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相約丨世界與中國:國際主會場(義大利羅馬)Bee Engaged

2021-03-01 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活動主題

Bee Engaged 

活動時間

羅馬時間:2020年5月20日

12:00-13:30 

中國時間:2020年5月20日

18:00-19:30 

第三屆世界蜜蜂日將特別關注蜜蜂生產,以及世界各地養蜂者為支持生計和提供高質量產品而採用的良好做法。因新型冠狀病毒對養蜂業產生了較大的衝擊,影響了生產和市場,並進而影響了養蜂者的生計。活動期間,將圍繞當前充滿挑戰性的情況下,探討養蜂在支持農村社區和改善糧食和營養安全方面的作用。

網頁

http://www.fao.org/world-bee-day/zh/

註冊

https://fao.zoom.us/webinar/register/WN_inAEyZv7R-CjlpjV_48Eww

網絡直播

http://www.fao.org/webcast/home/en/item/5270/icode/

(先進行註冊,再點擊進入直播)

 (我們為大家設了「中文」,請在網絡直播頁面上點擊中文「Choose  Language」)

此次活動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攜手

中國共同舉辦For centuries bees, among the hardest working creatures on the planet, have benefited people,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By carrying pollen from one flower to another, bees and other pollinators enable not only the production of an abundance of fruits, nuts and seeds, but also more variety and better quality, contributing to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千百年來,蜜蜂作為地球上最勤勞的生物之一,造福了人類、植物和環境。通過將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蜜蜂和其他傳粉者不僅幫助生產了大量的水果、堅果和種子,還使產品更加多樣且質量更高,有助於糧食安全和營養。Pollinators such as bees, birds and bats, affect 35 percent of the world's crop production, increasing outputs of 87 of the leading food crops worldwide, plus many plant-derived medicines. Three out of four crops across the globe producing fruits or seeds for human use as food depend, at least in part, on pollinators.蜜蜂、鳥類和蝙蝠等傳粉者影響了全球35%的作物生產,增加了全球87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以及許多植物源藥物的產量。全球四分之三生產供人類食用的水果或種子的作物,至少部分依賴傳粉者。Why a World Bee Day?By observing World Bee Day each year, we can raise awareness on the essential role bees and other pollinators play in keeping people and the planet healthy, and on the many challenges they face today. W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is day since 2018,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of Slovenia with the support of Apimondia, that led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o declare 20 May as World Bee Day.The date for this observance was chosen as it was the day Anton Janša, a pioneer of modern apiculture, was born. Janša came from a family of beekeepers in Slovenia, where beekeeping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ctivity with a long-standing tradition.Today bees, pollinators, and many other insects are declining in abundance. This da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ll of us – whether we work for governments, organizations or civil society or are concerned citizens – to promote actions that will protect and enhance pollinators and their habitats, improve their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and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ekeeping. 為何慶祝世界蜜蜂日?通過每年慶祝世界蜜蜂日,我們可以提高人們對蜜蜂和其他傳粉者在保持人類和地球健康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以及對它們今天所面臨的許多挑戰的認識。自2018年,我們開始慶祝世界蜜蜂日,這要感謝斯洛維尼亞政府在國際養蜂者協會聯合會支持下所做的努力,這一努力促成聯合國大會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選擇這個日期作為世界蜜蜂日,是因為這天是現代養蜂業的先驅安東·揚沙(Anton Janša)的生日。揚沙來自斯洛維尼亞的一個養蜂世家,在當地養蜂業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重要農業活動。今天,蜜蜂、傳粉者和許多其他昆蟲正在大量減少。世界蜜蜂日為我們所有人——無論我們是為政府、組織還是民間社會團體工作,抑或是關心的公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促進保護和改善傳粉者及其棲息地的行動,提高它們的數量,保持它們的多樣性,並支持養蜂者和養蜂業的可持續發展。蜜蜂和養蜂在環境和農業生產、支持農村生計、創造農村體面就業以及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Timeline leading to World Bee Day

1766 -Anton enrolled in the first bee-keeping school in Europe.

1769 - Jansa worked fulltime as a beekeeper.

20 May 1734 - Breznica, Slovenia Birth of Anton Jansa, who came from a long line of beekeepers, became a pioneer of modern apiculture. Bees were a frequent topic of conversation with neighbouring farmers, who would gather at the village and discuss farming and bee-keeping practices.

1771 -Published the book Discussion on Bee-keeping in German.

2016-At the FAO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Europe,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 proposed World Bee Day to be celebrated on 20 May each year, with the support of Apimondia,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Beekeepers' Association.

20 May 2018 - First Observance of World Bee Day.

1773- Death of Jansa by typhus.

2017 - Proposal for World Bee Day was submitted for consideration at the 40th Session of FAO Conference.

