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還能為人類做些什麼(一) ——AI助力抗「疫」

2020-09-13 智視

據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呼籲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約2.9萬篇學術論文,以更好地解讀有關新冠病毒的重要問題。這不是人工智慧技術第一次使用在防疫戰場上,除了學術文獻解讀,人工智慧在人群篩查和監控、電話防疫摸排、遠程宣傳、輔助醫學診斷、精準防疫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疫情初期,在交通樞紐、商業樓等人群密集地區進行實時篩查和監控,對於遏制新冠病毒傳播有重要作用。傳統的體溫測量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而基於AI技術研發而成的紅外體溫檢測系統,可以實現非接觸式快速監測大範圍人群的體溫,實時檢測單人通道中通行200人的體溫僅用1分鐘,大大提高了檢測和通行效率,降低了人群阻滯造成傳染的風險。


隨著防疫戰的不斷深入,各地在開展地毯式調研排摸、醫學跟蹤外呼等工作時,紛紛遭遇人力不足的困難,智能疫情機器人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目前,阿里巴巴達摩院的智能疫情機器人已經落地全國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用於詢問人們近期的出行軌跡、密切接觸人群和醫療健康情況,該機器人支持每分鐘撥打3500個電話,效率遠超人力,已累計為40座城市撥打1100萬通防控摸排電話。


不僅如此,在各地持續防疫工作中,無人機也有發揮了重要作用。防疫宣傳、噴灑消毒、巡邏疏導、物資投遞是無人機在疫情防控中四大應用場景。一方面,無人機能搭載微型麥克風與噴灑裝置,實現遠程喊話與噴灑消殺。另一方面,無人機用於高風險區域的巡邏疏導與物資運送,能通過自主導航完成7*24小時不間斷式工作,為疫情防治貢獻力量。


另外,更高效化、更具實用性的輔助診療應用也湧現了出來。CT影像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診療決策依據,通過醫生手工勾畫病變區域的評估方法,耗時長、效率低。據統計,1個病例拍1次CT就會產生300~400張片子,醫生只靠肉眼閱片將耗費5-15分鐘左右,很多一線醫生處於高壓和疲勞狀態。而基於AI技術與CT醫學影像的「胸部CT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評價系統」,能夠實現病變區域的自動檢測,在2-3秒之內就能完成定量分析,篩查敏感性為97.3%,特異性為99.0%,通過AI輔助診斷的方式能快速、準確的識別出新冠肺炎患者,有效緩解一線醫護人員壓力。


除了疫情篩查與診斷,人工智慧還能應用於疫情預測方面,能更好地了解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關鍵事件和位置,確定其來源並測算傳播速度。例如百度地圖的遷徙大數據平臺,通過數據定向、分析等途徑確定了500萬武漢人員流出情況,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精準的方向。並且,還對每日全國和各省市人口遷入遷出規模趨勢、城內出行強度等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幫助各地有效進行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的統籌管理。


