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年前分櫱少,農民朋友擔心產量,用1個好辦法照樣穩產

2020-11-26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農村慢羊羊」。

小麥分櫱少會嚴重影響小麥最終的產量,小麥分櫱好最終小麥才能穩產甚至高產。近期,有農民朋友說小麥分櫱少,應該怎麼辦?其實小麥分櫱少的原因很複雜,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對此,今天咱們系統地聊一聊冬小麥分櫱。那麼冬小麥分櫱到底是怎麼回事,冬小麥分櫱少具體會有什麼危害,以及怎樣加強小麥分櫱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

一、冬小麥分櫱少的危害:「小麥產量高,分櫱是關鍵」

咱們先說說冬小麥分櫱少的危害。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分櫱是尤為關鍵的一步,所以在農業實用技術中也有了「小麥產量高,分櫱是關鍵」這樣一句話。小麥要高產,不只是和培肥地力、冬小麥苗的密度、小麥苗基數有關,再接下來就是小麥分櫱一定要好,而小麥分櫱其實是從播種就要開始管理的,分櫱好了才能談到後期的單穗籽粒、千粒重以及最終的產量。所以,小麥分櫱是很關鍵的一步,咱們農民朋友一定要重視,尤其是包地大戶。

二、什麼是冬小麥分櫱:一株冬小麥苗可生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分櫱

在解決小麥分櫱少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小麥分櫱,概念明確了,思路才能明確。簡單地說,小麥的分櫱其實就是小麥的分支,它是小麥整體植株生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是,小麥分櫱以小麥主莖為中心,在分櫱節上按由下而上的順序形成陸續分櫱,也就是增加小麥的分支。

上面咱們說了,小麥分櫱是發生在分櫱節上,而分櫱節是在地下的,其主莖或分櫱均埋於地下。事實上小麥的每個分櫱節都能分出分櫱芽和次生根。這裡咱們要知道什麼是一級分櫱和二級分櫱。從小麥主莖分櫱節產生的分櫱叫一級分櫱,一級分櫱上再生出的分櫱叫二級分櫱,然後再循環增加,一般正常情況下,一株冬小麥苗可生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分櫱如果偏少就會影響產量。

三、小麥分櫱在什麼時候:分櫱增長有兩個旺盛階段

冬小麥出苗分櫱期是從冬小麥出苗開始直到第二年小麥返青後拔節前的這段時間。這個時期,年前這段時間更為重要。年前這段時間不但是冬小麥分櫱的時期,同時也是紮根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小麥管理主要是促進早紮根,讓小麥根系發達,以達到分櫱足、麥苗壯的目的,為冬小麥安全越冬,以及後期的小麥成多穗、成大穗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冬小麥整體生長發育過程中,其分櫱增長有兩個旺盛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出苗後。在適時播種的前提下,冬小麥在出苗後半個月左右開始分櫱,直到日平均氣溫降到3℃停止,在正常情況下,小麥主莖及年前大部分分櫱成穗率都比較高,但晚生的分櫱成穗率低。第二個階段是小麥返青後,日平均氣溫回升到3℃及以上時,小麥繼續開始分櫱,直到小麥起身期。一般來說,小麥開春晚生分櫱成穗率低,一般不能成穗。這更說明,年前那段時間更重要。

四、小麥分櫱少的原因:原因很複雜

小麥分櫱少的原因很複雜,小麥分櫱少或者不分櫱與小麥品種、播種時間、播種深度、播種密度、土壤墒情、土壤板結、肥水管理、土壤積溫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種植小麥是個技術活,要想小麥高產,哪個細節都要注意到。下面,咱們從細節上逐一分析這些因素怎樣影響小麥分櫱。

1、冬小麥田的土壤情況:墒情差、板結會影響紮根,自然分櫱少

首先咱們來說說土壤情況,小麥出苗後分櫱最適宜的土壤保水量是60%-80%。在有適當墒情的前提下,小麥的根系才能有力下扎,產生有效紮根,根系扎得深小麥的分櫱才能快速生長。相反來說,如果土壤墒情差,比如說乾旱,小麥的根系不能下扎,生長緩慢或停滯,那麼其分櫱就少甚至不分櫱。

其次是土壤板結,板結就會無墒,咱們已經說過了墒情差就會影響紮根,自然會影響到小麥分櫱。土壤板結一般來說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播種小麥時下雨太多,農民朋友來不及仔細整地,地裡有大塊死泥,並不鬆散,這樣土壤墒情並不好,這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第二類是一些農戶常年使用劣等化肥,致使土壤酸化而板結;第三類是沙土,這種地塊一般不翻耕,所以土壤板結。

