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北上之路

2021-01-07 水產養殖網
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北上之路2019-02-26 15: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柏普泰水產        瀏覽量: 7786 次 我要評論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海洋漁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保護近海漁業資源,實現養殖魚類產品對捕撈魚類產品的替代具有重要意義。石斑魚(&nbspEpinephelus&nbspspp)&nbsp是中國繼大黃魚、鱸魚、鮃魚後第四大海水養殖品種。2015年以來,養殖產量已超過10萬噸,石斑魚主要在我國南方養殖,而近年來隨著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的發展,工廠化養殖石斑魚在北方得到了快速發展。

石斑魚養殖產業的由南向北之路

根據全國各地石斑魚的養殖產量,我們發現石斑魚養殖存在產業集聚的情況。沿海主要養殖石斑魚的8個地區為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浙江、山東、天津。近十年主要集聚於海南、廣東和福建三省,而在廣西其值處於衰弱趨勢。對於天津來講,則上升之勢明顯,雖不能比肩福、海、廣三省,但其態勢可穩壓江、浙、山等地。

就各地區石斑魚養殖業產量在全國該產業總產量中的比重而言,廣東、福建和海南不僅高於均值,而且遠高於其他地區,其中廣東比重偏高尤為明顯。

可以說,我國石斑魚養殖產業存在集聚特徵,主要聚集在海南、廣東和福建三地。雖然天津從石斑魚養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上而言,無法與海南、廣東和福建相提並論。但是從數據上來看,天津石斑魚養殖產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其當地石斑魚養殖產量佔當地所有水產養殖業產量的比重,與其他地區相比,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而這一趨勢與鮃魚的發展軌跡存在相似之處,即產業集聚地由一處到兩翼並進。不同之處在於,鮃魚由山東一枝獨秀發展到與遼寧各表一枝,而石斑魚則是從南方進軍北方沿海一線。鮃魚當時局面轉折更多地是因為當地政府快速有效的處理了2006&nbsp年「多寶魚事件」的影響,搶先佔有了市場份額,即政策影響,而石斑魚產業由南向北進軍的趨勢關鍵在於近年工廠化等現代養殖技術的進步彌補了自然條件的不足。此外,鮃魚養殖在北方由山東主打發展到與遼寧並駕齊驅,更多是市場份額的攤分,迎合了市場福利效益公平分配,而石斑魚發展內在驅動力旨在用技術開拓養殖的潛在空間來消除南魚北運的空間成本,通過經濟效率提高了社會整體福利水平。但無論怎樣,產業發展獨樹一幟的壟斷局面不會持久,其趨勢會沿著公平與效率兩條線推進。

石斑魚養殖產業北上發展的必然原因

產業集聚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如區位效應、集聚效應和空間成本等因素。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地區的區域效應可能越來越弱,而其它地區的區域效應所產生的空間「拉力」則為發達地區的成熟產業轉移提供了可能。就石斑魚養殖產業而言,結合我國石斑魚養殖業的發展歷史、養殖條件、地理環境等,造成該產業集聚水平差異及其變動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nbsp區位效應

比較優勢理論中提到經濟活動空間分布的差異源自地區自身特徵的不同,如地理環境與位置、要素稟賦等。而馬歇爾認為「許多不同的原因引起了工業的地理分布;但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如氣候和土壤的性質、在附近地方的礦山和石坑或是水陸交通的便利」。也就是說,產業集聚多發生在要素稟賦豐裕的地方。正如韋伯為代表人物的見解,決定產業集聚形成的關鍵因素是要素稟賦的豐裕度。

就石斑魚養殖而言,自然資源稟賦是形成我國石斑魚養殖產業集聚的基礎性因素。考慮我國石斑魚引進發展歷程,結合實地調研情況,石斑魚養殖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如合適的鹽度、適宜的溫度等條件的海水資源。而廣東、福建和海南等沿海地帶有自然條件的先天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地利這一條件。倘若打破自然條件的養殖技術未能形成規模,南方石斑魚養殖可能會一如既往的獨佔鰲頭。

2.&nbsp技術創新的推動

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取決於市場需求和技術供給雙因素共同推動,產業集聚的市場擴大效應和技術擴散效應對產業市場需求和技術供給有著重要的驅動作用。而技術創新具有較強的空間溢出效應,容易促成經濟活動形成空間集聚。

