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瀚海戈壁上的察爾汗鹽湖水天一色,於一派寧靜中飽含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青海鹽湖人至今銘記,就在四年前的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肥分公司碼頭,對青海鹽湖工業面向未來的發展提出重大要求,寄予深情囑託。時隔四年,這一深情囑託早已化作鹽湖人奮發前行的強大動力和拼搏信念。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高科技手段為支撐,鹽湖人精心打造鹽湖產業的航船,乘著新時代泛起的大潮劈波前行。
1
鉀肥生產注入「綠色基因」
眼前的察爾汗鹽湖一碧萬頃,採鹽船在緩慢遊移中幾乎是在靜態中作業。綠色發展理念讓這裡的寶貴資源「身價」倍增,衍生出希望和張力。
據鉀肥分公司技術人員介紹,企業的鉀肥生產已邁入純綠色生態進程,鉀肥生產過程中的正浮選工藝、冷結晶浮選工藝、兌滷鹽工藝等五套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給這裡的鉀肥生產天然注入「綠色基因」,使得這裡的鉀肥生產遠比其他肥料生產更具綠色發展優勢。非但如此,鹽田生產利用這裡充足的太陽能、風能資源條件,進行蒸發曬制光滷石;鹽田生產排放的老滷水入到鎂業抽取無水氯化鎂,繼而再進入藍科鋰業公司提鋰流程後,剩餘部分與淡水兌制送回採區繼續溶解固體鉀礦。
堅持新發展理念,鹽湖產業立足生態保護優先,在新一輪發展大潮中搶佔了先機,築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階梯。
循環的裡程,始於一滴滷水開啟的魔幻之旅,一滴滷水在流轉中串起鮮活的產業故事。
伴隨鹽湖人不斷探索、銳意創新的步伐向前突進,這裡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建成了技術先進、產品多樣、規模集約的鎂鋰鉀鹽綠色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固體鉀礦的浸泡式溶解轉化技術當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項技術實施以來,鹽湖產業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綠色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在此前可資開採的2.4億噸液相鉀基礎上,增加了3億噸轉化後固體鉀礦,產能由100萬噸服務30年發展到500萬噸服務50年,無形中等於再造了一個察爾汗鹽湖。目前,支撐企業原滷產量80%來自溶解轉化技術,而且還實現了鉀資源回收率接近100%。
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成就了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同時演繹出鉀鋰鎂三大產業故事。自主研發的光滷石水採船、浮箱式泵站、原滷井採技術等顛覆性新技術,不僅補齊了鉀肥生產過程中綠色製造的不足,實現了低品位礦和尾礦再利用,而且建成了年產500萬噸鉀肥生產能力,鉀肥自給率由上世紀的不足10%提升到目前50%以上,增強了我國在國際鉀肥市場的話語權。
2
技術創新建起「生態鹽湖」
從高空俯瞰察爾汗,縱橫交錯、各種功用的渠道布滿了3700多平方公裡的採區;達布遜湖,宛若碧藍的眼睛,守望著察爾汗原始粗糲的遼闊區域……鹽湖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鹽湖時的殷殷囑託,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憑藉高科技支撐,託起了碧水藍天的詩畫之地。
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生產經營、項目建設以及試車試生產的前提,鹽湖人在探索前行中,形成了高原鹽漠地區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減量化、再利用、再回收上,創新增加再發現和環境再改善。通過太陽能利用、人造溼地實現生態環境改造,成功建成200多平方公裡的鹽田和百裡生態水景線,使過去的戈壁鹽灘變成如今的生態鹽湖。也正因為強大技術創新的支撐,才得以創造了新的鹽湖自然風光和工業旅遊價值。
中國最大鹽湖,在高質量發展中得到「重塑」。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著力處理好生態環保和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在製取生產氯化鉀原料光滷石過程中,利用察爾汗充足的太陽能和豐富的風能,採取了大面積灘曬方式。近300平方公裡的達布遜湖、百餘平方公裡的百裡水景線和200多平方公裡的鹽田,在察爾汗年近3000毫米的蒸發量作用下,這裡每年有近2億立方米的水分進入大氣,為格爾木市及周邊生態環境和氣候的改善提供了巨大的支撐。
在鉀資源的生產加工過程中,目前形成五套工藝並存和互相補益的情形,針對不同的原礦特點進行有效的工藝優化,使鉀鹽綜合回收率提高約20%,並形成無廢水廢液的無汙染閉環生產,充分體現了人、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在這裡,依託國家礦山公園打造的「夢幻鹽湖」景區,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業已對外開放,接待來自全國各地遊客,讓遊客在感受鹽湖人創業歷程的同時,領略察爾汗獨特的鹽湖勝景。2019年,鉀肥分公司再次獲得「綠色工廠」殊榮。
同時,作為我省發展循環經濟龍頭骨幹企業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憑藉企業在各項生產工藝流程中積累的能耗小、汙染排放少、環境負載輕,所形成的節能環保優勢,相繼獲得「創新型企業」「國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國家綠色礦山試點企業」「礦山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優秀礦山企業」「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示範礦山」等榮譽,這是在綠色之路上豎起的一塊塊裡程碑,更是在其生態產業之樹上綻放的滿樹繁花。
3
借力數位化打造「黑燈工廠」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鹽湖」。鹽湖人秉持這一理念,將鹽湖資源的開發利用建立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在提升壯大鉀產業的同時,鎂鋰產業也邁出了堅實有效的步伐。
經過科研攻關,突破了高鎂鋰比鹽湖提鋰的世界性難題。隨著這一產業步伐日益加快,在產業規劃實現全部投產後,可佔據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帶有綠色基因的滷水鋰在國內市場佔比上揚走高。同時,因為減少了開山炸石產生的汙染,也為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積極作用。
據藍科鋰業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年產1萬噸碳酸鋰項目所採用的先進項目技術,獲得了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申請專利33項,開創了世界領先的綠色工藝。2019年年底,企業的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整體進度已完成75%,提鋰部分裝置已試車成功,2萬噸項目吸附劑產品下線,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面對未來發展,企業搶抓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機遇,利用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向下遊拓展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鋰產業基地。同時,藉助數位化、智能化,來提升效率和質量。
2019年10月2日,註定成為鹽湖股份公司鉀肥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就在這一天,元通公司將網際網路基因真正植入到鹽湖鉀肥製造領域,元通公司浮選A系列開啟無人值守、無人操作的「黑燈工廠」測試,僅數小時就打通了全部工藝,系統正常運行。數據實時顯現,當「黑燈工廠」的第一袋產品下線時,也意味著鉀肥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殷殷深情繪航線,砥柱中流鑄赤誠。瀚海戈壁上的百年鹽湖,正拂去一路風塵,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產業報國的激昂潮聲。
(來源:青海日報 記者:劉法營 馬振東)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監製:張永義
原標題:《中國最大鹽湖在高質量發展中「重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