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了解,柏寒與逝世的蘋果CEO賈伯斯病症相同。神經內分泌腫瘤究竟是個什麼病?為何如此兇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主任郝純毅教授和消化內科李潔主任醫師對此進行了解答。
2月20日,上海白玉蘭「視後」、《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婆婆」曹心梅的扮演者柏寒因病逝世,此消息讓很多人吃驚。
此前曾有傳聞說柏寒身患癌症,其經紀人發布聲明稱,柏寒確實正在住院接受化療,但並非像媒體猜測的患了胰腺附近的癌症,而是神經性內分泌腫瘤,預計2012年3月就可康復。誰知時隔不久,56歲的她突然去世。
據了解,柏寒與逝世的蘋果CEO賈伯斯病症相同。神經內分泌腫瘤究竟是個什麼病?為何如此兇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主任郝純毅教授和消化內科李潔主任醫師對此進行了解答。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布全身
郝純毅主任介紹說,20世紀初就有學者注意到一類生長相對緩慢的腫瘤,並將它命名為「類癌」,隨後的研究證實,這類腫瘤發展於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具有調節功能,並廣泛分布於全身各系統。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發生於全身許多器官和組織,包括胃腸道、胰腺、膽管和肝、支氣管和肺、腎上腺、甲狀腺、泌尿生殖系統等等。55%-70%發生於胃腸道和胰腺,被稱為胃腸道-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幾乎都具有惡性潛能
神經內分泌腫瘤一度被認為比較罕見,但過去30年流行病學顯示,肺和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增加了約5倍,目前發病率約為5.25/10萬。發病率的增加與臨床診斷手段、技術的進步固然有關,但實際發病率確也在增加。
過去認為這類腫瘤生長相對緩慢並且絕大多數為良性,但現在看來,幾乎都具有惡性潛能,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具有高度轉移性,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為肝臟。
現階段,根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部位、分期及病理分級,可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有手術指徵的患者首選手術切除,不能手術的可以選擇藥物治療,包括全身化療、生長抑素類似物(奧曲肽等)、分子靶向藥物舒尼替尼(索坦)和依維莫司等,還可以選擇局部治療。
警惕「類癌症候群」
李潔主任介紹說,診斷必須有病理學依據,具有特定的細胞形態,並且有特異的免疫組織化學指標。我國的病理學界與國際同步,於2011年4月公布了「中國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學診斷共識」,為這一疾病的確診提供了相關病理診斷規範標準。另外,還有影像學檢查――奧曲肽核素掃描,該檢查不僅可以用於診斷,也對指導治療可能有一定意義。目前這項檢查國內只有極少數醫院開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可提供此項檢查,僅2011年一年,醫院就治療過該種病患96例。
神經內分泌腫瘤在臨床上根據有無與分泌激素或肽類物質相關的特異症狀,可分為有功能和無功能性腫瘤,比如有無「類癌症候群」。該病表現為腹痛、腹瀉、發作性皮膚潮紅、支氣管痙攣(喘息)甚至心臟瓣膜病等,還有些可以有血糖升高、反覆發作低血糖等症狀。如有上述問題者需及時就診,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原因。
(責任編輯:王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