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Nature/Science論文,獎勵100萬將成為歷史!

2021-01-13 小姐姐說教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近日,科技部、基金委發布重磅通知,明確「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與獎勵獎金掛鈎。」曾經發一篇CNS(指3大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

「高校教師的基本工資很低,論文獎勵佔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

「取消獎勵,就減少了為發而發的論文。大家有更多機會投入到長期研究中,能夠淨化學術風氣」;

「高校可能會在名義上進行綜合考核,其實賦予論文的比重仍然較大,打擦邊球」。

有單位明確規定,發表一篇CNS論文,獎金高達50萬元,有的機構甚至獎勵100萬元。

國內現在的高校,基本上都把論文按照SCI分區的三六九等級別進行獎勵,比如一區論文獎勵10000元,二區論文獎勵5000元,三區論文獎勵1000元,四區論文獎勵100元,說到底還是和高校教師的工資、績效息息相關。

即使是這樣巨大的獎勵誘惑,也不是所有教師都要拼命發表論文來賺工資。周圍很多基礎課的教師,根本不怎麼發表論文,一年發表一篇,兩篇的,達到學校最低要求就可以了。更多的老師,都是選擇出去外面兼職,只有少部分能帶研究生的牛逼教授,才能每年保持多篇SCI論文的輸出,才是真正靠寫論文賺錢的群體。

這樣的獎勵,實際上還只是少數人能夠拿到。而想要拿到100萬獎勵,需要發表頂級期刊的論文,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普通高校一年能有一篇就算很厲害了。

想要徹底改變這種靠發論文賺績效工資的現象,必須從根源上找原因。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前評價科研成果的方式太過單一,比如都只看SCI論文,都只看國內核心期刊論文,而無視這個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和市場價值。當然,這跟科研這個行業的長周期效應有關,很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都需要經歷數年以上的時間,因此,短期評價也只能光看論文來說話。

所以,評價一個科研成果,必須要經過長時間跟蹤,才能得出比較公正的評價結論。短期內的科研完全可以按照平均績效工資的方式發放,只要有做出論文或者專利,都按照一視同仁的獎勵,而不是人為抬高個別期刊論文的獎勵金額。經過長時間的驗證,比如5年,10年等,再重新去對比這些發表論文的價值,如果確實有價值的,才應該加大獎勵金額。

