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癌症候群的診療進展

2021-01-20 騰訊網

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來自瀰漫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腸嗜鉻細胞,主要存在於胃腸道。WHO將所有神經內分泌癌歸類為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可分為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和低分化神經內分泌癌(NECs)。

神經內分泌腫瘤產生的激素會引起功能症候群,即類癌綜合症(CS),主要發生在胃腸道或與肺有關的NEN中。典型症狀有腹瀉、皮膚潮紅、水腫和腹水。

通常,轉移性高分化NENs的患者預後良好,根據腫瘤的分級、分期和起源部位,其5年總生存率為50%-70%。類癌綜合症患者的總生存期為4.7年,而無類癌綜合症患者的總生存期為7.1年。

本文將討論症狀、病理生理學的更新和新的治療方法,並將重點關注一些常見的併發症,如類癌性心臟病、腸繫膜纖維化和類癌性危機,以及更常見的CS患者的精神疾病及其治療。

類癌綜合症的體徵和症狀

類癌綜合症的症狀是腹瀉、潮紅、腹痛、喘息和心悸,但也有肌肉萎縮的報導。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瀉,發生在80%的患者。腹瀉是分泌性的,每天至少發生3次腸蠕動,這是由於NEN產生的激素刺激使胃腸蠕動增加。

50%-85%的患者出現皮膚潮紅,體現在面部、頸部和胸部上部發紅,持續數秒至數分鐘。NENs過度生產激素會導致潮紅。潮紅可能自發出現,但可能由於情緒壓力、刷牙或咀嚼刺激迷走神經,以及攝入含酒精或酪胺的食物(例如奶酪、咖啡、巧克力、堅果、鱷梨、香蕉和紅酒)而引起。患者本人可能沒有發現潮紅,常由家人或朋友發現並告知。

(圖類癌症候群引起的喘息和呼吸急促在潮紅髮作期間最為明顯)

約有40%的患者發生腹痛,可能與腸繫膜纖維化有關。10%-20%的患者存在喘息或支氣管痙攣,這是由於荷爾蒙過多引起的。

組胺的分泌會引起瘙癢和皮疹。心悸是荷爾蒙分泌過多的常見症狀,通常報導為自發心悸或在壓力事件後發生心悸。心悸發作的持續時間長短不等,不超過30分鐘。

有少量報導由於營養不良與腹瀉失控而導致肌肉萎縮。與沒有類癌症候群的NEN患者相比,類癌症候群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需要注意的是,類癌症候群患者的腹瀉並非都與激素有關。

病理生理學更新

NENs可能分泌40種分泌物(血管活性物質),最突出的是5-羥色胺(5-HT,血清素),還有速激肽、組胺、激肽釋放酶、前列腺素兒茶酚胺和胃動素。人們認為這些物質進入體循環後會導致類癌綜合症的臨床症狀。肝臟和肺臟可以使循環激素失活,但是對於有肝轉移的患者,其產生會繞過新陳代謝。患有卵巢、睪丸或腹膜後轉移的患者或患有原發性支氣管腫瘤的患者很少有類癌症候群而沒有肝轉移,這是由於激素進入體循環時會繞過肝臟。

分泌NEN的纖維化併發症(如類癌性心臟病和腸繫膜纖維化)是心臟瓣膜和腸繫膜內纖維化形成增加的結果。

促成纖維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被認為是血清素,因為這些併發症主要發生在5-HIAA升高的患者中,5-HIAA是血清素的分解產物。

(圖 腫瘤微環境和纖維化形成類癌症候群的總結。TGF-β:腫瘤生長因子β,FGF2: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CTGF/CCN2:結締組織生長因子。)

腫瘤微環境(TME)由支持性基質、基質細胞、內皮細胞和炎性細胞組成,對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至關重要,並在纖維化併發症的發生中發揮作用。圖中,TME表示為成纖維細胞、免疫細胞和細胞外基質。血清素刺激成纖維細胞,但也直接和間接地受幾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TGF-B),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2)和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TGF或CCN2)作用。

