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境改變生物體型,或成為全球變暖影響的預警

2020-12-08 騰訊網

最新研究發現,城市環境會改變動物的體型,使其變大或變小。這一發現或成為全球變暖對生態系統影響的預警。

供圖:Lewis Tse Pui Lung;通過Shutterstock檢索獲得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Nala Rogers

城市環境可能正在重塑城市中的昆蟲與其他動物的體型:一些動物的體型正在縮小,而另一些動物的體型則在增大。生態學家們表示,這些變化將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產生長期的影響。

「相比自然區域中的動物,在城市化生態系統中的動物群落通常由體型更小的物種組成。但對一些特殊的動物類群而言,情況會有所不同」,比利時的魯汶天主教大學工作的生態學家和博士後研究員託馬斯·默克克斯(Thomas Merckx)說道,今年5月份他與同事們剛剛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這很可能會對城市動物棲息環境的生態系統功能產生影響。」

為了了解城市生活對動物群落的影響,研究人員收集了10組不同體型與生活方式的無脊椎動物的資料:從大而華麗的蝴蝶到被稱為「輪蟲」的微小水生動物。他們總計收集並鑑定了來自702個物種的95001個生物個體,這些生物來自比利時北部的20多個不同區域,包括土地與水域,並且城市化程度各不相同。

輪蟲:袋形動物門輪蟲綱近2,000種微小無脊椎動物的統稱,廣泛分布於各類淡水水體中;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大多數生物種群而言,城市地區的分布數量較少,種類範圍也較窄。例如,研究人員在野外環境中發現的飛蛾品種數量是城市中的5倍,個體數量則多達城市中的10倍。

研究人員之前並沒有逐一測量過這些生物,但他們查閱了每個物種先前被記錄的典型大小。有三組動物——蝴蝶,蛾,以及蟋蟀與蚱蜢共同組成的一組——在城市地區會長得更大一些。這可能是因為動物在城市中有更大的流動性需求,默克克斯說。

與研究中的其他組生物不同,蝴蝶、飛蛾與蚱蜢的旅行能力與身體大小直接相關:在這些動物中,體型較大的個體飛行與跳躍能力都更強。默克克斯稱,在城市中,動物的旅行能力可能特別重要,因為這裡無處不在的混凝土與瀝青把它們的生存環境分隔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塊。

「對於那些體型與旅行能力直接相關的物種,你會發現只有較大的個體可以在城市中存留」,默克克斯說,「較小的個體都被淘汰了。」

對於另外四組動物——地蛛、步甲蟲、象鼻蟲和水蚤,在城市中生活的個體則會比野外環境中的更小。這可能是出於對溫度的適應默克克斯說。

一種地蛛:地蛛是一種原始的蜘蛛,最大體長可達1.8釐米,它們棲息在土中,並在土中築巢;圖片來自網絡

對全球變暖研究的啟示

在溫暖的環境中,動物通常會有逐漸變小的趨勢。而城市一般比周邊區域溫度更高,因為很多建築表面材料相比自然狀態的土地,更容易從陽光中吸收熱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道路表面的瀝青。

城市的溫度會驅使生活在這裡的小動物體型發生變化,這可以為我們預測全球變暖將如何改變其他生態系統提供線索。

你可以將城市視作一種實驗環境。它會告訴我們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一些影響」,默克克斯說。

這些結果顯示出,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非常複雜,溫度升高以及棲息地的碎片化可能使很多城市中的動物的體型朝著兩極變化,更小或更大,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工作的城市生態學家瑪麗娜·阿爾貝蒂(Marina Alberti)說道,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在城市化加深的進程中,我們改變的不僅僅是一種機制」,阿爾貝蒂說,「我認為,這是城市化帶來的兩種不同機制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個例子,這兩種機制加在一起會產生非常不同的模式,使動物體型發生完全不同的變化。」

這項新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哪些物種可以在城市環境中存活下來」,而非「物種們是如何適應城市環境的」。但是,在城市環境造成的生存壓力之下,不同體型的物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被保留下來,有些被淘汰,這也潛在地改變了城市中生物種群的分布,默克克斯說。

