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東西一開始設計是給兒童的,卻在大人之間流行?

2020-12-06 拾荒雜談

文┃拾荒雜談

(本文為拾荒雜談原創,抄襲必究,歡迎轉載!)

「成年人兒童化」是近幾年網絡上相當熱議的一個話題。這種現象的根本不是說成年人的思維和行事作風比較幼稚,而是說成年人在興趣和愛好之間有相當一部分都偏向於比較稚嫩的東西。這種現象多是發生在一些童年經歷比較深刻或者幼時比較孤獨的人群之中。

尤其是進入科技迅猛發展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那時候的兒童物質遠比前十年要豐富得多。因此當這一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於千禧年左右的「兒童」長大以後,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會深受幼時的影響。

這就產生了有些東西明明是設計給兒童的,卻在大人之間流行的奇葩現象,比如說下面幾樣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代表

動漫

灌籃高手

「動漫」首先是在日本流行的概念,指的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到了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漫畫為底,將漫畫以動畫展現的方式搬到熒幕上。不可否認,日本是全世界動漫的執牛耳者。早些年日本出產的動漫影響了整整兩代人,至今仍在輸出文化。這類日本知名動漫有《灌籃高手》、《哆啦A夢》、《海賊王》、《火影忍者》、《數碼寶貝》、《龍珠》等等。

上海賊王和他的同夥

這些動漫在創作之初本就是以二次元的畫風來吸引兒童的,用簡單線條加上人生啟迪的方式來疏導兒童的觀念。但是隨著受眾越來越廣,大批量的成年人成為了動漫追劇的主力軍。於是乎現在的動漫又開始以成年人為主,動漫畫風也越來越寫實,情節也開始誇張搞笑富有深意。像《銀魂》(???)、《JOJO》、《名偵探柯南》、《夏目友人帳》、《海賊王》等動漫都開始以成年人為主,反而不再適合兒童觀看。

變形金剛

你以為的變形金剛是不是派拉蒙公司拍攝的那些科技感與機械感十足的3D電影?事實上,現在變形金剛給人的印象也是這樣。可以變形的汽車、飛行器,充滿炫酷的爭鬥場面,滿滿的未來感畫風。每次新電影上映,電影院必然是座無虛席,且絕大部分都是成年人。

然而,變形金剛一開始是孩之寶公司專門為了兒童而研製的玩具,並且變形金剛最初進入熒幕也是以動畫的方式展現的,最大的受眾是兒童。賽博坦星球上的擎天柱和補天士是兒童們角色扮演最喜歡的主角,霸天虎的威震天和紅蜘蛛是最倒黴的孩子抽中的角色。

這一切直到真人版登上大舞臺,變形金剛變成了大人之間的狂歡,而那些曾經在角色扮演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汽車人玩具慢慢被兒童遺忘在角落之中。

任天堂

作為世界電子遊戲三巨頭之一、可攜式遊戲機行業的龍頭,任天堂可謂是電子遊戲的「制定者」。從最初的紅白機、類比搖杆,到後來的N64,3DS,無不一次次走在同行的前頭。

遊戲史上最為經典的遊戲人物馬裡奧就是任天堂的傑作。從充滿馬賽克感的小遊戲到在成人間風靡的3D大作,任天堂逐漸變成了大人們的心頭摯愛。馬裡奧也慢慢從兒童的毛絨玩具變成了成年人的珍貴手辦。尤其是SWITCH的發行,更是直接表明任天堂現在的消費主力軍已經從兒童轉變為成人。

家裡如果有任天堂的遊戲主機,那麼一定是大人買來遊戲的,至於兒童,XX榮耀即可。

給個面子,點個讚!

細看上面的三種,似乎都是日本發明的東西,那除了這幾樣日本「特產」外,讀者朋友們還知道哪些一開始是設計給兒童,後來卻在大人之間流行的東西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評論!

