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人工聽小骨植入 讓患者重獲新聲
近日,靖邊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李陽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耳內鏡下鼓室成形、人工聽骨鏈植入、外耳道成形術。
圖為:為患者手術中
患者中耳炎病史10餘年,曾反覆口服藥物及局部點藥治療,花費大,而且聽力明顯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於2020年9月底,到靖邊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療。入院後對其進行詳細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符合手術條件,醫務人員與患者家屬溝通後,家屬同意進行手術。靖邊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在交大二院專家李陽的指導下進行了手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半月患者來院複診,患者自訴已接近正常耳聽力。
圖為:植入人工聽骨
該手術的成功,讓患者重獲新聲,與傳統的手術方式相比,在清除耳內病灶的同時,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聽力功能,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顯微鏡下人工聽小骨植入聽骨鏈重建術的成功,為今後科室全面開展耳科顯微手術起到奠基作用。這也是耳鼻喉科積極開拓新方法新技術,更好地為靖邊人民提供高質量、高水準的醫療服務,切實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圖為:耳用顯微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慢性中耳炎的患者到醫院就診,發病率日益增長,現已成為門診常見病,多發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這意味著,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耳朵幾乎處於很難聽到聲音,甚至聽不到的狀態,聽力下降不僅會造成生活的不便利,還會讓人感覺世界冷淡,人生孤獨,還會導致反應遲鈍、智力衰退。研究表明,聽力下降與腦萎縮、阿爾茨海默症有密切關係。早點幹預早點治療除了能徹底清除患者病灶,使聽力有可能提高以外,更重要的是防止他們的大腦對言語解析度的下降,影響患者對美好世界的感知與體驗。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正規的治療,患者中的大部分是有機會恢復聽力甚至正常生活的。
靖邊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
主編:劉小飛
責任編輯:陳化銀
編輯:雷英
視頻製作:王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