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魷魚」10米長!做成「鐵板魷魚」豈不美哉?

2020-12-05 景緒之

【原創文章,首發於百家號。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私信告知刪除。】

近些年,無論是貝爾格裡爾斯為代表的野外求生節目,還是「極限情侶」張昕宇、梁紅為代表的深度旅程體驗,都極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因為不是誰都有機會、有能力去探索陌生地域。或許這些探險者已經體驗得足夠深入,鏡頭帶領熒幕前的觀眾領略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但山外青山樓外樓,還有一人幾乎親身探索了世界上已知的所有生態環境,管他什麼天寒地凍還是熾熱炎炎,無論生機盎然還是死寂一片,多年來他與團隊一起致力於將自然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大眾,作為一名出生於1926年的老人,他用畢生激情親近自然,用詩人般的熱愛和好奇心記錄著生命的無窮變幻,他就是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

老人的名字可能並非家喻戶曉,但不論是央視1981年開播的《動物世界》,還是1994年開播的《人與自然》,兩檔科教自然類節目作為許多80後、90後認識自然的啟蒙課程,其中用到的素材就包括大量由大衛·愛登堡多年來帶領團隊製作的BBC紀錄片。作為最了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家之一,大衛·愛登堡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夜之間所有的脊椎動物從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仍會安然無恙,但如果消失的是無脊椎動物,整個陸地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聽上去似乎危言聳聽,細細品來卻是言之有理,無脊椎動物是動物的原始形式,佔到了動物總種數的95%以上,在環環相扣的食物鏈中,如果抹掉其中的九成以上,試想食物鏈中倖存者的日子也絕不會好過到哪兒去。現存的無脊椎動物有一百餘萬種,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龐大基數使得這些動物有著各自不一樣的生活,並且因生活環境的不同而進化出了千差萬別的形態,個頭大小往往是最直觀的一點,其中現存體型最大的就要屬南極海域分布的大王酸漿魷。

單從名字上看,資深吃貨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這種魷魚拿來穿串兒做成鐵板燒豈不是美味?「大」說明個頭是明擺著的事,意味著肉質豐厚,想像著咬一口都是幸福感滿滿,畢竟同樣的肉,大串兒和小串兒帶來的體驗是絕對不同的。再說「酸漿」,聽上去就是一種可以激發食慾的口味,和魷魚的碰撞簡直是天合之作。照此看來,大王酸漿魷在當下至少應是一款網紅食品。如果真要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從地理分布來說,大王酸漿魷主要活躍於寒冷的南極海域,水深大約在數百米至四千米之間,遠洋漁船是否有能力且有興趣以捕撈大王酸漿魷為目的進行作業,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儘管目前的確有在南極附近作業的漁船,為國際市場源源不斷提供著新鮮且豐富的天然漁獲,卻鮮有捕獲大王酸漿魷的消息傳出。人類第一次捕到完整活體樣本是在2007年2月由一艘紐西蘭籍船完成,在此之前,人們僅發現過大王酸漿魷被衝上淺灘的屍體。捕獲數量的稀有性決定了不可能讓這些大魷魚進入消費市場,畢竟科學研究都還沒搞個明白,難得遇到的活體樣本怎麼可能為了追求經濟價值而任其流入海鮮市場。以首次捕獲的大王酸漿魷為例,為防止腐爛影響研究,科學家先將其冰凍儲存,而後過了一年時間,於2008年4月才在不破壞形體的前提下以內窺鏡進行觀察。

最後,據說科學家們也曾對大王酸漿魷的可食用性進行了相關測試 ,結果發現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進行烹飪,都很難去除大王酸漿魷肉塊的異味,全然不見魷魚應有的鮮嫩,即便是高溫油炸加工成西餐中常見的魷魚圈,再配以豐富醬汁,入口仍如同在嚼一塊橡膠輪胎。

