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宵夜,是每個人都講過的反人類謊言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院辦天天不減肥 跳海大院

「我發誓,從今晚開始戒宵夜。」

「這個點發燒烤火鍋喝酒或其他宵夜圖的,互刪!」

在人意志力最為薄弱的凌晨,有人選擇吃宵夜,有人打開淘寶,有人一邊購物一邊吮雞腳,還有些年輕氣盛、肚子打鼓的少年們,一邊流口水,一邊在用手機發送求救信號。

但請相信院辦,他們並沒有在等你的救贖,這是最新的深夜約會暗號。外賣訂單和支付寶的付款記錄,都替他們記住了每次深夜happy time的飽腹,提醒自己意志力這玩意靠不住。

因此,他們往往還會在朋友圈的留言區,自己回復一句:

類似的還有:「睡前一定要吃宵夜,這樣才不會做餓夢」 、「集齊一個贊,我立刻下樓吃宵夜」、「不吃飽還哪有力氣睡覺」......

這時,你最應該做的,是展開進攻,約她;又或者,等兩分鐘,給她發出的九宮格烤肉點讚。

不僅每到宵夜時刻朋友圈蠢蠢欲動,就算已經在外面約會了,年輕人也逃不過宵夜的劫。

該吃的,都會吃進去的。

狗友每次約院辦看電影、跑步啥的,最後必然會把我拐進他家樓下的燒烤攤,來根烤腸,幾瓶啤酒。菜品不需要多,但宵夜這個環節,必須得有,相伴長肉,是最能考驗友誼的。

我們廣東還有句話,叫「行街、吃飯、睇戲、直落」,這個落,要沒有落到去深夜的大排檔擼串、吃雞煲,那說明你們的友情不夠堅固。

總之,在凌晨的夜裡,年輕人的靈魂或肉體,必有一個在走往快樂宵夜的路上。

為啥說宵夜自由比財務自由得勁多了

院辦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想過「實現財務自由說明什麼」這種遙不可及的經濟學問題,最後跟另一個數學還行的院辦得出了結論:那說明共產主義實現了,買東西真的不要錢了,大家都自由了。

不開玩笑,財務自由頂了天只能算你有錢,但該加的班,一小時都不會少。至於時間、朋友和好吃的髒攤店等各大要素,都在制約你能否獲得宵夜自由。

這樣看下來,能實現宵夜自由的年輕人,比財務自由可還要快樂不少!

之所以會有這個覺悟,因為院辦最近看的美食記錄片《向著宵夜的⽅向》,居然挖到了我大眾點評裡的寶藏宵夜攤——奇味雞煲店,只要68,管飽。老闆還會講段子逗你樂,比299的脫口秀得勁太多。

「你們是2288塊錢,你們是1860。」

說實話,一開始我有被深圳人的消費能力嚇到。但很快,「微信收款200元」的聲音揭穿了老闆凡爾賽式的收錢技巧。

打一折,是老闆調戲顧客的固定手段。

「拼命地點,狠狠地點,吃飽喝好,錢好商量」,是老闆的口禪

在這裡,不管是周邊的居民還是打工族,都對這個店有著寵溺式的喜愛。談了五年的女朋友,就算沒機會帶回家見家長,也必須先帶過來見見奇味雞煲店的老闆,讓她見識見識什麼叫「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不是

「老闆太好笑了,女朋友都被逗得不行。」

老闆很幽默,是大眾點評中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詞,但沒有人能準確說出,老闆講過什麼段子,不過慕名而去的人,最後都會因為老闆段子或濃鬱的雞煲變得快樂。

宵夜攤有記錄城市B面的功能,不同於白日城市裡的秩序井然,夜晚擅長打破規則,讓宵夜攤上人展示真實的自己,脫下了職業外殼,人人平等。

我們能看到奇味雞煲店裡,來來往往的不僅有外賣員、深漂一族,也有辦公室白領或本地人,三教九流共處一室,這裡沒有階級,穿拖鞋收租的和拼命搶單的外賣小哥,都靠一鍋雞餵飽。

穿西裝的和穿文化T恤的交心,大家都因為一鍋雞煲得到放鬆和治癒,臉上全是被原始欲望滿足的快樂。

宵夜桌上不恭維,前一秒還說今天太累了,下一秒就會毫不留情戳穿你小子可不止賺這麼多:

宵夜攤,是我們吐槽白日生活的忠實聆聽者,沒啥事是一頓爆吃解決不了的:

周日晚就開始焦慮的年輕人,需要靠宵夜來解脫。

宵夜自由,實際說的是在夜晚,年輕人能獲得「身心解脫『的機會。

正如紀錄片中老闆說的,「他們白天辛苦一天,晚上需要找個地方吃好一點點,尤其是喝一點點酒,釋放壓力。「

重油重辣,是宵夜自由的核心。年輕人沒點放縱身材管理的決心,是坐不穩大排檔的那張,只有半屁股大的紅色塑膠凳的。

他們白天堅守的那些無糖奶茶,控制碳水的飲食方式,實際都是在為一頓狂歡夜宵作鋪墊。你想想,興之所至了,誰還想吃沙拉啊!

