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是以養本地土牛為主,這種牛隻種類長勢慢,出欄時間長,至少需要2-3年才能出欄,但2-3年的生長時間,本地土黃牛體重也不會超過一千斤,而且市場的屠宰率不高,也就能售價一萬多。而通過改良過的西門塔爾牛,收益是很高的,但可能對於不會養牛或擔心養牛有風險的人來說,想實現養牛快速賺錢是有些困難的。
為什麼實力如此懸殊?主要就是因為品種改良差異。在北方吉林地區,早在1983年就開始了本地母牛和西門塔爾牛進行改良,將近40年的進階改良,到現在基本達到三代四代的西門塔爾改良牛,通過改良的牛,生長速度快耐粗飼,體型大適應能力強,溫順也好管理。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西門塔爾牛佔瑞士全國牛隻的50%、奧地利佔63%,前西德佔39%,現已分布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種之一。
西門塔爾牛毛為黃白花或淡紅百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膚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體軀長,肌肉豐滿等。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35-1.45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西門塔爾牛分布,北在我國東北的森林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嶺山脈和其山區,西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
各地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夏季平均最高氣溫中南地區的30℃,到東北的0℃,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從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絕對最高最低氣溫則變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1500mm不等,海拔最高的達3800m,最低的僅數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類型差異懸殊,西門塔爾牛均能很好適應,除西藏彭波農場地處3800m以上宜從犢牛階段引種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種畜。
(免責聲明:圖文均取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