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造太陽」?別再被名字誤導了,我來告訴你它是什麼

2020-12-22 科技風人院

本月初,中國原子能局首次對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進行了試驗,被實驗在網上引起熱議,並被眾多媒體譽為 "人造太陽"。

私以為各路媒體用該名稱實在有博眼球之嫌,可以肯定地是——官方從來沒有說過自己在造人造太陽。

要知道太陽已經穩定地燃燒了46億年,而HL-2M實驗只持續了幾秒鐘。具體多少秒呢?我們不知道。


HL-2M託卡馬克實驗是什麼?

當兩個原子融合形成一個更大的原子時,它們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核聚變。核聚變的優點是不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核聚變是恆星的能量來源,但要在地球上重現這一過程,並使其處於可控狀態,從而不會發生爆炸,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與此相反的過程稱為核裂變,核武器和發電廠更經常採用這種方法。裂變會產生核廢料,但與核聚變相反,它更容易實現。

HL-2M託卡馬克實驗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可控核聚變」。該反應堆位於成都,反應堆中的動力是通過對一個封閉的熱等離子體迴路施加強大的磁場而產生的。等離子體的溫度可以達到1.5億多攝氏度,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利用磁鐵和超冷技術進行控制。

該反應堆所能產生的最強電流約為2.5兆安培,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以電動車充電樁為例:特斯拉V3超級充電樁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充電樁,其最大電流為400安培,可以在15分鐘內為Model 3 長續航版電池充能80%以上。如果僅按照簡單的數學運算,並且假設將來HL-2M核反應堆可以持續穩定地運行,那麼它可以同時為6250輛Model 3進行超級快充!

看到這裡,你一定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讚嘆,幼小的心靈也被祖國的偉大科技深深地震撼。不過,千萬不要驕傲,要知道位於英國的更大的歐洲聯合火炬產生的電流為7兆安培,而且已有近40年的歷史。

不過話分兩頭說,這次持續了幾秒鐘的短暫試驗確實是科學領域的重要成就,它使得全人類在安全利用核能以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的道路上邁出了劃時代的一步。

有人肯定會問了,不是中國的實驗麼?怎麼成全人類的了?其實,咱們中國一直在與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合作,該項目是由幾十個核電國家組成的聯盟。


下一步是什麼?前行之路,困難重重

原子融合形成的高溫氣體會燃燒或熔化所接觸的一切,而核反應會產生大量高速粒子,如果不加以適當控制,可能會損壞建築物或人體組織。

儘管面臨挑戰,但中國可能最快在明年著手建造中國核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這個實驗反應堆可能需要10年時間才能建成,它將利用極強的磁場來控制高溫氣體或等離子體。

CFETR旨在解決商業電廠建設中的工程問題——如保持熱氣燃燒數月或數年,以及建造足夠耐用的結構來控制熱氣。不過,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面臨著兩大不確定因素。

首先,科學家們不知道他們能讓反應堆燃燒多久。一個商業化的反應堆需要運行數年甚至數十年,研究人員正在合肥進行先進超導託卡馬克實驗(EAST),試圖找到一個解決方案,該反應堆的建造是為了使核聚變反應持續數分鐘或更長時間。

第二個不確定因素是關於熱量。商業核聚變工廠需要在至少10倍於太陽核心的溫度下運行。HL-2M能夠達到1.5億攝氏度,是中國唯一能夠模擬這種熱量的設施。


「可控核聚變」,其意義何在?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核聚變能源能夠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理論上,海水中的氫氣可以作為燃料。

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聚變研究設施。但近幾十年來,由於缺乏進展以及希望的消退,幾乎沒有增加新的設施。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位於法國南部的ITER項目(原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受到了嚴重的延誤,沒有明確的完工日期。美國政府是該國際項目的主要貢獻者,曾多次考慮削減財政支持或完全退出。

即使其他國家認為這是一個昂貴、危險和可以說是無望的事業而放棄它,中國的目標卻是在2050年之前實現核聚變能源的商業化生產,而HL-2M託卡馬克則是實現該計劃的重要一步。


中國為什麼如此看重「可控核聚變」?