TGF-B刺激對成纖維細胞具有強增殖作用的PDGF和對成纖維細胞具有強促有絲分裂作用的FGF2。

結締組織生長因子由血清素和TGF-B誘導,並增加膠原蛋白的合成、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為成肌纖維細胞。包括B細胞、T細胞、NK細胞、樹突狀細胞、肥大細胞和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在內的多種免疫細胞滲入NEN腫瘤微環境,從而形成免疫抑制的環境,抑制免疫反應並刺激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肌成纖維細胞分化導致纖維化形成。轉化生長因子β刺激TME的第三個主要成分,即細胞外基質,刺激細胞外基質的重塑和產生,從而促進纖維化的形成。

治療更新

類癌綜合症的治療重點在於降低激素水平或減少腫瘤負荷,以減輕與該綜合症有關的症狀。長效生長抑素類似物被認為是類癌症候群治療的基石。PROMID試驗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試驗,證明了小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增加。

與安慰劑相比,接受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患者潮紅髮作也有減少的趨勢。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使用生長抑素類似物的患者症狀改善了65%-72%,生化反應改善了約45%。增加劑量或頻率或改變藥物類型可減少72%–84%的患者症狀。

CLARINET研究將GEP-NEN患者和未知原發性腫瘤的患者隨機分為蘭瑞肽自用凝膠120mg和安慰劑,顯示蘭瑞肽組的無進展生存期顯著延長(中位數未達到,而安慰劑組為18個月)。

近來,色氨酸脫羧酶口服抑制劑特羅司他乙酯(telotristat ethyl)已可用於有症狀的患者,這些患者使用生長抑素類似物進行治療不足以控制腹瀉。

TELESTAR試驗是一項納入135名CS患者(定義為每天排便>4次)的三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隨機分組接受250 mg特羅司他乙酯,500 mg特羅司他乙酯或安慰劑每天3次,連續12周。在統計學結果,12周後試驗組有42%-44%的患者(250mg或500mg)腸蠕動減少,而安慰劑組減少了20%。觀察到尿液5 HIAA水平顯著降低,生活質量得分得到改善。

對於生長抑素類似物進行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生長抑素受體在分化良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中高表達,這是肽受體放射性核素療法(PRRT)(一种放射性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療法)的靶標。

鑥-177- DOTATATE(177Lu)是發射β和γ的放射性核素,在NETTER 1研究中進行了研究,其中221例轉移或局部晚期中腸NEN患者隨機分配於鑥-177- DOTATATE或奧曲肽LAR 60 mg,每4周一次。

20個月後的中期分析顯示,177-Lu-DOTATATE治療組有65.2%的患者無進展生存,而奧曲肽LAR組有10.8%的患者無進展生存。

NETTER-1研究中最近發表了PRRT治療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與單獨使用大劑量生長抑素類似物相比,PRRT患者的症狀得到改善,生活質量評分惡化延遲。

此外,另一項研究檢查了生活質量,並在完成4個177-Lu-DOTATATE周期之前和之後的6周內對50例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其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分顯著改善。

兩項針對11例和14例NEN類癌症候群患者的小型研究報告說,恩丹西酮(ondansetron)在減少腹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類癌危機

類癌危機是類癌綜合症的一種嚴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惡化,其特徵在於嚴重的潮紅、支氣管痙攣、心動過速和血壓的廣泛波動。關於精確定義尚無共識:關於該主題的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定義。

主要症狀是嚴重的潮紅、支氣管痙攣、嚴重的低血壓和心律不齊或高血壓、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木僵和意識混亂)和腹瀉。

當前的假設是NEN細胞快速釋放血管活性激素會引起危機。最近對46名患有類癌症候群的患者進行腹部手術的研究無法證實這一假說:在手術期間出現低血壓發作的患者中未觀察到5-羥色胺、組胺、激肽釋放酶或緩激肽的大量釋放或變化。

類癌危機自發出現,但可能因手術、麻醉、化療、PRRT、放射學操作和壓力而加劇。兩項最新研究顯示,類癌危機的患病率存在差異:在150名奧曲肽治療的小腸NEN患者中,發生率3.4%,而在前瞻性系列的127名類癌患者中,這一比例為30%。缺乏適當的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小結

