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變「熱島」市民難熬 劏房住戶熱到病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港媒:香港變「熱島」市民難熬 劏房住戶熱到病

2014-08-11 11:05: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今年天氣熱得反常,繼6月份創下130年來的最熱月份;剛過去的7月再破紀錄,平均氣溫高達29.8度,成為開埠以來新高。城市化下的「熱島效應」正燃燒普羅市民的生命,不少基層市民夜不能寐,身體亦因居住通風不暢的寓所而引發種種疾病。來源:香港《大公》

  中新網8月1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今年天氣熱得反常,繼6月份創下130年來的最熱月份;剛過去的7月再破紀錄,平均氣溫高達29.8度,成為開埠以來新高。白天赤日炎炎,即使夜晚也暑熱難消,該報在「大暑」當日測試深水埗、將軍澳及銅鑼灣3地下午及夜晚氣溫,發現夜間氣溫僅比白晝低不足1度。城市化下的「熱島效應」正燃燒普羅市民的生命,不少基層市民夜不能寐,身體亦因居住通風不暢的寓所而引發種種疾病。

  「真是熱到頂不住!」家住深水埗長沙灣道舊樓劏房的陳太無奈慨嘆。她的房間原是頂樓加建單位,後來被劏 成7個劏房的其中一間,面積不足40呎。

  房內測得36.8度

  採訪當日中午,天文臺錄得深水埗區氣溫約為32攝氏度,但陳太房間內竟然測得36.8度高溫。在屋內汗流浹背的陳太說,相鄰劏房,由於曾被爆竊,因此經常將房門緊鎖,室內空氣完全無法流通,加上房間向西南,「食正西斜,日落前1、2小時,可以熱到38攝氏度。」

  無業的陳太每月領取綜援、租金津貼共4800元(港幣 下同),這間只能擺下一張單人床、狹窄到無法轉身的蚊型劏房,月租金就要2200元,還要繳額外約200元水電費,因此儘管屋內燠熱難耐,她都不捨得開冷氣。她說:「白天大部分時候我都不在家,去有冷氣的地方,例如附近麥當勞或者公共圖書館,等到晚上7、8點後,不那麼熱時才回家。」

  夜晚長期捱高溫,令陳太長期睡眠不足,每晚大概只能入睡2、3個小時。她說,已居於劏房近10年,身體出現不少毛病,手腳過敏,皮膚出紅疹,更患有輕度抑鬱症,需每日吃藥,定期覆診。

  陳太年輕時開始住在劏房,她憶述:「那時晚上會有海風,吹在皮膚上好涼爽,風扇也可不用;但現在海岸線越填越出,新填海區起了許多50層以上的豪宅,深水埗變了『內陸』地區,越來越熱,感覺香港的天氣變曬!」

  記者在大暑(7月23日)當日選取深水埗、將軍澳以及銅鑼灣3地,測試該地下午和夜晚溫度,其中深水埗下午4時半溫度達33.5攝氏度,另外兩地下午分別錄得32.7攝氏度以及31.8攝氏度。入夜後天氣絲毫沒有變涼爽,3地氣溫9時後仍高於31度,銅鑼灣晚上9點仍有31.9度。

  天文臺總學術主任李建威表示,香港作為高度城市化的國際都會,樓宇密集,人口眾多,除全球暖化等因素,城市化造成的「熱島效應」是形成「熱夜」的罪魁禍首之一。李建威解釋說,當市區的冷卻速率低於郊區時,市區氣溫就會比郊區高;在香港,這種現象一般在夜晚及冬天較為顯著。

  「熱夜」數目多逾倍

  根據天文臺準則,夜晚超過28攝氏度即可稱為「熱夜」,香港近10年每年平均「熱夜」數目超過20晚,比1961年至1990年平均「熱夜」數目8.73晚,已翻了一倍多,香港夜晚氣溫偏高的問題,已呈日趨嚴峻的趨勢。

  何謂城市熱島?

