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殺人犯固有的解刨學特徵 殺人行為或能預測

2020-12-07 潮流科技fans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潮流科技fans!

無論什麼國家,無論什麼地區,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會成為暴力犯罪的實施者。暴力犯罪是各個國家主要的犯罪類型之一,是指那些通過暴力手段來實現犯罪目的的犯罪行為,比如殺人、搶劫、傷害和強姦等等以暴力行為為特徵的犯罪。

暴力犯罪通過暴力手段來實現犯罪目的

暴力犯罪以對他人的人身實施侵害來達到犯罪目的,因此對社會的危害和造成的後果往往比較嚴重,各個國家也將打擊暴力犯罪作為刑法和司法機關打擊的重點。如何減少暴力犯罪,如何預防暴力犯罪,什麼樣的人容易參與暴力犯罪,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心理行為學家和司法工作者。

最近一項關於暴力罪犯大腦的研究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帶來了契機,專家們稱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預測暴力行為。研究人員通過對808名正在服刑的暴力罪犯的大腦核磁共振圖像的分析,觀察到了殺人罪犯與暴力罪犯的大腦在兩個區域顯示出巨大差異。

核磁共振圖像的明顯差異

從對犯罪分子的核磁共振掃描的結果可以看出,殺人犯與那些相對不那麼暴力的罪犯相比,眼眶額葉皮質和顳葉兩個區域呈現出明顯區別。換句話說,殺人犯與其他暴力罪犯和不那麼暴力的罪犯相比,這兩個區域的灰質會少一些。

相同的一般暴力罪犯(非殺人犯)之間,大腦掃描圖像沒有明顯區別。但一般暴力罪犯與殺人犯的大腦掃描圖像之間就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參與研究的808名正在服刑的暴力罪犯中,排除罪行較輕的同謀殺人犯以後,有200名真正意義上的殺人犯,他們被視為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之間的大腦掃描圖像高度一致,並明顯區別於其它罪犯。

基於這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意識到,雖然這項研究不應該被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殺人犯的判斷標準,但是解剖學上的明顯差異可以為建立一種預測分析機制鋪平道路,這也會成為使用神經科學來幫助預測誰會犯下殺人行為和識別導致殺人行為的神經危險因素的第一步。這項研究還能應用於學校,以此來評估青少年實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可被用於預測暴力犯罪

或許很多人對於把這項研究應用於未成年人身上十分反感,相當一部分人甚至將這項研究看作是一門偽科學,但不管怎樣,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技術在成年人中取得了成功,未來必定會應用於未成年人。長遠的目標是通過跟蹤部分有暴力行為傾向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預測可能發生的暴力犯罪和殺人行為,從而更好的保護更多的人。

一些神經犯罪學家認為,通過早期識別和幹預可能的暴力犯罪和殺人行為,科學家就有機會在案件發生之前預防和阻止暴力行為的發生。少數持有懷疑態度的人則認為,如果真能在殺人行為發生之前作出預測,這項技術可能被濫用。

總結:暴力犯罪是指那些通過暴力手段來實現犯罪目的的犯罪行為;殺人犯與普通罪犯相比,眼眶額葉皮質和顳葉兩個區域呈現出明顯區別;這項研究可能殺人行為發生之前作出預測;

潮流科技fans本著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大家提供科技類資訊文章。如果你喜歡,請多多留言關注。每篇文章都是潮流科技fans嘔心之作,也許不是最好,但絕對是認真的。請抄襲者自重!

