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者質疑,在當前大環境下,「有幾個對外投資能賺錢的」?
就在6月13日,鹽湖股份剛剛公告了其與澳大利亞海鎂特公司有關鎂合金深加工的框架性合作協議書,餘音未定,昨日晚間,鹽湖股份又再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鎂業公司)以貨幣資金對外投資,取得澳大利亞海鎂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鎂特公司)不超過30%的股權。
成澳上市公司大股東
意欲打通產供銷
而根據公告信息,此次投資已於2012 年5 月28 日取得青海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批覆文件。也就是說,在鹽湖鎂業與海鎂特的合作協議之前,公司就已經著手收購海鎂特股權並將成為其大股東。一前一後的合作和控股,的確讓人有些眼花繚亂。
資料顯示,海鎂特有限公司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雪梨市,是澳大利亞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證券代碼::MGL。公司大約有16,000 個持股人,其中最重要的持股人有5 個,控制著大約50%的投票權。
這5個持股人分別是機構投資者、柯威爾(香港)公司、海峽公司和公司管理層。而此次鹽湖鎂業現金收購30%股權後,將成為海鎂特最大的持股人,相應的,這5個持股人的持股比例也大約降為36.4%。如果這5各持股人聯合起來,也能對鹽湖鎂業形成掣肘。
鹽湖股份與海鎂特結緣,還要歸結於海鎂特的技術和市場。海鎂特公司目前控制著5 個分別位於中國和歐洲的全資或合資的鎂合金製造和廢料回收工廠,約佔全球鎂合金市場份額的18%。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熱水器用鎂犧牲陽極製造商,約佔全球市場的20%份額。
鹽湖股份稱,此對外投資主要意圖為鹽湖鎂業和海鎂特雙方就金屬鎂產品的深加工在生產、銷售和技術領域的進行合作,同時利用海鎂特在國際金屬鎂市場的一些平臺和影響力,促進鹽湖鎂業金屬鎂產品儘快佔領市場,實現經濟效益,有利於鹽湖股份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這樣一來,結合此前鹽湖鎂業與海鎂特的合作協議,在華融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肖波看來,鹽湖股份實際上是打通了鎂合金的產供銷各個環節。「首先,鹽湖鎂業為海鎂特供應原材料,從上遊源頭就控制了風險,然後,下遊鎂合金的銷路在雙方的配合下也能有所保證」,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此分析,「對公司是利好」。
大筆資金投海外
風險不容小覷
然而,風險無處不在,尤其是對外投資。有投資者質疑,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有幾個對外投資能賺錢的」?鹽湖股份也表示,,海鎂特是在澳大利亞的一家上市公司,肯定會有股權投資的固有風險,除此之外,可能還會受到該國的經濟、政治等因素,導致不可預知的風險。
此外,鹽湖股份與海鎂特的諸次合作,都透著「吃虧當吃補」的一股勁頭。以此次股權收購為例,鹽湖鎂業以增資、配股等方式持股海鎂特公司不超過30%的股份,而且是用公司自有資金的真金白銀去完成此次持股。而這部分真金白銀將被海鎂特公司用於在青海省格爾木察爾汗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建設56,000 噸/年鎂合金工廠(以下簡稱鎂合金工廠),海鎂特通過在青海省格爾木市註冊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等形式來管理鎂合金工廠。
在一位市場人士看來,此次合作的部分實質就是,海鎂特拿鹽湖股份的錢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責任編輯:李方)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