環境學家為什麼要關注人類周邊的昆蟲或水蚤體型呢?原因在於,動物體型的大小會對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功能造成深遠影響,進而影響到生態系統中的人類。例如,傳粉的昆蟲需要與寄主植物的花朵尺寸相匹配,當某些尺寸的昆蟲消失時,這些植物的傳粉過程就無法進行了。如果這種植物是人類賴以為生的經濟作物,那麼當地人類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

傳粉昆蟲的體型需要與花朵的尺寸相匹配,圖為蜜蜂;圖片來自網絡

另外一個例子,默克克斯表示,過去的研究曾顯示,大型水蚤在過濾(吃)海藻方面比小水蚤更有效,這種過濾作用可以淨化水質、防止有毒的藻類泛濫。而這項新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所有考察的地域中,最大體型的水蚤數量都在減少,其中,城市中水蚤的體型平均要比鄉村中的水蚤小44%左右。

「這項新研究對於希望保護自然生態的景觀設計師和城市規劃者們應該會有所幫助」,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城市生態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名為「城市生態行動」的諮詢公司的負責人艾米·哈斯(Amy Hahs)說道,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人們對這類信息的需求很大」,哈斯說。「他們已經意識到,城市環境的健康持續和恢復能力實際上取決於自然生態因素。」

