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起到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2021-01-20 聽力學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9年9月-2020年4月,第二期《無限聆聽學語系統》為期6個月共有25堂課的線上學習,由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劉芳老師傾力打造,本文節選於第二期第3講部分內容,需要《無限聆聽學語系統》這套教材的家長老師和機構,請微信聯絡聽力大講堂劉慶國:liuqingguo2030


聽:一定是聽障兒童康復的前提,但是,聽得到不一定等於聽得清,也不一定等於聽得懂。聽得到⇒聽得清⇒聽得懂:聽力從初級到高級逐步演變的複雜過程,最終是讓聽障孩子聽得懂聽得明白。我們一直強調:聽覺優先,理解先於表達,聽覺訓練在聽障兒童整個康復過程中永遠擔任著排頭兵的重要角色。


① 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儘量減少聽力障礙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

舉例說明:有的家長朋友說,我的寶寶低頻是好的,高頻是差的。那麼,我們知道人工耳蝸主要補償的是高頻的聽力,在高頻聽力補償方面優勢更明顯一些,那麼像這位家長所說的這種情況,是不是寶寶的低頻聽力就不要了呢?當然不是。在選擇人工耳蝸植入時,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我們一般選擇:差耳植入。當然要兼顧這個孩子耳蝸的發育等各方面情況來綜合評判,若孩子雙耳沒有差異的情況下,一般選擇差耳植入;而對於大齡的語前聾孩子,往往會選擇:優耳植入。這和聽覺訓練的目的完全不矛盾,這樣做恰恰就是體現:要發揮孩子的殘餘聽力。


② 讓聽障孩子養成優良的聆聽習慣。

實際生活中,有的孩子心不在焉,他不喜歡「聽」,他習慣於拿眼睛到處「看」,或是「看似在聽,但卻不是有效聆聽」。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對於聽障孩子今後的學習也是十分助益的。

③ 通過聽覺訓練培養聽障孩子對聲音的感受、分辨、辨識、理解的能力。④ 通過聽覺獲取語言,進行自然的溝通,為實現聽障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人類的聽覺發展也是要經歷這四個過程,首先是經歷「察覺」的過程,也即觀察感覺的過程。

對於初階的孩子,剛剛接觸聽覺幹預,一定要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中進行單一聲音的感知;用於教學的玩具及模擬各種聲音的玩具,一定要選仿真玩具(玩具的外形要逼真,動物玩具的叫喚聲要逼真);寶寶在察覺聲音的過程中,家長還要考慮到因地制宜,如:出生海邊的孩子,聽過海浪的聲音,但是北方孩子可能就沒聽過海浪聲;出生農村的孩子,聽過見過馬牛羊真切的叫喚聲,但是城市的孩子可能就沒聽過這些動物的叫聲;還有蟋蟀的聲音,可能有的孩子真沒聽過;等等。

2. 聲音的分辨


分辨:音質、音量、聲音的長短高低、元音輔音的差異。


音質的不同:

如:爸爸的說話聲和媽媽的說話聲,不一樣;敲鼓的聲音和敲鑼的聲音,不一樣。

聲音的大小的分辨:

註:相同物體發出的聲音,進行聲音大小的比較。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適宜用來比較。

聲音的高低的分辨:

註:聲音高低和音量大小完全不同的,高音並不是高聲吶喊大聲疾呼,生活中有的家長對於高低音的掌握不是很好,《無限聆聽學語系統》本教材第25頁展示得非常清晰,寶寶可點讀教材頁面的黑白鍵來區分高低音的不同。


無限聆聽教材部分頁面視頻展示


3. 聲音的辨識

辨識:在分辨的基礎上,將聲音和物體做聯結的方式,重複、指認或寫出所聽到的字詞或周遭環境的聲音。有的孩子很快能從分辨進入到辨識的階段。舉例說明:一小齡寶寶,名叫「豆豆」,在豆豆身後站著三位阿姨,這三位阿姨著同樣衣服戴同樣帽子,都用花巾遮蓋住自己的面頰。當這三位阿姨都衝著寶寶喊「豆豆」時,豆豆能準確指認出自己的媽咪。這一例子看得出:寶寶經常聽自己媽咪的聲音,所以寶寶很快能分辨和辨識出自己媽咪的聲音,具有分辨辨識聲音的能力。


聽障孩子能夠到達這一階段,家長們歡喜雀躍。理解這個階段屬於比較高階的內容,理解不僅僅是音義連接,聽障孩子做得到:


聽覺記憶就是發展孩子聽能(聽覺的能力),逐步建立語言理解能力的基礎。

聽覺記憶可以有不同詞性的組合練習。



聽覺記憶的目的在於:培養聽障孩子能夠對所聽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存儲、回憶提取的能力。為發展孩子聽、說長句子的能力打下基礎。舉例說明:明天我要郊遊了,我需要帶睡袋、雨傘、背包、太陽鏡、遮陽帽、小馬扎、水杯、餅乾麵包火腿零食等。 這句話中所要帶的東西,就是這句話所包含的關鍵詞,也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重點,也即聽覺記憶的部分,簡言之,聽覺記憶就是要求孩子聽說更長句子的能力。