中國石斑魚養殖最早在區位效應明顯的南方發展,隨著石斑魚繁育技術的突破,其產量從2003&nbsp年官方初始統計的26790&nbsp噸,到2016&nbsp年一躍達到108319&nbsp噸,增長近4&nbsp倍多。但由於近年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養殖水域環境汙染不斷加劇,病害頻發,致使石斑魚養殖效益下降,傳統的網箱和池塘養殖方式已難以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也促使了工廠化石斑魚養殖的迅速發展,推動了養殖技術的進步,同時也為北方養殖石斑魚提供了可能。而天津之所以出現較明顯的態勢,一方面在於地處渤海之畔,有漁業文化的積澱;另則在於可輻射周邊等消費市場。此外,最主要的前提在於學者在養殖技術上已經突破了北方養殖條件的限制,消除了南魚北運的空間成本,降低了北方石斑魚的消費成本。

3.&nbsp空間成本的影響

空間成本指的是由於距離因素給經濟活動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額外成本的增加。顯然,只要有距離因素的存在便無法消除空間成本,空間成本的大小跟區域間交通運輸條件、通訊設施、區域間文化、制度的差異以及區域間各種各樣的貿易壁壘有關。

石斑魚在中國的發展起源於南方沿海地帶,但消費市場卻已經輻射到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等一線城市。由於石斑魚是以銷售鮮活產品為主,市場半徑受到運輸技術、運輸成本的制約。倘若僅在南方養殖,則勢必會阻礙產業發展。所以在上述分析中,隨著科技生態養殖的推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的突破,在天津等北方為代表的地區,石斑魚養殖也呈現集聚態勢。

石斑魚養殖產業現狀總結與建議

石斑魚海水養殖主要分布在廣東、海南和福建地區,此三地中廣東最多,其產量一直保持在40%以上,而這三地的年產量相加總和則佔全國95%以上。作為第四大產量區的廣西地帶本與廣東基本同一緯度,氣候差異不大,但石斑魚養殖產量與廣東相差多達20&nbsp倍。究其原因可能在於兩地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導致廣西消費能力明顯弱於廣東,從而致使當地高檔石斑魚市場受到影響;另則兩地沿海開放地帶對接情況不一,廣東南望香港、澳門,北接湖南、江西且有京九京廣鐵路線縱橫交錯,致使高檔石斑魚市場潛力非廣西一隅之地能比。

從地域緯度上將這些地方分為南北兩區,北方地帶代表有天津、山東等地;南方代表為廣東、海南、福建等地。這些地方的共性均為沿海省份,養殖企業較聚集,市場輻射潛力面廣等特點。考慮石斑魚對生長溫度要求偏高,北方養殖石斑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天津和山東等地往年石斑魚成魚養殖產量微乎其微。但近些年隨著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精進,北方石斑魚養殖也在改善,天津可謂代表。山東近年石斑魚成魚產量微弱變動,但該地石斑魚魚苗尾數應超越成魚條數,因為今年在山東調研時,一家企業從2010&nbsp年開始做珍珠龍膽這一品種的魚苗繁育,但魚苗多銷往福建等地,本地用於養殖的魚苗則很少,導致該地成魚產量也忽略不計。海南雖緯度更低,但考慮地域僅為一小島,養殖區域受限,養殖環境治理,往外界運輸成本偏高,而廣東不僅有地理優勢,市場輻射面廣,消費潛力大,總總因素使海南石斑魚養殖產量始終低於廣東,僅位列養殖產量前三的位置。

海南乃為島丸之地,水產養殖區域有限,即便石斑魚在水產中佔比較大,但奈何基數較小;而廣東、福建背靠大陸,市場流通更便捷,養殖區域面更廣,與熱帶緊鄰而居,同等條件基數佔優所以開創當下局面。天津逐步探索開拓石斑魚,廣西後勁不足。

如何提升石斑魚產業競爭力,保證市場產業效益,建議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一)&nbsp增加科技投入

漁業科技投入不僅要在石斑魚繁育技術上,也要兼顧養殖技術模式。此外,當地政府要搭建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平臺,雖繁育技術成果多集聚在科研單位,但與一線養殖實踐經驗結合會加快養殖技術的突破。而此平臺目的就在於鼓勵創新並向外輻射推廣該類技術,推動產業發展。

(二)加快實施品牌戰略

石斑魚種類繁多且養殖集聚多地,即便同一種石斑魚苗種來源也有不同,分配到養殖者手中更是不知魚苗源頭何處,由此引出石斑魚一旦出現質量病害問題不能按圖索驥。所以石斑魚市場應以品牌來劃分優劣,促使各環節能有效地與市場對接,使石斑魚產業能健康穩定發展。

