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師指出,鎂合金生產技術並非多麼高端複雜的技術,這很可能是一次題材炒作
每年的6月對於鹽湖股份來說,都是一個好季節。因為公司在每年6月份舉辦的「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總能有所收穫。昨日晚間,鹽湖股份公告了其與澳大利亞公司有關鎂合金深加工的框架性合作協議書。然而,這樣一份合作協議,卻被市場人士解讀為題材炒作。
海鎂特借腹鹽湖股份
為了技術還是為了炒作
公告稱,鹽湖股份控股子公司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鎂業公司」)與澳大利亞海鎂特公司(以下簡稱「海鎂特公司」)在「2012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就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金屬鎂的深加工,籤署了《鎂合金深加工技術研發及生產合作項目》框架性合作協議書。
資料顯示,合作方海鎂特公司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雪梨市,是澳大利亞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海鎂特公司目前控制著5個分別位於中國和歐洲的全資或合資的鎂合金製造和廢料回收工廠,約佔全球鎂合金市場份額的18%。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鎂犧牲陽極製造商,約佔全球市場的20%份額。
而雙方的合作內容是,鹽湖鎂業公司負責給海鎂特公司提供一幅土地用於建設5.6萬噸/年的鎂合金車間(以下簡稱「車間」),車間設在公司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廠址內,車間設備所需的建設資金由海鎂特公司提供,車間生產鎂合金所需原料(液態金屬粗鎂)由鹽湖鎂業公司基於市場價格對其進行供應和資金結算,車間由海鎂特公司以設立公司的形式自主經營,合作期結束後,車間廠房歸鹽湖鎂業公司所有,該車間配套性的公用工程,由鹽湖鎂業公司租賃給海鎂特公司使用。
乍一看,此番合作對於鹽湖股份來說,只是被海鎂特借腹生產鎂合金而已,似乎並無多大利益可圖。反倒是海鎂特,得以充分利用了鹽湖股份在原鎂生產上的成本優勢和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中投證券研究報告曾指出,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綜合利用鹽湖資源,有明顯的優勢。公司鉀肥生產排放的老滷經過簡單鹽田自然蒸髮結晶,無須純化便可獲得符合煉鎂純度的水氯鎂,生產鎂的成本在10000 元/噸左右,成本優勢明顯。
對於此次合作能為鹽湖股份帶來的利益,鹽湖股份公告中表述稱,一方面,鎂合金車間由海鎂特公司出資建設會減少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的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成本,會相對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鹽湖鎂業公司依託海鎂特公司在鎂合金製造、營銷、技術、生產創新方面的優勢,結合海鎂特公司擁有的鎂合金生產專利技術和銷售網絡,降低公司相關的風險,快速進入這一領域,逐漸通過合作,學習和掌握鎂產品的相關技術,得以與海鎂特公司在此領域中共同發展。
但有關通過合作掌握鎂產品相關技術這一點,協議的主要內容並沒有體現。並且,有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鎂合金的生產技術也並非多麼高端複雜的技術,通過合作也許的確能留下相關技術,但這要看合作期是多長時間,如果合作期長達十幾年,那麼遠水解不了近渴。該分析師認為,這很可能是一次題材炒作。畢竟此份合作協議也只是一份框架性的合作協議書,鹽湖股份也稱,該框架性合作協議書並不是最終正式協議,合作項目具有不確定性。
海外礦山再無音訊
利好合作都是虛晃一槍?