現代城市環境:其健康持續與復原能力取決於自然生態要素;圖片來自網絡

翻譯 | 孟慶宇

責編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cities-drive-creatures-body-size-extremes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相關焦點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在許多事件還在產生影響的情況下,科學家依然關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溫室效應。近二三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關注溫室效應,研究它給地球環境、生物造成的影響,其中大部分影響都在悄然發生而大多數人無法察覺。那麼溫室效應正在產生什麼影響呢?由於這種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因此造成的影響也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全球海平面上升、高海拔高緯度地區的冰川融化等等。
  • 未來生物體型會越來越小?受全球變暖影響,生物正朝著畸形進化
    在許多事件還在產生影響的情況下,科學家依然關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溫室效應。近二三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關注溫室效應,研究它給地球環境、生物造成的影響,其中大部分影響都在悄然發生而大多數人無法察覺。那麼溫室效應正在產生什麼影響呢?由於這種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因此造成的影響也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全球海平面上升、高海拔高緯度地區的冰川融化等等。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作者:臉哥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消息,近年來夏天的蚊子越來越大,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據科學家調查,侏羅紀等史前時代,那時的溫度要比現在幾倍,可能正是這種原因,讓史前的生物體型要比現在大得多,就像恐龍一樣。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正確嗎?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作者:臉哥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個消息,近年來夏天的蚊子越來越大,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據科學家調查,侏羅紀等史前時代,那時的溫度要比現在幾倍,可能正是這種原因,讓史前的生物體型要比現在大得多,就像恐龍一樣。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正確嗎?全球變暖和生物體型有關聯嗎?根據網絡的言論,溫度越高生物的體型就會變大;溫度變低生物的體型就會縮小。
  • 全球變暖改變地球運作 90%生態環境已慘遭破壞
    全球變暖正改變地球運作  至少90%生態環境遭破壞現象緣於此  南極企鵝數量銳減、歐洲植物開花時間提前、美國河流流量變化……在研究人員眼中,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其實可能有著共同解釋: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是騙局?科學家預警:全球變暖正改變中國氣候格局
    在某問答平臺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得非常適合回答全球變暖到底是不是騙局。前段時間,科學家推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太陽活動可能進入了極小期,太陽黑子以及太陽耀斑的程度可能不如從前。因此很多人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只是一個騙局,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雖然不否認太陽活動的減少讓地球不再享有往日的陽光,但全球變暖的事實依然不能改變。
  • 全球變暖改變動植物生長節奏
    然而,美國生態學家在《美國科學院學報》的網站上報告說,有證據顯示,氣候變化可能會改變植物間這種精美的平衡。  目前,在美國生態分析和綜合中心做博士後研究的埃爾莎·克萊蘭德是該報告的第一作者。克萊蘭德說:「在自然界,物種經過進化將自己的生長微調到與季節相吻合,適時意味著一切。如果氣候變化改變了植物生長的節奏,那麼它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依賴植物生存的動物的進食、繁衍和遷徙模式。」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2日 22:15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根據專家的解釋,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2億人口會因海平面升高、洪澇或乾旱而不得不放棄家園。實際上,氣候變暖造成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它對整個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法國最新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氣候變暖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尤其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
  • 流浪1500公裡闖入人類城市,全球變暖對北極熊造成多大影響?
    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已經精疲力竭,已經瘦得不近日,俄羅斯內城市出現一隻北極熊,據報導:這頭北極熊已流浪1500公裡,這並非偶然,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Paul在巴芬島探險時,偶遇了一隻闖入人類生活區的北極熊。——它一樣骨瘦如柴,毛髮都快掉光了,卻還拖著虛弱的身體在垃圾桶裡翻找著食物 。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文/勵生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那麼這顆星球上的生物便都是利益共同體,地球出現問題,那麼所有的生物都將面臨災難,而反之亦然。關於全球變暖,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但隨著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的平衡被打破了,在這之後,全球氣溫就在不斷上升,讓人擔憂。那麼,全球變暖究竟對於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從小角度來看,氣溫上升會讓人類的情緒更陷入波動,急躁焦慮的狀態時常出現,而從大層面來看,氣溫上升對於整個地球的影響都很大,不僅僅人類心情急躁,環境也會因為氣溫上升而變得乾燥易燃。
  • 微生物群落是如何與環境一起,影響生物體型的
    自然的微生物群(所有生活在生物體內和體表的細菌、病毒和真菌),對生物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它們會幫助宿主吸收營養物質或抵禦有害病原體。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個體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受外部因素影響,完全由基因所決定的過程。然而,事實證據表明,發育過程並不是自動發生的。大多數生物已經進化出識別環境變化的策略,並努力調整自身的生長和體型,以適應當時的條件。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人類居住的城市,說淹就淹,說沒就沒?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或許都源於氣候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地區冰川大量融化。這些冰川本來安靜地「沉睡」在兩極,雄壯美麗。但是,氣溫升高卻讓它們慢慢融化消逝。當冰川褪去,冰下的島嶼顯露出來,北極的地貌正因此悄悄改變。
  • 外媒:全球變暖將擾亂人類環境 公眾健康面臨挑戰
    據法國媒體報導,近日,法國公用衛生最高理事會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趨勢愈發嚴重,這將使全球各個生物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擾亂人類原本的正常居住環境,使疾病、災害發生機率升高,使公眾健康面臨挑戰,甚至還會危及人類的生命。   近年來,包括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天氣等在內的一系列氣候變化在全球各地均時常出現。
  • 生物燃料緩解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報告表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
  • 太陽能光伏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環境影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編者按】戶用、工商業以及地面光伏電站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開發大勢。然而有研究表明,太陽能光伏裝置改變了與大氣接觸的地表能量平衡,從而可能影響該區域的小氣候。此外,屋頂光伏裝置會改變屋頂接收到的輻射,並影響到大氣的整體熱通量(輻射和對流)。
  • 全球變暖有多厲害?看到這3種現象後,人類是該重視起來了!
    如今全球變暖的形勢日益加劇,縱觀近年來,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熱的詞語。其實全球變暖的形勢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1979年日內瓦氣候大會首次提出了全球變暖概念,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地球環境還在初步改變階段,人類不以為意。
  • 全球變暖 城市更熱
    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英國氣象局的一項新分析表明,全球變暖使氣溫升高的現象,在城市地區比鄉村地區嚴重得多,城市居民將經歷更多的炎熱夏日。  由於城市裡人工熱源多,汙染嚴重,建築物和公路儲存熱量的能力強,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 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東北會不會成為人類宜居地?沒這個可能性!
    全球變暖影響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科學家們時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全球變冷的速度正在逐年加快,相信大家在今年夏天能夠感覺到極端氣候到來,2019年澳大利亞山火,讓當地居民感到害怕,它們初次體驗到高溫帶來的影響。
  • 全球變暖:2100年將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
    根據2013年俄羅斯《獨立報》和《美國科學院院報》分布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會使海平面上升127cm,將導致約有1400個城市或許被淹沒。隨著碳排放的增多,地氣系統吸收失衡,溫室效應不斷積累,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中積蓄,大氣層內溫度不斷上升,全球變暖的問題,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