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和貔貅想必大家對這兩位並不陌生都是上古神獸,都是依靠貪吃出名,可是為啥一個混到了上古兇獸的罵名,一個卻混出了一個吉祥的象徵的高級稱號?這時饕餮腦袋上不禁露出了一串大問號,饕餮:俺好冤!俺到底比那貨差在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這饕餮有多饞?那可謂是逮啥吃啥,啥也不放過,反正是吃就完了,傳說中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一般它的形態一般就是有頭無身。
而反觀貔貅呢?盤古開天闢地,相傳在上古時代龍生九子,而貔貅就是龍的第九子。相傳貔貅是龍王最寵愛的兒子,到了寵溺的程度,有一天,玉帝要傳見龍王,於是龍王就帶著它最寵愛的小兒子貔貅上了天庭。
由於平時龍王的溺愛,到了天庭貔貅也不見一點收斂。因此觸犯了天規,便罰它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從這大家可以看出這兩個吃貨的區別了吧。饕餮逮啥吃啥,只要是吃的絕對有它的一份,一點選擇性都沒有,論起吃來,連自己都不放過。而貔貅人家可是有選擇性地吃,人家吃金銀財寶,可不像饕餮一樣吃起來連底線都沒有了。用現代的話來說饕餮就是一個單純的飯桶而貔貅則是一個美食家。
要擱現在你喜歡哪一個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看過《山海經》的人都把它稱之為「一部挑戰人類想像力的奇書」!
《山海經》: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我都有
傳說上古時期,天下洪水泛濫,大禹治水,並分天下為九州,他還命一位名叫豎亥的人丈量土地,這個人步子很大,他從世界的最東邊開始走到世界的最西邊結束,走了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山海經》就是這期間完成的一部見聞錄。
《山海經》分為三部分:《山經》、《海經》、《大荒經》,這裡的「經」並非四書五經的經,而是經歷的經。
《山海經》裡從南向北描繪了550座山,4830種山海經異獸,132個國度。有人說山海經是描繪的整個中國,也有人說山海經描述的是亞洲,更有人說山海經描繪的是全球!
而這些對文化典籍選對貧乏的先秦時期來說,實在是十分難得,所以它被稱為"奇書""失落的天書"完全沒問題。而所謂的可以改變中國歷史,是人們對它具有研究價值的肯定。
說到這,大家應該都很好奇《山海經》這本書,又怕自己看不懂!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本《圖解山海經》,這裡面根據原版山海經,來給大家進行解析,更有豐富的圖解,內容豐富,不怕自己看不懂。
不管是奇聞異獸,還是神話傳說,都有解析,讓大家津津有味的品奇書!
更有導讀部分,可以讓你對它有一個更明確的閱讀!我從小家裡就給我講一些神話傳說,所以我就買了一本看,真的是任何地方,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講得很詳細!
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看不懂,而且每次看到這本「奇書」的描述,總能帶給自己別樣的體會!
就是這樣一本「奇書」只要48元,兩盒煙錢,就能體會到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還能體會「奇書」的魅力!
裡面的真真假假,也需要自己去體會,多棒的一個體驗!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