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阿憨」尋親 市救助站為其採血作DNA比對

2020-12-05 廈門網

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為阿憨採血,準備作DNA比對。(海西晨報記者唐光峰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林愛玲)廈門好心夫妻收留智障流浪漢,11年如親生兒子般悉心照料(點擊連結查看原文)。連日來,這個溫暖故事為許多人帶來感動,阿憨的動態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心。昨日下午,在晨報的積極聯絡下,廈門市救助管理站和湖濱社區的工作人員來到好心人張玉珍家,探望阿憨並為其進行DNA取樣。

  「爸爸」安撫阿憨配合採血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廈門市救助管理站和湖濱社區的工作人員冒雨來到張玉珍夫妻開的福珍快餐(食雜)店。正在泡茶的阿憨看到家裡來了這麼多陌生人,似乎有點緊張。「他以為你們是來把他帶走的,所以有點不高興。」張玉珍笑著跟大家說,並跟阿憨解釋說:「叔叔阿姨不是來帶你走,而是來看你的。」見大家一再保證,阿憨明顯放鬆下來。

  記者拿出3月5日的《海西晨報》,阿憨見到報紙上的照片,一下子就認出了他自己。

  廈門市救助管理站的彭醫生拿出器具準備為阿憨進行血液取樣,看到細細尖尖的針,阿憨又害怕起來。「阿憨,別怕別怕,很快就好了,不痛不痛!」在「爸爸」老李的輕聲安撫下,原本抗拒的阿憨安靜下來,乖乖配合。

  將利用資料庫為其尋親

  「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我們會把阿憨的DNA樣本送到廈門市公安局的DNA資料庫進行查詢比對,看看能不能找到跟阿憨DNA符合的人。」廈門市救助管理站仲紀坤告訴大家,他們也會將阿憨的信息發布在民政系統的尋親網上,幫助阿憨尋找親人。

  「看他這麼愛喝茶,還會講一些簡單的閩南話,感覺是閩南人的可能性很大,我們初步會重點向閩南地區推送信息。」仲紀坤說。

  「我們見過不少智障流浪漢,阿憨確實被照顧得很好。」仲紀坤由衷地對張玉珍夫妻說,「你們夫妻真的很有愛心!」

  居民受感動送來油和米

  阿憨的故事也得到了開元街道、湖濱社區以及轄內的愛心居民的關心。

  昨日上午,湖濱社區黨委書記劉俊智給張玉珍送上一桶食用油。原來,這桶油是一位愛心居民前日專程送到居委會,委託他們轉交給張玉珍夫妻的。劉俊智告訴記者,很多居民看了報導都很感動,有幾位居民還一起出錢買了大米、食用油等物資,準備給張玉珍送去。「張玉珍家是開快餐店的,大傢伙覺得這些東西用得上,這也是居民的心意。」劉俊智說。