2017 - UN General Assembly unanimously proclaimed 20 May as World Bee Day.

設立世界蜜蜂日的時間線

1734520,斯洛維尼亞布萊澤尼卡(Breznica),安東•揚沙岀生。他出生在一個養蜂世家,後來成為現代養蜂業的先驅。他與住在附近的農民經常聚在在村裡談論耕種和養蜂的事情,而蜜蜂自然常常是談話中的主題。

1766年,安東•揚沙進入歐洲首家養蜂學校學習。

1769年,安東•揚沙成為全職養蜂人。

1771年,出版德語書籍《關於養蜂的討論》。

1773年,安東•揚沙因傷寒去世。

2016年,再國際蜂聯的支持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在糧農組織歐洲區域會議上提議在每年的5月20日慶祝世界蜜蜂日。

2017年,世界蜜蜂提案被提交到第40屆糧農組織大會審議。

2017年,聯合國大會參會代表一致同意宣布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

2018年5月20日,首次慶祝世界蜜蜂日。

相關焦點

  • 今天,世界統計日與你相約~
    今天,世界統計日與你相約~ 2020-10-20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bee's knees是「蜜蜂膝蓋」?都錯了!
    我需要逃離這種殘酷的競爭,並且重新看一下這個世界。於中文一樣,英語也很喜歡用動物來做意境表示。2.the bee's knees 傑出的,非常犀利的人the bee's knees,直譯表示「蜜蜂的膝蓋」,然而蜜蜂並沒有膝蓋呀!
  • 「the bee's knees」不是蜜蜂的膝蓋,真正意思很有趣,你猜猜!
    原來rat race是表達用老鼠為求生存,爭先恐後搶奪食物的意象來比喻爭權奪利、激烈競爭的世界,所以rat race的本意就是「激烈的競爭(商業上的);無意義的競爭」。the bee's knees這個短語從字面翻譯過來就是「蜜蜂的膝蓋」,這個應該很少人知道,是這樣的,據說是因為蜜蜂採蜜時會把花粉存放在後足的花粉籃中,這兩條腿便是精華的所在。所以the bee's knees便被引申為「極好的人或物」。
  • 羅馬趣事|原創/北石(義大利)
    90年代初移居義大利。現為《世界華商書畫院》院士、《世界生態》雜誌社顧問委員會委員、浙江青田縣作家協會會員、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香港國際名師名家名人聯合會理事、香港國際名聯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香港左龍右虎國際詩書畫研究會副主席、【名師名家名人壇】副主編、《國際詩書畫交流網》副總編、《華人文藝家大辭典》副主編。自由撰稿人。
  • 墮落的羅馬:今天的義大利為什麼不行了?
    西南方向的迦太基人商人無意北上擴張,來自東方海岸上的希臘人也只是在城邦殖民的基礎上在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建立了許多互不統屬的城邦(後來成為了羅馬人擴張的早期經驗值)。因此,此時的大海對義大利半島而言更多是屏障與紅利,羅馬人只需要抵禦好北方的高盧人(波河平原的山內高盧)就能夠享有充分的戰略優勢。
  • 今天,世界統計日與你相約
    今天,2020年10月20日第三個世界統計日與我們相約在深秋的十月今年的總主題為「用我們可以信任的數據連接世界」反映了信任、權威數據、創新和公益在國家統計系統中的重要性△2020世界統計日標誌△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世界統計日每五年舉辦一次而且,前兩次的主辦地全是在中國哦第64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第一個世界統計日定於2010年10月20日總主題為「慶祝官方統計的眾多成就」
  • 義大利首都羅馬久旱成災 羅馬人用水犯愁
    義大利如今正經歷60年不遇的旱災,首都羅馬面臨的困境尤其引人關注。  羅馬所在的拉齊奧區先前禁止羅馬一家供水公司從布拉恰諾湖中取水,供給羅馬的水量因此減少8%。拉齊奧區還警告,將從本周末開始要求羅馬市每天實施8小時的「配給制供水」。
  • 熊貓「現身」羅馬,中國旅遊倍受關注
    2017年1月28日,在中國傳統新春佳節的第一天,中國駐羅馬旅遊辦事處在羅馬地標人民廣場舉辦「熊貓走世界-美麗中國」(BeautifulChina, More than Pandas)全球旅遊推廣義大利站活動,並推出「超乎想像的中國」旅遊宣傳口號。
  • 羅馬崛起為世界強國,既改變了義大利社會,也對國家制度進行改革
    羅馬崛起為世界強國,既改變了義大利社會,也使得對國家制度進行徹底改革變得勢在必行。然而,當時的羅馬雖有改革之需求,卻全無革新之能力。共和國在內戰的時代陷於崩潰,直到羅馬帝制的確立才最終為羅馬帝國找到了長久存續之道。羅馬社會自公元前3世紀起所經歷的變遷紛繁複雜,充滿矛盾,不僅波及當時的精神生活,也同樣牽涉物質領域。而這場變遷的主要動力便源於羅馬與希臘化世界的相遇。
  • 世界上最大的蜜蜂在消失40年後重被發現