可以看到,無論是精準實施疫情防控策略,還是緩解一線防疫人員人力壓力,亦或分析研判疫情發展態勢,都能看到人工智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在發揮無可取代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人工智慧技術在疫情中的應用大多還是淺層的,並且疫情終究會過去,人工智慧的未來的落地場景,仍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還能為人類做些什麼(一)|AI助力抗「疫」
    這不是人工智慧技術第一次使用在防疫戰場上,除了學術文獻解讀,人工智慧在人群篩查和監控、電話防疫摸排、遠程宣傳、輔助醫學診斷、精準防疫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無人機用於高風險區域的巡邏疏導與物資運送,能通過自主導航完成7*24小時不間斷式工作,為疫情防治貢獻力量。
  • 科學網— 人工智慧治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從技術推進到全球合作——人工智慧治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對此,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不能只考慮人工智慧與單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係,而是要從綜合角度看待並使用人工智慧,從而應對整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挑戰」。 2020年9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其他機構在京發布了我國首個針對兒童的人工智慧發展原則——《面向兒童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
  • 百度「 AI 抗疫」啟示錄
    信中說,「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在百度,無論什麼時候,無論情況有多難,總有那麼一群最有勇氣擔當的同學,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因此,我們有必要復盤一下百度AI戰「疫」的全局。百度走出了一條科技抗「疫」、AI抗「疫」之路。李彥宏在開年內部信中說,「很多用戶為百度在抗擊疫情中的努力點讚, 『做有溫度的公司,做敢擔當的百度』———這樣的話,在我心中,比PV,比DAU更重千鈞。」百度地圖:大數據防疫的模板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百度地圖的員工就一直在爭分奪秒,在第一時間上線疫情相關的各類數據和功能。
  •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被授予「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並為曠視授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出席會議,市委副書記張延昆宣讀表彰決定。圖: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被授予「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本次共表彰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1148名,北京市模範集體186個。
  • 大數據、人工智慧助力 抗「疫」攻堅戰亦是科技戰
    提要: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科技企業除了積極捐款捐物外,還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體溫檢測、疾病防控、疫苗研發等方面助力防疫。實際上,這場抗「疫」攻堅戰亦是一場技術戰,信息化技術已成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有力武器之一。
  • 地球一小時,除了關燈我們還能做什麼?
    地球一小時,除了關燈我們還能做什麼?,除了熄滅燈光,為地球做一份貢獻,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全民同心抗疫 助力復產復工——在夜色中傾聽聲音的力量》公益誦讀活動由:燕趙都市報*燕都正能量河北慈善聯合基金會河北省博客聯盟河北省朗誦協會石家莊市詩詞學會石家莊市網絡文化協會網絡文化研究分會
  • AI 技術將如何助力人類健康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Microsoft Healthcare 以AI助力人類健康福祉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並一直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關,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AI 的發展使過去的許多不可能成為現實,能夠識別單詞和圖像,發現複雜系統中的模式並進行推理,像人類一樣學習。
  • 湘繡助力抗「疫」!湖南工美大師徐向榮為鍾南山繡制繡像
    紅網時刻3月12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胡富君)「有些人、有些事,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銘記和致敬的!」3月11日,初春的陽光透過玻璃,輕盈地灑在工美大師徐向榮身上。素雅的絲線在她靈巧的手指間翻飛,落下最後一針,一幅精美的湘繡作品《鍾南山院士》呼之欲出。
  • 未來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還是熱點嗎?AI的意義是什麼呢?
    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事情,人類選擇讓ai去做的事情都是人類已經反覆實驗反覆測試過的,能讓人類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人類的文明也將進入一個新時代。ai天然屬性是量子意識數位化虛擬化認知,唯一性決定,自打我們人類有了智力以來,以後我們人類將不用工作,不用學習,甚至不用思考,人工智慧都幫我們解決了,我們只要快樂的活著直至永遠,也就是永生。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就在這場雲端峰會召開之前,Swami Sivasubramanian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的署名文章,其中詳細闡述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如何在攻克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又是如何助力人類應對共同的挑戰,全文如下: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 一文回顧百度人工智慧2020上半年,王海峰:百度AI助力新基建提速
    或許以下兩個角色,可以詮釋百度AI的價值:一、戰「疫」大旗下的科技奇兵:疫情來襲,百度AI第一時間發揮了科技的戰鬥力。病毒研究、時空大數據、AI測溫、智能外呼、AI問診、疫情防控機器人等一系列智能產品和服務,幫助疫情防控更精準、高效、更有溫度,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不可忽視的科技力量。
  •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與樣本前處理系統、核酸擴增系統、核酸檢測試劑盒系列產品相結合,可以為多重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記者了解到,該設備已經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註冊證與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審批,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中「多重呼吸道病原體快速核酸檢測系統」的關鍵設備。
  • 希伯倫科技三管齊下助力戰「疫」
    溫州2020年2月13日 /美通社/ -- 病疫無情,人有情,希伯倫科技在行動。 2月6日,希伯倫科技有限公司(HEBT)正式向溫州市龍灣區紅十字基金會捐款人民幣25萬元,其中向沙城街道定向捐贈10萬元,用於抗疫一線醫護搶救人員的救助和關懷,助力溫州打贏防疫阻擊戰。 與此同時,希伯倫科技緊急調配資源,形成了一條專業口罩生產線,將實現日產六萬件,助力戰「疫」。
  • 除了控制人類的生物鐘,AI還可以為生物鐘做些什麼?
    生物鐘的生理性意義究竟是什麼呢?那AI可不可以在睡眠周期上做文章呢?那真正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用AI探索睡眠基因。這一睡眠基因的功能研究為科學家們探索睡眠機制、解析人類為何如此需要充足睡眠提供了新的線索。
  • 化「疫」為「翼」:科技「武器」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騰飛
    數字經濟助力科技抗疫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主論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在烏鎮舉行。「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撐,在態勢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能量。」
  • 人工智慧是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嗎?
    平安科技營運長、3A論壇總出品人胡瑋在和平安科技首席科學家肖京的開場對話中,一致認為:人工智慧在圍棋上戰勝人類已經成為現實。迅速攻佔兩座AI高地,這家公司詮釋了什麼是體驗為王業內皆知,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發展最成熟,歷史最悠遠的分支之一,人臉識別有包括LFW 和MegaFace在內的諸多國際級別賽事,而微軟在去年提出的 MS-Celeb-1M 基準測試則被譽為人臉識別年度「世界盃」。
  • 人類的祖先做了什麼(一)人類對地球生物種群組成的影響
    在信息如此發達的現代,每個人想了解些家事國事天下事都很輕鬆。但是,在以前那個沒有文字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做了什麼呢,人人都有好奇心,所以考古學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今天,我就來講下人類祖先對地球生物種群組成的影響。
  •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將會影響到哪些人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我們普通人將如何自處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與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 用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筆, 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接地氣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助力眾志成城戰「疫」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美術館館長、遼寧畫院院長冷旭,和許多藝術家一樣,不僅用繪畫作品為抗疫助力,還飽含深情地創作了兩首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遼寧衛視《遼寧新聞》主播張明第一時間朗誦這兩首格律詩。
  • 平安科技平荷正念受邀出席AIWIN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並獲「抗新冠...
    近日,在由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與上海人工智慧發展聯盟主辦的AIWIN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2021賽季)上,平安科技平荷正念-情緒管理機器人受邀出席「抗新冠 助科研」AI+醫療創新發展論壇,並獲頒「抗新冠 助科研 AI賦能者」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