前面說到,2007年人類才首次捕捉到活體樣本,但大王酸漿魷與人類的淵源或許要發生得更早。比起前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各種湖怪傳說,海怪歷史則要悠久得多,在西方傳說中,海怪襲擊船員甚至將整條船拖入海底的情節並不罕見,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長有巨型觸手的怪物以令人膽寒的力量將木材製成的船隻撕成碎片。口口相傳間,海怪的體型被添油加醋地越說越大,到後來有人甚至說可以達到整個足球場那麼大。由於至今沒有實物佐證,因此姑且斷言這是一種虛構,但巨型烏賊和大王酸漿魷的相繼發現,讓我們似乎找到了海怪的原型。

儘管體型上遠比不上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但成年大王酸漿魷的體長經過推測可以達到10m左右,換算成樓層高度的話相當於三層樓, 07年捕獲的活體還是個寶寶,體長竟也超過4m,體重達到900斤。不過以此推論大王酸漿魷就是海怪,這件事還是有待商榷的,儘管體型和外貌與故事中的描述有相似之處,但最簡單的一點,歐洲與南極之間的距離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從地理條件上就不具備相遇的可能。

話說回來,也不能完全否認故事的真實性,或許當時的北極海域的確生活著類似於大王酸漿魷的生命體,只是人們對其一無所知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生物走向了滅絕。畢竟發達如今日的科技水平下,我們對大王酸漿魷的廬山真面目也只是僥倖略知一二,「撞大運」撈起的個體基本都在研究後製成了標本永遠留在博物館,更不必說在那個更落後的時代。