相關焦點

  • 兒童遊樂場設計規範
    兒童遊樂場根據場地、空間、設備等大體可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今天,小編就要從室內和室外兩個方面來講一講遊樂場的設計規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呢?一起來看看吧!注意:兒童遊樂場應設置在一層到三層,嚴禁設在地下商場內或四層以上樓層。安全設施①兒童遊樂場的安全出口不少於兩個,最好能有一處獨立的出入口,當商場為高層建築時,必須設置獨立的出入口。
  • 孩子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是真是假?科學解釋是這樣的
    一、說是「看見了」,實際是「看錯了」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的視力要比成年人更敏銳,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符合孩子的發育規律的。因為大範圍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3歲以前的兒童,其視覺能力是遠遠不及成年人的,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近視眼」。在3歲之後,隨著孩子的視覺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孩子的視力水平才有了真正的提高。
  • 你真的了解兒童美術嗎?繪畫對孩子到底有什麼意義?
    雖然畫面有些混亂、形狀有些離譜,可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日常生活中我們因常見而不屑一顧的事物,是以怎樣的角色或姿態出現在他感知的世界裡呢? 其實這就是孩子觀察能力的表現,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們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經無法注意到的細節,他們的內心世界有時候比大人的還敏感細膩呢。
  • 買個頂層複式得三層,閣樓打造成兒童樂園,結果連大人都玩上癮了
    裝修成時尚的混搭風格,閣樓打造成一個兒童樂園,不光孩子喜歡,就連大人也都玩上癮了!客廳的頂面保留了水泥灰的天花板,另一部分的餐廳頂面採用木質吊頂,就連廚房整個都用木板做了飾面板,就好像一個木盒子。從餐廳看向客廳,電視牆是用集成板材做的造型,現在的新型材料還是很流行滴。成本也不高,出來的效果也是非常漂亮。
  • 陰陽眼是不是迷信,小孩子真的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嗎
    而且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面,尤其是老年人認為小孩子是未開過天眼的,所以他們可以看到成人看不到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陰陽眼,那麼事實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小時候,晚上帶著孩子出門,孩子偶然會說,爸爸,那邊有一個人,可是爸爸回頭一看什麼都沒有,又或者孩子說,那邊有一個人一直看著我什麼的,可是大人怎麼看都沒有,可是經過孩子這麼一說,大人也會更加的害怕。到底三歲以前的孩子,陰陽眼的東西是不是存在呢?
  • 萬科方糖:打造無錫首個兒童新業態探索地,僅僅是開始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大人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孩子有多麼開闊的心境,大人從小就要給孩子提供開闊的場景,這不僅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的使命。當前,開發商已經意識到單純地造房子、賣房子是一門很難持續的生意了。因為政府調控樓市已經成了常態,宏觀調控常態化已是中央意識。如果說頭部房企都在轉型,那麼萬科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從近年來,萬科在城市運營上的努力可見一斑。
  • 幼兒識字有方法 適合5-6歲孩子的兒童讀物推薦
    據了解我國兒童一般是6歲初入學,先學6周漢語拼音,然後從看圖讀拼音開始識字。然而據一些語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識字時間晚、速度慢、數量少,遠遠未能滿足學生自身智能發展的需要。
  • 六一兒童節說說怎麼寫 大人女生過六一的搞笑幽默句子
    六一兒童節說說怎麼寫 大人女生過六一的搞笑幽默句子時間:2019-05-31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六一兒童節說說怎麼寫 大人女生過六一的搞笑幽默句子 湊熱鬧過兒童節的成年人不少,雖然已經過了兒童的年齡,但還是保持了一顆童心。六一兒童節說說怎麼發?
  • 兒童是什麼?
    因此,「兒童是什麼」是教育學乃至人文社會學科的頭等問題。筆者長期從事兒童觀研究,不斷地拷問自己:兒童是什麼?從辯證法角度看,兒童具有多維面相。本文嘗試用12條陳述句對兒童的多維面相做些描繪,從而對「兒童是什麼」這一長期追尋的問題做一階段性小結。 兒童是什麼?
  • 2018年iF設計獎— 嬰兒和兒童類獲獎作品
    從小到大,從嬰兒到兒童,From 0 To 1全套系牙刷。根據兒童的特性,專為兒童設計的牙刷,愛上刷牙,就是這麼簡單。頭盔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保護頭部。這也是WOOM孩子頭盔的設計目的。這是什麼?用Marko拍拍看。兒童汽車摺疊座椅