相關焦點

  • 國外一科學家發現重要驚天研究成果!
    殺人犯心理殺人犯心理(mind of murderer)是指殺人犯在準備及實施殺人犯罪活動中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1)強烈的攻擊性。(2)犯罪動機複雜。(3)殘忍性。(4)狡詐性。(5)物慾、性慾強烈。(6)性格粗暴、野蠻。主要表現:(1)強烈的攻擊性。這是促使行為人殺人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 中國拍不出殺人真人秀《達倫·布朗推》72分鐘從普通人到殺人犯
    腐國家喻戶曉的心靈魔術師達倫布朗打造了一檔綜藝《達倫·布朗:推》,可以說的是電影《驚天魔盜團》和《電鋸殺人》系列的結合體,達倫布朗利用心理學誘導嘉賓步入犯罪的深淵,從普通人到殺人犯只要72分鐘,一場殺人真人秀,一次人性的考驗。首先這位魔術師達倫布朗,履歷驚人。
  • 「素媛案」兇犯越長越兇,殺人犯真的會「掛相」嗎?
    雖然這是以義大利地區人種為樣本分析得出的結論,但在趙鬥淳現在的臉上似乎也能找到這些特徵的影子。道德感:「天生犯罪人」永遠認識不到自己的犯罪行為是不道德的。龍勃羅梭的《犯罪人論》自出版後,就在學術界引起爭論,尤其是對外貌特徵的研究,極容易引起社會歧視,被很多學者批判。至於龍勃羅梭發現的「天生犯罪人」是否存在,答案也許是YES。
  • 科學家掃描殺人犯大腦 意圖揭示其共性
    現年71歲的他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接受了腦部掃描和其他測試,以找出多年前究竟是什麼驅使他去殺人。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醫生發現他的基因可能使他更有可能殺人。大腦缺陷意味著他缺乏恐懼和同情心。神經犯罪學家阿德裡安·雷恩教授研究了世界各地殺人犯的大腦,他說:「如果杏仁核萎縮,你就會變成一個無畏的個體。」
  • 殺人犯長什麼樣
    所謂犯罪側寫,就是通過分析罪犯留下的活動痕跡,推斷罪犯可辨識的行為個性和人口學特徵。其基本原理,就是認為人的生理特點、行為習慣和個性特徵之間,存在著推此即彼的規律。警方發現,這一側寫和他們調查過的一名23歲的越南退伍士兵大衛·梅爾霍夫(David Meirhofer)頗為一致。但此人被調查時相當配合和熱心,回答問題清晰明確,還順利通過了測謊,因此未被當做嫌疑犯。特頓提醒蒙大拿警方,梅爾霍夫可能是典型的「反社會變態」,能輕易通過測謊。他建議監聽蘇珊家的電話,兇手可能會在某些特殊的日期打來。
  • 混沌的發現之旅,世間有多少事可以預測?輕撩混沌學面紗
    他在耗散系統中發現了混沌,發現了奇怪吸引子,從而提供了研究混沌的模型,並開創了用數值計算方法研究混沌的先河。洛倫茲將有序與無序統一在一起,連接了科學界決定論與概率論兩大長期對立體系之間的鴻溝,站在科學帝國的金字塔尖俯視著整個人類。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開始考慮許多不同種類的不規則之間有什麼聯繫。
  • 夢遊殺人被判無罪釋放?夢遊到底是怎麼回事?
    故意殺人的事實鐵證如山,似乎這個年僅23歲的小夥子就是一個喪心病狂的殺人犯,但是最終的宣判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無罪釋放。 在案件的調查過程中,肯尼斯·帕克斯說自己是在夢遊,自己完全記不得發生了什麼事情。警察和醫生通過檢查沒有發現對方有精神問題或者藥物濫用的跡象。
  • 科學家或能利用通過大腦掃描來預測人們的智力
    fMRI成像技術能通過檢測大腦特殊區域的血流量改變來繪製出大腦活性的圖譜,換句話說,當我們不做任何事情或者不想任何事情時,尤其是在沒有數學問題、沒有詞彙測試和謎題時,一個人的智力就可以從他們大腦的活性模式中收集到。研究者Ralph Adolphs博士表示,我們發現,當測定人們大腦活性模式時,如果只是讓他們躺在掃描儀中不做任何事情的話,利用我們監測的數據就能夠預測個體的智力/智商。
  • 根據臉型就能預測暴力傾向嗎?
    其中一種言論是由19世紀的犯罪學家Cesare Lombroso提出的,他斷言能通過外貌,即面部的構造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情和行為。Lombroso認為,有一些男人天生就是罪犯。在他的言論中,這些男性是人類逐漸演化中的「返祖者」、是愚蠢的「野蠻人」,並具有類似人類祖先的面貌。典型的面部特徵包括大下巴、突出的眉毛和柄狀的耳朵。而Lombroso對他們的評價都是負面的。
  • 臉型能預測你的暴力傾向嗎?
    其中,十九世紀的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勃羅梭(Cesare Lombroso)曾說,可以從面相學,即臉型,來預測人的脾氣和行為。龍勃羅梭提出,有些人是天生的罪犯。他們有猿猴似的「野蠻」和「返祖」特徵,是進化的倒退。這些特徵包括寬大的下巴,突出的眉毛和「把手形狀的耳朵」。
  • 讓殺人犯明正典刑是對無辜受害者最後的尊重
