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當前正是小麥播種的季節,多數農民用戶憑藉多年種植小麥的經驗,小麥分櫱少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為此,今天我們詳細說說什麼是冬小麥分櫱,冬小麥分櫱少是怎麼回事?
一、什麼是冬小麥分櫱?
小麥出苗到拔節以前的這段時期稱為小麥出苗分櫱期。這個時期以營養生長為主,主要生長分櫱和根系,同時幼穗的小穗原基也在分化,是決定穗數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主要是抓好全苗、早紮根,達到分櫱足、麥苗壯、根系發達、安全越冬,為小麥多穗、大穗打好基礎。
1、小麥分櫱特點
小麥的分櫱就是小麥的分支,它是小麥的重要特徵之一。分櫱是以主莖為中心,在分櫱節上按由下而上的順序形成。凡由主莖分櫱節產生的分櫱稱為一級分櫱,一級分櫱上再生分櫱稱為二級分櫱,如此循環增長,只要條件適宜,一株麥苗可生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分櫱。
分櫱發生在分櫱節上,分櫱節是主莖或分櫱埋藏於地面以下,密集於植株莖基部的節和節間。特點是:節間不伸長,節密集,每個分櫱節都能分化出分櫱芽和次生根。
2、小麥分櫱期時間
小麥一生分櫱增長有兩個旺盛階段:適時播種的冬小麥從出苗後半個月左右開始分櫱,到平均氣溫下降到3℃,停止分櫱進入越冬期,為小麥第一旺盛階段。越冬後,當氣溫回升到3℃以上,小麥開始返青,分櫱繼續發生,到起身期出現第二旺盛階段。正常情況下,主莖及年前大部分分櫱成穗率較高,而冬前較晚出現的分櫱和春晚生分櫱成穗率低,一般不能成穗。
二、冬小麥分櫱少或不分孽原因分析
1、播種過晚。
冬小麥播種時節一般集中在9、10月份,即寒露和霜降中間半個月時間,其它地區根據生產習慣來定。播種過早,小麥生長旺盛,冬季休眠前生長過多易早衰,且易遭受凍害;播種過晚,冬休前積溫達不到,分櫱少或不分孽。播種過晚一般都是由於雨水過多,錯過播種時間引起的。
2、播種過深。
播種太淺,不利於生根、保墒;太深也不利於生根,就會發生分櫱少或不分孽現象。一般播種深度3-4釐米為宜,5-7釐米分櫱晚且小,10釐米以上基本沒有分櫱。
3、密度大。
小麥與水稻同屬於禾本科植物,都具有分孽性質。水稻生長期溫度高、水分足,普遍分櫱快、多,因此生產實踐中水稻無論直播還是移栽所需種子比小麥少很多,小麥需要合理密植,不然產量較低。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封行過早,無自由分櫱空間,分櫱少或不分孽。
4、土壤缺墒。
處於快速分櫱期土壤持水量為60%-80%,水分不足,甚至乾旱,根系不能下扎,生長緩慢或停滯,分櫱少或不分孽。
5、土壤板結。
一般為三種:一是長時間使用低劣化肥,土壤酸化板結;二是砂性土壤,無翻耕習慣,長久土壤板結;另一種播種時雨水過多,為搶季節倉促整地,土塊多為大塊死泥未達到松碎程度,墒情丟失過快、過多,根系不能下扎,分櫱減少或不分櫱。
6、養分不足。
小麥三葉期以後,種子營養消耗殆盡,養分由土壤提供。施肥不平衡,分櫱受阻,缺氮與缺磷表現較為突出,分櫱少或不分孽。
7、鹽鹼地。
鹽鹼地普遍具有旱、澇、鹽鹼、薄(肥力差)、板五個特點,生長緩慢,易發生分櫱少或不分孽現象。
三、影響小麥分櫱的因素有哪些
1、品種
冬性強的品種春化階段時間長,分櫱多;春性強的品種分櫱較少。
2、積溫
出苗後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葉約需70~80℃的積溫。要保證冬前形成壯苗(按6葉1心計算),需0℃以上積溫為490~565℃。晚播小麥積溫不足,葉數少,分櫱也少。
3、地力和水肥條件
地力高、氮磷豐富、土壤含水量在70%~80%時有利於分櫱。單株營養面積合理、肥料充足尤其是氮磷配合施用,能促進分櫱發生,利於形成壯苗。生產上,水肥常常是分櫱多少的主要制約因素,往往可通過調節水肥來達到促、控分櫱的目的。
4、播種密度和深度
冬小麥宜稀播,播種深度3~5釐米。播種過密,植株擁擠,爭光旺長,分櫱少。播種深度超過5釐米,分櫱就要受到抑制;超過7釐米則苗弱,很難分櫱或者分櫱晚而少。
由此看來,冬小麥分櫱少或不分孽機理複雜,因此不能只從肥料上找原因,需要根據以上因素科學分析,現場結合田地綜合判斷。
龍池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