  在全球暖化和城市化影響下,香港的氣溫變化愈趨明顯,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區域,太陽的熱能和各種人為活動所產生的熱能被密集的高樓大廈圍困,未能隨風消散,令市區中心溫度與其鄰近郊區溫度差距增大,形成城市熱島(Urban Heat Island)。

相關焦點

  • 港媒:內地行動支付熱潮吹向香港 但改變消費習慣尚需時日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 港媒稱,手機支付如今已成為內地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香港,手機支付雖還不足以取代現金支付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但也逐漸開始普及,潛移默化地影響香港人的支付方式。根據「AlipayHK行動支付普及指數」調查,香港行動支付普及指數達到53.9,高於50平均線,反映「行動支付」概念在香港已逐漸成形。據《香港商報》網站7月17日報導,香港金管局早前宣布,將於今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PS),WeChat Pay HK、AlipayHK都看好該系統,希望可以成為首批提供跨系統服務的機構。報導稱,但電子支付在香港依然面臨問題。
  • 新街口為啥比江寧「更幹更熱」?「城市幹島」加重「城市熱島」效應
    如果你經常從江寧乘坐地鐵到新街口,一下車你就能明顯感覺,新街口的溫度似乎一直比江寧要高一些。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市中心「更幹更熱」 需要生態「空調機」發揮功能    太陽光和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熱量被城市房屋建築和空氣吸收,從而導致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稱為「城市熱島」效應。類似的,城市空氣水分與溼度比周邊鄉村地區偏低的現象稱為「城市幹島」效應。所以,我們會感覺到南京新街口等市中心地區比江寧等外圍地區要「更幹更熱」。
  • 揭香港第4波疫情爆發原因:賣淫女確診 3千嫖客恐中招
    香港黃大仙東頭村,貴東樓住宅樓,累計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增到9宗,其中3宗個案同一朝向,引發香港政府的懷疑。  具體來說,由於2315室有4名病人,居住單位病毒量較高,住戶在廁所開抽氣扇後,病毒隨暖空氣向上升,由於窗口位置與上層的廚房窗口相當接近,這也是香港的居住特色了,住戶之間距離非常近,住戶開廚房抽油煙機時
  • 港媒:香港立法會兩反對派議員被捕
    據香港無線新聞網剛剛消息,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林卓廷及許智峰的社交平臺網站透露,兩人早上已被捕。許智峰(左)及林卓廷(右)林卓廷臉書運營小編今早(26日)6時39分臉書發文稱:港警今早6時到林卓廷寓所,以涉嫌參與去年7·21暴動、7月6日屯門警署外串謀他人毀壞財物及妨礙司法公正等罪名拘捕他。許智峰臉書運營小編今早(26日)6時21分也在臉書發文稱,「許智峰被捕!突然有三名新界北警察來到許智峰家話要搜屋!」
  • 暴徒用弓箭攻擊清障的香港市民
    香港警方1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香港路政署助理署長(新界區)曹榮平受邀一同出席。曹榮平在記者會上表示,近段時間以來,暴徒暴力活動不斷升級,更惡劣的是,有暴徒竟用弓箭攻擊清障的香港市民。據香港《文匯報》報導,15日,香港路政署助理署長(新界區)曹榮平受邀出席香港警方的例行記者會。曹榮平表示,15日清晨5時半,路政署收到香港警方通知,要求協助將吐露港公路南北行的慢線開通,路政署隨即作出驅時交通安排措施,安排承建商的工人將公路由一條闊路,收窄至一條行車線,並在路上設置顯眼路牌,提醒行車司機小心、減速。
  • 香港沙田祿泉樓再增一人初步確診 特區政府決定疏散部分住戶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沙田祿泉樓再增一人初步確診 特區政府決定疏散部分住戶中新社香港6月4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4日通報,新增5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均為輸入個案;另有一宗初步確診個案,涉及早前「沙田瀝源邨祿泉樓」群組,為保險起見,特區政府決定疏散同座10
  • 香港氣溫上升一度電費多付17億 熱島效應代價大
    人民網香港香港5月23日電 科學研究表明,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本港每年的用電量即上升17.2億度,於是要繳付超過17億元電費。理工大學應環保署進行的「城市熱島效應」顯示,香港城市和郊區之間的溫度有輕微差異,每年平均為兩度。
  • 美議員提名「佔中」頭目參選諾貝爾和平獎 港媒嘲諷
    港媒評論指出,「和平獎」本身早已笑料百出,淪為世人笑柄,將這三人與「和平獎」劃上等號,是對「和平」兩字最大的諷刺。(圖源港媒)信函稱,提名理由是要以此來「肯定以和平手段爭取政治改革和香港自決(self-determination to Hong Kong)」,以及「捍衛香港受《中英聯合聲明》保障的自由和高度自治」。
  • 暴徒用弓箭攻擊清障香港市民!
    香港警方1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路政署助理署長(新界區)曹榮平一同出席。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曹榮平在記者會上提到,有承建商工人日前在工作期間看見有黑衣人向他們拉弓。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總警司謝振中表示,警方強烈譴責暴徒用弓箭等攻擊清障市民。