上面說的是適合小麥生長的土壤,還有一種地塊就是鹽鹼地,鹽鹼地並不適合種植小麥,一般鹽鹼地種植小麥能產幾百斤就算不錯了,因為鹽鹼地不具備小麥生長的條件。鹽鹼地往往是在海邊或近海,所以鹽鹼地一般都是幹平時旱、下雨大澇、鹽鹼(發白)、肥力差、土壤板結。在鹽鹼地,小麥生長緩慢,分櫱少或不分孽都是常見現象,所以鹽鹼地不適合種植小麥,更適合種植棉花,只不過這幾年棉花價格低,所以人們又種上了小麥。

2、冬小麥播種:主要是適時播種、播種深度和密度

咱們先說說適時播種小麥。河北一帶往往是在10月的中上旬播種小麥,其它地方因為條件不同時間也不盡相同。如果播種過早,則小麥生長過於旺盛,在越冬前小麥根系、葉片生長過多而早衰,同時也不利於抵禦凍害;如果播種過晚,小麥越冬前積溫不夠,就會分櫱少甚至不分孽。不管什麼原因,小麥播種過晚都沒什麼好處,而且成本高。所以,咱們提倡適時播種。

其次是小麥播種的深度。如果播種太淺,不利於小麥的生根,小麥就會分櫱少,同時也不利於土壤保墒增溫;如果播種太深也不利於生根,小麥照樣會分櫱少甚至不分孽。有部分農民朋友認為小麥播種越深越好,其實不然,深度在5-7釐米分櫱時間晚且分櫱小,如果深度是10釐米以上基本沒有分櫱。關於深度,咱們在前面的文章裡不止一次提到,一般播種小麥的深度是3-5釐米,最深不超5釐米。

然後咱們再說小麥的種植密度。咱們都知道,小麥需要合理密植,不然產量較低。不過這個合理密植也是分時間的,一般稍早一點的用種量是25-30斤,適時播種的30-35斤,再晚播種的35-45斤左右,更晚的播種量更大。如果小麥密度過大,則通風不良,沒有分櫱的空間,就會分櫱少或不分孽。小麥越晚播用種量越大,密度就越大,因此,種植小麥不提倡晚播。

3、冬小麥田的施肥管理:施肥不當,小麥也會分櫱少

如果土壤養分不足,小麥也會分櫱少。小麥出苗後,過了三個葉,原小麥種本身的營養幾乎都被消耗完了,此時小麥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就由土壤來提供了。假如施肥不平衡,小麥就會櫱受阻,當然這裡的施肥說的是小麥底肥。

假如小麥底肥缺氮與缺磷,分櫱少就會更明顯。如果小麥缺了氮肥,則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苗黃苗弱、早熟早衰,小麥分櫱期缺氮,分櫱會困難,分櫱少就減少有效穗數。如果小麥缺磷,分櫱少也比較明顯,咱們知道磷是幫助小麥生根的,缺了磷則小麥不易生根,紮根就少,自然分櫱或不分櫱。

五、發現了分櫱少,怎樣加強小麥分櫱

通過上面所說的內容,咱們已經知道了影響小麥分櫱的幾個大原因,其實這些基本上都是在播種小麥時應該注意的,比如土壤墒情、播種的時間、深度及密度、底肥。前期管理得好,後期不用太擔心。但是,回到本文開頭那個問題,現在已經入冬,有農民朋友問小麥分櫱少應該怎麼辦,有沒有措施?有的。

措施就是噴藥。種植小麥時沒有注意,那麼在年前這段時間就必須加以重視了,前面咱們反覆說過了,年前是小麥分櫱的一個高峰期,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在年前和返青時,建議各噴上一遍藥,噴什麼藥呢?促進根系生長的藥和提高分櫱能力的藥。這裡咱們舉個例子,比如說用芸苔素內酯、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溶液就起這個作用,前者可以促進生根,後者可以促進分櫱。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這個芸苔素內酯,其實在拌種時就可以用。有的農民朋友就在拌種時進入了芸苔素,效果就不錯。咱們在前面的文章裡也提到過,芸苔素有很好內吸作用,小麥的根系能迅速吸收,吸收後小麥幼苗的根系生長更迅速,紮根更穩,那麼就能促進分櫱。芸苔素可以使小麥根系鮮重和乾重明顯增加,外在表現就是根深苗壯,這樣也就為小麥茁壯生長、高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好了,關於冬小麥年前分櫱少的系統知識,今天咱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有幾個關鍵點,就是土壤、播種、肥水,咱們一定要了解適時播種的重要性。朋友們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點個讚,分享一下讓更多的農民朋友看到,謝謝。更多關於三農的內容,咱們下期再說。