(三)促進南北掎角之勢遙相呼應

隨著生態科學養殖技術的推進,粗放式海水網箱等養殖模式開始迭代更新,石斑魚養殖條件逐漸可控,外加石斑魚消費市場的遍及,雖南方石斑魚產量可觀,但存在南北運輸成本等問題,因此以天津為代表的石斑魚種苗養殖集聚在北方開始呈現揚升態勢。這不但有利於北方石斑魚市場的推廣,更有利於全國石斑魚市場的穩定,使南北區位效應遙相呼應。


作者:苗利明,張智一,張迪
改編:頓頓有魚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產業觀察日記丨探析我國石斑魚產業發展和困境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對石斑魚的消費需求,緩解捕撈壓力,我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大力發展石斑魚養殖產業。目前,國內外有記錄的石斑魚品類約有一百多種,我國石斑魚養殖品種主要有珍珠石斑(虎龍斑)、龍膽石斑(鞍帶石斑)、雲龍斑(龍紋斑)、東星斑(豹紋鰓棘鱸)、杉虎斑(燦虎斑)等等十多種。隨著石斑魚產業迅速發展擴大,對生長快、抗逆性強、肉質好的優質種苗需求也提高了。但由於種質更新慢、近親繁殖等因素,導致石斑魚養殖魚苗存活率較低。健康的石斑魚產業,不僅要品種多元化,良種培育也尤其重要。
  • 如何養殖石斑魚呢?
    石斑魚為我國南海沿海養殖的重要經濟品種,南海四面環海,地理位置具有獨特的海洋資源優勢,為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利用池塘養殖石斑魚,網箱魚排養殖石斑魚的越來越多,同時因石斑魚價格持續看好,銷路順暢,石斑魚養殖規模迅速壯大。
  • 暴利時代後 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
    ,從零星到壯大的發展之路現今也呈現正反兩面。    正面是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石斑魚產業誕生至今,這個高檔海水魚品種日趨成熟,種苗、養殖、飼料、病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斜帶石斑魚、點帶石斑魚、赤點石斑魚的大規模產業化人工育苗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滿足供應產業化養殖的需求;至2009年,在海南省儲備斜帶石斑魚親魚數量約有2萬尾,生產斜帶石斑魚仔魚量約2.5億尾;現行飼料的飼料係數可達1.0,飼料成本也只有
  • 石斑魚的養殖方法
    28度,石斑魚是鹹水魚類,在鹽度百分之10的水域裡生活最好,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石斑魚的養殖技術吧。(育苗選擇):1、我們要在正規的養殖場裡進行選擇,要選擇線條流暢,遊動盡力強,鱗片每有明顯的損傷,皮膚光澤這樣的魚苗適合養殖。我們可以使用網箱相知,和池塘養殖者2種方法,建議大家有網箱養殖的密度高,方便管理,自然效益也高,所以目前養殖戶都是用網箱來進行養殖。池塘養殖管理麻煩,水質不好控制,池塘的病菌太多,很容易讓石斑魚生病。
  • 石斑魚養殖技術
    應選擇魚體壯,活力強,無病、無鱗片損傷,膚色光澤好的進行養殖。 石斑魚成魚養殖的方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兩種,以網箱養殖較為普遍。網箱養殖石斑魚是一種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高,便於管理,生產效益較高,所以發展很快。在介紹成魚養殖技術時,以網箱養殖為主,池塘養殖和室內水泥池養殖可參考網箱養殖。
  • 權威丨福建省石斑魚產業發展現狀和形勢分析
    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全省水產推廣系統對大黃魚、石斑魚、河魨、對蝦、海帶、紫菜、鮑魚、牡蠣、海參、鰻鱺及稻蓮漁11個產業開展專題調研並形成產業報告。報告不僅分析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還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並給出了今後發展建議。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專家建言——水下「養好魚」 線上「賣好魚」本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 傅人意 實習生 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小溪石斑魚養殖技術
    小溪石斑魚是石斑魚的一種,它是屬於淡水魚裡的石斑魚,小溪石斑魚一般會在冬季進行產卵,產卵習性和羅非魚一樣,會在池塘底部挖許多產卵的巢穴。如果來養殖小溪石斑魚對於水質會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飼養小溪石斑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海口舉行
    ,專家建言——  水下「養好魚」 線上「賣好魚」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傅人意 實習生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石斑魚養殖與石斑魚苗培育
    點帶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卵在以上條件下,自產卵受精後經過24小時可以孵出魚苗。 第三節 石斑魚成魚養殖技術 一、養殖方式 石斑魚成魚養殖的方式主要有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兩種,以網箱養殖較為普遍。網箱養殖石斑魚是一種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放養密度高,便於管理,生產效益較高,所以發展很快。
  • 宿松「養殖大王」:石斑魚養殖拓寬富民路