  • 出海記|港媒:微信支付香港版功能升級 提升用戶體驗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港媒稱,早前港版微信支付(WeChat Pay HK)進駐香港,在香港掀起行動支付熱潮。WeChat Pay HK10月31日在港舉行「讓生活更喜悅」啟動儀式,宣布一系列升級功能,不僅支持大小型商戶行動支付,也支持個人、報攤、茶餐廳、超級市場等收付款。
  • 暴徒用弓箭攻擊清障的香港市民,香港警方強烈譴責
    【環球網報導記者尹豔輝】香港警方1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路政署助理署長(新界區)曹榮平一同出席。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曹榮平在記者會上提到,有承建商工人日前在工作期間看見有黑衣人向他們拉弓。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總警司謝振中表示,警方強烈譴責暴徒用弓箭等攻擊清障市民。
  • 辛苦香港警察,禍國殃民者,有多少抓多少!丨香港一日
    過去9個月,中央一直高度關注香港的疫情發展,積極回應特區政府提出的請求:包括個人防護物資的供應、生產口罩機器的出口、協助滯留內地和海外港人回港,以及為支援香港遏制第三波疫情和提升日後治療病者能力的三大項目。「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再次體現了自回歸以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 香港最離奇的不是命案,是人心
    這部戲在1993年上映,超過1500萬港元票房,因為它賣弄色情和暴力,離奇慘案符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觀眾買的可不是一部合格cult片的帳。《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劇照。香港市民,一直以來都喜歡離奇故事,包含色情、暴力、血腥、魔幻的三級恐怖片在午夜場最受歡迎。
  • 港媒:兩位前特首發聲,呼籲香港實施全民強制檢測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敦促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強制性的全民普測,以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據報導,董建華在出席《南華早報》舉辦的論壇時發表演講稱:「為什麼我們不做呢?說服大家一起去檢測。這並不難。」
  • 港媒看香港樓市:新界西破頂 樓市"強弩之末"?
    港媒看香港樓市:新界西破頂 樓市"強弩之末"?   中新網2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新界西一向給予人「偏遠」的感覺,地區「次一等」,屬於上車客的首選地區,是故樓價一向落後。有代理表示,通常要待外區樓價上升至一定程度,市民買不起市區樓後,「牛市最後一瓢水」就會流入新界西。
  • 熱島效應加劇高溫熱浪
    這就是人們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城市熱島效應。  在夏季,熱島效應對高溫熱浪有放大作用。這意味著遇到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時,市區比郊區更難熬。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研究員任國玉和他的團隊定量化了這種「難熬」程度。
  • 香港人以後殺魚都要「安樂死」了?否則犯法!
    不過,漁護署可不是什麼突發奇想,而是有市民早前向立法會議員投訴,指街市魚販在宰殺白鱔(鰻魚的一種)時,先以鐵錐插著活鱔的頭,以防止白鱔滑動脫手,然後下刀屠宰,做法極為殘忍,議員向漁護署轉介個案,這才有了給活魚「安樂死」的討論。
  • 香港房價有多貴?千尺豪宅售價1千萬元,僅僅才92平方
    一家人擠在小小的房間裡面 劏(tang)房,是香港居民最常見的居所,這是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然後分租給很多的住戶。 還有一種比劏房更小的住所,俗稱「棺材房」。
  • 50平米,數十個房間,人均1.5平米,香港的棺材房究竟有多小?
    這是香港二十萬人的心聲。在外人眼裡,這裡是購物天堂,是國際都市,是時尚之城,也是金融中心,似乎把一切美好的詞用來形容香港都不為過。但是在生活在最底層的香港民眾看來,能夠在這裡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張床已經是最大的恩賜了,而更多的只是一輩子都遙不可及的房子首付。
  • 投胎到賭王家的哪一房真是個技術活,比如大房一家子也太慘了……
    據港媒報導,兩年前何家華被判患乳癌第3期,腫瘤達7公分,且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幸好接受化療後,腫瘤明顯縮小,不須割去左乳,現在靠吃藥控制病情,健康狀況恢復良好。2004年2月21日,黎婉華還是因病去世了。2月25日何鴻燊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澳門也特地為黎婉華降了半旗。從當時澳門一把手到其他機構負責人,超過千人來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