中國是一個石油消耗大國,雖然我們也產石油,而且產量居世界第六,但由於巨大的石油消耗量,我們73%的石油依然依靠進口。要知道石油是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關係到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國家命脈。假如局勢不穩定,影響到了我們的石油進口,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發展核聚變能源可以解決中國的能源需求,也可以將能源命脈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它將為未來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提升提供保障。

這就是為什麼在被其他國家看衰的情況下,中國依然埋頭研究「可控核聚變」的根本原因。


結語/展望

寫到這裡,其實HL-2M託卡馬克是不是「人造太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在能源戰略轉型的路上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此刻,熱血沸騰的我其實很想說一些氣宇軒昂的話,但沒必要。就借用清華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核科學家說的話作為結尾吧。

"我們都面臨著類似的技術挑戰。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中國願意對一個幾十年來可能幾乎沒有希望產生任何經濟回報的行業進行巨大的、持續的投資。"


相關焦點

  • 人造太陽
    「那麼,問題來了,天上有個太陽,為什麼還要造個太陽?」人造太陽「和太陽有什麼不同?它們的溫度哪個更高?人造太陽多了,會不會又被一個叫后羿或者前什麼的人給射下來?帶著許多的不明白,我去問了度娘。她說,人造太陽,只是一個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ITER最大的能耐是可以產生大規模的核聚變反應,從而向宇宙釋放大量的光和熱。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人造太陽是神話?不,讓中國用事實告訴你真相!
    太陽也能被人製造出來?這是神話?還是科幻小說?如若在幾十年前說起人造太陽的夢想,恐怕這是一件讓人笑掉大牙的事情吧?但是今天的中國真的是造出來了,不但如此,我國的人造太陽早在18年的11月份就首次實現了一億度的運行。說了半天,人造太陽究竟是啥?和太陽一樣的?又用來幹啥的?
  • 別讓「翠雀」這個名字給誤導了!它不是鳥,而是一種有毒的草!
    可這樣做,容易產生一些誤解,比如下面這種生物:別讓「翠雀」這個名字給誤導了!它不是鳥,而是一種有毒的草! 1.「飛鳥之花」翠雀是毛茛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會取一個聽起來像動物的名字,主要是它們的花型非常別致。打遠看去,這花就像一隻燕雀一樣。很多地方還稱它們為「飛燕草」、「鴿子花」, 2.
  • 「人造太陽」來了
    原標題:「人造太陽」來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
  • 我國的人造太陽有多厲害,聽完我不自覺的笑了,西瓜視頻帶你揭秘
    在城市裡即便是到了晚上,我們也會身處在光明之中,什麼意思?不是雞湯昂,只要是想說,就算是到了晚上我們的城市裡也是燈火通明的,我們在生活生產的產品,還有各個工廠的生產,其實都是需要能源來支持的,而18年有兩個熱搜瘋狂的刷屏了網絡,一個是「王思聰抽獎」,另一個是「中國人造太陽一億度」,那麼究竟我國的人造太陽有多厲害呢?我們一起開看一看吧。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是人造太陽?人造太陽顧名思義就是人為製造的太陽,那它與真實的太陽有什麼區別呢?首先,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它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相當於130個萬個地球。而人造太陽畢竟是以地球為場地製造的,它比地球肯定是要小多了,更不用說跟太陽比了。事實上,人造太陽並不是我們抬頭就能看到的太陽,它是一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這項計劃是由世界多個國家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從1988年開始,僅僅10年的時間就耗資超過50億美金。
  • 人造太陽是什麼?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太陽如此重要,因此被古人視為神靈,對它非常崇拜,以至於出現日食就會大規模恐慌。到了現在,人們對太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了解了太陽的很多秘密,有觀察到的,有計算出來的,有猜想的,總之,太陽的真面目終於慢慢暴露在人們的面前。研究出了太陽的秘密,科學家自然就想創造一個太陽,而真實的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科學家自然無法造一個和太陽一樣大的,哪怕再怎麼研究太陽。
  • 用中國人造太陽,來說說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中國「人造太陽」第四代核聚變試驗設備是我們中國的科研成果。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核聚變實驗的世界主流是強磁場約束託卡馬克聚變,其代表就是中國「東方超環」EAST,這才是它的真名。而中國『人造太陽』只不過是小名。