相關焦點

  • 冬小麥分櫱少是怎麼回事?
    當前正是小麥播種的季節,多數農民用戶憑藉多年種植小麥的經驗,小麥分櫱少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為此,今天我們詳細說說什麼是冬小麥分櫱,冬小麥分櫱少是怎麼回事?正常情況下,主莖及年前大部分分櫱成穗率較高,而冬前較晚出現的分櫱和春晚生分櫱成穗率低,一般不能成穗。
  • 冬小麥長勢差和施肥有關?施肥多年,可能你一直沒施對
    由於生長期長達8個月之久,在不同生育期,冬小麥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因此,專家建議,應根據其需肥動態和肥效時期來科學確定施肥方式。一、需肥規律應掌握冬小麥的一生經歷出苗、分櫱、越冬、返青、拔節、孕穗、灌漿、成熟8個階段,在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要做到科學施肥,首先應探明小麥營養特點及需肥規律。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複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麼因素決定,科學家並不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李家洋和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熊國勝帶領的團隊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一個水稻綠色革命基因的伴侶基因HTD1HZ,它能夠有效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
  • 安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助力冬小麥分櫱生長
    目前,冬小麥已正處於分櫱期,也是需水關鍵期,部分地塊土壤墒情不足,此次降雨對冬小麥分櫱生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 冬小麥苗發黃,包括藥害在內有7個原因,「對症下藥」少花冤枉錢
    但是,大多數地塊的冬小麥田長勢都很好,整體來說比較健康,從遠處望去可以說是鬱鬱蔥蔥,麥苗也比較整齊。但是,也有不少地塊的麥苗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發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又該怎樣防治呢?其實冬小麥苗發黃的原因有多種,咱們農民朋友在管理時要「對症下藥」,少花冤枉錢。
  •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新疆試種耐陰小麥 果樹下栽種糧食作物有望穩產   中新網烏魯木齊1月13日電(朱景朝 徐晶晶)記者13
  • 小麥冬前旺長問題多,掌握控旺的3個措施,來年小麥也能穗長粒大
    冬小麥旺長是令種植戶頭痛的問題,也是冬小麥年前生長常見的問題之一,一旦冬小麥出現旺長,會使植株體內養分積累減少,其抗寒能力勢必受到影響,對冬小麥能夠安全越冬造成不利因素,主要是冬小麥發生旺長時,小麥細小纖弱,根系上浮或葉子呈濃綠色,葉片偏長、偏寬、肥大,株高30釐米左右等現象,越冬時極易受到凍害及生長中後期發生倒伏。
  • 插秧期溫度低水稻返青慢、分櫱少,後期潛葉蠅、負泥蟲嚴重怎麼辦?
    插秧期溫度低水稻返青慢、分櫱少,後期潛葉蠅、負泥蟲嚴重怎麼辦?   水稻移栽完之後,受氣溫影響比較大,低溫會直接影響水稻生長,導致返青慢,分櫱少,並且會使潛葉蠅、負泥蟲等蟲害的危害加大。為了能夠快速返青,提高有效分櫱數,並且能夠有效預防蟲害的發生,究竟應該如何施肥用藥呢?
  • 美聯5931,抗逆性和產量並存,農民朋友願意種植這樣的
    走進了2021年的門檻,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又要,重新選擇種植的玉米品種。市場上面的品種千千萬,讓我們農民朋友選擇起來,費勁不少。生怕選擇錯品種,造成減產。就在農民朋友擔心這些事情的時候,2020年就迎來一個讓農民朋友種植後,無憂慮的六抗新秀玉米品種,那麼今天就給農民朋友說一下,從接近400多個品種,在各方面表現優勢強,譽為玉米品種中的「王者」,並且通過了國家農業部門的審定-美聯5931,國審玉20200199。
  • 一個位於1BL染色體上的小麥分櫱數新主效位點的鑑定和驗證
    用該標記對主效QTLQetn-sau-1B.1在2個不同的遺傳背景群體中進行驗證,T檢驗結果表明含有Qetn-sau-1B.1位點的『SY95-71』增效位點的株系比不含該位點的株系的分櫱數平均增加22.55%(圖5)。
  • 2018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
