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國將禁止對SCI論文進行金錢獎勵

2020-11-30 騰訊網

在國內,幾乎各大科研機構和高校都會對發表SCI論文進行獎勵,尤其是在國際或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比如說自然科學領域頂尖學術期刊的代表:CNS(Cell、Nature、Science),發表一篇CNS論文,有些單位的獎金高達60萬人民幣。

然而,在此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中,這種SCI崇拜導致的弊端再次暴露在大眾面前,上周,中國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布文件,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2020年2月2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China bans cash rewards for publishing papers(中國禁止對發表論文進行現金獎勵)的新聞報導。

該政策旨在削減對SCI論文的過度獎勵,之前的獎勵措施鼓勵科學家發表大量論文,而不是專注於有影響力的研究。

各部委已要求研究型大學在7月31日之前修訂其評估政策。對於繼續獎勵SCI論文的科研機構,將暫停特殊項目的資助。

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文

上周,中國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布文件,要求規範SCI論文相關指標應用,樹立正確的論文評價導向

中國科學和教育部還表示,科研機構不得僅根據發表的論文數量或論文引用數量來鼓勵或招募科研人員。科研人員對此政策表示歡迎,但也表示該政策可能會降低中國在科學領域的競爭力。

史上最嚴政策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引文索引》(SCI)在美國誕生,上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率先使用SCI量化指標來衡量科研人員水平,並被國內廣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廣泛沿用,這對於引導國內學者在全球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提升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當時是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目前,SCI已經成為評職稱、分配科研資金,對科研機構進行排名的最主要指標之一,在這種評估和考核指標下,一些科研機構通過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從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中國科研工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數量12萬篇增加到了45萬篇。

對此,復旦大學的科技政策研究人員唐莉指出:「新政策的目的不是要阻止中國研究人員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而是要制止不正當的發表和引用。」

但是,也有人認為,雖然這種新舉措可以減少低質量或欺詐性論文數量,但也有可能導致國內在SCI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下降,甚至可能會使得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下降。

據悉,各部委已要求研究型大學在7月31日之前修訂其獎勵政策,該措施將適用於中國大學、研究機構和研究醫院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們,對於那些堅持獎勵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機構,教育部表示將暫停對這類院校的項目資助

獎勵或導致學術不端

眾所周知,高校的論文發表數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科研實力,也決定了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綜合排名,如果高校不能展現出一定的科研實力,甚至會影響到生存問題。

CNS為例,許多學校都明文規定了所得的獎勵,基本上都是在每篇50萬的現金或基金獎勵,例如,重慶大學獎勵60萬元,武漢大學鄭州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湖南大學等則獎勵50萬元。

有證據表明,這種獎勵措施鼓勵了科研人員以質量為代價大量發表論文,這種獎勵措施也導致了學術不端行為的增加,例如論文剽竊、學術造假,以及論文不當引用。

在過去幾年裡,國內發生了許多影響惡劣的學術不端事件,並且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就在前幾天,Elisabeth Bik博士近日爆出驚人消息,他們發現了412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論文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這些論文被質疑是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而「批量生產」的。

Nature報導,截至 2017 年,中國貢獻的科研論文數量佔到全球的 8.2%,但撤稿的論文數卻佔到了全球的 24.2%

新的評價標準

作為新政策的一部分,現在需要使用研究質量作為指標來對科研人員進行評估,例如這項工作的創新性,它是否代表著重大科學進步或對解決重要社會問題有所貢獻。

這些評估還應更多地依賴專家同行的專業意見,而且不再局限於發表在國外高水平SCI期刊上,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研究成功也同樣可以。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新的評價標準到底是什麼樣的,此次兩部委聯合通知的文件裡缺乏替代現行體系的具體實用建議

新的評價標準,可能有助於減少低質量或造假論文數量,但是為了獲得學位、升職稱等的壓力變小,也可能導致中國的SCI論文總數下降。

中國的SCI論文減少,可能會影響中國的科研競爭力,不在這些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情況下,國際科研人員可能不太願意與中國學者合作,SCI論文數量的減少也會使中國大學的國際排名下降。

而且,科研人員在中文期刊上發表的工作難以評價,中國以外的科研人員很難及時了解這些科研成果,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國科研人員與世界科學界隔離開來。

此外,新的評價體系過於依賴同行評議,而同行評議是主觀的,可能引起利益衝突或過於強調人際關係。如果沒有一個透明、公正的評價體系來鼓勵科研人員和分配科研資金,那麼就無法有效地進行評估。