跟雞煲一樣奉行大肉原則的,還有燒烤。羊腰子、羊排、雞煲、烤串,在炭爐上散發著異香,吸引著一個個眯著眼的乾飯人,穿巷而至。

羊肉串在燒烤架上滋拉拉地冒著油花,沒等到老闆刷最後一層醬料,已經有人憋不住喊「老闆,再來兩斤」!

三元焦亮燒烤,開在農村裡,不少人就饞老頭子烤的肉,從縣城裡開車進來。焦亮是老闆,在本地還有不少傳奇。

老闆打小就不吃肉不喝酒,但在農村裡賣肉賣酒。

從15塊一斤,到80一斤,慕名到店裡來的新食客,用不著嘗一下味道,開口就是一人一斤。

老闆焦亮雖然不吃,但非常懂,這就是他傳奇的地方。

白天他細緻地一點點把羊肉串的血絲、肥肉剪掉,跟肥瘦五五分的傳統不同,焦亮說,這年代沒人吃油。

「羊肉不過夜、不冷藏,這樣烤出來的肉,才不會吃水。」

一口下來,口腔是從嫩羊肉中滋出的優質油脂,咬破表層的脆皮,觸碰肥瘦恰當的羊肉就像被盈進鬆軟的沼澤,連院辦這種胃動力不足的,也想努努力吃上一斤。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傳奇,但攤子上的核心似乎都得流油。

油膩膩的煙火氣在山東淄博的犇羴鱻飄出,在暗黑的小巷中,召喚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靈魂。

不是所有人都能準確發出這幾個字的音調,但在群裡喊一句去「三隻牛」、「混血燒烤」,身體都會自動分泌口水。

這裡的顧客隨老闆,語言都不咋流利,大夥都除了「挺好吃的」,再也誇不出其他,但看著確實挺香。

而在西寧的小巷中,不管哈薩族,回族,藏族還是漢族,深夜抵抗不了的,還有炕鍋。

乾乾脆脆的炕鍋消解了羊肉的膩,外酥裡嫩的草膘羊,長在了所有食客的味蕾尖上。

不管在哪,年輕人總是愛鑽進重油重鹽的宵夜攤。

多巴胺滋補被榨乾的年輕的肉體,而身邊的狗友會讓你借著酒勁,補足精神養料。

宵夜自由得勁原因,還在於你已經通過宵夜,篩選出了不顧脂肪堆成褶皺山和雙下巴,依然願意陪你翻動雞煲、烤串、羊肉架,而且不用加班的交心狗友。

走胃又走心。

普遍焦慮的年輕人們都需要宵夜來幫助解脫,白日裡的苦悶委屈,到煙火堆裡燻一燻,小方桌上跟狗友喝一頓,就自然散了。

所以院辦說,宵夜自由是人生最高級的自由,起碼證明你兜裡有點錢,身體還能熬點夜,社交圈裡有朋友,原始的口腹之慾都能得到滿足。

年輕人,不就是追求這麼點東西嗎。

高手總在宵夜攤

院辦每次旅行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樓下吃一碗炒粉。

雖然平時不吃它,但從外地回來,總會惦記那份味道,特別是樓下師傅炒的,他記得我要兩個雞蛋不要蔥,還能炒出最具廣東精神的——鑊氣。

在其他城市,舌尖惦記的味道比院辦的炒粉更具體。

比如前面提到過的奇味雞煲店,不少深圳人從小吃到大,其他的奇味都不對味:

焦亮燒烤,幾十年味道如一。說白了,其實人們饞的是老爺子掌握火候的那層煙火味:

高手總是在宵夜攤,《向著宵夜的方向》記錄了一個個操著米其林大廚心的老闆,用心把握每一份細節,才能做出「樓下最好吃」的味道。

更多時候,我們喜歡樓下的攤子,也是因為老闆的魅力和人情味。

都說大城市沒有人情味,院辦不服,那是因為你沒有去宵夜攤。

宵夜自由的大半快樂,都是老闆給的。宵夜攤裡永遠不存在掃碼點餐,在跟老闆要菜單的時候,話匣子已經開好了。

看似平凡的宵夜店老闆,實際個個都是高情商的哲學家。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吃早飯,但一天還是保持著三餐。他們把每一頓都往後稍稍推遲,打開胃口,去擁抱宵夜帶來的快樂。

