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聽障兒童,臺灣振興醫院力博宏博士來我院分享人工耳蝸經驗

2021-02-23 南京明基醫院

好消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特邀請臺灣振興醫院力博宏主任來我院分享人工耳蝸經驗,課程定於2017年6月25日上午9點開始。本次課程的主題是「振興醫院人工耳蝸經驗」,旨在為兩岸人工耳蝸手術提供一個國際化的學習平臺,促進兩岸同行交流與學習,提升治療規範化與水平,幫助更多患有重度、極重度耳聾的兒童恢復或提供聽的感覺。

據了解,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人工耳蝸進展很快,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

演講時間:2017.06.25(周日)上午9:00

演講地點:南京明基醫院行政樓四樓第二國際會議廳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前來參與哦!

臺灣振興醫院創建於1964年,在2004年開始做人工耳蝸手術並得到臺灣政府的許可,是全臺灣第11家也是最後一家能做人工耳蝸的醫院,發展至今已有六年的歷史,現在臺灣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振興醫院治療的。

微創手術,傷口小,只有2.5cm左右,患者創傷小,疼痛輕,癒合快。

保留殘餘聽力:通過「軟植入」技術等方法,目前振興醫院術後保留殘餘聽力的概率已達95%以上。保留殘餘聽力,更有效的保護了患者原本耳蝸的形態不至於破壞,為萬一帶來的突發性事故做準備。

骨蓋技術:振興醫院的人工耳蝸技術有一個比較大的手術特點,就是「骨蓋技術」。植入體需要固定於耳朵後上方的顱骨上,而要在顱骨上製造出和植入體主機部分形狀相同的凹槽來固定。振興醫院手術的時候,不是將這部分凹槽的骨頭通通磨掉,而是將這部分骨頭輕輕削掉一整塊成為「骨蓋」,待植入體主機鑲嵌入以後,再將骨蓋蓋回原顱骨處,這樣就有效保護了植入體不易被外部撞擊損壞,同時保護患者顱骨的完整性。

臺灣振興醫院  力博宏 醫師/博士

現職: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部定副教授

振興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

臺灣耳鳴學會理事

臺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監事暨聽語委員會委員

臺灣耳科醫學會監事

臺北榮總教研部腦功能研究小組共同研究人員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臨床研究員

東吳大學音樂系客席講師

獎項:

1、2012年起連續五年人工耳蝸手術獲頒SNQ國家品質標章(部門獎項)

2、2013年起連續三年獲頒衛福部新生兒聽力篩檢確診績優獎(部門獎項)

3、學術論文獲國際組織Psychology Progress評選為該領域具突破性之最佳論文

4、學術論文獲國際組織Faculty of 1000(F1000)評選為該領域前2%之重要論文

圖文▕  服務推廣科

感謝耳鼻喉科提供部分素材

你不知道的南京明基醫院門診大數據,原來河西人的就醫習慣是這樣的

厲害了,我的大明基!

厲害了,我的大明基!(之二)

護士節,致敬最美麗的白衣天使!

重磅福利!明基醫院9周年院慶百名專家大義診


喜歡本文可以在下方給我們點讚噢!