相關焦點

  • 海鮮之魷魚篇,民間最火的小吃鐵板魷魚
    魷魚噴墨在海洋2000米的深處生存著一紅「巨型魷魚」叫大王酸漿魷,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平均體長在5-15米之間曾經發現的最大記錄為20米,重達800斤,在海洋中他的唯一天天敵是抹香鯨,雖然體型大,但是壽命只有450天,
  • 一條「大魷魚」被衝上海灘,長度超4米200多公斤,這還是小的?
    而不敢下水,就如懷疑自己有「自然水域遊泳恐懼」的小編,就覺得在海裡遊泳不太舒服。2020年6月12日在南非不列顛尼亞灣海岸,走在沙灘上的人們看到了一條躺在沙灘上的「大魷魚」,人們給它拍了照,錄了像,還將這些上傳到了網際網路,並引起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為確實存在著巨大的魷魚而驚訝!
  • 海灘現巨型魷魚 觸手長達5米死因不明
    海灘現巨型魷魚 觸手長達5米死因不明 2016-09-02 09:39:00 來源:深圳新聞網
  • 章魚、墨魚和魷魚原來是數「腕」,吃貨:鐵板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但是小編有一次去吃海鮮餓時候發現,章魚、墨魚和魷魚,都是有很多腳的啊,小編我傻傻分不清,你分的清麼?後來一個朋友給我普及了一下,章魚、墨魚和魷魚原來是數「腕」,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去分辨它們,雖然鐵板是它們最好的歸宿!章魚,也叫八爪魚,所以章魚有8條可收縮的腕,而且章魚的8條的腕是長在頭上的。都知道章魚可以噴墨汁來掩護自己,可是你知道麼,它還可以像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構造。
  • 世界上最大的魷魚,450天就能長到20米,除了抹香鯨幾乎沒天敵
    鐵板魷魚在我們國內各座城市中都會有一條屬於當地的特色美食街,當然在這麼多的美食街上「鐵板魷魚」相信是很多小夥伴的最愛了,這種美食在全國各大特色美食街上都會有,同樣這種美食在國外同樣也是存在的,吃了這麼多魷魚,那麼小夥伴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魷魚是哪種嗎?
  • 觸手達5米巨型魷魚現紐西蘭海灘 疑是海洋更大生物傷害致死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消息,在科幻小說或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巨型魷魚現身了!5月13日,紐西蘭南島Kaikoura的海灘發現一隻被海水衝上岸邊的巨型魷魚,其最長觸手長達5米! 巨型魷魚的發現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令人更加驚訝的是,這只在深海生活的大魷魚,貌似是被其他更大的海洋生物所傷害致死。目前,這隻巨型魷魚已經被Kaikoura水族館保護收藏了起來。
  • 鸚鵡迷你廚|小吃、沙拉二合一,魷魚酥佐小黃瓜沙拉
    因為總是有人分不清魷魚、墨魚和章魚之間的關係,所以重點就是教大家區分這三種食物,看完以後就不要再說它們是同一種生物了喲。魷魚屬於十腕總目下的槍形目,又叫做句公或者槍烏賊;墨魚屬於十腕總目下的烏賊目,也叫做烏賊、花枝或者墨斗魚;章魚屬於八腕總目下的八腕目,它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八爪魚,因為有八條比較長的腕足,所以從腕足的數量上就能夠第一時間區分出章魚
  • 魷魚好吃嗎?別告訴我你不愛它,百變做法美味升級
    魷魚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海鮮。路邊攤上的烤魷魚相信人人都吃過吧,一串一串的真的超級過癮。近年來人們食用魷魚也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猶豫非常好吃,但對它的營養價值方面卻了解的很少。頭足綱,槍烏賊科,胴部細長,胴長最大可達15釐米,形狀類似魷魚,個體比魷魚短而小,體短而寬。一般胴長12~20釐米,長度為寬度的4倍。
  • 巨型魷魚和抹香鯨的生死決鬥,它用粗壯的觸手死死纏住抹香鯨!
    巨型魷魚依然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大型動物之一。
  • 墨魚、章魚和魷魚傻傻分不清楚,幾招教你輕鬆分辨!
    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享受美食的同時,不了解點相關知識怎麼行?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海鮮小知識!魷魚類的海鮮:章魚、魷魚以及墨魚。爽口鮮美的爆炒魷魚須鐵板魷魚又脆又香,稱霸小吃街,又麻又辣超級下飯!就像老婆餅沒有老婆但是這不妨礙它香而不膩,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大愛!以上幾種小吃,相信不少人都吃過!但還是對墨魚、章魚、魷魚分辨不清、混淆一體。其實掌握了規律還是很好區別的。