類癌症候群可以在激素產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者中發展,幾種激素參與症狀和(纖維化)併發症的發生。降低激素水平的新療法,例如teletristat和PRRT,已經成為可能,它們是否能夠預防纖維化併發症是未來研究的主題。抗纖維化治療也是進一步研究的主要課題。

當前數據報導了預防性手術在腸繫膜纖維化患者中的作用有矛盾的結果。類癌綜合症患者有抑鬱、焦慮和認知障礙,最近的兩項研究表明,這些患者可以安全使用SSRI。

類癌危機是類癌症候群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有幾種定義來描述這種危機。靜脈內或皮下注射奧曲肽的預防劑量和時間表有所不同。進一步的研究可以找到最佳方案。

儘管類癌綜合症已有65多年的歷史了,但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其對人體系統的各種破壞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Updateon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of Carcinoid Syndrome.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jo/2020/8341426/

[2] J.Hofland, A. D. Herrera-martínez, W. T. Zandee, and W. W. De Herder, 「Managementof carcinoid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docrine-RelatedCancer, vol. 26, no. 3, pp. R145–R156, 2019.

[3] J.Strosberg, G. El-Haddad, E. Wolin et al., 「Phase 3 trial of 177Lu-dotatate formidgut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6,no. 2, pp. 125–135, 2017.

[4] B.Kiesewetter, H. Duan, W. Lamm et al., 「Oral ondansetron offers effectiveantidiarrheal activity for carcinoid syndrome refractory to somatostatinanalogs,」 Oncologist, vol. 24, no. 2, pp. 255–258, 2018.

