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上午9點,第四屆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環境大樓B121報告廳舉行。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唐孝炎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唐孝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張遠航教授,北大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奇教授,北大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趙文莉博士,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封緒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姚納新,聚光科技董事長葉華俊,聚光科技子公司無錫中科光電總經理萬學平,北大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卉等,還有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的獲獎同學一同參加典禮。典禮由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唐孝炎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溫東輝教授主持。
溫東輝宣布第四屆唐孝炎環境創新獎學金頒獎典禮正式開始並介紹到場嘉賓,同時向出席典禮的各位嘉賓、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歡迎和感謝。
王奇首先致辭,向榮獲第四屆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祝賀。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鼓勵同學們將學科知識和家國理想結合起來,要掌握真本領、真知識,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將個人的發展與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
張遠航結合我國環境問題現狀闡述了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的設立宗旨,並系統地介紹了獎學金的獎勵範圍、評審標準和今年的評審結果。他強調唐孝炎獎的宗旨是鼓勵創新精神,而高校是先進理念和創新科技的主要來源,研究生和本科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群體。張遠航以唐孝炎開啟的中國大氣環境化學研究及環境學院近年來承擔的「藍天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為例,闡述了「創新」的內涵和判定原則,鼓勵同學們要勇於質疑,在高度複雜、交叉和綜合性的環境科學領域做出原創性成果。最後張遠航宣布本屆唐孝炎獎學金的特等獎空缺,鼓勵同學們在今後的科研學習中能夠把創新精神滲透進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作為科學研究的創新重鎮,我國高校有義務也有責任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懈努力,作出更大的貢獻,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則是對這些成就的肯定與鼓勵。
趙文莉在致辭中點出唐孝炎獎的兩個特點,一是鼓勵創新,二是面向全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這在眾多獎學金獎項中是不多見的。結合近期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對唐孝炎的專訪,她告訴大家獎學金不僅僅是一份物質上的獎勵,還有一層精神上的鼓勵,同學們應牢記「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積極為祖國的環保事業作貢獻。趙文莉感謝深港產學研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對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的支持,也希望同學們在學術之路上心懷感恩、永葆優秀。
出席嘉賓和捐資方代表共同為獲獎學生頒發證書。獲獎學生代表、蘇州大學博士生朱琳同學代表所有獲獎學生表達了對唐孝炎院士、獎學金委員會和捐資方的衷心感謝,表示珍視來自捐贈方的這份鼓勵與期許,希望用青春成就一番事業。他分享了這幾天在北大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與同學們交流的收穫,表示將繼續在環境學科領域深入研究,立志為國家環境科學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唐孝炎、張遠航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朱琳發言
捐資方代表、北京大學校友姚納新指出,環保行業是朝陽產業,環境領域的技術研究、科技進步離不開在座的每一位青年,他表示會繼續支持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與全國有志於從事環境保護、築夢碧水藍天的青年學者加強交流與合作。
姚納新發言
唐孝炎在總結髮言中再次強調了「創新」,她指出創新需要時間的投入,有時候可能是幾十年,年輕一代在科研的路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唐孝炎回憶了當年從事科研的艱辛和自己的奮鬥歷程,她寄語年輕一代儘快成長,勇挑重任,「新時代呼喚新使命,君子立成器以為天下利」,為我們的國家多作貢獻。
唐孝炎發言
之後的交流環節,在座的獲獎學生陸續分享自己參加本次頒獎典禮的感悟。頒獎典禮結束後,參會師生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簡介
為感謝唐孝炎院士為我國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作出的傑出貢獻,在其80壽辰之際,由唐孝炎的學生們發起並捐資設立了「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唐孝炎個人也向該基金注資。該基金由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用於激勵在環境科學領域具有創新精神、獨特見解、傑出表現的優秀學生,旨在鼓勵中國青年一代投身於環境保護事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環保人才。
獎學金面向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環境類專業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本、碩、博評獎比例視當年申請人情況由評審委員會分配。特別鼓勵本科生申報、女生申報。
獎項設立:特等獎1-2名,每人3萬元;一等獎5名,每人1.5萬元;二等獎10名,每人1萬元;三等獎20名,每人5000元。
編輯:麥洛
責編: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