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正式啟用

2020-11-28 中華網

央廣網青島5月1日消息(記者王偉)記者從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當地時間4月24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聯合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共同建設的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城正式啟用,該實驗室將匯聚三家共建機構的專業優勢,聚焦研發新一代高解析度多尺度地球系統預測模擬框架,大力推進地球系統科學及相關預測,有效推動高解析度海洋與地球系統模型的革新性發展,為科學應對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提供技術支持。

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啟用後,將以1900年為坐標零點,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對其前後共1000年的全球氣候變化進行高尺度解析度的模擬計算,對全球及區域性氣候進行高精度觀察及預測,通過提升預測的模擬手段和效果來提高人類對颱風、洪澇、旱災等極端天氣的預測精準度。通過研發新一代高解析度多尺度地球系統預測模擬框架,開發高解析度海洋及地球系統模型,以增強對地球系統內部多尺度相互作用的科學認識,提高對全球環境變化風險及影響的認識,為科學應對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貢獻智慧和治理方案,也將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

以颱風為例,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的預測有望精確到下一個季颱風的數量、分布、路徑、強度等指標,這對於人類在生活生產中躲避及應對自然災害有指導作用。目前全球氣候預測模式在大氣中的解析度約為二百公裡,海洋上約為一百公裡;而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要打造的氣候模式,解析度在大氣上將精確至約二十五公裡,海洋上精確至約十公裡。屆時,對氣旋等現象的直接模擬將更加準確直觀。

今後五年,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的具體科學目標包括:實現海洋中尺度渦及熱帶氣旋解析度尺度的氣候現狀集合反演和變化預測,評估和量化中尺度渦及其與大氣和海冰相互作用對氣候變異/變化、氣候預測/可預測性的影響,為次季節至年代際尺度高解析度全球和區域地球系統預測開發新一代的先進模擬框架。

