意識障礙」患者可能還會帶有小波幅,正常人的波幅則更為明顯。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之前他就一直懷疑,很多昏迷的病人其實是有意識的,至少間歇性有意識,只是不容易被發現而已。勞瑞斯在聽說霍本的案例後,將他接來研究。霍本被推入一個核磁共振管,從顯示器上顯示來看,霍本的大腦只是輕微受損而已。勞瑞斯對此的結論是:這名身體如空殼般的男子,大部分思想意識其實是完好無損的。車禍發生後,霍本接受了普通治療後,然後被分到了「治療無效」的行列,被打上了「植物人」的標籤。
  • 科學網—植物人也有意識
    新華社電 由於植物人大腦皮層受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人們通常認為無法與之交流。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患者植物狀態持續一個月,即可確診為「植物人」,在植物人附近擊掌5次,患者如果有兩次「尋聲而去」,則可以確診有微小意識,初步脫離植物人狀態。昨天由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主辦、南京紫金醫院承辦的「全國第三屆腦復甦、持續性植物狀態學術交流會」在寧召開。本次大會將對植物人診斷標準進行第二次重新修訂。
  • 腦部掃描能判斷病人是否是植物人
    通常來說,醫生要判斷某個病人究竟是處於植物人狀態還是仍然具有某些深層思維活動,只能通過床邊觀察做出診斷。而現在,一項在5月26日發布的研究指出,標準腦部掃描技術能夠幫助醫生在上述兩種狀態之間做出明確區分。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病人不能動作沒法發聲,但幾秒鐘後,正確答案「8」保留在屏幕上,意味著「植物人」會做這道算術題,並且計算機讀出了「植物人」的回答。  這並非科幻電影裡的場景。華南理工大學李遠清教授帶領的腦機接口團隊,正通過人腦與電腦的溝通,嘗試找出有意識的「植物人」患者,甚至讓他們可以表達簡單的想法。  輪椅怎麼實現「腦控」?
  • 植物人或能用意識「講話」
    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日前聯合公布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一些大腦嚴重受損而處於深度昏迷的植物人,依然會保留部分意識,醫生甚至能通過分析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結果來解讀病人的話語,達到與其「交談」的目的。據估計,這一研究結果將大大推動對植物人的診斷和護理工作。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二)
    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圖6:安德烈-馮-赫爾登博士警告稱,許多被誤診為植物人的病人實際上是能感覺到疼痛的,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所需的止痛藥,因為他們別當成了無痛覺的植物人看待。
  • 【健康福星】什麼是植物人狀態
    目前公司《健康福星增額(2014)重大疾病保險》等條款增加了植物人狀態的賠付責任,因此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植物人的概念,及相關賠付條件。「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通行的定義是「持續性植物狀態(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us)」,簡稱PVS。
  • 腦死亡和植物人有什麼區別?植物人或能甦醒,而腦死亡狀態不可逆
    植物人是大腦完全或者大部分喪失功能,但能夠自己呼吸。雖然沒有了意識,但是會保持心跳並且有反射動作。植物人患者可能會甦醒,也可能保持昏迷至病情惡化。而腦死亡是指全腦功能喪失的不可逆狀態。由於大腦中的腦幹功能喪失,人的最基本本能/反射也跟者喪失了。 舒馬赫醒啦!這應該是2018年聽到的最讓人開心的消息了吧!
  •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視點  因20歲時一次意外車禍,一位法國小夥變成植物人後,已「沉睡」15年之久。他從沒有出現過意識反應,眼睛大部分時候也是緊閉著,偶爾睜開,也是「目中無人」的狀態。  但15年來,他的母親從來沒有放棄治癒的希望。
  • 植物人|身體在這裡,意識卻不在這個世界……
    植物人,在公眾視野裡,更多是作為10年、20年親情、愛情創造奇蹟的配角而存在。媒體鮮少深入植物人整個群體背後的故事,因為離公眾太遙遠嗎?事實也並非完全如此,植物人其實就在您身邊。70%的植物人由外傷造成,車禍這一現代文明的產物,是最大的外傷原因,年輕人又是車禍最大的受害人群。同時搶救、急救水平的提高,手術臺上原本會死亡的病人被搶救回來,卻又因為醫療水平還不夠高,搶救回來的病人成了植物人,醫學與文明的發展都充滿著悖論。
  • 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5年,出現「奇蹟」,植物人如何恢復意識?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聽說過植物人這一病症。我們在接觸網絡或是看電視的時候,都會了解到植物人是一個怎樣的狀況。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植物人都會出現哪些症狀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植物人的症狀有哪些?1、隨意運動喪失植物人肢體對於疼痛性的刺激有時候會出現屈曲性逃避反應。因此植物人這一類病人不能夠自行的運動,或者是變換體位,只能夠躺在床上面,而且必須要有他人去護理。
  • 科普知識||「植物人」的意識恢復訓練
    最近常有植物人患者的家屬向我們詢問家庭護理的方法,交流中感覺很多人又許多誤區。因此把一些平時我們在臨床經常使用,較為有效的方法介紹給大家。1、直立訓練當您躺下時最容易處於哪種狀態:清醒,還是睡眠?很多家屬認為病情重,不能承受站立的訓練。其實不然,只要病情穩定,在其他人或使用站立床的幫助下病人是完全可以站立的。
  • 病重妻子勒死植物人丈夫 植物人有意識嗎
    延伸閱讀:植物人能活多久  植物人能活多久要看患者的護理狀況。一般來說,只要得到良好的護理和治療,植物人的生命還是很長的。因為植物病人只是神經出現了損衰,但是他們的身體機能還是正常的。  因此植物人護理是否專業正規至關重要,在植物人的常規護理中,我們除了需要對患者進行專人的護理之外,還需要對其進行精神鼓勵。在日常的護理中,我們需要注意,如何預防褥瘡。隨著季節氣溫的變化而對植物病人進行皮膚護理。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建議植物人所住的室內溫度要調節在20到24℃之間,日常進行完身體清潔之後,就需要擦乾身上的汗液,保持皮膚的乾燥。
  • 植物人恢復意識
    日前,在解放軍第188醫院舉行的籃球比賽中,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曾是植物人的周年明。  周年明是駐汕某海防團的一名排長。5年前,一次意外的車禍使他成了昏睡不醒的植物人。2003年的7月,沉睡了3年的小周奇蹟般地甦醒了,但也只是可以睜開眼睛而已。
  • 植物人能醒嗎?專家:長期植物狀態幾無可能
    初步估計,我國每年產生植物人7萬—10萬人,目前保有量在40萬人左右。   「植物人學名叫持續性植物狀態。這幾年,隨著醫學的發展,植物人又稱意識障礙,包括植物狀態和微意識。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徵穩定,但與外界沒有交流,患者不能感知自己,也不能感知周圍環境。」何江弘說。   「植物狀態與植物人需要區分。」
  • 植物人是否有意識?他們難道真的是活死人嗎?
    植物人都是大腦沒有意識的活人嗎?現在看來,還真就不一定!不信——你問,植物人可以答「你現在願意回答我們的問題嗎?」「願意」。
  • 神經刺激部分喚醒植物人 為腦損傷後意識恢復鋪路
    15年前,法國一名20歲的男子在車禍中遭受了腦損傷,並陷入了一種被稱為植物人的昏迷狀態。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腦中一種實驗性的低強度神經刺激(現在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癲癇)能夠成功地將一個人變成醫生所說的「最低意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