聽覺描述是以描述性的語句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人、事、物,而不直接說名稱,讓聽障孩子聽完以後做出正確的選擇。


聽覺描述訓練主要分為閉合式和開放式兩種水平。目的是培養孩子聽懂他人所描述的人事物特性,聽更為完整的句子。


舉例說明:我給孩子們這樣描述,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大明星,她的頭髮短短的,眼睛大大的,曾經演過電視劇《甄嬛傳》的主角甄嬛。經我這番描述,孩子們能夠準確猜出這位明星是誰。這就是聽覺描述。


在培養孩子看圖說話、看圖寫文、寫作及辯論等方面的能力,聽覺記憶和聽覺描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無限聆聽學語系統》這套教材共計31本教材,全面覆蓋聽障兒童康復六大領域:聽覺領域、認知領域、理解性語言領域、表達性語言領域、發音領域、社會溝通領域。以下是教材部分頁面的展示: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教材簡介

相關焦點

  • 聽力受損兒童訓練內容之聽覺訓練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兒童聽力受損訓練要遵循的原則。這一期,我們就來講一講具體的訓練內容,聽障兒童的訓練內容包括聽覺訓練、言語語言訓練兩大部分。這一期的內容主題是:聽覺訓練的內容及方法。
  • 聽障兒童概述 中國有聽力殘疾兒童13.7萬人
    這樣的心碎經歷,每個聽障兒童的父母都體驗過。等待他們和孩子的,是昂貴的手術、漫長的康復治療、坎坷的求學之路……鮮為人知的聽障人群,正在成為日漸擴大的弱勢群體。世界上聽障兒童數最多的國家聽障兒童,即聽力出現了損失,聽不見或聽不清周圍聲音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以及對聲音綜合分析的各級神經中樞發生異常,引發聽力障礙。
  • 此處「無聲」卻「有聲」——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唱響第十屆殘運...
    對於普通人來講,音樂以及音樂帶來的感性體驗是融入到生活之中甚至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對於這些聽障兒童來講,聽到聲音並發出美妙和諧的聲音卻難於登天。從「聽」到聲音到「唱」出聲音這些合唱隊隊員的成長見證的不僅僅是聽到世界感觸世界的艱辛,還有對意志的燃燒。
  • 音樂對於聽力康復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音樂對於聽力康復的作用隨著研究深入,越來越重要。以色列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音樂在行耳蝸植入術幼兒的言語習得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這項研究在剛剛結束的以色列海法大學舉辦的大腦、治療及技術年會上宣布。有些嬰幼兒天生聽力受損,不能從助聽器中受益,通過植入人工耳蝸,他們很可能獲得90%的正常聽力。然而,這些於前聾,也就是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聲音的嬰幼兒,在術後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康復過程,才能開始開口說話。
  • 100+100+100項目總結:聽覺障礙兒童的康複評定
    、減少內耳壓力 (四)咽鼓管的作用:保持內外壓力平衡、引流作用、防護作用、防止逆行性感染 內耳:耳蝸:傳音作用、感音作用(位聽覺器、聽覺感受器) 氣導:聲波在充滿空氣的外耳道和鼓室傳遞的傳導方式叫做空氣傳導,簡稱氣導。
  • 陝西省18歲以內聽障患者可免費申領人工耳蝸
    新華網西安4月24日電(汪豔)24日,記者從陝西省殘聯了解到,陝西省將為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今年安排100名指標,優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中的聽力殘疾人。  據了解,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針對重度、極重度聽障患者重建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政府補貼額度最大的惠殘項目。
  • 音樂教育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意義
    自閉症,又稱孤獨性障礙,是一種兒童發育過程中的行為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障礙、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三大核心症狀,在社會聯繫和交際、語言和認知、對事物的反應、感覺的調控及運動等方面存在行為異常。它通過聆聽一組經過濾和調製的音樂,校正聽覺系統對聲音處理的失調現象,並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改善行為紊亂和情緒失調。治療中,針對兒童症狀,聆聽隨機刪除了低頻和高頻的音樂,音量不超過85分貝。當音色、旋律、節奏變幻融為一體時,孩子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被激活。有序和隨機的交替刺激信號起到了喚醒、催進激勵、安寧撫慰、宣洩等生理和心理作用,從而獲得藥物和人際交流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 孫建軍:關注聽覺健康,重回有聲世界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海軍總醫院耳鼻喉科首席專家孫建軍教授介紹設置這樣的主題,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公眾了解兒童聽力殘疾現狀、致病原因、兒童聽力殘疾預防與康複方法,樹立早發現、早幹預、早康復的理念,降低兒童聽力殘疾的發生機率;另一方面也是為喚起全社會對聽障兒童的關注、理解和幫助,為聽障兒童全面發展,早日步入主流社會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 關注聽障人士身心康復 助力實現自強美滿人生(組圖)