《向著宵夜的方向》就把這些快樂全給記了下來,這還是騰訊視頻自製全新的美食IP 「一日只食」中的矩陣之一,著眼於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扒拉出藏在小巷裡的都市傳說,每個小人物,都可以是主角。

你甚至可以從這些故事身上,找到自家樓下宵夜攤的影子。感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視頻今晚上線,熱辣得很。

「一日之食」的計劃,跟《風味人間》那個系列有點不同,主要記錄每個人真實即興的生活選擇,傳達「人間值得」的生命能量。

以後還會陸續上線《沸騰吧火鍋》、和《開動吧!海鮮》,容納了普通人一天的時間裡,餐飯的味道。光是這名字院辦已經期待會挖到誰家樓下的寶藏餐廳了。

不管咋說,《向著宵夜的方向》的片尾曲 「忙了一天啦,吃點吧,減肥的事兒,就先放放吧。」痛擊了院辦的靈魂,今晚就出門釋放去,老闆我來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戒宵夜,是每個人都講過的反人類謊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出生決定論」是最大的謊言,每個人的命運都該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仔細思考過窮人與富人的這些差別之後,我們就會發現:窮人只會妥協、不懂抗爭,在他們的觀念裡,出生決定論是最大的信條。執迷不悟的人,不必反駁我曾經聽過一種特別搞笑的論斷:富人家的孩子都是有經濟頭腦的,他們的基因好;窮人家的孩子,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
  • 進化論——人類科學史上最大的謊言(節選)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科學史上最大的謊言,在這個謊言的影響下,人類歸根於動物,拋棄了道德的約束,失控地發展著私慾,造就了誤入歧途的歷史。下面轉貼一文,剝去歷史上最偽的偽科學的畫皮,討伐達爾文的歪理邪說進化論,還人類先祖以清白。
  • 有關科學界的八大謊言, 裡面肯定有你曾經相信過的言論!
    我們都知道不要相信網上所寫的一切,但結果原來在網際網路流行之前,我們都聽信了許多被誇大的誤傳,甚至是毫無根據的可笑謊言。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史上八大我們都被騙了的謊言,快來看看你曾經是否也聽信了這些謊言?年,Ripley在其漫畫《信不信由你》中提到中國的城牆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是唯一在月球上也能看到的建築,但確實是從我們的大氣層之外根本無法看到它。
  • 川普:雄辯勝於事實,後真相時代:美國人真的不在意謊言了嗎?
    人類的語言系統經歷著千年的錘鍊,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善用誠實、信任、勇氣、善良,但在不斷成長、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也暗藏著謊言、猜忌、膽怯、兇惡,所以人類有些時候未必能真正地識別真相與謊言,從而陷入不斷爭論的「鬥爭」中。美國,全球最有錢的國家,如今卻充滿著欺騙。
  • 專訪|韓經國:拍「宵夜」,才知道月亮底下全是新鮮事
    2020年末,《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收官篇的鏡頭對準了江城的夜攤與食客。疫情並沒有影響武漢人的胃口與樂觀的天性,宵夜恢復後,更多人前往楊妹的生燙牛雜店大快朵頤。 「你看到武漢人的朋友圈吃的越來越多了,就知道我們在恢復活力了。」一口麻辣鮮到位,深夜的武漢熱鬧得仿佛不曾經歷磨難。
  • 《四月是你的謊言》的畫風很有特點,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外貌特徵
    再來說說其他方面,畫風很有特點,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外貌特徵不臉盲,融合了寫實和唯美,細緻的描繪給予觀眾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主角的年齡設定為14歲,那是最純粹的年華,女主一頭有層次感的金髮,也是符合了「綻放光彩」的人設,又不失萌點。將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小孩子的形象描繪也令人印象深刻,完全萌系的畫風更能體現孩童的純真無邪。
  • 山東網戒中心電擊治療探秘:少年稱細胞都在疼
    據公開資料及付楠描述,「戒網中心」裡的人被稱為「盟友」,接受「準軍事化管理」:每天六點起床跑操,吃過早飯後,他們要開始一上午的「課程」。除星期日外,楊永信都會到現場,和「網戒中心」的「點評師」一起給「盟友」上課。「上課的內容就是講上網的危害,以及對父母親情的感恩,希望我們在『網戒中心』做出改變。」
  • 同樣都是侵佔殖民弱國的西方人,為何會說日本人的行為是反人類的
    當年英國荷蘭競爭似的到處佔領南亞的土地時,美國人也不甘示弱的先後用美酒、謊言、武力等從印第安人手中強搶了大量的財物與土地,面對著些誘人的利益,日本人也想加入西方人的戰隊來一起欺凌亞洲的其他地區。(圖:日本人)然而,在西方人的眼裡,卻始終難以將日本人與他們化為一類,在他們看來,日本人是沒有人道的,他們的暴行讓西方人憤怒,他們的行為讓其感覺是在犯罪。那麼,明明都是屠殺強搶,為什麼日本人會被眾人嫌棄?