    原來讓一名殺人兇手背上罵名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梳理一下當事司機的種種行為就知道其故意殺人的卑劣,從通報中我們知道,他事先準備了白酒並藏著車上一飲而盡壯膽殺人,這是蓄謀已久。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他先後兩次避讓小車(剛開始以為他只是單純的不想擦掛,甚至衝進水庫都是意外事故),這不是為了饒小車司機一命,而是如果推著小車前進,要突破護欄和下階梯一路衝到水庫殺人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為了單純的想殺更多的人)。
  • 科學家發現一隻基因變異的黑猩猩,行為特徵像人,它能否持續進化
    科學家發現一隻基因變異的黑猩猩,行為特徵像人,它能否持續進化 上世紀70年代,有人在非洲剛果地區抓到一隻黑猩猩,並將黑猩猩賣給動物訓練師,訓練師覺得這隻黑猩猩與其他猩猩很不一樣,十分驚訝,並交給了專業的科學家研究,科學家便發現了黑猩猩基因變異,行為特徵像人,那它能否持續進化?
  • 能預測你行為的「通靈」細胞,到底是什麼鬼?
    在科學家們體量龐大的數據裡,出現了一小群可以預測幼魚何時會捕捉併吞咽食物的神經元。這其中的一些甚至在幼魚將視線集中在獵物身上的幾秒前就被激活。但這裡有件怪事:當科學家們更深入地分析數據,他們意識到這些「通靈」細胞的活躍時長異常的長——並非像大多數神經元那樣只活躍幾秒鐘,而是好幾分鐘。
  • 全程直播了一個殺人犯的誕生,這個真人秀真敢拍!|百家故事
    這看起來無關緊要,一個無傷大雅的幫忙,距離「殺人」太遠了。短時間內讓一個自信的29歲男人產生這樣的變化,這也是實驗的安排:1.他們讓伯尼表現出絕對權威,能命令所有人。2. 讓克裡斯顯得格格不入。他完全沒有意識到,本來只是一次意外,現在他的行為卻是在:移屍。克裡斯很快找回一絲理智,並對馬特的行為提出質疑:我們不是應該找誰來幫忙。
  • 「混沌學」是什麼,它告訴人們未來是不可能完全預測的!
    說其「錯誤」是因為,作為現代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的混沌學研究表明,未來是不可能完全預測的。 混沌現象指的是自然界中那些不確定的、隨機的、模糊的、複雜的狀態和行為。混沌理論把現實世界劃分為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兩種事件和過程,前者的特點是其未來可預測,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後者的特點是有許多偶然的、隨機的和模糊的因素在事件過程中起作用,因而使得其未來不可預測,比如投擲硬幣、搖獎,等。
  • 大家都以為連續殺人魔是天生的,但那是錯的!原來一切都是..
    在芝加哥的一群司法心理學者就長期研究連環殺手,他們也發現這些連環殺手竟然有令人驚訝的共通點…► 以海倫‧莫裡森博士(Helen Morrison)為首的芝加哥心理學家們研究並訪問了135名連環殺手,最終發現他們可能找到了引發連環殺手進行暴力行為的基因缺陷及觸媒
  • 真實事件改編:「紅蜘蛛」殺人事件
    而且「不管是搶劫犯還是殺人犯,我也有溫柔和細心的一面。」 他認為自己是英雄。 這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起勞榮枝動手殺人的案件 直到四天後,出租屋內傳出強烈的屍臭,鄰居才發現殷建華和陸宗明的屍體,而此時勞榮枝早已逃去無蹤了。
  • 科學家發現基因變體 或能預測人的離世時間
    基因「開關」決定了我們身體的很多特徵,包括頭髮顏色、血型等等,而且對於某些疾病非常敏感。現在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一種能夠決定更加怪異事情的基因:一個人可能離世的時間。在發表於2012年11月《神經學年鑑》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體生物鐘(也稱作生理節律)的科學家們聲稱發現了基因變體,不僅能夠確定你能否成為一個早起的人,而且也能夠以令人不安的精確度預測出你可能去世的時間。
  • 真實事件改編(十七):「紅蜘蛛」殺人事件
    這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起勞榮枝動手殺人的案件直到四天後,出租屋內傳出強烈的屍臭,鄰居才發現殷建華和陸宗明的屍體,而此時勞榮枝早已逃去無蹤了。1999年12月28日,惡貫滿盈的法子英被處決,25歲的勞榮枝,則展開她長達20年的逃亡。是雙面伊人,還是千面惡魔?勞榮枝被捕後,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試圖還原她的前半生。
  • 神經經濟學助力預測個體行為
    自經濟學誕生以來,個體如何進行選擇、決策,人類決策行為能否預測嗎,這類問題一直居於其研究核心。傳統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認為人類具有穩定、持續的偏好,人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效用函數作出理性的行為決策。該學科在行為經濟學的基礎上,繼續挑戰傳統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設,從神經學層面為人的現實行為尋找佐證,使經濟學在預測個體決策時更接近自然科學。因此,部分神經經濟學家認為,神經經濟學可能會使經濟學變為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