    耳科醫生正在為聽障患兒進行聽力測試。2月29日,為迎接第17個全國「愛耳日」,杭州聾兒康復中心惠耳聽力門診專門舉辦了一場「開放日」活動。在活動現場,數十位青少年的到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們都患有聽力上的障礙,經過醫生的長期輔導和幫助下,逐漸恢復說話能力。丹丹,一位患有先天性的耳聾重症的女孩,經過有效地治療後,年幼的她依舊慢慢恢復了語言能力。
  • 歷時180天,萬千康復師期待的「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課程上線!
    1.1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的問題及訓練建議  1.1.1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的語言問題  1.1.2孤獨症言語幹預訓練  1.1.3言語語言障礙兒童診療和訓練建議  1.2言語語言治療學科介紹及國內外發展概況  1.2.1言語語言治療學的概念
  • 聽障行業老幼兩端需求突出,7200萬聽障人群亟待滿足
    編輯:王思晗楊浩東、楊逸君亦對本文做出重要貢獻全文5845字,閱讀需15分鐘,暫時不讀可保存到懸浮窗,或星標社創號01龐大的聽障康復需求聽力患者人口基數大,每四個殘疾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聽力障礙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患者
  • 成都語言訓練機構排名-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成都語言訓練機構排名 時間:2020-12-02 14:22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的語言能力逐漸發展起來了:從說一個簡單的詞語發展到能說一句話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有些小寶寶語言能力發展很慢,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話。
  • 博鰲樂城為1歲半合併腦白質異常聽障兒童植入特許人工耳蝸
    術中聽神經反應良好,手術取得圓滿成功。腦白質異常分不同程度,重度極重度耳聾兒童中,合併腦白質異常的病例不少見。大部分患兒,在出生後12-15個月會發現站立和行走等運動發育遲緩。小航這種斑片狀腦白質異常屬於臨床較輕類型,按常規微創人工耳蝸植入即可獲得較佳聽力康復效果。
  • 讓殘疾兒童回歸感知社會
    對於殘疾兒童來說,從小接受專業的康復訓練和學習,是他們提早感知社會的重要環節。在綿陽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康復訓練部,老師們正在對殘疾兒童進行康復教學。另外,針對自閉、智力發育遲緩以及腦癱的孩子,我們會採取多感官訓練,通過聲光電的刺激,改善腦癱孩子肢體姿勢異常及肌肉異常,增強他們的注意力,促進他們智力發育。」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康復訓練部老師遊棠柳介紹。此外,對於聽障及語言障礙的孩子,老師介紹,康復中心還專門開設1對1教學、親自教學、集體教學等課程,為殘障孩子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
  • 全國首例兒童聽覺腦幹植入術告捷
    一個月前,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吳皓教授團隊為聰聰實施了全國首例兒童聽覺腦幹植入術。2月2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獲悉,聰聰接受人工聽覺腦幹植入術後一個月,植入體開機成功,聰聰發出了哭喊聲。醫生為26個月大的聰聰進行聽覺腦幹植入技術。
  • 聽覺訓練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聽覺注意:要喚醒聾兒「沉睡」的殘餘聽力,讓他對周圍的各種聲音的存在引起注意和察覺。開始可從低頻段起步,向中高頻推移,常用的方法有:擊鼓傳花,聽聲跳繩,聽聲舉旗等。(2)聽覺識辨:聾兒不僅能感到聲音的存在,還要對周圍的各種聲音加以辨識,包括對聲音不同響度、音調、方位的辨識,讓聾兒知道自然界存在著不同的聲音,而且聲音是多種多樣的。訓練的方法可從識別不同聲音的大小(即響度)、長短開始,然後了解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的信號。如辨別自行車鈴聲、汽車喇叭聲和火車鳴笛聲等。
  • 聽力損失影響兒童情緒理解能力
    可見,儘管部分研究者認為聽障兒童的情緒識別發展完整,但大部分研究者發現,其情緒識別存在發展劣勢。聽覺損傷不僅影響聽覺功能,語言的缺乏使用可能使聽障兒童對所接觸的他人的情緒狀態難以準確識別和把握,進而妨礙其對面部表情的判斷以及情緒情境的理解。
  • 湖北重度聽障兒童可申請救助,126個人工耳蝸費用全免還...
    楚天都市報10月22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源)今日記者從武漢兒童醫院獲悉,即日起,省內重度聽障患兒可以在該院申請湖北省人工耳蝸救助項目,患兒報名後即有機會享受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不僅耳蝸費用全免,還補貼手術費,受惠名額126人。
  • 這100臺助聽器將幫助100名聽障人士聽見世界
    去年,單親爸爸楊先生4歲的孩子作為數十名幸運兒中的一名,獲得了一隻捐贈的助聽器,從失去媽媽的關愛和不能聽、不能說的困境中走出,經過1年的康復,獲得了與同齡人一起進入普通幼兒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