  「其實,張玉珍一家和阿憨的故事,我們社區一直都在關注。對於為阿憨尋親以及後期安置,需要我們社區做什麼,我們社區能做什麼,我們一定會做的。」劉俊智告訴記者,張玉珍夫妻對阿憨的感情很深,在眼下尚有能力照顧阿憨的情況下,並不想把阿憨送往救助站,但他們也為今後由誰來照顧阿憨感到擔憂。劉俊智表示,社區將儘快聯繫派出所等相關單位,按照規定把這一塊工作做好,讓張玉珍夫妻倆少一些擔憂。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阿憨」尋親 廈門市救助站為其採血作DNA比對
    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為阿憨採血,準備作DNA比對。(海西晨報記者唐光峰攝)  廈門好心夫妻收留智障流浪漢,11年如親生兒子般悉心照料(點擊連結查看原文)。連日來,這個溫暖故事為許多人帶來感動,阿憨的動態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心。
  • 周杰尋親續:警方建議採血輸入全國打拐DNA庫
    新報訊(記者 郝少英) 12月17日,本報刊發消息《年幼被拐現尋親 周杰的記憶中有牧民趕場情景》,對廣西女孩周杰年幼被拐、想要在內蒙古尋親的情況進行了報導。此事引起了許多讀者的關注,首府警方建議周杰到其所在地公安局進行採血,將化驗後的DNA鑑定輸入全國打拐NDA信息庫,方便日後比對尋找。
  • 石獅寬仁菜市場母女兩代人收留流浪漢「阿憨」 長達30餘年
    在寬仁菜市場,母女兩代人,接力收留一名流浪漢「阿憨」長達30餘年,這是怎樣的一份惻隱之心和大愛!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阿憨」的生活再次陷入危機,鳳裡派出所民警在查詢「阿憨」身份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麼一個暖人的愛心故事。  目前,鳳裡派出所正在積極找尋阿憨的親人,並為阿憨協調落實戶籍事宜,以便為其安置後期的生活。
  • 離散29載,DNA比對助父子團聚
    被拐後方小明遇到了待他很好的養父母和親戚朋友,後取名為李方同,但是曾經生活了5年的家,生養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依然是他心中的一份惦記。  「對於小時候被拐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就記得家裡附近有鐵路、有火車,這些年我也從養父母和鄰居那邊多方打聽相關消息,甚至去了好幾個地方公安機關採集血樣入庫,但是一直沒有收穫。」這十幾年來,父親方東健從未放棄尋找,而遠在河北的兒子方小明同樣也在做著努力。
  • 93歲重慶老太DNA尋親:曾以為付笛聲是53年前送養么兒
    2個月前,常看「等著我」欄目的張老太告訴女兒,她發現電視上,尋親成功的家庭都做過相同的事,即去DNA基因庫配合血樣採集,當發現疑似失散的親人時,血樣提取出的基因能為精準認親提供權威科學依據。張老太一家在「等著我」欄目的尋親登記。由此,她叫女兒帶她也去做血樣採集:「我想把你弟弟找回來!」
  • 宜興「尋親大姐」現場驗NDA 被疑拿鑑定機構回扣
    昨天,宜興「尋親大姐」呂順芳在無錫舉行今年第一場尋親大會。儘管下著雨,早上7點多就有尋親者帶著希望早早趕到會場。到下午4點多,來自內蒙古、河南、河北等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孤兒以及很多家庭來到這裡尋親。 昨天,88歲的丁阿婆也被接到現場採血。「我媽媽在家一直嘮叨,說有個兒子被送走了,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如果能找回來死也能閉眼了。」丁阿婆的大兒子劉雲良也陪著母親來尋親,他們聽說DNA鑑定結果要2個月後出來有些失望,「能不能早點出結果?媽媽年紀大了,如果確認是親弟弟,他還能在老人生前喊上一聲『媽!』。」
  • DNA尋親再「立功」!東北一女士採集基因樣本一個月後找到親人
    日前,國內知名的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推出了「DNA尋親」功能,將尋親者的DNA與23魔方約60萬人的資料庫進行智能運算,發現基因共組片段,從而鎖定親人線索。近日,通過該功能的又一尋親成功案例出現。尋親十三年無果,採集基因一個月後親人「出現」現居遼寧鞍山的王女士在成年後得知自己是被收養的實情。由於歷史原因,在當地還有數十位被收養的南方孤兒。
  • 柞水鳳鎮派出所利用警務通人像比對系統成功救助一名流浪漢
    2019年12月9日15時許,柞水縣公安局鳳鎮派出所接報稱:在鳳凰鎮鳳凰東高速路口處有一名男性流浪漢。接警後,鳳鎮派出所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後,民警發現該老人精神恍惚,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民警與老人對話時,發現該老人不會說話。
  • 通過DNA比對 晉江警方幫精神失常的走失女子與家人團聚
    七年後女兒一聲「爸爸」 七旬老父放聲大哭泉州網1月17日訊 (記者吳水保 通訊員張金壇 劉源 文/圖)「爸爸……」前日,在石獅救助站,70歲的四川廣安籍歐老漢聽到失蹤7年多的女兒小琴(化名)的呼喚,禁不住放聲大哭。
  • 滴血尋親尋找回家路:他們多想「媽媽再愛我一次」
