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膚效應(集膚效應)skin effect:
高頻電流流過導體時,電流會趨向於導體表面分布,越接近導體表面電流密度越大。
導體內部實際上電流較小。結果使導體的電阻增加,使它的損耗功率也增加。
導線通有高頻交變電流時,有效截面的減少可以用穿透深度來表示。
穿透深度的意義是:由於趨膚效應,交變電流沿導線表面開始能達到的徑向深度,計算公式為
從上面公式可知:
趨膚深度與頻率、電導率的開方成反比,也就是說頻率、電導率越高,趨膚深度越小。趨膚效應的一些影響:
A:導致導線的等效電阻增大,損耗增大。相同截面積,表面積越大,等效電阻越小。
應用:
利用相互絕緣的多根細導線代替單根實心導線,可以改善降低導線的等效電阻。
材料表面鍍銀或鍍金,降低表面電阻,可以改善導線的等效電阻。
實心導線改用空心導線,導電效果基本一樣,可以節省材料。
從上面表格可知:
對於 50Hz 的工頻交流電,導體為銅,其趨膚深度約8mm,這樣對於厚度大於 16的銅線,其中心處電流密度非常小,因此用於傳輸工頻電流的銅線厚度一般小於12mm。
銅箔:
分電解銅箔(ED 銅)和壓延銅箔(THE 銅)。
銅箔有一面光滑,稱為光面(Drum Side),另一面是粗糙的結晶面,稱為毛面(Matte Side)。毛面是印製電路的電路表面,毛面是與 PCB 基材結合的面。
電解銅箔:
常規銅箔(STD),反轉銅箔(RTF),低/超低表面粗糙度銅箔(VLP/HVLP)
通過掃描電鏡和金相顯微鏡可看出 STD、RTF 和 HVLP 銅箔(厚 0.5oz)的表面形貌:
STD 銅箔毛面粗糙度(Rz)約為 5um,光面(RA)粗糙度 3um;
RTF 銅箔毛面、光面粗糙度約3um;
HVLP銅箔光面、毛面粗糙度均在2um 以內。
從上面的公式計算可知:當頻率達到 1GHz 時,其信號在導線表面的傳輸厚度僅為 2.1um,如果導體是 STD,信號僅在粗糙度的厚度範圍傳輸,將導致很嚴重的反射問題,並導致信號傳輸路徑變長,損耗增加。
傳輸線損耗主要包括介質損耗和導體損耗兩個部分。
介質損耗:絕緣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由於介質電導和介質極化的滯後效應,在其內部引起的能量損耗。這主要與PCB介質的損耗因子有關。
導體損耗:導體不理想,存在電阻,在電流通過時發熱而引起的損耗,這主要與PCB導體的趨膚效應、粗糙度和導電率(電阻率)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