相關焦點

  • 柏寒去世兇險「類癌」引人關注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布全身  郝純毅主任介紹說,20世紀初就有學者注意到一類生長相對緩慢的腫瘤,並將它命名為「類癌」,隨後的研究證實,這類腫瘤發展於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具有調節功能,並廣泛分布於全身各系統。
  • EULAR 2020速遞: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診療最新進展
    會議圍繞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診療最新進展進行講解、討論。 1. 語眾不童,愈見未來。 李彩鳳教授從JIA疾病負擔、治療以及併發症三個方面講述了JIA診療最新進展。
  • 國家衛計委公布中東呼吸症候群診療方案及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
    新華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胡浩)國家衛生計生委2日公布中東呼吸症候群診療方案及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對該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預防和治療以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等加以說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字,截至2015年5月31日,通過實驗檢測,全球共有1150例感染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確診病例,其中包括至少427例與MERS相關的死亡病例。  據了解,目前超過97%的病例發生在中東,20多個國家有病例報告,均和中東有流行病學關聯,中東以外地區尚未發現原發感染病例。
  • 鄭大二附院婦科第一期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順利舉行
    1月6日,鄭大二附院婦科一病區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於門診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此次腫瘤MDT由婦科一病區主任、婦產科副主任趙虎主持,參與會診的專家有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武亮、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健、普外科主任醫師龐志剛、介入科主任醫師馮廣森
  • 專家面對面,共話 MDS 精準診療
    年 8 月 17~18 日在細雨綿綿的黃埔江畔召開,此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外眾多血液腫瘤領域大咖參與分享 MDS 臨床診療進展。編者按:丁香園腫瘤資訊欄目特邀此次會議主辦單位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的血液科主任醫師常春康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MDS 中心主任醫師佟紅豔教授,從多學科角度介紹和總結 MDS 的診療的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
  • 一文詳解|乾燥症候群:疾病分期已重新定義,或可改善診療現狀
    乾燥症候群(SS)是一種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腺體功能障礙和口乾、眼乾。目前,SS的診斷主要基於臨床乾燥症狀。然而,現有診斷標準並不能覆蓋整個SS譜系,並且對臨床表現不典型或早期SS病例的識別效果有限,因此很多患者診斷與治療不及時。
  •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APCN&CSN2018】 原發性腎病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進展
  • 國內外多囊卵巢症候群診療標準匯總——建議收藏
    為了促進醫者及患者全面了解多囊卵巢症候群,並進行積極系統的幹預,特整理一些主要的診療標準,以方便參考。可貴的是所有標準在治療上有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生活方式幹預(飲食營養、運動、行為方式幹預)是治療的首選。生活方式幹預應在藥物治療之前和(或)伴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多囊卵巢症候群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內分泌紊亂疾病而備受關注。
  • 秋冬乾燥症候群高發 出現這些症狀你要注意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偏愛40歲以上的女性。由於早期症狀不典型且缺少特異性,乾燥症候群極易被患者忽視,就診時往往已發病較長時間,出現了一系列病理損害。一、出現哪些症狀要懷疑乾燥症候群?乾燥症候群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且缺少代表性。
  • 膀胱癌診療新進展,開啟免疫治療新時代
    但最近有了好消息,以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及其配體(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尿路上皮癌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大地提升了臨床療效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近日,羅氏診斷PD-L1 (SP263)抗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法)作為國內首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伴隨診斷在華獲批上市,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啟尿路上皮癌免疫診療時代。
  • 西安楊森啟動「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警覺日」疾病宣傳活動
    上海2016年10月24日電 /美通社/ -- 10月23日,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宣布啟動「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世界警覺日」疾病宣傳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認知。
  • 遺傳性短QT症候群的研究進展
    本文刊於: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9,47(5): 413-416作者:石少波 Barajas-Martinez Hector 胡丹單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溫紐伍德市蘭肯瑙醫學研究所摘要短QT症候群是以QT
  • 淋巴漿細胞腫瘤診治進展學習班暨中國噬血聯盟桂林分中心成立大會...
    9月12日,由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內科主辦的淋巴漿細胞腫瘤診治進展學習班暨中國噬血聯盟桂林分中心成立大會在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9號樓會議室舉行。會議邀請到了來自全國各大醫院和科研機構的著名專家、教授以及區內同仁匯聚一堂,為血液腫瘤以及噬血細胞症候群相關醫務人員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加強合作、增進友誼的學術平臺,促進學科的繁榮與發展。
  •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肺癌的診療水平、改善患者的預後、給各級臨床醫師提供專業的循證醫學意見,中華醫學會組織呼吸內科、腫瘤內科、胸外科、放療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專家,整合近年來肺癌病理、基因檢測、免疫分子標誌物檢測和治療手段等方面的新進展,並同時考慮中國的實際國情和診治的可及性,結合國際指南和中國國情,制定了中國肺癌臨床診療指南,旨在為專業的各級臨床醫師提供循證、指導性意見。
  •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發布:接觸被汙染物品也可感染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2020年8月19日消息,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在總結前期新冠肺炎診療經驗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診療指南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
  • 新指南、新航向:《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即將正式公布!
    為了更好地幫助臨床醫生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同時促進臨床規範診治進程,自2016年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發布了一系列的惡性腫瘤指南並逐漸成為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系列診療指南。首部《2020年CSCO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也將於6月7日揭開面紗。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此外,大多數具有馬凡症候群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近視,或在成年或中期出現白內障,青光眼。馬凡氏症候群的症狀和體徵在嚴重程度、發病時間和發病進展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均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如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瓣反流等。這些問題會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易疲勞,心律不齊、心悸。
  •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識別》(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 惠州8歲男孩患噬血細胞症候群,需要你來伸把手
    8歲的何明俊於今年6月查出患有噬血細胞症候群+EB病毒感染,一度生命垂危,家人想盡辦法把他送去北京治療,成功移植二姐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但遺憾的是,小俊又出現了排斥發燒的症狀, 此前已經花費的巨額醫療費讓一家人陷入困境,急需社會幫助。
  •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診療:十大步驟一文搞定丨指南共識
    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是一種罕見的但可能致命的免疫介導性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疾病,常因感染所致。GBS的臨床表現和病程不一,給診斷和管理帶來挑戰。但目前尚無國際臨床指南,有學者基於當前文獻和專家共識,制定了GBS診斷和管理指南,以十步走的方法供臨床實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