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馬斯克,大家都知道他除了特斯拉電動汽車之外,還有SpaceX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馬斯克創辦SpaceX的初衷,是載人登陸火星,到火星上去殖民,因此,往返天地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運載火箭,就成為SpaceX的重點發展目標,比如獵鷹1號、獵鷹9號等。
獵鷹9重型運載火箭
不過,無論獵鷹1號,還是獵鷹9號,都只是將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和地月軌道,要實現馬斯克載人登陸火星的夢想,運載火箭另有其人,它就是「星際飛船」。「星際飛船」運載火箭2019年第一次亮相的時候,簡直顛覆了大家的三觀。因為它就像動畫片《丁丁歷險記》裡的火箭一樣,充滿了蒸汽朋克的味道,與現代航天似乎格格不入。
星際飛船非常有復古風格
看起來就像《丁丁歷險記》裡的登月火箭一樣
而更顛覆大家三觀的,是馬斯克製造「星際飛船」的工廠。近日,網上曝光了「星際飛船」運載火箭的製造基地,以一言蔽之,就像一個路邊砸鍋的鐵皮鋪子,有土法上馬、大煉鋼鐵的感覺。什麼高科技,什麼乾淨整潔的廠房一概沒有。
星際飛船工廠,像路邊的鐵皮鋪子一樣
補鍋補羅罐嘍
「星際飛船」工廠
其實,「星際飛船」這樣的出身也好理解,因為馬斯克創辦SpaceX的初衷,除了到火星上去殖民之外,還要用最便宜的成本,將航天發射的的價格「打下來」,所以大家看到「獵鷹9」運載火箭不惜一切代價採用大量可回收的技術,而「星際飛船」的貯箱原先是高強度低重量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後來果斷改為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301不鏽鋼(國內牌號12Cr17Ni7),可以說,「星際飛船」的箭體與生活中鐵皮罐子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有時候罐體上還有點癟。
罐體在工廠裡都已經癟了
你說它是個水塔,我也信
運載火箭本來是一件高大上的科技裝備,為什麼到馬斯克這兒卻成了大煉鋼鐵,充滿了土味呢?有人說馬斯克本是一名資本運作高手,技術上只要賺足噱頭就可以了,至於能不能實現,則是另外一回事。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星際飛船」來說,還有更多的含義。
馬斯克市資本運作高手,這真不是吹
馬斯克多「摳門」,工廠建在鳥不拉屎的地方
「星際飛船」雖然一切因陋就簡,但是馬斯克沒有展示的是它強大的動力系統,其採用的「猛禽」液氧甲烷發動機,是目前人類最為強大的火箭動力系統,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土星5。所以說「只要動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航空領域,同時也適用於航天領域。
星際飛船最新進化版
只要發動機好,板磚也能飛上天
另外,現在的「星際飛船」並不是一枚隨時可以飛行的運載火箭,它只是一個測試原型機,所以為了省錢,對箭體和工廠要求簡陋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早期「星際飛船」的驗證機「星跳者」外形更挫工藝更簡陋,看起來就像一個水塔一樣,所以說省錢,馬斯克可謂摳門到骨子裡了。憑藉美國的航天優勢,馬斯克就是造出更醜更簡陋的東西,都會有人膜拜。而同樣的時期如果換做其他國家,一定會掀起一場網絡風暴。
正在進行測試的「星跳者」
「星跳者」
「星際飛船」工廠的「星跳者」
「星際飛船」本身也一直處於不斷發展當中,並經歷了多次挫敗和爆炸。最早它的名字叫ITS,起飛重量上萬噸,瘋狂程度當場嚇壞所有人。後來改為「大獵鷹」BFR,外形和設計目標完全不同,直到2019年才改名「星際飛船」(Starship)。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星際飛船」,只是該系統的上面級和飛船部分的結合體,如果再加上第一級助推火箭,整體還是比較科幻的。對於一個商業航天公司來說,科幻元素幾乎是它與生俱來的本能,最終「星際飛船」的成品,肯定不是咱們今天看到的這樣。
這其實是「星際飛船」的上面級
這樣看就不醜了
這樣看就明白了
無論是「星際飛船」,還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都是對傳統航天產業的突破,我們必須肯定它的正面意義。但同時也要看到,所謂SpaceX民營公司的身份,只不過是NASA打破現有體制,降低航天成本的白手套,SpaceX所有的產品,無論是可回收火箭、龍飛船、還是「星鏈」、「星際飛船」,都是成熟技術的玄幻商業包裝,真正創新突破的東西並不多。而馬斯克個人雖然非常有魅力,但並不是「天神」,不必一味頂禮膜拜。與其跪倒,不如追趕,你說呢?
星際飛船
星際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