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如何測量它的大小、距離和速度?這一屆科學家太優秀!

2021-01-09 大狗子的秀

描述宇宙的數字大得讓人難以想像,在人類觀測到的一部分宇宙間就有大約1000億個星系!而每個星系又有數十億顆恆星!其中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速度,約為66000英裡每小時!面對如此巨大的體積,距離和速度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無法描述,但是有沒有辦法將宇宙的尺度變得通俗具體一些,方便我們了解其大小、距離以及速度的方式呢?

地球雖然地域廣闊,有深深的海洋,也有崇山峻岭!但是與廣袤的宇宙相比較起來不過滄海一慄,這個時候數字就是一個符號,我們已經體會不到它的意義了!人類的大腦擅長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那種數字規模!我們或許知道每小時移動100英裡是什麼感覺,但每小時1億英裡,像百萬、十億和萬億這樣的數字對我們常人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平心而論,大多數人都沒有任何以十億或萬億的概念!所以,如果大腦不能感受宇宙的宏大規模,我們又怎麼能理解這茫茫宇宙呢?

然而今天小編告訴大家,對宇宙物體建立比例模型就很有用!因為這樣能把它們按比例縮小到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尺度!我們可以先把太空中的主要角色,行星、恆星和星系縮小到合適的尺度,大小由兩種描述方式!我們可以測量其維度,即高度、長度和寬度!也可以計算它的分量,也就是質量!但是體積不大不總是意味著質量重!

比如說,一個氣球與保齡球體積相同,但保齡球更重,因為它密度大,同樣的體積裡塞進了更重的質量!為幫助我們理解宇宙裡的一些龐然大物,談文學家蘿拉.丹麗參觀了一場怪獸比賽,那裡經常有質量迥異的物體相互碰撞!從小玩具車到特大怪獸車一應俱全,質量也都各不相同,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太陽系裡不同物質的質量對比情況,以及天陽與其他恆星相比質量優勢怎樣的!