  • 世界兒童日 | 劉磊: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
    9月24日,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專題會議「營造社區公共空間:從兒童友好開始」以線上方式舉辦。會議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兒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劉磊應邀作了題為《兒童友好型公共空間及遊戲場所營造》的報告。
  • 小孩偏食 大人有錯
    小兒偏食與家長和周圍人的飲食習慣,以及大人日常對食物的評論有關。如有的家長自己就有嚴重的偏食習慣,甚至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孩子。  造成小孩偏食的另一原因是家長不懂兒童營養的基本知識,為孩子準備的膳食很單調,單調的食物多次重複,對兒童的神經系統造成不良的刺激,從而引起偏食。  「少數患兒還可能出現異食癖,這是一種很少見的進食障礙。」孫春雲說。
  • 孩子畫了一隻「蟒蛇」,大人認為是「帽子」,究竟是誰不理解誰?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和父母之間漸行漸遠,大多都是因為「你不知道我要什麼」和「我想給你什麼」之間的分歧,簡單來說就是「不理解」。我把我的這幅作品拿給大人看,問他們有沒有被嚇到。他們笑著說:「這個帽子,很可怕嗎?」我畫的不是一頂帽子,而是一條正在消化大象的大蟒蛇。於是我又把蟒蛇肚子裡的情況畫出來,這樣大人就能看懂了。
  • Beyond:流行和搖滾之間的追夢人
    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流行獨立製作的小品牌唱片公司,專注於音樂的發展,籤一到兩個有個性的歌手或者樂隊組合做特別的音樂。這一潮流很快在香港流行。陳健添的公司就是小廠牌流行的產物。接下來的兩個星期,陳健添和Beyond大概通過兩三次會面後終於在聖誕節前與他們籤了第一份合約,成為他們的經理人。
  • 小說《孔乙己》中的「上大人,孔乙己」有什麼來歷?怎麼解釋?
    又有偷的毛病,經常挨打,最後被打斷腿,淪為乞丐,因窮而死。大家都清楚,也不用多說了,只說說他的名字出處,看看究竟有什麼來歷,是什麼意思。上學的時候沒搞清楚,現在忽然想起來查個究竟。小說中說,「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 老人常說「小孩子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我往遠處望去什麼都沒有,就問女兒在喊什麼。女兒說莊稼地裡有兩個小朋友在玩耍,可是那邊明明沒有人。但女兒就說是看見了,嚇得孩子姥姥急忙把女兒抱回了家。 其實,除去民間迷信的說法,小孩子看見大人看不見的事物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很多事情其實是小孩子以為他看到了,並不是真的看到了,只是頭腦中想像出來的東西。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近來,「兒童哲學」這個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教育圈和媒體的視野中。與此同時,兒童哲學不僅進入了國內的某些幼兒園、小學的課堂,也吸引了不少童書出版者的關注,市場上湧現出了一些標有「兒童哲學啟蒙」字樣的繪本。那麼,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與繪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究竟什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兒童哲學繪本呢?兒童+哲學是什麼?
  • 中堂與大人
    大學士又常被稱為中堂大人。用中堂敬稱行政首腦,有最早始於唐朝的說法,因中書令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不過此說似顯勉強。中堂指的是官場聚會座次的正中,以表示其人身份尊貴,而非在什麼地方辦公。梁章鉅《稱謂錄》卷十二說,洪武十五年設內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皆為翰林院官。大學士到翰林院出席活動,必居中而坐,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故大學士稱中堂。儘管如此,在明代稱大學士為中堂並不流行。
  • 時下最流行的6種現代家居設計風格,總有一款適合你
    我們聽到的一個最常見的抱怨是:「我不知道我的風格是什麼……我混合了古董、傳統家具、現代裝潢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難怪這麼多女性覺得,她們無法為自己的家打造一個有凝聚力的形象。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室內設計風格是什麼,或者他們喜歡太多的現代設計風格,不知道如何在家裡混合搭配。
  • 無拘無束的建築:以親生物設計連接城市兒童早教中心與自然
    一所兒童中心須在微觀的兒童對兒童層面,以及宏觀的社區對社區層面促進這一社交特性。 為了成為一種社交場所,許多幼託中心都提供位於核心的公共空間,能夠被所有人使用。如果這個聚集空間有足夠的透明度,滿足周圍房間的視線、天空以及外部環境的視野,它將會更有效率(圖2、3)。因此,在幼託中心創造的關係是人與場所與氣候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