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一個困擾:在自己熟悉的崗位或者領域內工作,我們會得心應手,一旦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或者到了不熟悉的領域,做起事來就沒有以往那麼順暢,到底是為什麼?
朋友小米最近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原本小米在公司負責營銷板塊,但因為公司要上馬一個新的項目,找到小米作為項目的負責人。
本來擁有多崗位經驗的小米,要負責一個新項目應該輕而易舉,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項目開發跟原來的營銷管理根本不一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以前在營銷崗位的時候,遇上一個熱點事件,整個部門都會聚集起來開會討論到晚上。
但在管理項目開發的時候,因為不同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有時候負責市場的人在廣東,技術開發在上海,而且工作時間不一樣,很難做到靈活,及時的解決問題。
雖然知道舊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無法在新的崗位中取得新的成功,但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處理方式,還是不知不覺的回到舊有模式中,導致項目進展緩慢。
小米的案例不是個例,相信很多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崗位流動性越來越強的今天,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會越來越多,像阿里這樣的大公司,越是高層其崗位流動性越強。
換一個角度思考,快速適應新環境,新工作的能力,是不是越來越成為職場人升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而要提升自己的這種能力,獲取新的職場能力,關鍵搞清楚這幾種認知:
你的適應能力,在於你對「腳本化行為」的破解速度
所謂的「腳本化行為」是指,我們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對於某些事情自動做出的應對因為。
比如我們感到喉嚨乾燥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一口,或者在高速公路上見到有東西飛來,你會下意識的躲避等等,這些都屬於我們的腳本化行為。
生物學家曾經用鵝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鵝媽媽在孵蛋的時候,每當有鵝蛋掉出了窩,鵝媽媽都會伸長脖子,把鵝蛋夾在脖子放回來。
但當鵝蛋在中途被科學家拿走之後,我們會發現,鵝媽媽依舊會用脖子去拱鵝蛋,即使它明知道鵝蛋不在原來的位置。
腳本化行為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大部分決策,節省我們的腦力,比如當我們在高速公路看到有障礙,我們會自動踩離合剎車。
而且不同於動物,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能夠打破這種腳本化行為,因為擁有「意識」。
比如當我口渴的時候,我發現桌上沒有水,我就會去找杯子裝水,甚至我會想為什麼要喝水?為什麼不試試其他飲品。
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幫助我們打破「腳本化行為」,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要提升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關鍵打破「腳本化行為」
對於職場人來說,之所以我們需要長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和工作,是因為我們舊有的工作方式不適應新的環境。
舊有工作方式根深蒂固的程度,十分影響我們適應新環境所需要的時間長短。那麼如何讓自己打破這種腳本化行為,避免自己在舊有的方式下工作?分享3點:
1、為自己設置多個提醒
腳本化行為出現的原因,是我們決策方式被熟悉的事情劫持了,越熟悉的事情越能夠欺騙我們大腦的「意識」,從而劫持我們的判斷。
要打破這種劫持,我們需要經常設置提醒,喚醒我們的意識去做判斷,比如在電腦或者手機設置一句提醒語,甚至讓別人在你做決策的時候提醒你一下。
2、培養新的習慣
我們工作和行為,很大程度上由習慣控制,甚至我們的腳本化行為,很多都是習慣衍生的結果,因此要快速適應新的環境,我們需要重塑自己的習慣,越細微的習慣,越需要放大、打破、重塑。
3、保持正念
打破「腳本化行為」的關鍵是打破「自動回復」的狀態,比如當你的下屬拿一個請假條讓你籤字的時候,你直接籤字,這就是自動回復的狀態。但如果你在籤字的時候問問請假的原因,關心對方的狀況,這就是打破自動回復的狀態。
為什麼我們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很大原因是我們的「正念」發揮了作用,我們想要想要了解對方的感受和狀態。
但往往你會發現,擁有正念的管理者,他們所帶領的團隊更有戰鬥力,因為他能夠關注到下屬和當下的不同狀態。事事對當下發生的事情有知覺,能夠為我們減少自動回復的狀態。
我是@木辛君,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更多乾貨!