    有的父母借上錢,走水路又走陸路把孩子送到上海丟掉,期望能為其尋一條活路。有的家庭甚至丟掉了所有的孩子。  1979年後的一些年,為了換取一個兒子出生的機會,棄嬰大多是女孩。江陰尋親志願者協會供圖  「看到弟弟的那一刻就知道了。」陳霞笑著說。  塌了又重建的命運  和陳霞一樣,劉學俠也通過基因比對找到了家。2018年的最後一天,在江陰的一場尋親年會上,80多歲的父親帶著一幫親戚來接她。  劉學俠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江南農村,她是父母的第三個女兒,出生時家裡無男孩。
  • 採血驗DNA,數千人都是嫌犯嗎?
    為建流動人口資料庫也罷,為破案也好,採血驗DNA,看似冠冕堂皇,問題在於,這種對人體生物樣本的採集有沒有法律依據?被採血者有沒有權利知悉警方採集DNA的意圖?在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第一次寫入了「生物樣本採集」。
  • 少年凍死在去救助站路上 社會問題引人深思(圖)
    在這次公益救助活動中,救助站共拿出近500套棉衣棉褲,200多雙棉鞋,50件嶄新羽絨服和100多頂棉帽幫助流浪乞討人員。  救助站甄站長表示,流浪人員很分散,不可能每個流浪人員都能夠得到救助品,但這種救助活動還將定期組織,同時流浪乞討人員也可以來救助站接受救助。
  • (第2230例)六月紅花開,九月人相逢——杜紅花尋親
    2016年6月,杜紅花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登記了尋親信息,志願者琳閔世界接到任務後,馬上聯繫了杜紅花,經過交流了解了詳細情況並在網站發布了帖子:約1985出生1993年正月與弟弟一起被拐賣到福建省莆田市忠門鎮的杜紅花尋親208260BBHJ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
  • 丹徒警方比對DNA偵破16年前舊案
    丹徒公安分局刑大二中隊中隊長 咼明彤:    死者是一名流浪漢,知情群眾反映,她在高資已經逗留兩年多,因為本身有精神病,接觸的人也很少,家庭對其不聞不問,也不找,屬於社會底層群體,所以其真實身份很難查明,加上當時的現場很亂,留下的痕跡很少,給排查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 無痛採血 FDA批准了一款可穿戴採血裝置TAP100
    靜脈採血是現今臨床常用的提取化驗標本的常用方法之一,曾經有些人「一針見血」就噁心嘔吐、小孩哭鬧不停、甚至導致抽血後暈厥、局部淤血等嚴重症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血檢設備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最近,一款名叫TAP100的採血裝置就像一個可穿戴計步器,悄悄地在腕臂上蓋一個章,就完成了刺血過程,減少病人的疼痛感和對採血的恐懼感。
  • #德州#——廣西#千裡尋親#
    周勇受到尋親電視節目的啟發,想通過網站將母親的信息進行登記,然而,翻遍了整個屋子,沒有一張照片,母親留在這個家裡的唯一痕跡就是戶口本上印有「張秀芝」名字的那一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母親的名字已在派出所被銷戶了。
  • 漫漫長路跨越七省一市2853公裡,只為送他回家
    三個月前,老李來到杭州,在找工作時突然暈倒在街頭,隨後由城區派出所送往市三醫院,一番搶救後總算保住了性命,醫院診斷出肺炎、急性呼吸衰竭、雙側胸腔積液、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疾病。 救助站業務科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介入,調取「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動態信息庫」比對,確認是在杭州有兩次求助記錄的老李。
  • DNA檢測發現「線索」,多位尋親者如願找到家人
    尋親者將自己的DNA採集並上傳到一款app上,通過智能的運算匹配到具有親緣關係的人,從而獲取到尋親的寶貴線索…… 區別於傳統的僅僅將DNA用作親子鑑定,國內知名的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推出了基於DNA資料庫發現親人線索的功能。據悉,已有多位尋親者通過這一功能成功找到了親屬。
  • DNA對比助力親人團聚:4歲走失 29年後父子團聚
    對如今已經34歲的方小明而言,他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被拐後的他遇到了待他很好的養父母和親戚朋友,後取名為李方同,但是對於曾經生活了近5年的家,生養自己的親生父母,依然是他心中的一份惦記。2019年3月,方東健來肇慶探望姐姐時,首次聽說公安局可以免費採血尋親,便直接到端州分局法醫門診要求採血入庫。當天,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馮凱接待了方東健,他採集了方東健血樣並將信息資料錄入打拐庫,同時將血樣送至肇慶市公安局DNA實驗室進行檢驗,隨後將DNA檢驗結果也錄入打拐庫。&nbsp&nbsp&nbsp&nbsp由於是單親錄入,打拐庫無法自動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