這樣可以避免短期內一些投機取巧、違規造假的科研成果被誤判,也可以避免一些因為短期內無法發表在頂級期刊的優質科研成果被遺漏。

相關焦點

  • 一篇Nature/Science獎百萬成為歷史!5高校教師談論文與獎勵「脫鉤」
    作者 | 劉如楠 曾經發一篇CNS(指3個頂級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論文獎勵高達100萬元,如今終於成為歷史!
  • Nature:中國將禁止對SCI論文進行金錢獎勵
    ,比如說自然科學領域頂尖學術期刊的代表:CNS(Cell、Nature、Science),發表一篇CNS論文,有些單位的獎金高達60萬人民幣。 2020年2月2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China bans cash rewards for publishing papers(中國禁止對發表論文進行現金獎勵)的新聞報導。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這兩本經典期刊在中國普羅大眾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舉,以至於產生了很多都市傳說,比如在珠海市某區,發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論文獎勵一百萬人民幣。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給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華人馬宏寶主編,發表的論文以中國人的文章居多。
  • 別人家的學校: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0W!
    60萬?!發家致富指日可待!!之前的文章中學霸姐姐有跟大家算過,發表一篇SCI論文大概需要多少花費支出,計算結果是驚人的,生物方向6分左右的期刊,按照研究不同,實驗不同,成本範圍大概是25~48w。話說,你們學校發一篇SCI獎勵多少錢?據學霸姐姐所知,現在各個高校都十分看重sci論文,只要你敢發,學校就敢獎勵!
  • 「中國諾獎」公布 科學家盧煜明和薛其坤各獲100萬美元獎勵
    圖片摘自:www.nature.com2016年9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這個去年在北京建立的非盈利組織未來論壇與此同時,來自清華大學的教授薛其坤獲得了物理科學獎,他在物質界面發現了高溫超導電性,同時還發現了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這種效應是在低溫下導體中出現的罕見的電子有序運動現象,研究者薛其坤進行的這項研究屬於拓撲絕緣體研究的新興領域;兩位研究者均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獎勵。
  • 南科大:兩天發表《Nature》和《Science》各一篇!
    今年的自然指數還增加了「百大進步榜」(Top 100 rising institutions),追蹤2015至2019年各機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增長情況。前44家機構進步最快的全部來自中國,前100家進步最快的則有84家來自中國。反映了在過去幾年我國發表的高質量科研成果顯著增加。進入2020年以來,我國更是表現搶眼。
  • 南科大:兩天發表《Nature》和《Science》各一篇!
    今年的自然指數還增加了「百大進步榜」(Top 100 rising institutions),追蹤2015至2019年各機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增長情況。前44家機構進步最快的全部來自中國,前100家進步最快的則有84家來自中國。反映了在過去幾年我國發表的高質量科研成果顯著增加。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Science, Nature各一篇!
    去年,中國金風科技投資Oxford PV 約2000萬英鎊,用於開發鈣鈦礦光伏組件。據報導,鈣鈦礦-矽疊層器件效率將提高至30%。 那麼,2019-2020年,Henry J. Snaith等人陸續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關於鈣鈦礦器件的穩定性研究:離子液體提高離子晶體鈣鈦礦的穩定性,研究了鈣鈦礦的老化機制。
  • 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從1869年創刊到如今13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評價指標SCI影響因子近30,多年來亦是綜合性學科被引率的老大。    而science的創始人一定會讓你意想不到,沒錯science是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 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發表,3月13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戈惠明
  • 不想寫論文?來看看一篇paper值多少錢
    CNS論文 珠海橫琴新區給予CNS期刊論文的第一作者每篇高達100萬元的獎勵;(2016年文件) 湖南科技大學對在CNS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獎勵100萬元住房補貼及50萬元年薪;(2019
  • 《自然》雜誌籤署首個開放獲取協議,一篇論文7萬5,所有人都能免費...
    這項為期 4 年的協議將於 2021 年 1 月生效,和其他此類協議一樣,它旨在將這些機構目前用於訂閱的資金轉用於支持 OA 出版。據《自然》雜誌預計,目前約 120 家德國機構將接受這項協議。出版商估計,如果籤約都能完成,每年將涵蓋發表 400 篇論文,約佔《自然》雜誌及其姊妹期刊發表論文總數的 3.5%。
  • 一篇文章7.4萬,Nature33種期刊開放獲取新政引爭議,社區斥其「寄生...
    此外,Nature 還宣布將嘗試提供低成本 OA 的選項:當作者向 Nature Genetics、Nature Methods、Nature Physics 三者之一提交論文手稿時,如果他們同意參加「引導式 OA」(guided OA),則每篇論文的 OA 費用將降至 4790 歐元或者更少。
  • 將自己名字PS到他人論文上,並推文說在Nature上發了新文章,如此...
    ,將自己的名字PS到作者列表中,然後將這篇論文更新到個人社交網站上的簡歷中,並聲稱自己發了篇新論文。不要懷疑,這是最近剛發生的一件真事,當事人當時發推文稱:我們最近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新文章......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科學家們將蛋白進行大塊結晶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而很多基礎蛋白分子,例如嵌在細胞膜上的蛋白,或是形成複合體的蛋白卻無法被結晶。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將成為歷史,低溫電子顯微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也稱作electron cryomicroscopy, cryo-EM)引發結構生物學變革。
  • 「水」一篇Science
    今天咱們重點介紹昨天剛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Kimmel通訊單位: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DOI: 10.1126/science.abb7542背景介紹與「簡單」的液體相比,水還有許多異常特性。這些異常性質與氫鍵網絡的溫度響應變化有關,通常在過冷水狀態下大大增強。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根據以往經驗,收到「編輯重點關注」的論文,撤稿率幾乎達到100%。 這項有趣的發現,不僅登上了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還被選為封面論文。據BioWorld統計,21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僅有15篇論文登上Nature封面(包括這一篇)。
  • 霍金紅色輪椅和一篇論文慈善拍賣籌得100萬美金
    【TechWeb】11月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周四,在一場為慈善事業籌款的拍賣會上,已故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一輛電動輪椅在拍賣會上以近30萬英鎊(合39.174萬美元)的價格拍出,而其一篇論文則以輪椅近兩倍的價格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