據了解,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啟用的第二個海外研究中心,也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分布式協同創新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發組織共建的「國際南大洋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已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正式投入運行、發展穩步推進;與俄羅斯科學院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共建的「北極聯合研究中心」舉行了籤約儀式;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共建的聯合實驗室也在緊張籌備中。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高解析度地球系統模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教授、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紹晴教授首席領導、學校多位專家學者主導參與的高解析度地球系統模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高解析度(10公里海洋+25公裡大氣)通用地球系統模式(CESM)成功實現在國產眾核「神威•太湖之光」機器上的算法改造和優化,這也標誌著我國新型國產眾核
  • 海洋國家實驗室超級計算機正式啟用
    海洋國家實驗室超級計算機正式啟用 2016年12月17日 03:11作者:cnBeta編輯:李佳輝     我國目前在海洋領域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正式宣布啟用,它由浪潮集團為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設計構建,性能達每秒千萬億次。
  • 海洋國家實驗室攜美國頂尖科研機構建實驗室
    記者從11月9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應對和減緩全球氣候變化,11月1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將攜手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共同籤約成立「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該實驗室可以聚焦研發新一代高解析度多尺度地球系統預測模擬框架,在全球及區域尺度上提供可靠數據。實驗室預計明年1月啟用。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高解析度地球系統模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12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近日,由該實驗室「卓越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第一層次教授、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功能實驗室張紹晴教授首席領導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多位專家學者主導參與的高解析度地球系統模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高解析度(10公里海洋+25公裡大氣)通用地球系統模式(CESM)成功實現在國產眾核「神威·太湖之光」機器上的算法改造和優化
  • 【新聞聚焦】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正式啟動深海研究中心建設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正式發布!
    胡耀傑攝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目前全國唯一的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年1月12日在青島結束2019學術年會。會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中展示了「透明海洋」 「海底發現」 「藍色開發」等重大任務推進情況及2019年新取得的眾多科研碩果。
  • 上海浦東機場正式啟用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
    8月7日,「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這是中國首個符合國家海關《移動式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技術要求》、具有標準貨櫃尺寸的P2+級別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圖為海關人員在實驗室進行檢測流程演示。
  • 相干雷射深圳全新應用實驗室正式啟用
    12月1日,Coherent相干公司深圳實驗室正式啟用全新準分子雷射器感謝大家和我們共同見證相干應用實驗室正式落地,也歡迎大家以後在這裡和我們一同交流研發創新,探討應用挑戰,助力雷射光學在工業應用的蓬勃發展!」相干公司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陳寅飛先生在開幕典禮上說道。
  • 區中心醫院PCR實驗室改建後正式啟用
    區中心醫院PCR實驗室改建後正式啟用 2020-07-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發布2019年多項研究新成果
    會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中展示了「透明海洋」 「海底發現」 「藍色開發」等重大任務推進情況及2019年新取得的眾多科研碩果。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稱,2019年,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觀測網「兩洋一海」定點觀測系統邁入實時化時代,一批深海觀測與探測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研發取得突破,深海多圈層能量與物質循環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張江的「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電子發燒友網
    上海張江的「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 你好張江 發表於 2020-11-17 10:05:23 2020年11月3日,位於上海張江的「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
  •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實驗大樓啟用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9月22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舉辦了實驗大樓啟用暨香港中文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再生醫學高等研究院籌建啟動活動。9月22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舉辦了實驗大樓啟用暨香港中文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再生醫學高等研究院籌建啟動活動
  • 氣候系統模式:預測地球的未來
    氣候預測需要長期連續的觀測資料,全球整體化的氣候預測也可以提高局部地區氣候預測的準確性,因此近年各國之間氣候觀測數據共享和氣候預測合作越來越廣泛。不過,人類能夠立刻感知的氣候及其變化只是氣候系統內很少數要素的分布和演變,而這樣的演變卻涉及到整個氣候系統複雜的相互作用過程。
  • 世界上最強大科研用顯微鏡將啟用 解析度35皮米
    世界上最為強勁的顯微鏡已經完成安裝、調試,即將啟用,預約使用該設備的相關科學家和企業已經排起長龍。該部掃描透射電子全息顯微鏡(STEHM)重7噸、高4.5米,解析度35皮米(一皮米為一兆分之一米),相當於人類正常視力的2000萬倍,是該類顯微鏡的世界首部。此前顯微鏡最高解析度為49皮米,設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國家實驗室。
  • 美國最快的天氣預報超級計算機正式啟用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綜合本社駐華盛頓和駐洛杉磯記者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當地時間6日開始啟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7.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是目前美國功能最強的天氣預報用超級計算機,它能夠使該國氣象部門提前預報颶風路線的能力從以往的3天提高到5天。
  • 國家海洋設備質量檢驗中心正式啟用 設七大功能實驗室
    國家海洋設備質量檢驗中心正式啟用。青島新聞網7月18日訊(記者 陳志偉)今天上午,由青島海檢集團負責建設運營的國家海洋設備質量檢驗中心在青島藍谷正式啟用。青島海檢集團董事長王立宇介紹,檢驗中心還將參與青島海上綜合試驗場的建設和運營,布局城市軌道交通和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認證項目,聯合國內外相關創新資源爭創「國家檢驗檢測產業創新中心」,打造高端裝備「智慧檢測」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檢驗檢測品牌。
  • 首次「跨界聯手: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
    2020年11月3日,位於上海張江的 「BI-ATLATL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啟用!這個全球領先級別的聯合創新實驗室裡高精尖實驗儀器、科研設備和辦公空間一應俱全。實驗室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項目建設對裝修、設備、運營管理均有嚴格的標準,達到跨國藥企級別的要求,為科研人員提供最舒適、安全和高效的實驗條件。聯合實驗室可為10-12個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團隊提供精裝專屬的實驗辦公空間、完備的實驗裝置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實驗室配備高等級空氣調節及淨化系統,以滿足實驗室對空氣品質和溫溼度的要求。
  • 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正式啟用
    日前,梅縣區疾控中心分子生物學檢測室(PCR實驗室)建成並正式啟用,成為梅州市首個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縣(區)級疾控中心。副區長謝芳出席揭牌儀式。據了解,PCR是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是生物醫學領域中的一項革命性創舉和裡程碑。
  • 「上海2000坐標系」元旦啟用,坐標原點仍為國際飯店
    「上海2000坐標系」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啟用。12月29日下午,在「上海2000坐標系」啟用新聞通氣會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通氣會上獲悉,上海市建立了基於CGCS2000的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簡稱「上海2000坐標系」,自2021年1月1日起將在全市範圍內正式啟用。
  • 什麼是地球系統科學?
    地球各圈層(巖石圈—土壤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各過程(生物過程、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各要素(如:山水林田湖草海)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繫、連鎖響應。地球系統科學將大氣圈、生物圈、土壤圈、巖石圈、地幔/地核作為一個系統,通過大跨度的學科交叉,構建地球的演變框架,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過程和機制,預測未來幾百年的變化。
  • NRC發布地球系統可預測性研究與發展研討會摘要
    這些預測的進一步改進將需要明確地球系統的哪些方面是可預測的以及這種可預測的限度。研討會的目的是就聯邦政府應採取的方向徵求反饋意見,以促進對地球系統可預測性的了解和應用。本文對研討會的核心觀點進行了梳理,以對我國相關工作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