    這裡就是宿松縣最大的淡水石斑魚苗種繁育養殖基地,80後青年王韶平是基地創辦人。  「通過市場調查,我發現養殖石斑魚有著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目前除了沿海地區有不少人從事淡水石斑魚養殖外,在內地很少有人養殖,最重要的是石斑魚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它的皮富含膠質和膠原蛋白,對滋養肌膚促進膠原細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它的肉幾乎都是由優質蛋白質與胺基酸構成,在促進腦細胞發育和肌肉的生長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龍膽石斑魚王拍出3萬元 養殖至今已有8歲
    八歲的龍膽石斑魚王惹眼球。    「漳州是福建省最大的石斑魚苗種繁育基地與石斑魚主產地,今年還被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授予『中國石斑魚之都』稱號。農博會·花博會期間舉辦全市首屆魚王賽暨拍賣會,有利於藉助博覽會平臺,提高漳州市石斑魚知名度,推動石斑魚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11月18日,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蘇碰皮說。    第五屆農博會·第十五屆花博會開幕當天,漳州首屆魚王賽暨拍賣會火熱舉行。龍膽石斑魚王、斜帶石斑魚王、青石斑魚王、赤點石斑魚王、羅非魚王等5條魚王在拍賣會上十分搶手,很快便被買家相中拍定。
  • 寧波高山梯田養殖成功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記者 魯威 攝溪坑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數量稀少,市面上已難得一見。奉化養殖戶袁嶽寧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大雷山上利用梯田建起養殖基地,引進山澗泉水,流水養殖溪坑石斑魚。
  • 石斑魚暢銷省內外 新昌成全國最大石斑魚繁育養殖基地
    15日,新昌縣清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小江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光唇魚,俗名石斑魚,是一種溪流性特色經濟魚類,不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體色鮮豔,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深受消費者追捧。作為擁有人工繁育專利技術的地區,新昌縣自2007年起開展光唇魚人工繁育和養殖,目前已發展成年產值幾千萬元的特色產業。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
    11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在會上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nbsp海南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
  • 新昌成全國最大石斑魚繁育養殖基地
    15日,新昌縣清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小江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光唇魚,俗名石斑魚,是一種溪流性特色經濟魚類,不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體色鮮豔,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深受消費者追捧。作為擁有人工繁育專利技術的地區,新昌縣自2007年起開展光唇魚人工繁育和養殖,目前已發展成年產值幾千萬元的特色產業。
  • 開化人工規模養殖清水石斑魚
    開化人工規模養殖清水石斑魚 2012-10-26 14:45:25來源:浙江科技報作者:這裡是天時地利、得天獨厚的養殖清水石斑魚的好地方―――開化縣林泉漁業專業合作社在此建成了一個規模養殖清水石斑魚基地。37歲的社長吳峰,當地土生土長,有著10多年養殖清水魚的經驗。自1997年起,他就開始專養、混養各種清水魚,年年訂閱有關養魚的報刊、資料,用理論結合實際,邊養邊摸索養殖技巧。
  •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海口舉行-海口新聞網-南海網
    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舉行,專家建言——  水下「養好魚」 線上「賣好魚」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傅人意 實習生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
  • 未來海南石斑魚養殖規模西線要超東線?
    未來海南石斑魚養殖規模西線要超東線?、飼料市場、飼料增長模式等多方面展開調研,並且一共分三次推文分別推出《2017年度海南石斑魚產業調研》,希望能給產業發展提供參考。70&nbsp年代中後期到80&nbsp年代,臺灣石斑魚人工繁殖的育苗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大批苗種供應到華南沿海地區,福建、海南、廣東等地區陸續開展石斑魚類人工繁育苗種的生產性試驗。而海南,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石斑魚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化養殖,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斑魚種苗繁育和養殖基地。
  • 石斑魚養殖,您是否計算了「時間成本」?
    而目前到年末遇到新年和春節以及公司年會等重大節日,市場需求強勁,但養殖市場上達到可售規格的標魚存塘量卻並不多,之所以價格仍較上月下跌,原因是年底臺灣養殖的石斑魚通過專船直運的方式進入大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供求關係,從而導致本土石斑魚價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