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掃描殺人犯大腦 意圖揭示其共性

2020-12-04 環京津網

北青網訊 27歲的約翰·梅西在三次越獄後,成為英國服刑時間最長的囚犯之一,服刑43年。

現年71歲的他在一檔電視節目中接受了腦部掃描和其他測試,以找出多年前究竟是什麼驅使他去殺人。

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醫生發現他的基因可能使他更有可能殺人。

大腦缺陷意味著他缺乏恐懼和同情心。

心理學家說,再加上伴隨著痛苦的童年,梅西極有可能犯下最令人髮指的罪行。

掃描顯示他大腦中控制恐懼等情緒的杏仁核較小。

神經犯罪學家阿德裡安·雷恩教授研究了世界各地殺人犯的大腦,他說:「如果杏仁核萎縮,你就會變成一個無畏的個體。」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殺人犯固有的解刨學特徵 殺人行為或能預測
    最近一項關於暴力罪犯大腦的研究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帶來了契機,專家們稱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預測暴力行為。研究人員通過對808名正在服刑的暴力罪犯的大腦核磁共振圖像的分析,觀察到了殺人罪犯與暴力罪犯的大腦在兩個區域顯示出巨大差異。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疾病如何破壞大腦—新聞—科學網
    逆境中誕生的腦圖譜項目
  • 掃描儀用圖片揭示人的同情心在大腦的動作過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利用高科技掃描器—一種名叫「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機器,為人類的大腦在活動時進行掃描並拍攝相關圖像。從掃描器中不僅能夠看到大腦與皮和骨的清晰圖像,甚至觀察到了人類的同情心等心理活動中大腦的運作過程。
  • 科學家或能利用通過大腦掃描來預測人們的智力
    2018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經撒謊說自己很聰明智商很高,那麼是時候坦白了,如今科學家們就能通過對你的大腦進行掃描來判斷你到底是否真像所說的那麼聰明了。實際上,更準確地說,科學家們自己並不會觀察你的大腦掃描結果,而是藉助一種機器學習的算法來對人們的大腦進行掃描。
  • 全球最大規模腦部掃描揭示大腦工作機理與疾病危害
    在緩慢的起步階段之後,該項目將來自39個國家的近900名研究人員聚到一起,並就3萬餘人的大腦掃描圖像和遺傳數據展開分析。在一系列論文中,ENIGMA的眾包方式為研究正常人以及患者大腦中的基因和結構存在何種關聯打開了一扇窗戶。
  • 科學家發現笛卡爾的大腦真的很特別
    這位生活在17世紀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寫下了這樣的名句。現在,研究人員正嘗試通過重建其大腦,找出是什麼造就了其獨特思維。科學家一直希望弄清天才的大腦,尤其是其表面形狀,是否存在揭示其主人卓越智慧的線索。但迄今為止,大部分大腦研究——包括針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使用的都是真實大腦。但不幸的是,當科學家希望進行研究時,笛卡爾的遺體已經腐爛了。
  • 研究揭示由大腦區域決定
    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導 英媒稱,兩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友善之人的大腦中引發移情衝動的區域更活躍。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18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有些人比別人更友善?問題全在腦子裡!》的文章稱,待人如己——正如老話所言。
  • 揭示盲人「視覺」背後的大腦機制
    Weizmann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對視力喪失者出現的Charles Bonnet綜合症進行了研究。最近發表在《大腦》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腦視覺中心的正常、自發活動可以觸發盲人的視覺幻覺。 該研究所神經生物學系的Rafi Malach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員研究了大腦中自發的「靜止狀態」波動現象。這些神秘的緩慢波動,發生在整個大腦,遠低於意識閾值。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人類大腦3D結構高清圖像
    核磁共振掃描大腦靜止狀態,圖中黃色區域是與藍點具有較強的連接性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人類連接體項目(HCP)」最新公布人類高清大腦圖像,這是首次繪製的3D大腦思維連接圖,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組織。
