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挖貝網
當前,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綠色化工也正成為全球能源化工行業實現工業革命和競爭的重要新興領域。地處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依託察爾汗鹽湖豐富的鉀鎂鹽礦床發展壯大的共和國鉀肥「長子」——鹽湖股份,也正在這場「綠色革命」中謀求著新的發展方向,踐行著自己的綠色使命。
降能耗、再利用 深入推進高效清潔生產
鹽湖股份位於察爾汗鹽湖循環產業園,公司經過多年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建成了技術先進、產品多樣、規模集約的鎂鋰鉀鹽綠色循環利用產業基地。
據鉀肥分公司技術人員介紹,企業的鉀肥生產已邁入純綠色生態進程,鉀肥生產過程中的正浮選工藝、冷結晶浮選工藝、兌滷鹽工藝等五套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使得這裡的鉀肥生產遠比其他肥料生產更具綠色發展優勢。
以固體鉀礦浸泡式溶解轉化技術為例,自此項技術實施以來,鹽湖在此前可資開採的2.4億噸液體鉀基礎上,增加了3億噸轉化後固體鉀礦。目前,支撐企業原滷產量80%來自溶解轉化技術,讓鉀資源回收率接近100%。
不僅如此,鹽湖股份的鹽田生產還充分利用柴達木盆地充足的太陽能、風能資源條件,進行蒸發曬制光滷石;鹽田生產排放的老滷水入到鎂業抽取無水氯化鎂,繼而再進入藍科鋰業公司提鋰流程後,剩餘部分與淡水兌制送回採區繼續溶解固體鉀礦,形成循環生產體系,最大限度減少了廢棄物排放。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舉國推動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宏觀環境下,工業生產領域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將不斷完善,監督管理力度將不斷加強,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生產體系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內在需求。
在此驅動下,鹽湖股份邀請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黃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院、省水利廳等單位的鹽湖地質、水文、環保等專家,就鹽湖資源開發水平衡、西達布遜湖水量減少對鹽湖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展評價工作並形成《專題報告》,為公司後續的整改工作和未來鹽湖水資源的合法依規、高效科學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技術工藝 實現工業生產反哺生態保護
有關領導視察鹽湖時曾提出:「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鹽湖股份多年來始終將「綠色發展」歷年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不斷探索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鹽湖股份在製取生產氯化鉀原料光滷石過程中,利用察爾汗充足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採取大面積灘曬方式,實現了工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與平衡。近300平方公裡的達布遜湖、百餘平方公裡的百裡水景線和200多平方公裡的鹽田,在察爾汗年近3000毫米的蒸發量作用下,這裡每年有近2億立方米的水分進入大氣,為格爾木市及周邊生態環境和氣候的改善提供了強大支撐。
與此同時,鹽湖股份在鉀資源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了五套工藝並存且互相補益的情形,針對不同的原礦特點進行有效的工藝優化,使鉀鹽綜合回收率提高約20%,並形成無廢水廢液的無汙染閉環生產,充分體現了人、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在這裡,公司還依託國家礦山公園打造出「夢幻鹽湖」景區,現已對外開放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同步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多年來,鹽湖股份堅持循環利用,走好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道路,著力在鋰、鉀產業上做穩做實的同時,實現工業化與資源、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用實際行動兌現了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