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成功採用「顯微鏡、耳內鏡雙鏡聯合技術」精準切除巨大巖尖...

2020-11-29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近日, 秦皇島第一醫院耳科手術團隊首次採用顯微鏡+耳內鏡雙鏡聯合技術成功完成1例巨大巖尖部膽脂瘤切除術。該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充分體現秦皇島第一醫院耳顯微外科、耳神經外科、耳側顱底外科技術的提升及多學科合作的優勢。

患者徐女士,今年43歲。從三年前開始,徐女士出現右耳聽力下降的症狀,且逐漸加重。近半個月以來,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右側面癱,初診就診於秦皇島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頭顱核磁檢查顯示右側乳突、中耳、內耳異常信號影,病灶廣泛侵及迷路、內聽道及面神經、前庭神經、蝸神經。轉診到耳科後,醫生為其進一步完善顳骨CT、內聽道核磁平掃+強化掃描,提示右側顳骨廣泛骨質破壞。診斷:右耳巨大巖尖膽脂瘤。

在完善影像學相關檢查及常規術前化驗檢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基本健康狀況後,耳科主任姜子剛組織科室內部聯合影像科、麻醉科、手術室進行疑難病例討論,制定診療方案。經過分析與討論,手術團隊決定採取經耳後入路顯微鏡、耳內窺鏡雙鏡輔助實施巖尖膽脂瘤切除術。由於患者病變與腦組織、顱神經和血管粘連緊密,在處理上具有極大的挑戰性,手術歷時8小時55分,最終獲得成功。經過醫護團隊13天的規律換藥與精心護理,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右側面癱症狀明顯好轉,聽力保留,未出現感染及併發症,順利出院。

巖尖膽脂瘤為臨床少見疾病,是顳骨巖尖鱗狀上皮的進行性病理損害,進行性聽力下降、周圍性面癱、眩暈是其常見的併發症。由於其解剖位置較深,早期症狀不明顯,臨床易誤診、漏診或延遲診斷,該病具有侵襲性生長的特點,易累及周圍血管及神經等重要區域。診斷除了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特別是CT與MRI的結合應用。(通訊員李秋煥 劉淑禮)