據了解,這項新措施將適用於中國的大學研究機構研究型醫院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

各部委已要求研究型大學在7月31日之前修訂其評估政策。對於繼續獎勵SCI論文的科研機構,將暫停特殊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別人家的學校: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0W!
    話說,你們學校發一篇SCI獎勵多少錢?據學霸姐姐所知,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論文,只要你敢發,學校就敢獎勵!發表Nature/Science/Cell級別的論文,最高獎勵60W!其餘學校CNS論文也均有50W左右的獎勵,當然,普通的一區二區論文獎勵也也普遍有0.5-2W左右。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一篇Nature/Science論文,獎勵100萬將成為歷史!
    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近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曾經發一篇CNS(指3大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
  • SCI論文屬於核心論文嗎?
    》(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而核心期刊則是中國國內的一種期刊分類方法,雖說是兩種概念,但有時二者是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一個刊物既是國內核心期刊,同時又被SCI檢索,成為SCI期刊,這種情況下,作者發表了該期刊論文,這篇文章既是SCI論文又是核心期刊論文,一本SCI期刊是否能算作核心期刊,這要看期刊的具體情況。
  • sci期刊論文發布投稿的方法有什麼?
    sci期刊論文發布投稿的方法有什麼?sci期刊投稿方法都是有很多種多樣的,假如是創作者自身投稿sci期刊,能夠挑選期刊官方網站直接根據電子郵箱投稿就就行了,而假如是挑選根據月期刊網向sci期刊投稿,那麼能夠根據二種方法,(1)QQ或手機微信直接推送稿子;(2)電子郵箱投稿。
  • 從重獎論文發表到處罰獎勵論文發表,中國生物醫學領域的20年
    正如中國製造業正在進行的轉變,由1980年代的賣資源和粗加工,到2000的世界工廠,再到2020奮力衝向原創。中國的生物醫學領域也正在進行著類似的脫胎換骨。當時就流下了口水,不僅僅是羨慕SCI論文的發表,更是因為單位當時實行現金獎勵,每分1萬。這篇SCI論文的獎勵幾乎是我第一年的收入。強烈的金錢刺激,加上晉升職稱的壓力,導致了中國SCI論文數量的爆炸性增長。
  • sci論文有加急嗎
    發表sci論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多作者急需見刊甚至檢索的sci論文,若按照正常速度可能已經來不及,為了趕時間,希望能夠辦理加急。那麼,sci論文有加急嗎?這個要看sci期刊相關規定。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期刊有很多,有的期刊,可以辦理加急,有的期刊不辦理。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這個說不準,關鍵是本單位認不認。單位不同,認可sci論文的標準不同,有的online就認可,有的見刊後才認可,還有的檢索後才認可。Online步驟在sci論文見刊和檢索之前完成,是指sci論文線上發表,也是sci論文發表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sci論文online後,會有相應的DOI號,說明該篇論文成功發表,因為只是線上發表,尚未印刷出版,尚未在web of science檢索到。再加上單位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認可標準,對於sci論文online認不認可上,有了不同的答案。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
    sci論文要想成功發表,就必須過審稿這一關。審稿備受sci期刊重視,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辦理嚴格規範的審稿程序。那麼,sci論文審稿一般多久?sci論文審稿要經過初審、審稿人審核、修改/拒稿、返修審核、最終決定幾個步驟。
  • SCI論文多久能發出來-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價值與類型是什麼?sci論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先來說說sci論文的類型,sci論文一把可以分為綜述性文章、實驗型文章、報告型文章和信件形式的文章幾個類型,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進行寫作,sci論文的價值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sci論文是被sci檢索的頂尖學術論文,sci論文通常代表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發展方向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英輯學術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sci論文簡單說可以算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因此sci論文對於很多作者來說是對自身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國內的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視
  • 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發表一篇論文,哪怕是一篇普刊,對於選題的創新性也是有要求的,更別說檔次很高的sci一區論文。所以,在定sci一區論文選題或者日常閱讀研究領域發展狀態文獻時,免不了要搜索sci一區論文。那麼,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
  •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
    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嗎?大多數sci論文,需要通過修改達到期刊錄用見刊的標準。修改後的sci論文,內容發生了改變,是否還符合查重標準具有不確定性,需要再次查重確認,即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作者不想sci論文因查重不合格而遲遲無法安排發表,甚至被拒稿,一定要把查重重視起來。sci論文不僅要在投稿前查重,還要在修改後查重。之所以sci論文修改後還查重,就是因為修改,會改變查重率。sci論文投稿發表,需要經過期刊的同意。期刊判斷一篇論文是否能在本期刊發表,是要經過審核來得出結果的。一般來說,sci論文審核後,會有錄用、拒稿和修改三種結果。
  • 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
    發表sci論文,要匹配合適的sci期刊。而sci期刊目錄中,英文期刊最多,即我國學者發表sci論文,往往是先寫中文,再翻譯成英文,這需要作者掌握一些比較好的翻譯方法。對於我國學者來說,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是增(減)譯法、正(反)譯法、轉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