首先對比的是木星!它被認為是行星之王是有道理的!因為它的質量超過了4000億億磅,也就是說,數字4後面跟著27個零!換言之,其質量相當於三百多個地球,即便如此,它與太陽相比還是微不足道的,太陽的質量在我們太陽系裡遙遙領先!比其最大行星木星的質量,要大一千倍左右!但科學家試驗的一輛轎車大約是3000磅,而另一架小玩具卡車大約3磅,所以它們的差異與天陽和木星的差異相當,3000磅的車子很好地說明了這種壓倒性的差異!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是怪獸車比賽!代表我們太陽的是一輛垃圾車,也許它在後悔欺負了小木星!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距離階梯:我們是如何測量浩瀚宇宙的大小
    她指出,天文學家們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天才的工具和手段,不僅用於計算地球到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距離,也同樣能夠被用於測算星系之間的距離甚至是整個可觀測宇宙的大小。測量所有這些距離的手段被稱作「宇宙距離階梯」(cosmic distance ladder)。這個階梯的第一級是最容易的,而在今天,這一級階梯也廣泛藉助於現代先進技術。
  • 茫茫宇宙中,科學家如何掌握系外恆星與地球的距離?
    你知道在中世紀的航海時代,沒有雷達,航海家是如何測量船隻與遠處島嶼的距離嗎?用的是一種基礎的方法,視差法。站在甲板上,伸出拳頭,測量島嶼的方位角,橫向行駛一段距離,再重複上述動作即可得出答案。但要知道這個尺度放到宇宙中就猶如一顆沙子一般渺小。在茫茫宇宙中,尺度變大,科學家是如何掌握恆星與地球的距離的?
  • 我們是如何測量浩瀚宇宙大小的?
    那麼我們究竟是如何得到這一結果的?我們,生活在塵埃一般地球上的小小生物,我們怎麼可能測定這樣廣袤的距離數值?自從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以來,我們似乎一種都難以擺脫自身在認識宇宙方面的先入之見,而這一點在關於宇宙究竟有多大這一點上尤為明顯。甚至在今天,隨著最新數據的獲得,宇宙的大小也仍然在不斷顛覆我們此前的認識,迫使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
  • 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
    前言: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宇宙對我們地球上每個居民來說是廣闊無窮的,渺小的人類處於茫茫的宇宙之中如一粒米般的大小,以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作為參照物來看人類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 宇宙中的遙遠距離是如何測算的?
    如下圖的示意圖所示,用照相的方法先記錄恆星相對於其周圍恆星的位置,然後6個月之後,再用照相的方法記錄該恆星的位置,而此時的地球已經繞著太陽運行到了軌道的另一側,相當於位置相差了2個日地距離(稱為「天文單位」,符號是AU),這個距離雖然在茫茫宇宙中並不大,但在我們所能感知的範疇內卻已經是非常遠的距離了。
  • 宇宙大小真的是人類可以測量的嗎?事實很殘酷!
    宇宙的大小是天體物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在目前看來這個問題也許沒有答案,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們的嘗試。來自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薩拉·加拉格爾表示:「這可能是我們從未真正了解的事情。」加拉格爾說,一個物體在宇宙中的距離越近,它的距離就越容易測量。比如太陽亦或者月亮,他們離我們的距離很容易測量。
  • 星系退行速度的大小和星系距離之間的關係
    【作者:黃姤】雖然造父變星的辦法可以在測量天體距離的領域裡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適用範圍畢竟是有限的,對於那些最遙遠的星系需要用一種更加有效的辦法去測量它們的遠近,而這個辦法就是——「紅移法」或者叫做「星系譜線紅移法」。
  • 太好了,實現利用黑洞的「回聲映射」測量廣闊的宇宙距離
    距離測量不僅可以幫助科學家創建一個更好的宇宙三維地圖,還可以提供關於這些天體是如何以及何時形成的信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天文學家使用一種被戲稱為「回聲映射(Echo mapping)」的技術來測量500多個星系中黑洞吸積盤的光度。
  • 太好了,實現利用黑洞的「回聲映射」測量廣闊的宇宙距離!
    通過測量明亮黑洞吸積盤的亮度,天文學家可以測量到黑洞及其所在星系的距離。距離測量不僅可以幫助科學家創建一個更好的宇宙三維地圖,還可以提供關於這些天體是如何以及何時形成的信息。
  • 宇宙的異樣!最新測量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突然加快了!
    80年前,天文學家哈勃發現了一個震驚全世界的秘密:所有的星體、星系都在互相遠離,離得越遠,速度就越快,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震撼的事實:宇宙正在膨脹!但是一項新的測量表明宇宙的膨脹速度比我們想像的要快,我們的宇宙到底怎麼了?
  • 科學家計算出的宇宙年齡和大小,真的準確嗎?
    導讀: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知識: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那之後,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之中。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有930億光年,而且還在增加!聽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問,科學家們是如何計算宇宙的年齡和大小的呢?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引力波可以測量宇宙膨脹速度?在科學家最新發現中得到證實
    引力波可以測量宇宙膨脹速度?天文學家根據恆星的波動率得出其實際亮度,並與地球觀測者看到的亮度進行比較,以此來確定恆星的距離。然後,科學家們測量同一天體的紅移距離——即它們的光向電磁光譜的紅端移動了多遠。當光源遠離觀測者時發生紅移,光源發出的光波會被拉伸,和汽車駛離時喇叭聲逐漸減弱一樣。通過測量一顆遙遠恆星的紅移,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它遠離地球的速度。當他們把這些信息和恆星距離結合起來,就得到了哈勃常數的值。
  • 浩瀚的「宇宙」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呢?
    在宇宙中擁有著無數的天體,這些天體距離地球動輒上百萬光年乃至上億光年,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天文學家到底是如何測量出天體之間距離的呢?測量天體距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太陽系內可以通過雷達測量法,也就是對金星、火星等行星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受反射的回波,從而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而測量太陽系外的恆星時,就要通過三角視差法來進行測量。
  • 宇宙那麼大,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地球到恆星、星系的距離?
    有時我們會很疑惑,太空中星體直徑的距離,如此之遠,科學家是怎麼確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幾種測量天體距離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精度,第一種方法最精確叫三角式插法,兩個人相隔一定距離觀察同一個物體時,物體到兩個人間的夾角叫時差角要想求物體到兩個人的距離分別是多少,可以把問題放進一個三角形來解決,兩個人和物體構成一個三角形,兩個人間的距離作為底邊已知底邊長和頂角視覺差就能利用三角法算出距離測量天體的距離也是同樣的原理。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麼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它的呢?
    你想知道自己怎樣測量光速嗎?很簡單,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從古至今是怎樣測量光速的!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1849年,阿曼德·斐索測得了光速大約為298000km/s,離現今的299792458m/s已經算是相差很少了。光速那麼快,在1849年,科學家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 行星間的距離是如何測量的,通過測量行星的距離我們發現了什麼?
    除此之外,宇宙之中還有很多的小行星,以及恆星的最終歸宿紅巨星,乃至擁有無窮引力的黑洞。這些種種天體共同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宇宙。我們在研究宇宙天體的時候,首先就會測量這些天體的距離。那麼這些距離是如何測定的呢?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天體距離的測量方式和近距離的天體測量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主要是近距離的天體距離測量,比如地球周邊這些行星的距離。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按照牛頓的經典力學來說,引力是瞬間作用的,不過愛因斯坦卻認為引力波與光速一致,而後來終於有科學家們證實了引力波的速度,與光速達到了一致。 首先提出萬有引力的是牛頓,在他看來引力可以描述成兩個物質之間的吸引力,不過後來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與牛頓持相反的態度,他主張引力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力,它其實是物體彎曲時空的結果,雖然現如今的宇宙天體運行都受到萬有引力的制約,但是很明顯它是已知的基本力中最弱的一個,尤其是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
  • 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如今宇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事可能是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宇宙一直在膨脹。我們根據可探測到的最遠的電磁輻射測量預測了一個膨脹率值,但這個值與從距離更近的物體處收集到的測量值不同。若這兩個數值真的不相容,可能標誌著目前用來描述宇宙演化的宏大理論被打破了。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
  • 光跑的這麼快 它的速度是如何測量的?
    其實光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只不過非常大。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10^8 m/s。這個速度有多快呢?光在一秒鐘內前進的距離大約就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也就是說,幾乎一眨眼的時間光就可以毫不費力的環遊世界。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為38萬公裡,光打個來回也僅僅需要兩秒多(事實上,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準確距離就是計算雷射來回所花費時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