相關焦點

  • 博大耳鼻喉名醫團成功開展耳內鏡下中耳手術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近日,由江西省醫學科學院附屬博大耳鼻咽喉醫院鄧彬華博士領銜的手術團隊,成功完成全省首例耳內鏡下中耳手術,該技術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切口在耳道內非常隱蔽,術後無明顯疤痕,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後恢復快等特點,因此備受業界推崇。
  • 什麼病能用耳內鏡手術?這兩種耳科疾病,它或是首選
    部分人出現了耳朵方面的疾病,在耳朵疾病發展過程中,需要及時進行耳內鏡檢查。通過耳內鏡檢查能夠評估局部病變的嚴重情況以及類型,這樣才能針對疾病展開治療,防止健康受到威脅。那麼,哪些耳科疾病適合用耳內鏡手術呢?
  • 用耳內鏡也能做手術? 治療中耳炎有了新辦法
    今(30)日,記者從全國首期耳內鏡解剖培訓班上獲悉,日後,醫生可通過「耳內鏡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術」等方式,幫助患者診治,減輕創傷,提高恢復速度。    什麼是中耳炎?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專家張朝梅說,通俗來說,中耳炎就是中耳黏膜及黏膜下組織發炎,它常常會給患者帶來耳道反覆流膿,聽力減退或耳鳴耳悶脹或堵塞感等症狀危害,多繼發於感冒後,病程可遷延數十年。
  • 耳鼻喉、胸腹領域內的光學窺鏡市場分析
    因此,目前在全球各地,特別是發達國家,只要能夠採用微創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患者會首選微創外科醫生來做手術,例如在耳鼻喉科、腹部、顱內手術等領域。成功實施微創手術與現代器械、導航技術的應用自然密不可分,但與醫生自身的技術、學識、經驗等也有極大關係。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海之聲聽力學院特邀臺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與您相邀濟南,分享「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手術」時間:3月23日8:00-17:00地點:海之聲濟南兒童聽力中心(市中區經四緯一路71號)電話:0531-67898898歡迎關注海之聲聽力學院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
  • 第三屆珠江耳科論壇暨第三屆人工聽覺植入及顳骨解剖學習班順利舉辦
    2020年12月23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科承辦的為期5天的「第三屆珠江耳科論壇暨第三屆人工聽覺植入及顳骨解剖學習班」在廣州順利落下帷幕。
  • 特色專科丨耳內鏡微創術——小傷口解決大問題
    近幾年國內外新興的耳內鏡微創手術技術,現在引進到了浦東醫院。>耳內鏡微創手術中內鏡微創技術是當今醫學發展的主流,只需要一個微小的切口,在先進的內鏡顯示系統的引導下,直擊病變,最大的避免周圍組織創傷,保留原來的生理結構
  • 上海骨腫瘤專家率先成功切除巨大脊索瘤 為患者植入3D列印複合假體
    記者2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率先成功為頸胸椎巨大惡性脊索瘤患者手術,並安裝了自主研發的8椎節跨度3D列印複合假體。他們在進展期脊索瘤靶向藥物臨床治療研究中亦取得了重大進展。相關原創性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雜誌《TheLancet Oncology》上。據悉,中國骨腫瘤界在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前瞻性臨床論著此前未有報導。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2020-06-01 14: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次手術成功讓他重建聽力
    近日,湘雅常德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為1名中耳膽脂瘤患者行經外耳道耳內鏡下人工聽骨植入術。經過耳鼻喉科專家團隊近2小時的精細操作,在為患者徹底清除膽脂瘤病變的基礎上,為該患者重建了聽力,推進了常德地區耳顯微外科的進一步發展。
  • 【技術】國際首次報導:內鏡下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
    【技術】國際首次報導:內鏡下切除巨大食管叢狀纖維粘液瘤 2020-05-10 03: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鼻蝶神經內鏡手術 治癒鞍區巨大垂體瘤卒中
    在神經外科張世榮主任周密安排下,手術室及麻醉科積極配合,張世榮主任及羅強醫師主刀成功為患者實施神經內鏡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術中全切腫瘤,手術順利,患者手術後恢復良好,無任何併發症發生,複查內分泌激素及電解質等均未見異常。術後複查頭顱CT示腫瘤全切。
  • 靖邊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聽小骨植入 讓患者重獲新聲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靖邊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聽小骨植入 讓患者重獲新聲 近日,靖邊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李陽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耳內鏡下鼓室成形、人工聽骨鏈植入
  • 靖邊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聽小骨植入 讓患者重獲新聲
    靖邊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聽小骨植入  讓患者重獲新聲近日,靖邊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李陽的幫助下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今天,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603882,股吧)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同時,它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批准進入臨床應用的醫療AI產品。
  • 菏澤市立醫院眼科成功切除巨大眼瞼腫瘤
    手術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9月21日訊(通訊員 楊一濤 朱朝金 記者 王文文)9月19日下午1時30分,菏澤市立醫院眼科楊一濤博士與口腔科主任周東升強強聯手,採用硬鄂黏膜移植及皮膚移植的方法為患者進行下眼瞼再造
  • Nat Protocols:利用低溫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聯合技術觀察並研究活體...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7年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光鏡和電鏡研究領域的巨大進步目前正在改善科學家們對多種病毒可視化研究的能力,比如HIV、呼吸道合胞體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寨卡病毒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Protocol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低溫相關的光鏡和電鏡工作流(工作站,cryo-CLEM)。
  • 口腔癌患者切除面部腫瘤 手術19小時完成「換臉術」
    「如果不及時切除,患者不僅無法進食,腫瘤通過淋巴結轉移,可能會侵犯到眼球、顱內,隨時奪走他的生命。」閔安傑表示,要救命首先要切除腫瘤,但腫瘤切除後會形成一個近15×18釐米的巨大洞穿性創面,必須用皮瓣修復。 如何給張先生一張「新臉」,成為擺在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以往修復手術一般是取帶肌肉的皮瓣,但修復面部時,太臃腫,特別是還需要修復嘴唇,皮瓣要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