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曾經說「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作為一名科研人員,王敏通過三十餘年的不懈努力,追尋自己的鹽湖夢,高唱出了一首對鹽湖科研工作的信念之歌。
1966年出生的王敏,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工機械專業,現在是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青海省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學科帶頭人。
作為柴達木盆地鹽湖資源開發利用探索路上的跋涉者之一,她30餘年從事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產業化研究工作,將自己最美的青春獻給了鹽湖科研事業。
一
壯美奇特的風光,豐富寶貴的礦產資源……1986年初夏,一部關於柴達木盆地的宣傳片讓就讀於北京化工大學的王敏為之神往。在選擇就業志願時,王敏五個志願全都填的是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成為全校轟動一時的焦點人物,受到學校和北京市的表揚。從此,王敏與西部結下難捨情緣,與鹽湖成為終身「戀人」。
中國的鋰儲量位居世界第四,可直到20世紀末,中國的鋰鹽消費市場一直被國外壟斷,就是因為鹽湖裡鎂的含量高,鋰的含量低,高鎂鋰比的鎂鋰分離是一個世界性技術難題。1998年,王敏加入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提鋰產業化團隊,進駐當時的「無人區」柴達木盆地東臺吉乃爾鹽湖,和團隊成員一起努力攻克這一世界難題,也開始了她的野外工作生涯。
柴達木盆地方圓幾百公裡人跡寥寥,在那裡,工作條件之艱苦、氣候環境之惡劣,都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作為一名女性,王敏當初還不太清楚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麼。當親眼見識到那浩瀚沙漠、茫茫鹽鹼時,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深深紮根於這裡,打開鹽湖資源寶庫。
二
當時的東臺吉乃爾鹽湖還是個待開發的「處女地」,氣候條件和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基本生活所需無法得到保障。晝夜溫差大,冬季夜間可低至-28℃,夏季白天又高達近40℃;不但缺氧,就連生活用水、蔬菜、水果都要從300公裡外的格爾木去運,一次要運一月之需的生活用品。
回想起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王敏感慨萬千:「在柴達木盆地,能喝口清潔的水都是莫大的幸福。」她說,在那樣的處境中,是科學的夢想支撐著大家忍受著風寒日曬和孤獨寂寞。
為了夢想,王敏猶如一介苦行僧,默默修煉。不少同學和朋友,也包括她的家人一度對她甚為不解。王敏也多次思考過,追問過自己,但她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時至今日,她仍然無悔初心,信念愈發堅定。
她說,仔細想來,那些最匆忙、最勞累、最艱難的歲月,也正是自己人生記憶中最充實、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
三
為了收集基礎數據,王敏和團隊成員無數次翻越高山,穿越戈壁沙漠,風餐露宿,只為掌握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的第一手資料和重要參數。
2001年11月,原國家計委批覆了「青海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年產3000噸碳酸鋰、25000噸硫酸鉀和2500噸硼酸。
2002年11月8日,項目主體工程在格爾木市東臺吉乃爾鹽湖正式開工。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的王敏,需要做大量協調組織工作。那時她身體不好,然而每當想到課題的進展和大家的期盼,苦和累的感覺立馬如風消散……
項目建設的非常時期,王敏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託付給父母。對嗷嗷待哺孩子的那份牽掛她至今難以忘懷。那時,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周末去鎮上電話亭前排隊給家人打電話。工作再苦再累她都沒有掉過眼淚,可是一聽到電話那頭家人的叮嚀與關心,聽到孩子的咿呀聲,她的眼淚總是奪眶而出。
提起家人,王敏總是感到很愧疚,「這些年來,總感覺虧欠孩子和父母太多太多。」記得有一年,她為趕項目進度連續5個月沒有回家,孩子出水痘她全然不知,為了讓她安心工作家人沒告訴她實情。事後的她看著在懷中甜蜜入睡的孩子,泣不成聲。她感謝父母和愛人給予她的無限理解和支持,現在只要一有機會,王敏就會儘量回家和家人團聚,以彌補心中的遺憾。
四
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後,終於在2007年底全面建成投產。自此,高鎂鋰比鹽湖滷水提鋰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青海在高鎂鋰比鹽湖提鋰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碳酸鋰提取工藝填補了該領域世界空白。
東臺吉乃爾鹽湖的提鋰任務完成後,王敏回到了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針對一裡坪鹽湖滷水的資源稟賦特點,與五礦鹽湖公司合作開發了純物理過程的梯度耦合膜分離技術,實現了低鋰、高鎂資源高效分離。企業採用該技術實現了萬噸碳酸鋰生產線的穩定運行。該研究成果對推動我國鋰產業發展和世界高鎂鋰比鹽湖滷水提鋰生產具有示範意義。
之後,王敏團隊圍繞鹽湖低品位固體鉀礦資源固液轉化與開採利用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構建了鹽湖廢棄物鉀資源提取模式,闡明了低品位鉀礦資源分離的相化學研究機理,提出尾液、尾礦中鉀資源分離工藝技術研究設想,與企業合作盤活了察爾汗鹽湖鐵路以東的巨量鉀資源,延長了礦藏的服務年限。
王敏還致力於高性能儲熱介質應用基礎研究及工程化、產業化推廣應用。她帶領團隊立足鹽湖鈉、鉀和鎂資源的開發利用,系統研究了基於鹽湖資源的硝酸鹽體系熔鹽儲熱材料的製備技術,取得了多組分硝酸鹽體系相圖數據,建立了一套能夠預測體系熔點的數據模型,得出了雜質離子對熔鹽腐蝕性能的影響機理。建立了一套適合熔鹽製備、純化、分析檢測、物性測試等的相關平臺,為企業在高性能儲熱介質產業化方面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2010年,王敏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並獲得青海省「巾幗建功標兵」稱號;2011年完成的《青海高鎂鋰比鹽湖提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她的團隊獲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2018年獲得第九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2014年她的事跡在湖南衛視《絕對忠誠》報導,201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年度感動人物」榮譽稱號。
作者:莫昌偉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