  • 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全集劇情介紹 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感情線梳理
    電視劇《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將於4月18日正式播出,該劇由羅晉領銜主演,那麼電視劇《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主要講了什麼故事,該劇感情線是怎樣的?下面一起看看電視劇《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全集劇情介紹!
  • 把握四種邏輯關係,做到三忌三宜、六講六戒
    文末最好不要帶尾巴,諸如「再講最後一個問題」之類。講完就是講完,不要婆婆媽媽,引發聽眾反感。二忌長篇大論、宜短小精悍。文字的魅力在於用最少的字表達最清楚的意思,領導講話不要動輒上萬(領導交代講多少篇幅、講多長時間的除外),非說不可的一定要說,可說不可說的一律不說,否則只會讓聽眾昏昏欲睡、適得其反。事實上,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 拆穿關於毒品的六個常見謊言!
    拆穿關於毒品的六個常見謊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很多人都覺得
  • 水果代餐,減肥不成反惹脂肪肝?打破水果的甜蜜「謊言」!
    水果代餐,減肥不成反惹脂肪肝?打破水果的甜蜜「謊言」!水果能夠提供給人的營養,一般是水分、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糖類等等。雖然這些看上去很健康,但主要的供能物質蛋白質和脂肪,在水果中的含量都很少。
  • 毒品成癮有多難戒?大家都科普一下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嘗試毒品時,都處於無知與僥倖的狀態。看看下面這些真實經歷、親身見聞,也許能讓在你面臨誘惑時,停下腳步,免墮毒淵。       講兩個事兒,一個當年也算呼風喚雨的人物,因為毒品,牙幾乎全掉光,佝僂,面如死灰。真不禁感嘆路都自己走的,腳上的泡也是自己磨的。
  • 混沌之戒2攻略 混沌之戒2熊貓的位置在哪裡[多圖]
    混沌之戒2是一款誠意滿滿的RPG遊戲,先不說畫面特效有多麼華麗,膽識劇情就已經足夠我們回味很久了。這裡先講一個故事,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才不是!),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有個神秘的組織專門從事暗殺行動,並且組織裡的成員都是熊貓(又黑我大天朝國寶)!但是這個故事跟混沌之戒2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面壁者為什麼都反人類?
    剛看完《三體》的人一般有兩種反應:仰望星空,人間煩惱都不是事兒了!
  • 什麼人容易被騙?做人要講點手段
    這種人到處找機會、想門路,一心想著如何一夜暴富。他們以為憑關係、靠人脈就可以不勞而獲。認為只要付出一點點就可以發大財,往往被騙得很慘。什麼人最不容易被騙?謹慎,永遠是基本素質。其次,懂得騙人的套路。還要把自己的防線設高。真正厲害的人,很容易看穿一個人有沒有講假話。他們知道,每一個人說話做事,都會有某種目的和動機。他們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每個人都是活在透明世界的人,有的人醒了,有的人還在裝睡
    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生活在一個套子裡的人。其實在這個非常大的社會裡面,每個人都是透明的,就像很多人能輕易的把你所有的事情人肉出來,人們的生活無處遁形。你不知道會在哪一天,自己的信息就會被洩露,所有的事情都會被別人知道。每個人都在找尋著自我,然而卻又那麼的沒有自我。
  • 《湮滅》到底講了什麼高大上的故事,讓電影如此晦澀?
    對於一個認不得這兩個字的人來說,看這部電影也是件困難的事。就算認識,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可能還是看不懂。像我這樣去查了意思,明白這個詞是一個物質與反物質碰撞後釋放能量的物理過程,才看完電影的,還是不太懂。這是一部原著打敗三體的小說改編而來,要知道三體已經稱神。然而這部叫《遺落的南境》的小說居然還要更神,顯然不會殺殺外星人跳跳舞。
  • 來自新世界:歸途,當每個人都是自走核彈時,世界還存在嗎?
    好的作品都有著深刻的思想,有著對未來的渴望與思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無論過了多少年,人類對美好,幸福的追求都未變化。無論我們變得怎麼樣,變得多麼冷漠,但是大家對光明對美好從未懷疑,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烏託邦的世界,可是途中荊棘滿路。《來自新世界》中作者用歡快的青春人設來講述一個無比沉重和引人深思的故事,這種反差給人一種詭異卻並不矛盾的感受,使得整部作品籠罩在一種詭異的氣氛中。
  • 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在尼採看來,為了相信生活,我們需要「謊言」,這是沒辦法的事,「人必須天生就是一個說謊者」,也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家」。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