本報記者發現,鹽湖股份類似的激動人心的合作協議,出現得非常有規律。
回想去年6月份,鹽湖股份同樣公告了一份在「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獲得的《合作開發加拿大300萬噸鉀鹽基地戰略合作協議》。
並且鹽湖股份更是給投資者打足了預防針,稱該戰略合作協議僅為意向性協議,雙方尚未就合作事宜達成具有約束性的協議,因此,該戰略合作協議並不表明本公司一定會參與加拿大鉀肥基地項目,且公司與中川礦業合作項目有3項不確定性,如有任何一項無法實現都可導致項目無法實施。
而這份在去年被廣大行業研究人員和投資者喜出望外的海外礦山的開發,時隔一年,至今再未有任何音訊。
當時中投證券的研究報告還非常興奮地指出,公司目前的鹽湖每年開採的合理產量在 350 萬噸,未來繼續擴產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海外項目達成,一方面可以解決公司未來成長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國鉀肥的自給率。
報告還指出,考慮到鉀肥開採需要5-7 年的建設周期,如果能順利達產的話,至少是五年以後,對公司短期業績影響很小。但即使是建設周期比較長,這份意向性協議是否能最終敲定為約束性協議,在利好消息發布的一年之後,卻仍然遲遲沒有答案。
每年的6月對於鹽湖股份來說,都是一個好季節。因為公司在每年6月份舉辦的「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總能有所收穫。昨日晚間,鹽湖股份公告了其與澳大利亞公司有關鎂合金深加工的框架性合作協議書。然而,這樣一份合作協議,卻被市場人士解讀為題材炒作。
海鎂特借腹鹽湖股份
為了技術還是為了炒作
公告稱,鹽湖股份控股子公司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鎂業公司」)與澳大利亞海鎂特公司(以下簡稱「海鎂特公司」)在「2012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就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金屬鎂的深加工,籤署了《鎂合金深加工技術研發及生產合作項目》框架性合作協議書。
資料顯示,合作方海鎂特公司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雪梨市,是澳大利亞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海鎂特公司目前控制著5個分別位於中國和歐洲的全資或合資的鎂合金製造和廢料回收工廠,約佔全球鎂合金市場份額的18%。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鎂犧牲陽極製造商,約佔全球市場的20%份額。
而雙方的合作內容是,鹽湖鎂業公司負責給海鎂特公司提供一幅土地用於建設5.6萬噸/年的鎂合金車間(以下簡稱「車間」),車間設在公司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廠址內,車間設備所需的建設資金由海鎂特公司提供,車間生產鎂合金所需原料(液態金屬粗鎂)由鹽湖鎂業公司基於市場價格對其進行供應和資金結算,車間由海鎂特公司以設立公司的形式自主經營,合作期結束後,車間廠房歸鹽湖鎂業公司所有,該車間配套性的公用工程,由鹽湖鎂業公司租賃給海鎂特公司使用。
乍一看,此番合作對於鹽湖股份來說,只是被海鎂特借腹生產鎂合金而已,似乎並無多大利益可圖。反倒是海鎂特,得以充分利用了鹽湖股份在原鎂生產上的成本優勢和中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中投證券研究報告曾指出,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綜合利用鹽湖資源,有明顯的優勢。公司鉀肥生產排放的老滷經過簡單鹽田自然蒸髮結晶,無須純化便可獲得符合煉鎂純度的水氯鎂,生產鎂的成本在10000 元/噸左右,成本優勢明顯。
對於此次合作能為鹽湖股份帶來的利益,鹽湖股份公告中表述稱,一方面,鎂合金車間由海鎂特公司出資建設會減少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的部分固定資產投資成本,會相對降低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鹽湖鎂業公司依託海鎂特公司在鎂合金製造、營銷、技術、生產創新方面的優勢,結合海鎂特公司擁有的鎂合金生產專利技術和銷售網絡,降低公司相關的風險,快速進入這一領域,逐漸通過合作,學習和掌握鎂產品的相關技術,得以與海鎂特公司在此領域中共同發展。
但有關通過合作掌握鎂產品相關技術這一點,協議的主要內容並沒有體現。並且,有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鎂合金的生產技術也並非多麼高端複雜的技術,通過合作也許的確能留下相關技術,但這要看合作期是多長時間,如果合作期長達十幾年,那麼遠水解不了近渴。該分析師認為,這很可能是一次題材炒作。畢竟此份合作協議也只是一份框架性的合作協議書,鹽湖股份也稱,該框架性合作協議書並不是最終正式協議,合作項目具有不確定性。
海外礦山再無音訊
利好合作都是虛晃一槍?
本報記者發現,鹽湖股份類似的激動人心的合作協議,出現得非常有規律。
回想去年6月份,鹽湖股份同樣公告了一份在「中國·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獲得的《合作開發加拿大300萬噸鉀鹽基地戰略合作協議》。
並且鹽湖股份更是給投資者打足了預防針,稱該戰略合作協議僅為意向性協議,雙方尚未就合作事宜達成具有約束性的協議,因此,該戰略合作協議並不表明本公司一定會參與加拿大鉀肥基地項目,且公司與中川礦業合作項目有3項不確定性,如有任何一項無法實現都可導致項目無法實施。
而這份在去年被廣大行業研究人員和投資者喜出望外的海外礦山的開發,時隔一年,至今再未有任何音訊。
當時中投證券的研究報告還非常興奮地指出,公司目前的鹽湖每年開採的合理產量在 350 萬噸,未來繼續擴產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海外項目達成,一方面可以解決公司未來成長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國鉀肥的自給率。
報告還指出,考慮到鉀肥開採需要5-7 年的建設周期,如果能順利達產的話,至少是五年以後,對公司短期業績影響很小。但即使是建設周期比較長,這份意向性協議是否能最終敲定為約束性協議,在利好消息發布的一年之後,卻仍然遲遲沒有答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中國經濟網股市頻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