相關焦點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3月19日星期二晚8點:線上直播海之聲聽力學院特邀臺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於3月19
  • 福利來了!湖北重度聽障兒童可申請救助,126個人工耳蝸費用全免還...
    楚天都市報10月22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源)今日記者從武漢兒童醫院獲悉,即日起,省內重度聽障患兒可以在該院申請湖北省人工耳蝸救助項目,患兒報名後即有機會享受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不僅耳蝸費用全免,還補貼手術費,受惠名額126人。
  • 陝西省18歲以內聽障患者可免費申領人工耳蝸
    新華網西安4月24日電(汪豔)24日,記者從陝西省殘聯了解到,陝西省將為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今年安排100名指標,優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中的聽力殘疾人。  據了解,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針對重度、極重度聽障患者重建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政府補貼額度最大的惠殘項目。
  • 博鰲樂城為1歲半合併腦白質異常聽障兒童植入特許人工耳蝸
    得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可以申請國際最先進的人工耳蝸後,小航的家長積極為小航申請特許手術,待孩子重獲「新聲」。近日,小航在博鰲超級醫院接受了特許微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手術由全國知名專家張道行教授主刀,採用自創的微創術式,成功完成了全覆蓋人工耳蝸植入。此次植入手術選用超軟電極,對耳蝸內部精細結構基本沒有損傷,植入非常順利。
  • 聽障兒童概述 中國有聽力殘疾兒童13.7萬人
    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在0-6歲聽障兒童中,有72%同時伴有其他殘疾。心理健康狀態整體不佳歐洲最早開始對聽障兒童的康復工作。16世紀,西班牙開始對聽障兒童進行口語教育。18世紀,法國萊佩神父創造了手語。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化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發明,成為聽障兒童康復領域中的裡程碑——聽障兒童中,大部分都保留著各種程度的殘餘聽力。
  • 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覆蓋、全齡段、全免費城市
    小胡是樂清首位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城市的受助者。2月29日,在全國「愛耳日」來臨前夕,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樂清市殘聯對小胡進行了回訪,並給她家送上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品。線上關愛依然貼心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保護聽力,終身受益」。
  • 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城市!首批聽障者完成手術
    樂清日報全媒體持續跟進人工耳蝸系列報導,11月29日,首批3名聽障者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順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他們將有望「聽見」。去年12000多例出生嬰兒有47例先天性耳聾,重度聽力障礙殘疾人因為聽力困難,平時與人交流、生活都很不容易,而人工耳蝸可以解決許多聽力障礙殘疾人的聽力問題,但因為手術植入、後期維護等費用較高,不少人因家庭經濟原因,錯失聽到世界的機會。「『重度聽障人員免費植入人工耳蝸』助聽活動是樂清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之一。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攜手甘肅愛聽聽力連鎖服務中心 為聽障兒童免費保養調試助聽器
    「有了這項服務,省內聽障兒童保養助聽器,再也不用跑遠路去省城啦!」11月16日,蘭州小草愛心社會服務中心與甘肅愛聽聽力連鎖服務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攜手助力聽障群體與助殘事業的共同發展,依託甘肅愛聽聽力全省20家地級市連鎖點、50多家縣級服務站,為省內聽障兒童提供免費助聽器調機和保養服務,聽障兒童家庭再也不用跑遠路去省城保養、調試助聽器了。
  • 全國愛耳日,人工耳蝸常見問題可直接諮詢專家
    為方便全省聽障兒童家庭及聽障人士對聽力康復知識的了解,江蘇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語訓部主任張穎和中國聾人協會信息無障礙委員會副主任姚文奇,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在線諮詢服務。   今天起至3月6日,全省殘疾人康復機構老師,聽障兒童家長以及聽障人士可以通過識別二維碼,加入微信群諮詢相關問題。
  •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2歲10月先天性聽力喪失男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2歲10月先天性聽力喪失男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人工耳蝸植入」救助正在繼續朱小宇,2016年9月出生在重慶市墊江縣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小宇的到來,讓這個家庭滿溢著幸福和希望。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外機丟失 植入體無需更換「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設備,可修復聽障人士的部分聽力,分為依靠手術植入內耳的體內機,和通過耳朵外部佩戴的體外機兩部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說。至於人工耳蝸丟失需不需要做開顱手術,李永新明確表示不需要。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待疫情穩定後到醫院檢查,於是才得知孩子一邊耳朵「重度聽力損失」,一邊耳朵「聽力異常」。 對於詩詩來說,人工耳蝸植入是連接有聲世界裡的唯一希望。為了不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無聲世界裡,成為聾啞人,家長慕名從貴州來到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並得到了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的「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專項公益援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實際困難。
  • 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起到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需要《無限聆聽學語系統》這套教材的家長老師和機構,請微信聯絡聽力大講堂劉慶國:liuqingguo2030聽:一定是聽障兒童康復的前提,但是,聽得到不一定等於聽得清,也不一定等於聽得懂。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聽力從初級到高級逐步演變的複雜過程,最終是讓聽障孩子聽得懂聽得明白。我們一直強調:聽覺優先,理解先於表達,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整個康復過程中永遠擔任著排頭兵的重要角色。① 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儘量減少聽力障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 聽障行業老幼兩端需求突出,7200萬聽障人群亟待滿足
    人工耳蝸市場規模博思數據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耳蝸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調研與投資趨勢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人工耳蝸市場規模為10.87億元,2015年國內市場規模增長至12.59億元,規模較上年同期增長15.8%。
  • 此處「無聲」卻「有聲」——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唱響第十屆殘運...
    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有點「特別」,合唱隊隊員全部由有重度聽障問題的兒童組成,目前最小的成員僅五歲半,最大的成員是15歲,有些孩子佩戴人工耳蝸外形和普通孩子並無差異,有些孩子仍然帶著一個彎彎的助聽器,這些助聽設備幫助孩子們聽到周圍環境傳遞的聲音。這掛在耳朵後邊彎彎的助聽設備的形狀正與海豚的形狀相似,於是合唱團的名字就由此命名下來了。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這家以人工耳蝸聞名的浙企要進軍人工視覺了丨向上2021· 新說
    因為全國醫院暫停人工耳蝸手術,浙諾神經上半年的銷售幾乎為零,直到三季度才慢慢恢復,但李方平的心很定,繼續砸錢做研發,不僅研發人工耳蝸新品,還將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工視覺系統、偏癱刺激康復裝置等領域。 李方平一貫穩如泰山。浙諾神經自2006年創立起,即使虧錢也堅持研發,虧到第13年(2019年),公司才開始盈利。
  • 這100臺助聽器將幫助100名聽障人士聽見世界
    「許多中老年人雖然認識到自己的聽力有問題,但卻不知道可以通過佩戴助聽器來恢復。」歐平源說,尤其是偏遠地區的中老年人更認為失去聽力是老化的必然,沒想過如何解決,「我們希望助聽行動在解決部分聽力障礙人士的實際困難的同時,也產生一定的社會宣傳作用,令大眾知道助聽器能解決一部分聽力問題,而植入人工耳蝸可以重獲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