    世界上最大的蜜蜂再次出現,激起了專家們的討論。一個搜索小組1月份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尋找華萊士巨型蜜蜂Megachile pluto。這種蜜蜂與女性拇指一樣大小,翼展超過六釐米。儘管個頭很大,但它自1981年以來一直消失不見。新發現的蜜蜂是一個蜂王,在白蟻的巢穴內被發現,她在那裡築巢。「發現這隻蜜蜂絕對令人嘆為觀止,我們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滅絕了。」自然歷史攝影師克萊博爾特說,他拍攝了這一珍稀物種的第一張活蟲照片。
  • 巴西3老人釣魚誤觸蜂窩,遭上萬隻蜜蜂攻擊其中一人當場暈倒
    日前,巴西有3名老人相約河邊釣魚,沒注意到附近有殺人蜂築巢,上萬隻蜂群因受到驚動傾巢而出,狠狠將老婦蜇得像豬頭,臉上留有數百根蜂針,傷勢相當慘重。 據報導,日前,巴西有3名老婦相約前往布裡坦尼亞(Brit nia)的河邊釣魚,當下她們並未察覺附近橋梁柱子上有「住客」,是一群有「殺人蜂」之稱的非洲化蜜蜂(Africanizedbee),過了不久,也許是婦人的舉動或聲響驚動蜂群,以致上萬隻蜜蜂立即大舉出巢圍攻,面對龐大的「空軍」,婦人感到相當驚駭,即便已盡力自我防護,終究寡不敵眾。
  • 第九期:媽媽咪呀,歡迎來到義大利羅馬
    轉眼間,新賽季的城市探索之旅都已經到了第五站了,不知道前幾站的城市中,哪一個場分站是你最期待的,對於我來說,國內站當然期待三亞的到來,而國外站的比賽,特別值得大家期待的一定是今天要介紹的義大利羅馬站的內容。
  • 蜜蜂緣何消失不見?
    Entomologists -- scientists who study insects -- are working with other scientists to learn why bee colonies are 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They call the problem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 義大利五大城市三維地圖: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和佛羅倫斯
    位於南歐的義大利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羅馬帝國時期一直都是西方的文明中心。今天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義大利,擁有世界遺產排行世界第二,也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歐洲的四大經濟體之一(其餘三個是德國,法國和英國)。
  • 全力打造「中國蜜蜂小鎮」做大做強蜂產業
    本報訊(記者 陳藝琨)昨日,在第三屆「5·20世界蜜蜂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中,縣人民政府聘請浙江大學蠶蜂研究所所長胡福良、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繆曉青為桐廬縣蜂產業發展技術顧問,並與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從產業技術支撐、科研成果轉化、人才資源合作等三個方面加深校地戰略合作,為我縣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消失近40年,世界上體型最大蜜蜂在印尼島嶼現身
    中新網2月2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蜜蜂從人類的視線消失了近40年後,重新在印度尼西亞偏遠地區被發現。據悉,這種被稱為「華萊士巨蜂」的蜂類,其體型比一般蜜蜂大4倍。
  • 在羅馬鬥獸場遇見中國警察巡邏是種怎樣的體驗
    當遊客周九蓮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鬥獸場外見到中國警察巡邏,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走近了,看清了,警服上確實寫著中文!」  73歲的周九蓮滿頭白髮,但向新華社記者描述在羅馬街頭偶遇中國警察的過程時,卻興奮得像個孩子,感慨自己這趟歐洲之旅太幸運。  5月2日,中意首次聯合警務巡邏正式啟動。
  • 世界上最大的蜜蜂現身印尼,令人嘆為觀止!
    這蜜蜂怎麼那麼大!英國博物學家和探險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曾在1858年描述了世上最大蜜蜂,許久之後科學家在1981終於發現了幾隻這種巨型蜜蜂,但至今已許久未有人目擊活生生的個體,直到現在終於有科考團隊在印尼見到超大蜜蜂!
  • 世界公認的四大蜜蜂品種及原產地
    世界上人們公認的經濟價值最高的四大蜜蜂品種是指西方蜜蜂種歐洲類型中的歐洲黑蜂、義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
  • 蜜蜂的尾巴上有根刺 | BBC地道英語
    So you’re new hobby is bee keeping?啊!蜜蜂!我不喜歡蜜蜂,把門關上!所以你的新愛好就是養蜜蜂?Yes I’m a bee keeper – and I love it - but there is a sting in the tail.對,我是一個養蜂人,我喜歡它,但是「尾部有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