    當前,「雨水」已過,主產區大部冬小麥陸續返青、起身,正是加強春季田管、促進苗情轉化,搭好豐產架子的關鍵時期。受去年秋播期間連續降雨影響,部分地區小麥播期推遲,晚播麥麵積增加,加之主產區冬春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目前苗情長勢總體偏弱。
  • 儲成才團隊找到使用更少的化肥,達到相同產量的方法
    2021年1月7日,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 儲成才團隊發表題為「 Genomic basis of geographical adaptation to soil nitrogen in rice」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氮素調控水稻分櫱發育過程的分子基礎,使得 在水稻生產中,使用更少的化肥
  • 有一種植物,農民看見它開花,就知道該種小麥了,現在咋不看了?
    在我們邯鄲平原,農民有一句農諺:洋姜開花,該播種麥子啦!咋現在洋姜花開正旺,別說農戶播種冬小麥了,就連夏玉米還沒收穫?洋姜,邯鄲很多農村的農民,都管它叫「洋山藥」「山藥瓜」,是近年來曾經有人大片種植幾百畝,有醃鹹菜的商販專門收購,當地農民才知道他叫洋姜。的確它的地下莖塊長的形狀和生薑一模一樣。洋姜,它的官名叫「菊芋」,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菊科草本植物。
  • 水稻田施用氯化銨效果好,成本低,農民如何揚長避短,合理使用?
    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氯化銨認識不夠,同時往往擔心氯離子過分累積以及銨根離子水解形成氫離子,對水稻生長和土壤質量(主要指酸化)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分析為什麼氯化銨在水田中應用效果更好,同時講一下如何揚長避短,合理使用氯化銨。希望在糧食價格不高的背景下,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量,提高農民收入。
  • 先孟迪國審美聯5931,產量再獲新高,2021農民朋友必選品種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即將過的一年中,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大穗行數多,不禿尖種植戶大田實拍大穗行數多六抗新秀玉米品種的出現,讓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民朋友,又看到了,少投入多豐產的希望。
  • 專家提醒農民早做準備
    很多農民都很關心。和農民的關心相比,還有一些人顯然對農村更加的「關心」。最近一則「甘肅瑪曲縣老師『格桑加』為貧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頻繁出現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裡。這則募捐信息其實是個老梗了,2年前就已經被公安機關闢謠過。
  • 插秧時農民朋友最怕什麼?除了螞蟥,這3樣後果也很嚴重
    農民插秧的時候最怕什麼呢?可以根據水稻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來理解,就能理解農民的辛苦了。一、插秧的時候最怕持續乾旱。顧名思義,水稻生長是離不開水分的,特別是幼苗期的水稻,以營養生長為主,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才能生長的更茂盛。
  • 冬小麥田除草劑的選擇與使用方法
    第二,由於單一防除闊葉雜草除草劑長期使用、不同區域種子調撥、耕作機械跨區作業等,造成了田間雜草群落演替日益加重,一些禾本科雜草和一些難防惡性雜草如麥田的節麥、雀麥、多花黑麥草、大穗看麥娘、豬殃殃等逐漸成為部分地區優勢雜草,且在全省擴散蔓延較快,農戶對其除草劑使用技術不了解,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三是,除草劑藥害時有發生。
  • 小麥分櫱前後,葉片發黃生長緩慢,病症詳診,對症解決
    Reason 1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會造成葉片發黃,表現症狀是發病初期葉片褪綠,順著葉脈方向發展成黃綠相間條斑狀,隨著病情的加劇,植株逐漸停止生長,無法完成正常分櫱。主要在老葉發病,心葉無法正常抽出。
  • 一定記好,別再錯過了!
    具體表現為春季噴根晚、新根條數少、旺長嚴重的基本無春生新櫱,直接導致分櫱成穗率低,畝穗數減少。 再則拔節期過後,小麥進入孕穗期,營養生長逐漸向生殖生長轉變,這時再化控影響小麥孕穗,抽穗,照成小麥抽穗遲緩,抽穗不齊或不一致,影響開花授粉,反而影響小麥產量。 往往很多農民非要看到小麥拔完節後,小麥過旺嚴重時才想起化控來,已經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