  • 天上已有太陽,為什麼人類還要造出「人造太陽「?了解它的重要性
    2020年11月24日,韓國物理學家在實驗中使用了「人造太陽」,其運行最高溫度超過1億攝氏度。什麼是「人造太陽」,天上明明有了一個太陽,人類為什麼還要創造「人造太陽」呢?中國有一個神話故事,就是后羿射日,因為天上突然出現了九個太陽,地球的生物都被熱死曬死,所以后羿不得不把八個太陽射下來,只留下一個。
  • 天上已有太陽,為什麼人類還要造出「人造太陽」?了解它的重要性
    要知道,地球每時每刻都圍繞著太陽公轉,雖然說太陽在我們的頭頂上,其實它是離我們非常遠的,人類目前還不能到達太陽的附近,但是地球上的生物都離不開它,太陽不僅讓我們有了白天,而且還給地球提供了能源,比如光能和熱能,我們平常用的太陽能就是靠陽光來發電的,如果沒有了太陽,那麼全球會陷入一片黑暗。
  • 新民一周 | 「人造太陽」來了
    作者|朱國順 7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人造太陽」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在法國正式啟動安裝。這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被認為是人類能源新時代的黎明。35個合作國家領導人通過遠程視頻參加了慶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
  • 中國人造太陽在哪裡,如何運行的?
    看到這條央視網推送的新聞,覺得我國科研水平真的很牛,據報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人造太陽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高達一億度運行10秒,這個成功在國際聚變能大會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人造太陽的名字叫東方超環,是中國自主的成果,自主設計,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的一種實驗裝置。
  • 為什麼要人造太陽?
    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太陽為人類產生了很多光和熱,萬物生長靠太陽。
  • 山魈的傳說,若真遇到了,千萬別告訴它你的名字
    山魈其實並非鬼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猴科靈長類動物。由於其色彩鮮豔的特殊圖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稱山魈從而也演化出了許多關於山魈的神話故事。最早卻是出現在《山海經》中,將其描述成一個獨腳鬼。這裡有一個關於山魈的故事,說來與大家分享。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中國「人造太陽」現身!問題來了:太陽好好的,為啥還要造?
    最近一個科學家迪斯科版《種太陽》在網絡上大火,一群科學家跳起現代舞來簡直毫無違和感。核電版《種太陽》,來源:國資小新為什麼要唱《種太陽》呢?因為他們真的在造一個「太陽」……這幾天,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起的#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中核篇活動中,這個神秘的「太陽」基地才首次大規模對外開放!微博截圖核工業人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不懈研發中國「人造太陽」。「人造太陽」?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受到全球矚目,「人造太陽」為何如此重要
    2019年12月份,俄羅斯、美國等各國媒體都相繼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有望2020年投入使用。為何中國的「人造太陽」備受矚目?沒錯,你一定猜到了,就是太陽!太陽是通過核聚變放出大量的能量,即氫與氫核聚變成氦,並放出伽馬射線和中微子。正是由於科學家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各國開始研發核聚變發電技術。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把這種核聚變發電設備稱之為「人造太陽」。
  •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原創 見文末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在能源危機和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受控熱核聚變無疑成為了未來能源的希望之光。中國核聚變研究走到哪一步了?為什麼核聚變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核聚變裝置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科學家們又如何克服?9月18日,「走近科研團隊,感受科技魅力」線上直播活動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協辦,並得到北京廣播電視臺及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共同支持。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為什麼美國印美元就可以全世界買買買,本質上很大程度靠的還是石油霸權,你不用美元我就不賣石油給你,你要怎麼做?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