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懨懨的人能活很多年,有些人壯如牛卻忽然就沒了?
很多討論參與者吧啦吧啦吧了很多醫學原因。
然而,這純屬邏輯問題,與醫學幾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而且,這個說法雖然僅有一句話,居然集中了兩大邏輯錯誤的「智慧」:
倖存者偏見
和
光環效應
倖存者偏見
有的病懨懨的人活很多年,就如同二戰中那些滿布彈孔卻安然返航的美軍轟炸機一樣。
二戰中,為了提高轟炸機的返航率,美國軍方準備對飛機進行強化改裝。
應該對飛機的哪些部位進行重點保護呢?
開始,空軍方面有人認為應該對返航飛機上密布彈孔的部位加裝裝甲進行強化保護。
一位統計學家卻認為,上述觀點犯了一個愚蠢的邏輯錯誤,即倖存者偏差。
即,空軍方面只關注了成功返航的飛機,卻忽略了被擊中墜毀的飛機。
飛機密布彈孔的部位僅僅是那些容易被擊中的部位,這些部位即使被擊中也不致命;反而是返航飛機那些沒有彈孔分布的關鍵部位,比如引擎部位應該被特別加以保護。
因為,那些被擊毀的飛機很可能正是因為這些部位被擊中而墜毀的。
回到本文的問題,有的人儘管病殃殃,但他們的疾病卻非致命性的,因而並不影響他們盡享天年。
相反,有些人儘管外表看壯如牛,卻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早亡。
近年來一直被熱議的年輕人猝死就是後者的典型事例。
年輕人的猝死絕大多數是由於存在心臟疾病,儘管有一些心臟病很隱匿,從來沒有被診斷過,卻可以以心跳驟停的方式發生,甚至第一次發作就導致死亡。
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有些人由於某些特別引人關注的特質——所謂帶有光環,而特別引人注目,有關他們的實際也特別容易被人提起、傳播和記住。
雖然,「病殃殃」,「忽然就沒了」不是什麼好事,卻與「壯如牛」一樣在人群中也算是具有相對引人注目的「光環」特徵。
尤其是,病殃殃的人卻活很多年,而壯如牛卻忽然就沒了,這種顛覆人們認識上的巨大反差,具有根強的信息衝擊性,更強化了其光環效應。
正是由於這些光環的效應,少數甚至個別病殃殃卻活很多年,壯如牛卻忽然就沒了的人和事特別容易被人們記住,並作為茶餘飯後的茶資被反覆提起,反覆強化這種光環效應。
而更多的早死的病殃殃,和長壽的壯如牛,卻因為是人群中的大多數和常態而不被人關注,提及,和記住。
社會上,有兩種說法是更能體現倖存者偏見和光環效應的經典:
長壽的吸菸者,
和,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
事實上,吸菸而可以活到高齡的人遠比不吸菸的人少見的多的多;猝死更常見於中老年人,年輕人的猝死罕見,發生率也並沒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