  • SCP-252特異大赤魷魚,基金會成員仿佛已經聞到鐵板魷魚的香味了
    成年樣本體型明顯小於同種魷魚,長度不超過1米,體重最大為40千克。解剖顯示出特異大赤魷魚缺乏墨囊,且擁有更高密度的色素細胞(約是普通同種成熟體的20倍,所以我認為做紅燒魷魚就不用加老抽上色了)。這樣的顏色轉換對能視覺接觸的獵物有催眠效果,使得獵物放棄防禦措施,在被抓住之前都不嘗試逃跑。(我的反應是魷魚餃子,魷魚刺身,魷魚火鍋,魷魚丸子,鐵板魷魚,蔥爆魷魚此處省略一萬字)當受到天敵威脅或其他威脅而焦慮不安之時的時候,SCP-252迅速變形為一種生理機制不確定,擁有極度破壞性行為特徵的巨大水生物。在這一階段,它的身體屬性會不斷變化。
  • 都不敢直視手上的魷魚鐵板燒了!竟然是外星來客?
    小組的人員做出了各種假設,並且都給出了響應的解釋,但他們一致都認為章魚這種常見的海洋生物,是比較特別的一種物種,暗示著類似於章魚和魷魚等頭足類動物,它們可能來自外星球!章魚的基因組異常複雜,有著33,000組基因蛋白質編碼,竟然比人類祖先中存在的還要多。
  • 大王烏賊一隻275公斤,網友戲稱:不能被「鐵板」的魷魚
    大王烏賊眼睛和瞳孔的直徑分別有27公分、10公分左右,屬於現存世界上的最大的巨眼生物,這也使它們可以在幽暗的深海中,看清周圍的生物光。 大王烏賊雌雄種類的身體大小有所不同,雄性一般最長為10米左右,而雌性的個頭比雄性要大得多,目前已經確認雌性大王烏賊最大個體為14米。
  • 【天了嚕】紐西蘭海灘發現一隻巨型魷魚,別想炭燒魷魚啦,它已經被收藏了~
    當地時間5月13日,紐西蘭南島Kaikoura的海灘發現一隻被海水衝上岸邊的巨型魷魚,其最長觸手長達5米。
  • 影/網紅開箱怪獸級大魷魚!他分解「內部構造」超療愈 4種料理方法...
    就算沒吃過也一定看過魷魚,不管是逛市場、超市還是夜市,到處都可以看到烏賊的身影雖然本身就不是什麼稀有的生物,不過超過15公斤的巨型大魷魚應該就很少見了吧! 在YouTube上專門介紹各種稀奇古怪美食的網紅「奇異小北」這次竟然要來開箱「怪獸級大魷魚」!讓大家看看到底魷魚身體裡長什麼樣子,竟然還要用不同的料理方式來處理這隻超大型食材。
  • 魷魚章魚墨魚3類海鮮外形類似 少有市民能分清
    記者 王 偉  探訪 三類海鮮分不清   「海兔子、墨魚、魷魚、八帶……這幾樣海鮮我就沒搞清楚過,感覺長得樣子差不多啊。 」老家河北的周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已在青島生活了五年多,還是分不清這幾類類似的海鮮。記者隨機採訪了解到,除了一些老青島,很少有市民能準確分清這幾類海鮮,這些頭足類海鮮在銷售時的名稱也不統一,更讓一些市民摸不著頭腦。
  • 章魚、魷魚、墨魚,傻傻分不清
    蛸科主要包括短蛸、長蛸和真蛸。章魚保羅它曾成功預測南非世界盃、歐洲杯的賽事結果,被稱為世界盃最佳「預言帝」。魷魚,隸屬於頭足綱、十腕總目、槍形目,也是鐵板魷魚的主角。每當炒魷魚時,總有人會被解僱。墨魚,還有另一個名字——烏賊。和魷魚一樣,也是十腕總目的成員,但是噴墨本卻領強於魷魚。章魚、魷魚和墨魚同屬於軟體動物門中的頭足綱,也被稱為「頭足類」。
  • 趣談魷魚——柔魚——槍烏賊等,不管它們叫什麼,很好吃就是了
    它們的種類很多啊,但幾乎都長一個樣子(外形和真正的烏賊區別很大)。它們的外形基本如此:都有長著須子的頭、筒狀的身體和身體末端的「耳朵」等等——這個樣子,特別是去了須子以後的樣子,特別像沒了長杆子的標槍了——大概「槍烏賊」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 愛吃真魷味鐵板爆燒魷魚的你,一定要知道烤魷魚也是有歷史的!
    真魷味作為市場上機具知名度的烤串品牌,主打的產品是鐵板爆燒烤魷魚和各種葷素種類的烤串。真魷味也因其健康、綠色的製作過程和原料受到廣大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尤其是那經過230度鐵板板爆燒烤出來的魷魚,吃過之後,再吃別家的味道總是感覺差點。
  • 章魚+魷魚+墨魚=美味
    也不是說這事兒做不成,而是這事兒不簡單,不是誰都能輕輕鬆鬆做出來的,但是章魚行啊,每隻章魚都行啊!章魚的八個腕足內都有獨立的神經索,可以獨立完成很多的複雜行為,簡單來說,每個爪爪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於是腕足經常不是很受腦子的限制,因為腦子給腕足下的命令不是具體的,只要做到了就行,具體怎麼做的,腦子表示:我不看過程,我只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