  •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科學家成功揭示大腦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Pathway Gates Novelty-Induced Contextual Memory Form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記憶形成的新基石,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腦中海馬體區域的特殊信號通路,同時還揭示了該通路如何控制機體經歷新環境時形成的新記憶。
  • 科學家揭示大腦彈性時間感的原因
    多巴胺與時間感之間的聯繫十分有趣,部分原因在於該神經遞質以其在獎勵和強化學習過程中的功能而聞名。比如,當我們收穫意外的獎勵時——也就是出現預測誤差時,我們會感受到多巴胺的湧入,這會告訴我們未來繼續保持這樣的行為。多巴胺對時間感和學習過程是如此之重要,這絕非偶然。甲基苯丙胺等藥物,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會改變這兩個過程,也會改變多巴胺。
  • 科學家揭示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
    科學家們揭示了長時間停留太空對大腦結構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德國和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對11名俄羅斯太空人的大腦結構進行了研究,這些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平均連續停留時間是171天。
  • 對包括人類在內的130個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MRI掃描表明連通性相等
    許多科學家認為,與其他動物相比,人腦的連通性要高得多,這可能是對人類超強功能的解釋。另一方面,科研人員知道關鍵特徵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都得到保留,例如,所有哺乳動物都有四肢。在這個項目中,他們希望探討大腦連通性可能是此類關鍵特徵的可能性,無論大小如何,所有哺乳動物都可以保持或大腦結構,為此,我他們使用了先進的研究工具。
  • 大腦掃描有助於提前診斷自閉症?美國科學家的結論是肯定的
    美國的科學家Piven和他的同事Hazlett組建的團隊研究發現大腦掃描可能會有幫助。而他們的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自閉症醫學認識的演進:從「冰箱理論」到大腦發育障礙生於1933年的唐納德·格雷·特裡普利特(Donald Gray Triplett)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
  • 我有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為什麼沒有成為我所研究的那些連環殺人犯中...
    作者 | 詹姆斯·法隆 來源 | 鳳凰網讀書(ID: ifengbook) 作為一個年過而立的神經學家,數年來,我看過了無數的腦部掃描圖。殺人犯們的圖像卻與眾不同。
  • 大腦掃描器可閱讀人類夢境 看到動態夢境內容
    科學家預測我們不久便能使用計算機「看到」自己的夢境內容,甚至人們還能將昨天的夢境複製出來進行觀看。德國慕尼黑市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物理學家表示,他們已證實新型大腦掃描器能夠看到神智清晰造夢者的夢境。這項研究發現證實了使用近期的「複製技術」可建立人們夢境圖像,迄今為止,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科學家僅重建了兩個夢境內容。科學家預測我們不久便能使用計算機「看到」自己的夢境內容,甚至人們還能將昨天的夢境複製出來進行觀看。
  • 科學家發現大腦「癢區」
    如今,通過向這些實驗室中的齧齒動物大腦中植入電極,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大腦中驅動這一特徵的區域,這一發現或許將有助於闡釋人類怕癢的起源。這項研究同時揭示了與人類不同的是,小鼠對撓痒痒的敏感性更多地受到其情緒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項研究他們已經發現,小鼠怕癢的地方與人類類似——在它們的肚皮和後爪上,而非它們的後背或前爪。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笛卡爾大腦前額葉突出
    笛卡爾大腦前額葉突出 發布時間:2017-05-08 20:15:06.0科學網       這位生活在17世紀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寫下了這樣的名句。現在,研究人員正嘗試通過重建其大腦,找出是什麼造就了其獨特思維。      科學家一直希望弄清天才的大腦,尤其是其表面形狀,是否存在揭示其主人卓越智慧的線索。但迄今為止,大部分大腦研究——包括針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使用的都是真實大腦。但不幸的是,當科學家希望進行研究時,笛卡爾的遺體已經腐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